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 Bain, J.S.(196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 Dennis W. Carlton, Jeffrey M. Perloff (2000),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Addison-Wesley.
3. 于宗先、王金利(2005)著,台灣金融體制之演變,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4. 王博(2003)著,最新銀行經營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5. 兆豐國際商銀(2006~2010),銀行內部講習班講義,台北市: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6. 何聰賢、蔡少懷、劉宗達、林姿儀(2008)編譯,2006巴塞爾有效銀行監理之核心原則與實施方法,台北縣:金融研究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譯自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06),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Core Principle Methodology, 2006.)
7. 李佩芝(2005)譯,金融機構作業風險的衡量與管理-工具、技術與其他資源,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譯自Christopher Lee Marshall, Measuring and Managing Operational Risk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ols, Techniques and Other Resources, 2001.)
8. 李榮謙(1998)著,貨幣銀行學,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周永寶(2003)著,巴塞爾銀行資本協定與資產證券化研習報告,台北市:中央存款保險公司。
10. 林震岩(2007)編著,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致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俞喬、刑曉林、曲和磊(2002)著,商業銀行管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 張春雄、龔天益、胡勝益(2008)編譯,金融機構管理,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譯自Anthony Saunders. Marcia Millon Cornet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5e, 2006.)
13.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07)合著,產業經濟學,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14. 陳寬裕、王正華(2010)著,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 曾令寧、黃仁德(2004)編著,現代銀行監理與風險管理,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16. 黃國男(1994)著,動態授信管理,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17. 銀行授信實務概要編輯委員會(2005)主編,銀行授信法規輯要,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18. 銀行授信實務概要編輯委員會(2005)主編,銀行授信實務概要,台北市: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
二、論文
1. 方順逸(2001),「銀行財務績效與董事會特性之關聯性-以上市上櫃公民營銀行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 王士華(1998),「台灣地區新舊銀行經營績效比較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3. 王友慶(2006) ,「金融產業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以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 王嬪嫈(1997),「銀行業經營績效的評估」,東吳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5. 何志遠(2003),「台灣銀行業利差影響因素及產業結構-行為-績效之研究」,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6. 何雅惠(1998),「銀行分支機構數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7. 李景玲(1995),「資本適足性與銀行風險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 李澄耀(2008),「金融產業結構行為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台灣金控銀行與非金控銀行為例」,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9. 周麗真(1989),「以財務比率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10. 林妹姣(2000),「銀行生產力指標與CAMEL績效指標關連性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11. 林宜嫻(1997),「本國銀行的股權結構與風險承擔關係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2. 林茂陽(2001),「銀行董監事持股比例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私立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13. 林榮照(1992),「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對企業財務績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4. 侯宗達(1995),「市場結構與獲利之關聯 - 以我國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 洪幸臨(1994),「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型之研究-以臺灣本國銀行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6. 洪修遠(1996),「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之研究-DEA與因素分析法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7. 紀明義(1996),「新銀行開放前後我國銀行市場結構,經營績效與進入障礙之研究」,銘傳管理學院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18. 胡維釗(1993),「臺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之比較與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19. 桂勝嘉(1998),「台灣地區銀行體系規模經濟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20. 高佳銘(2009),「公司內部因素、資本結構與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1. 高銘聰(2001),「董事會特性與銀行財務績效之關聯性─新、舊銀行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2. 張清山(2002),「資本適足率管制對銀行風險與財務績效關聯性之影響」,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3. 張麗娟(1992),「金融自由化,銀行業市場結構,支出偏好行為與經營績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4. 莊婷媜(1997),「銀行管制解除前後之國內已上市銀行產業結構、股權結構與支出偏好行為、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5. 許仁華(2009),「銀行績效與市場結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6. 許嘉玲(1998),「我國銀行業生產移轉與規模效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27. 陳月美(1990),「銀行經營型態與績效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28. 陳宗文(1996) ,「開放銀行設立後產業結構與績效關係之研究-應用混合時間數列與橫斷面分析法」,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 陳俊銘(2003),「全球銀行業財務危機與風險管理之研究—以Panel Data模型為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 陳香如(1992),「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建立與應用」,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 陳詩雨(2011),「管理者持股、研發投入、廣告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關係探討-以台灣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2. 陳曉蓉(2004),「 發展中的台灣銀行業:結構的變遷與競爭挑戰」,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33. 曾柏洋(2008),「台灣地區銀行業市場結構、風險行為與經營績效之研究」,銘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4. 曾雲蘭(1992),「銀行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5. 童宗傑(2001),「台灣地區新銀行經營績效比較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6. 馮瑜瑾(2007),「高雄銀行營業分行經營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7. 黃思嘉(2000),「股權結構與組織策略對銀行信用風險之衝擊」,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 黃英修(1999),「我國銀行業股權結構與經營績效相關性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9. 黃啟倫(2009),「資料包絡分析在銀行信用評分之應用,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40. 黃詠詳(2009),「銀行授信國內中大型民營造船廠因素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41. 溫從德(1995),「臺灣銀行業所有權及其市場結構、行為模式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2. 蔡美芳(2000),「逾期放款、高階主管持股比率與銀行績效間關係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碩士論文。43. 蔡嘉惠(1997),「公民營事業之市場結構、規模對經營績效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4. 鄭世榮(1990) ,「市場結構、訂價行為與經營績效之實證分析─我國銀行業之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45. 鄭達文(2005),「臺灣地區銀行存放款利率差的研究」,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班碩士論文。46. 蘇千琇(1995),「應用財務比率評鑑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三、期刊、產業研究報告
1. 呂麒麟、洪嘉聲、范麗雪、陳淑貞(2005),「金融機構所有權結構、公司特性與逾放比率之研究」,會計與公司治理,第二卷,第一期,p.61-79。2. 沈中華、王健安(2002),「是「粗心放款者」,還是「壞的借款者」使銀行經營績效低落?」,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一期,p.141~158。3. 林灼榮、張國雄、徐啟升、邱敬貿(2007),「金融自由化對台灣十大行庫營運績效之影響」,經濟研究,第四十三卷,第一期,p.1-33。4. 林泉源(2009),「銀行業股權結構對經營績效、財務績效與股價之影響」,輔仁管理評論,第十六卷第二期,p.43-76。5. 張幸惠(2008),「臺灣銀行業市場結構、金融技術投資與績效之關係」,銘傳大學2008年國際學術研討會,p.1111-1124。
6. 陳欣怡(2010),「顧客消費過程之整合模型」,國防管理學報,第31卷第1期,p. 87-105。
7. 陳衍潔(2011),「2012年銀行業 景氣趨勢調查報告(代碼18623)」,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8. 陳衍潔(2011),「銀行業訪談報導 -2012 年兩岸銀行業展望」,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9. 趙莊敏、戴德昇(2006),「台灣銀行股權結構、董事會特性與其經營成本效率之相關性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七輯,第三期,p.95~125。10. 鄧瑞兆、李靖瑜(2010),「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營運績效之研究─以我國國際觀光旅館業為例」,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一卷,第三期,p.160~191。
11. 鄧瑞兆、陳宇信(2009),「市場結構、廠商行為與營運績效之研究─以我國行動電話服務產業為例」,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卷,第三期,p.124~151。四、英文文獻
1. Bain, J. S. (1956).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Their Character and Consequenc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Bentler, P. M. and Bonett, D. G.., (1980). 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of-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8, 588-600.
3. Bentler, P. M., (1989). Some contributions to efficient statistics for structural models: 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moment structures, Psychometrika, 48, 493-517.
4. Hair, J. F. J.,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and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with reading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5. Joreskog, K. G. and Sorbom, D., (1993). LISREL VIII: User’s reference guide. 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6. Scherer, F. M. and Ross, D. (1990).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3rd e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五、法規、網頁等資料
1.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http://www.ba.org.tw/index.aspx)
2.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3. 金管會-金融統計資料(http://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157&parentpath=0,4)
4. 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資料庫動態查詢(https://survey.banking.gov.tw/statis/stmain.jsp?sys=100)
5.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認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