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依姓氏筆順由少至多排序)
孔文吉(民82)讓我的同胞知道。台中:星晨。
(民83)原住民與傳播界之批判-建構原住民自決的反論述。全國原住
民文化會議論文:屏東瑪家山地文化園區。
(民87a)人類學家眼中的原住民世界-野蠻與文明形象之分辨。台灣原
住民座談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民87b)前瞻跨世紀之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
形象的文化與權利政治。山海文化雙月刊,19,108。
瓦歷斯.諾幹(民87):台灣原住民文學去殖民-台灣原住民文學與社會的初
步觀察。台灣原住民座談研討會, 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
教基金會。
王嵩山(民84)阿里山鄒族的社會與宗教生活。台北:稻鄉出版社。
丹妮斯.埃斯卡皮(D.Escarpit)(民78)歐洲青少年文學暨兒童文學(黃雪霞
譯)。台北: 遠流出版公司。
依格立頓(Eagleton)(民84)文學理論導讀(三版)(吳新發 譯)。台北:書
林出版有限公司。
朱雙一(民87)原汁原味的呈現。山海文化雙月刊,18,75-78。
江冠明(民85)刻板印象的意識狀態。山海文化雙月刊, 16,52。
米德(Mead)(民83)薩摩亞人的成長(周曉虹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何台明 (民78) 報紙內容與民意代表形象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
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銓(民83)大眾傳播學(再版)。台北:三民。
佛斯特(Forster)(民84)小說面面觀(修訂版)(李文彬 譯)。台北:志文。
李憲榮(民86)。加拿大族群政治和政策 。施正鋒編,族群政治與政策(223-
239),台北:前衛出版社。
李維斯陀(Levi-Strauss)(民81)廣闊的視野(肖聿譯)。台北:桂冠圖書股
份有限公司。
李亦園(民81)文化的圖像(上)。台北:允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李德(Leader)(民87)拉岡(龔卓軍 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何聯奎 衛惠林(民78)台灣風土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利格拉樂.阿烏(民85)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台北:晨星出版社。
林文寶(民83)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三版)。台北:毛毛蟲兒童基金會。
吳錦發(民76)悲情的山林-台灣山地小說選。台北:晨星。
(民78)願嫁山地郎-台灣山地散文選。台北:晨星。
吳雪月(民89)台灣新野菜主義。台北:大樹文化事業公司。
娃利斯.羅干(民83)泰雅腳蹤。台北:晨星出版社。
洪文瓊(民75)。認識少年小說。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施正鋒(民87)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
孫大川(民80)久久酒一次。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民82)原住民文學的困境─黃昏或黎明。山海文化雙月刊,1,97-
105。
(民88) 徘徊於部落的心情。陳佩周著,變臉中的「印第安人」(12-19)
。台北:麥田出版社。
(民89)山海世界。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浦忠成(民87)原住民口傳文學詮釋析論。台灣原住民座談研討會,台北:財
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民88a)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台北:台原出版社。
(民88b) 原住民文學的類型與趨向。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與文學報
,1,185-197。
(民89)敘事性口傳文學表述的型態與內涵。未出版。
浦忠勇(民86)台灣鄒族生活智慧。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民88)漫談原住民文學中的狩獵文化。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
教基金會。
翁佳音(民75)吳鳳傳說沿革考。台灣風物,第三十六卷第一期,39-56。
陳佩周 (民88) 變臉中的印地安人。台北:麥田。
張子樟(民84)閱讀與詮釋之間-少年兒童文學評論集。花蓮:花蓮縣立文化
中心。
張京媛(民87)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一書前言。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
與文化認同(9-29),台北:麥田出版社。
張頤武(民87)。「人民記憶」與文化的命運。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
認同(247-265),台北:麥田出版社。
張維邦(民86)。瑞士的聯邦體制和族群關係。施正鋒編,族群政治與政策
(189-202), 台北:前衛出版社。
張錦忠(民82) 斐克、學院體制與(非裔)美國文學批評。中外文學,22卷
第5期,54-69。
基辛(Keesing)(民80)。人類學與當代世界(張恭啟 于嘉雲 合譯)。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陶東風(民89)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木柱(民80):弱勢族群問題。見楊國樞、葉啟政編,1991
台灣的社會問題,399-428,台北:巨流。
陳依玫(民76):你了解他們嗎?對山地同胞的認識調查。時報週刊,476,
53- 57。
郭泮溪(民79)中國飲酒習俗。台北:文津出版社。
傅仰止(民82)。台灣原住民塑像的社會心理背景。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
36-38。
傅林統(民84)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87)美國與台灣原住民少年小說概觀。兒童文學學刊,台東師範學
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黃宣範(民82)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出版社。
曾一佳(馬紹.阿紀)(民85)原住民報導與原住民新聞。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
聞報導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雅邁.台木(民83)鏡頭背後一廂情願的快門企圖心─重視原住民形象被支配
的危機。山海文化雙月刊,7,60。
董成瑜(民85):原住民之謎。中國時報。
葉維廉(民87)。殖民主義 .文化工業與消費欲望。後殖民理論
與文化認同(張京媛主編)(123-151),台北:麥田出版社。
楊大和(民81)台產院線錄影帶中,高山族與非高山族塑像之研究。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士範(民 87)從新飲酒文化的形構過程看台灣原住民飲酒文化品味的轉變現
象-一個社會歷史角度的分析。山海文化雙月刊,18,86-100。
楊翠(民88)。認同與記憶─以阿烏的創作試探原住民女性書寫。21世紀台灣
原住民文學,台北: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廖炳惠(民83)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社。
(民84)文化研究與文學教育。中外文學,第23卷第8期,21-28。
趙映雪(民88)鼓勵原住民創作可以避免誤解─關於原住民的童書創作。
民生報。
鄭仰恩 (民86)由宗教和意識型態的糾葛談台灣的族群關係。施正鋒編,族
群政治與政策(139-159),台北:前衛出版社。
蔡振興(民82)。還以顏色:斐克論歷史、文學理論與非裔美國文化表現。
中外文學,5(22),54-69。
蔡明富(民86)多元文化下的兒童文學教育。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慕樂-哈特曼(民82)斐克:一位黑人文學批評家的志業(陳東容譯)。
中外文學,22卷第5期, 35-41。
劉淑玫(民82)攝影機下的原住民。山海文化雙月刊,1,8-19。
劉鳳芯(民88)葉添祥(Laurence Yep)少年/兒童小說中的華裔形象以及兒
童讀者形象研究。中外文學,323,49-70。
樂黛雲(民85)文化對話與世界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哲學與文化,5(23)。歐陽正華(民88 6.3)輔導原漢相處 學校責無旁貸。中國時報。
歐陽昱(民86)一百年澳洲小說中的中國人形象。亞洲華人作家雜誌,45,98-
128。
戴秀玲 (民78)國內報紙所塑造中國大陸形象研究─以中央日報、中國時報、
聯合報、自立早報為例。台北:私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世忠(民76)污名的認同。台北:自立。
謝偉姝(民85)公視原住民新聞觀點之探究。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研討
會,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戴豐泰特(de Foutette)(民79)種族歧視(王若璧 譯)。台北:遠流出版
公司。
譚光鼎(民87)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羅.埃斯卡皮(Escarpit)(民77)文藝社會學(顏美婷譯)。台北:南方叢書
出版社。
英文部分
Barron, P.P. (1981)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ative American in children’s
and young adults fiction with contemporary setting by
native American and non-American authors: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PH.D.
Barclay, D. A. (1996) Native Americans in Books from the Post. Horn book.
Charles, J. (1996) Out of the Cupboard and into the classroom-Children
and he American Indian Literary Experience.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27.167-179.
Cai Mingshui (1992) A Balanced View of Acculturation:Comments on Lawrence
Yep’s Three Novels.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23.107-118.
Kathy G. Short (1995) Research & Professional Resources in children’s
Literature:piecing a patchwork quilt. Virginia:
Anette Schutz-Ruff Cheryl Strum.
Lin Mao-chu (1988) Images of Chines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Journal of provincial Taipei teachers collage.1.
79-118.
Nodelman, P. (1996) 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2nd
ed.).NY: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