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7 21: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志豪
研究生(外文):Chih-Hao Lin
論文名稱: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介入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 of using handheld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time-management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吳柱龍吳柱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Lung Wu
口試委員:侯禎塘陳明聰
口試日期:2013-05-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3
中文關鍵詞:電腦輔助教學手持裝置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管理能力
外文關鍵詞: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handheld device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time-management skill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4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藉由手持式裝置為載具,開發適合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使用的時間管理教材,並透過教學實驗的方式,探討本教材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時間管理能力的成效,並深入瞭解整體教學實驗過程及結果。實驗方法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行為多探試設計,本研究之自變項為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依變項為研究對象對於時間管理學習之成效,所得資料以視覺分析法和C統計探討。

本研究之結果摘要如下:
一、以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能有效發展出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時間管理上學習成效的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材。
二、運用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能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使用手持裝置與行事曆的測驗答題正確率,並具有維持的效果。
三、運用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能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時間安排的測驗答題正確率,並具有維持的效果。
四、運用時間管理能力之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能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在時間估計的測驗答題正確率,並具有維持的效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將對於以手持式電腦輔助教學增進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using handheld devices to develop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ime-management skill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 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behaviors of single-subject design was used in this study:with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s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rate of correct answer on time-management tests from participants as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visual analysis, and then the C statistic. After the activities, the researcher developing time-management software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 by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Applying ADDIE model to develop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s on time-management skill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2. The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s in teach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using handheld device and schedule tests from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the effects were maintained.
3. The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s in teach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the time arrangement tests from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the effects were maintained.
4. The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s in teaching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rrect answer rate of the time measurement tests from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and the effects were maintained.

Last, there wer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applying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oupled with handheld device on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time-management skill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studies.

謝辭……………………………………………………………………………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目次…………………………………………………………………VII
圖目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特質與對時間管理學習的困難………9
第二節 時間管理意涵、特性與時間管理教學相關分析……………13
第三節 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與手持裝置……………………………20
第四節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42
第一節 研究設計………………………………………………………42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53
第五節 教學設計………………………………………………………5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2

第四章 研究方法………………………………………………………67
第一節 以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建構時間管理教材…………………67
第二節 手持裝置結合時間管理教材於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管理能力之量化資料分析結果…………………………………………………………………………84
第三節 綜合討論………………………………………………………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5
第一節 結論……………………………………………………………105
第二節 建議……………………………………………………………108

參考文獻…………………………………………………………………110
壹、中文部份……………………………………………………………110
貳、英文部份……………………………………………………………118

附錄………………………………………………………………………122
附錄一:家長同意書……………………………………………………122
附錄二:校方同意研究進行書…………………………………………123
附錄三:時間測驗評量表(使用手持裝置與行事曆)…………………124
附錄四:時間測驗評量表(時間安排)…………………………………126
附錄五:時間測驗評量表(時間估計)…………………………………129

表 2-1 國內、外文獻中時間管理教學一覽表…………………………………………………………14
表 2-2 國內學者針對時間管理之相關研究……………………………………………………………17
表 2-3 九年一貫「量與實測─時間」能力指標對照表…………………………………………………20
表 2-4 民國八十二年課程標準中有關時間的教材……………………………………………………21
表 2-5 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在時間方面之教學內容……………………………………………………23
表 2-6 啟智班新課程綱要關於時間項目、細目、學習目標…………………………………………24
表 2-7 國內學者在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於身心障礙學生時間教學研究……………………………34
表 2-8 國內學者應用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之相關研究……………………………………………38
表 3-1 各階段對應內容與實施重點……………………………………………………………………43
表 3-2 兩位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表……………………………………………………………………51
表 3-3 各部分所包含之單元名稱及內涵………………………………………………………………59
表 3-4 評分者間信度一致性摘要分析表………………………………………………………………65
表 4-1 受試者時間管理行為特徵檢核表得分統計及時間管理教學選擇表…………………………68
表 4-2 時間管理行為與特徵教學順位表………………………………………………………………70
表 4-3 康軒版數學二到四年級課程架構之時間相關資料摘要表……………………………………72
表 4-5 受試甲時間管理能力學習成效之「階段內」變化分析表……………………………………86
表 4-6 受試甲時間管理能力學習成效之「相鄰階段間」變化分析表………………………………86
表 4-7 受試甲時間管理能力教學之C統計分析摘要表………………………………………………87
表 4-8 受試乙時間管理能力學習成效之「階段內」變化分析表……………………………………94
表 4-9 受試乙時間管理能力學習成效之「相鄰階段間」變化分析表………………………………94
表 4-10 受試乙時間管理能力教學之C統計分析摘要表………………………………………………95

圖 2-1 ADDIE模式五項步驟示意圖……………………………………………………………………36
圖 3-1 單一受試跨行為多探試各階段預估的時間分配與成效的曲線圖……………………………46
圖 3-2 研究架構圖………………………………………………………………………………………47
圖 3-3 研究步驟流程圖…………………………………………………………………………………49
圖 4-1 時間管理教材結合手持裝置版面配置……………………………………………………………75
圖 4-2 時間管理教材內容呈現按鈕設計…………………………………………………………………76
圖 4-3 時間管理教材練習題按鈕設計……………………………………………………………………77
圖 4-4 時間管理教材影音素材設計………………………………………………………………………77
圖 4-5 課程首頁……………………………………………………………………………………………78
圖 4-6 進入複習課程單元…………………………………………………………………………………79
圖 4-7 案例內容呈現………………………………………………………………………………………79
圖 4-8 案例問題呈現………………………………………………………………………………………80
圖 4-9 案例問題答案呈現…………………………………………………………………………………80
圖 4-10 時間管理軟體圖解概念呈現………………………………………………………………………81
圖 4-11 時鐘圖解概念呈現…………………………………………………………………………………81
圖 4-12 時間管理軟體結合手持裝置語音提示呈現………………………………………………………82
圖 4-13 時間管理教材在手持裝置呈現上呈現的情形……………………………………………………82
圖 4-14 教材結合時間管理軟體實際練習…………………………………………………………………83
圖 4-15 受試甲時間管理能力整體曲線圖…………………………………………………………………85
圖 4-16 受試乙時間管理能力整體曲線圖…………………………………………………………………93




壹、中文部份
王立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雙月刊,30,24-33。
王治鈞(2010)。輔助古蹟寺廟歷史文物之行動學習的手持裝置設計。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淑俐(1992)。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計畫與時間管理(上)。師友,299,38-41。
王淑俐(1992)。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計畫與時間管理(下)。師友,300,36-38。
王雅雯(2009)。電腦輔助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購物應用題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 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麗華(2006)。「結合動機之時間管理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時間管理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湘吉(2003)。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朱經明(1997)。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台北市:五南。
汪慧瑜(2006)。要在學校學好的一堂課—時間管理。張老師月刊,345,114-120。
何素華(1994)。如何為中重度智障學生設計功能性數學課程。教師之友,35,52-58。
何華國(1996)。啟智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余民寧,陳景花(1996)。時間管理對學業成就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2,63-82。
吳方馨(2011)。以ADDIE模式發展媒體素養融入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之研究─以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柱龍(2011)。多媒體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1,17-36。
吳毓文(2009)。國小二年級學童時間概念之認知診斷分析。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聲毅(2008)。數位學習觀念與實作。台北:學貫。
呂宗昕(2006)。時間管理高手。台北,商周。
呂紹賢(2011)。資訊科技融入環境教育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宗薇(1993)。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書苑。
李明芬(1999)。系統思考的再思與教學系統設計的轉化。教學科技與媒體,48,40-50。
李亭萱(2010)。運用ADDIE模式發展互動式電子白板成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容禎(2010)。多媒體輔助導向教學及傳統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以三年級「時間」課程單元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崇信(1983)。中、重度智能不足者的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季刊,9,16-20。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 心理出版社。
孟瑛如(2004)。國民中小學學生時間管理概念篩選表(小一至國三,含家長版,教師版及學生自評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孟瑛如(2006)。資源教師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林永吉(1990)。師鐸電腦輔助教學編輯系統CAITOOL。台北:松崗。
林宏熾、江佩珊、吳季樺、丘思平、林佩蓁(2004)。高中職中重度多重障礙學生自我決策狀況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7,161-182。
林佳旺(2003)。國小網路素養課程系統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六年級網路互動安全課程」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佳蓉(2008)。ISD 系統化教學設計與數位教材實務工作坊。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思伶(1993)。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約翰‧凱勒(John. M .Keller)阿課思模式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4,45-53。
林美和(1994)。智能不足研究-學習問題與行為輔導。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敬芹(2008)。時間管理技巧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林惠芬(2003)。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徐享良、許天威、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133-158頁)。台北:五南。
邱俊宏(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線對稱圖形成效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段秀玲(1994)。有效時間管理(上)。諮商與輔導,103,28-32。
俞筱鈞譯著(1988)。認知發展實驗:理論與方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洪榮昭(1992)。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洪榮照(2000)。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47-107頁)。台北:心理。
洪榮照(2003)。智能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
胡安寧(2007)。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應用於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生網頁設計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課程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麗花(1995)。國小學障兒童數學解題自我效能研究。特殊教育季刊,56,6-8。
馬秀蘭(1995)。電腦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國教輔導,34,22-26。
馬秀蘭、吳德邦(1998)。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解題行為之研究。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張宗育(2003)。國小六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時間化聚問題解題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盈盈(2002)。多媒體在國小數學教學上之應用。國教天地,150,47-50。
張英鵬(1993)。增強策略在電腦輔助教學方案中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家法學習影響。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39-68。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2004)。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教育,72,2-9。
張雅惠(2010)。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認知障礙學生功能性數學學習效果之研究:以「時間學習」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慧雯(2006)。運用Rapid E-Learning與ADDIE模式於圖書館利用教育教材開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數位圖書資訊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競文(2006)。電腦輔助教學提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錢幣使用技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特殊教育學校(班)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與鑑定基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特殊教育法草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高中職以下階段之認知功能輕微缺損學生實施普通教育課程領域之調整應用手冊。台北:教育部。
莊苑芬,(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三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2009)。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市:五南。
許智陽(2010)。建構悅趣式之鄉土教學行動學習系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資訊科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凱凌(2006)。以ADDIE模式開發電視新聞識讀課程之初探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嵐貞(2011)。應用ADDIE模式發展相聲快捷式數位教材之研究。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乃慈(2010)。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守仁(1993)。電腦輔助教學在啟智教育上之應用。臺灣教育,505,48-50。
陳宗永(2003)。電腦輔助教具對於國小四年級學童在「時間概念」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陳建宇(2010)。數位影音應用於行動學習載具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佩玉(2002)。國小學童時間單位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三(1995)。特殊兒童教材教法:數學篇。台北市:五南圖書。
陳理哲(2001)。時間管理。師友,407,14-15。
陳雪枝(2002)。兒童報讀時刻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溢年、陳秀女譯(1975)。時間。荷蘭:時代出版。
陳穗秋、鍾靜(2003)。國小學童的時間順序及週期概念。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3,91-118。
傅秀媚(2001)。特殊教育導論。台北:五南。
傅萍音(2011)。電腦多媒體教學對增進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孟璇(2009)。以ADDIE模式發展電腦多媒體輔助教材於數學文字解題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惠美(1998)。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新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鈕文英、陳靜江(1999)。台灣地區智能障礙青年「心理生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1-32。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心理。
鈕文英(2003):美國智能障礙協會2002年定義的內容和意涵。特殊教育季刊,86,10-15。
黃玉婷(2012)。以ADDIE模式發展電腦輔助教材於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黃柏鈞(2003)。腦化質性評量系統( Rubric Processor )之設計與發展 ─ 以國小寫作評量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美蘭(2006)。直接教學模式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珮鈞(2004)。國民小學教師時間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富廷、王華沛(2000)。影響啟智教師電腦網路學習之因素探討。華醫學報,13,27-53。
黃富廷(2002)。啟智學校高職部學生對於電腦輔助教學之注意力與動機之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4,151-170。
葉連祺、林淑萍(2003)。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領修訂版之探討。
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鄒小蘭(1994)。特殊班電腦輔助教學應用實例與成效。特教園丁,9,39-47。
劉光漢(2005)。電腦輔助教學在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時間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祥通、何素華(1997)。現有CAI軟體對啟智班教學的適用性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309-342。
劉懷桐(2003)。資訊科技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時間概念教學之探討。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靜怡(2010)。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時刻表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志芳(2003)。中高年級國小學童時間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障礙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霍秉坤(2004)。教學方法與設計(修訂版)。香港:商務印書館。
謝亞文(201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時間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靜(1998)。時間教材和速度教材的設計。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台灣省國學校教師研習會。
鍾靜、劉遠楨(2001)。兒童時間概念調查及診斷教學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89-2511-S152-023)。
鍾靜、鄧玉芬、鄭淑珍(2003)。學童生活中時間概念之初探研究。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6,1-38。
鍾靜(2004)。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詮釋:時間概念。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NSC 92-2622-S-152-006)。
饒達欽(1984)。資訊與電腦輔助教育。台北:華欣文化。


貳、英文部份
Banister, S. (2010). Integrating the iPod touch in K-12 education: visions and vices.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7, 121-131.
Banister, S. (2010). Integrating the iPod touch in K-12 education: visions and vices.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7, 121-131.
Bloom, B. S. (Ed.)(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ods, Handbook I: Congnitive domain, New York, NY:
  Longman,Green.
Boring, E. G. (1942).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in the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NY: Appleton-Century.
Britton, B.K., & Tesser, A. (1991). 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83, 405-410.
Browder, D., Flowers, C., Ahlgrim-Delzell, L., Karvonen, M., Spooner, F., &
Algozzine, R. (2004). The Alignment of Alternate Assessment Content with Academic and Functional Curricula.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7(4),211-223.
Burton, G. & Edge, D. (1985). Helping Children Develop a concept of Time.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85(2), 109-120.
Cain, D. (2007). Functioning Mathematically: Mathematics Teaching Incorporating Micromath,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768918) Retrieved June 7, from ERIC database.
Case, R., Sandieson, K., & Dennis, S. (1986). Two cognitive-developmental approaches to the desig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1, 293-333
Cegelka, P. T. & Berdine, W. H. (1995).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culties. Needham Heights, MA.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Dick, W., & Carey, L. (2001).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Dixon, A. (2007). Finding your way: GPS and geocaching.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34, 29–31.
Eula, E. M. & Michelle, P. O. & Lynnette, B. E.(2002).Work Cotton: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ime.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Friedman, W.J.(1982). The development psychology of tim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Friedman, W.J., & Laycock, F.(1990). Children's analog and digital clock knowledge. Child Development, 60, 357-371.
Good, T. L., & Brophy, J. E. (1986). School effects. In M. Wittrock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 570-602). New York:MacMillan.
Griffin, S., Case, R., & Sandieson, R. (1992). Synchrony and asynchrony in the  acquisition of children's everyday mathematical knowledge. In R. Case (Ed.), The mind's staircase. Hillsdale, NJ: Erlbaum.
Hickson, L., Blackman, L. S., & Reis, E. M. (1995). Mental Retardation: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programming. Boston: Allyn & Bacon.
Hicks, B., & Hyde, D. (1973). Teaching about CAI.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4,120. In helder, B. (1968). The diagnosis of reasoning in the mentally retarded . New York : John Day.
Janeslätt, G., Granlund, M., & Kottorp, A. (2009). Measurement of time processing ability and daily time management in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Disability and Health Journal, 2, 15-19.
Janeslätt, G., Granlund, M., Alderman, I., & Kottorp, A. (2008). Development of a new assessment of time processing ability in children, using Rasch analysis. Child: Care, Health and Development, 34, 771-780.
Janeslätt, G., Granlund, M., Kottorp, A., & Almqvist, L. (2010). Patterns of time processing 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Applied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23, 250-262.
Joiner, et al (1980). An available technology for special education .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3(2), 37-41.
Jonassen, D. H. (1996). 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Mind 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abrich, M., & McCutchen, D. (1996). Phonemic support in comprehension: comparisons betwee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0 , 510-527.
Kolstoe, O. (1970). Teaching Educably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92-93.
Krathwohl, D. R. (2002).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An overview.
Theory into Practice. 41(4), 212-219.
Leushina, A. M. (1991). Survey of applied Soviet research in school mathematics: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oncepts in preschool children(Vol.4).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vin, I. (1977).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concepts in young children: reasoning about duration. Child Development, 48, 435-444.
Mannaz, M. (1999). An expert teacher’s thinking and teaching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s and principles: An Ethnographic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46, 37-64.
Muir, S. P. (1990). Time concepts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Social Education,54(4), 215-218.
Mure, S.P.(1986).Teaching time concepts to young children. Social Science Record,23(1), 29-31.
Patton, R. S., Cronin, M., Bassett, D. S., & Koppel, A. E. (1997). A life skills approach to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Prepar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for the real-life math demands of adulthood.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178-187.
Piaget, J.(1969).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ime(A. J. Pomerans, trans.).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Smith, M.B., Patton, J., & Ittenbach, R. (1994). Mental Retardation(4th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mith, P., & Ragan,T.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NY, Macmillan.
Trueman, M., & Hartley, J. (1996).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ime-management skill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ature and traditional-entry university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32, 199-2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1).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Geneva, Switzerlan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立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雙月刊,30,24-33。
2. 王淑俐(1992)。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計畫與時間管理(上)。師友,299,38-41。
3. 王淑俐(1992)。如何指導學生生涯計畫與時間管理(下)。師友,300,36-38。
4. 汪慧瑜(2006)。要在學校學好的一堂課—時間管理。張老師月刊,345,114-120。
5. 何素華(1994)。如何為中重度智障學生設計功能性數學課程。教師之友,35,52-58。
6. 李明芬(1999)。系統思考的再思與教學系統設計的轉化。教學科技與媒體,48,40-50。
7. 李崇信(1983)。中、重度智能不足者的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季刊,9,16-20。
8. 林宏熾、江佩珊、吳季樺、丘思平、林佩蓁(2004)。高中職中重度多重障礙學生自我決策狀況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7,161-182。
9. 林思伶(1993)。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約翰‧凱勒(John. M .Keller)阿課思模式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4,45-53。
10. 秦麗花(1995)。國小學障兒童數學解題自我效能研究。特殊教育季刊,56,6-8。
11. 張盈盈(2002)。多媒體在國小數學教學上之應用。國教天地,150,47-50。
12. 張英鵬(1993)。增強策略在電腦輔助教學方案中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家法學習影響。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3,39-68。
13.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教育,72,2-9。
14. 陳守仁(1993)。電腦輔助教學在啟智教育上之應用。臺灣教育,505,48-50。
15. 陳穗秋、鍾靜(2003)。國小學童的時間順序及週期概念。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3,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