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08: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群顯
研究生(外文):Chen chun-hsien
論文名稱:電子簽章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Electronic Signature Law
指導教授:謝銘洋謝銘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rof. Shiieh ming-y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81
中文關鍵詞:電子簽章數位簽章公開金鑰基礎建設加密技術憑證機構憑證實務作業基準密碼術消費者保護
外文關鍵詞:Electronic SignatureDigital Signature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EncryptionCACertificate AuthorityCPSCertificate Practice StatementConsumer Prote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9
  • 點閱點閱:27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摘要:
本研究計畫以網際網路對電子簽章技術之發展以及相關法律立法考量為兩大主軸,希望能在兼顧二者的性質與特性的前提下,尋求一最佳的平衡點。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先釐清電子簽章或數位簽章之定義
第三章 介紹電子簽章應用之範圍及立法之原由
第四章 研究電子簽章立法目的及立法原則
第五章 綜合討論世界各國之立法情形
第六章 從網際網路技術的角度研究電子簽章運作之模式
第七章 說明關於電子憑證業者之管理、定位、消費者保護以及彼此間之相互關係。
第八章 檢討電子簽章法所會面臨之問題
第九章 目前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介紹、分析及建議,以及該草案預期發揮之功能及實際之效用。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Abstract:
This essay mainly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signature technology in the Internet, the other is the consideration of legislation. We hope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balance of these two element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essay.
Chapter two is to clarify the definition of "electronic signature" and "digital signature".
Chapter three is to introduc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the reasons of enactment about electronic signature.
Chapter four is to research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enactment about electronic signature.
Chapter five is the overall discussion of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of electronic signature.
Chapter six is to research the model and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signature from the viewpoi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Chapter seven is to explain the issues about management, legal status, consumer protections and user relationships of Certificate Authority.
Chapter eight is to fin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electronic signature law.
Chapter nine is the introduction,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ROC Electronic Signature Law. This chapter also explains the anticipated functions and actual functions of this Draft.
Chapter ten is the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is essay.
電子簽章法之研究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預期結果
第二章 先釐清電子簽章或數位簽章之定義
第一節 電子簽章之定義
第二節 數位簽章之定義
第三節 電子簽章與數位簽章在技術上之不同
第四節 各國立法例之看法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介紹電子簽章應用之範圍及立法之原由
第一節 電子簽章法立法之原由
第二節 電子簽章應用之範圍
第四章 研究電子簽章立法目的及立法原則
第一節 電子簽章之立法目的
第二節 電子簽章的立法原則
(一) 目前電子簽章立法原則已經形成共識者
(二) 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立法原則
第五章 綜合討論世界各國之立法情形
第一節 電子簽章法的立法情形--國際組織及相關聲明
(一)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
(二) 國際商會ICC(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第二節 電子簽章法的立法情形--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各國
(一) 歐盟指令(EU Directive)
(二) 比利時(Belgium)
(三) 法國(France)
(四) 德國(Germany)
(五) 義大利(Italy)
(六) 瑞典(Sweden)
(七) 英國(United Kingdom)
第三節 美國
(一) 數位簽章準則--Digital Signature Guidelines
(二) 統一電子交易法案UETA( Uniform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Act)
(三) 各州之立法
第四節 亞洲諸國
(一) 日本
(二) 韓國
(三) 新加坡
(四) 香港
(五) 澳洲
(六) 馬來西亞
第五節 台灣現行立法進度
(一) 行政院版本
(二) 立法委員鄭寶清版
(三) 立法委員柯建銘版
(四) 小結
第六章 從網際網路技術的角度研究電子簽章運作之模式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何謂電子簽章
第三節 數位簽章技術
(一) 所謂的數位簽章並非是指將傳統簽名之影像予以數位化
(二) 目前採用的加密解密技術是以「非對稱型加密技術」為原則
(1) 對稱型加密技術
(2) 非對稱型加密技術
(3) PKI架構
(三) 實務運作之方式
(四) 數位簽章之功能
第七章 說明關於電子憑證業者之管理、定位、消費者保護以及彼此間之相互關係
第一節 憑證機構之定位
(一) 公正第三者的角色
(二) 公證人之角色
(1) 實體世界對公證人的相關規定
(2) 憑證機構目前所面臨的難題
1. 從技術的決定面來說
2. 從雙方財力來看
3. 從資源之掌控來看
4. 從彼此間權利義務來看
5. 從現行草案規定之條文來看
(3) 公證人之角色與地位
1. 公證人的起源
2. 憑證機構扮演類似公證人之角色
(三) 與戶政機關印鑑證明的核發之差異
第二節 憑證機構與憑證註冊者、憑證驗證者間之法律關係
(一) 憑證機構與憑證註冊者之關係
(1)電子憑證認證契約之法律性質
1. 電子憑證契約適用於買賣契約之可能性
2. 電子憑證契約適用於承攬契約之可能性
3. 電子憑證契約適用於委任契約之可能性
4. 電子憑證契約應屬準混合契約性質
(2) 憑證機構與憑證註冊者之間關係可能適用到之相關法律
1. 消費者保護法
2. 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
3. 電信法
4. 公平交易法
(二) 憑證註冊者與憑證驗證者之關係
(1) 數位簽章之法律效力
(2) 以數位簽章方式所傳遞之電子文件在現行法律之地位
1. 從民法上來看
3. 從民事訴訟法來看
4. 法律規定要式行為之「書面」要求來看
(3)經由數位簽章之電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為何
1. 視為真正
2. 推定為真正
(三)憑證驗證者與憑證機構之關係
(1)依據侵權行為法
(2)依據準契約關係
(3)因為憑證機構自願性行為而增減之法律責任
1. 憑證機構對憑證註冊者之調查程度
2. 建議信賴額度(a recommended reliance limit)
3. 憑證有效期間
第三節 憑證機構之設立、管理及其責任
(一)憑證機構之設立
(1)憑證機構之設立方式
1.許可制
2.認許制
3.自願設立制(報備制)
(3) 得經營憑證機構之資格
1. 限定必須為股份有限公司
2. 限定必須為私法人
3. 限定必須為法人
4. 不作任何限制
5. 小結
(4) 憑證機構之設立申請之程序
1. 依法成立法人
2. 經相關主管機關技術審驗合格
3. 憑證機構以經營財務金融交易認證為主要業務者,另應取得財政部許可
(4)外國憑證機構之認許制度
(二)憑證機構之管理
(1)憑證機構得經營之業務範圍
(2)憑證實務作業聲明書
(3)憑證機構應揭露之相關資訊
(4)主管機關對於憑證機構之監督
(5)主管機關對於憑證機構之處罰
(6)憑證機構對個人資料所應有的隱私權保護措施
(三)憑證機構之注意義務
(1)採無過失責任
(2)採過失責任
1.憑證簽發錯誤
2.未依法或依憑證實務作業基準之規定註銷、中止或簽發憑證
3. 憑證機構之履行輔助人之過失或管理疏失
(3)小結
(四)憑證機構之責任限制
(1)憑證機構之免責事項
(2)憑證機構可否主張責任限制
第四節 爭議之處理
(一)電子憑證簽發之推定
(二)電子憑證上資訊真正之推定
(三)數位簽章真正之推定
(四)數位簽章產生時間之推定
(五)電子文件收發文時間之推定
(六)電子文件收發文地之推定
第八章 檢討電子簽章法所會面臨之問題
第一節 電子簽章立法所可能帶來便利及好處
第二節 電子簽章立法必要性之探討
第三節 目前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的疏漏之處
第九章 目前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介紹、分析及建議,以及該草案預期發揮之功能及實際之效用
第一節 行院版研考會版本電子簽章法草案
(一)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版本
(二)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修正本第五版
(三)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一日修正本第八版
(四)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行政院第二○六一次院會審議通過之電子簽章法草案
第二節 立法委員鄭寶清版本電子簽章法草案
(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提出之版本
(二)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提出之版本
第三節 對於行政院院會通過之電子簽章法草案版的逐條說明
(一) 第一條-立法目的
(二) 第二條-名詞定義
(三) 第三條-主管機關
(四) 第四條-書面文件得以電子文件代之
(五) 第五條-書面文件之原本或正本得以電子文件代之
(六) 第六條-書面文件之法定保存得以電子文件代之
(七) 第七條-電子文件之收發文時間推定基準
(八) 第八條-電子文件之收發文地
(九) 第九條-簽名或蓋章得以電子簽章代之
(十) 第十條-數位簽章之作成應符合之要件
(十一) 第十一條-憑證機構應對外公布憑證實務作業基準
(十二) 第十二條-罰則
(十三) 第十三條-施行日期
第四節 關於安全電子簽章與強化電子簽章之說明
第五節 對於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之建議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附錄一:電子簽章法「行政院版草案與鄭寶清委員版草案之比較」
附錄二:「美國電子簽章法之解讀與對我國之影響」
附錄三:國內電子簽章法草案主要版本條文
(一)行政院研考會第一版
(二)行政院研考會第五版
(三)行政院院會通過版本
(四)鄭寶清委員數位簽章法草案第一版
(五)鄭寶清委員電子簽章法草案第二版
附錄四:鄭寶清委員電子簽章法草案第二版
附表一:行政院版電子簽章法版本比較整理
附表二:國內電子簽章法草案主要版本比較整理
附錄五:國內外電子簽章法之法律架構比較表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江偉平,「電子簽章法草案簡介」,資訊法務透析,一九九九年一月。
余千智主編,「電子商務總論」,智勝文化事業,一九九九年四月版。
林立人,「電子商業計畫簡介」,經濟部商業司電子商業研討會,http://www.ec.org.tw/project/index.htm,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十八日。
l 林立人,「網路電子交易及電子付款之現況與未來趨勢」,民國八十六年六月三日,經濟部電子商業應用計畫網站,http://www.ec.org.tw/info/payment/pay0603/h19.htm
l 林志峰,「電子資料交換基本法律問題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一月。
l 林志峰,「EDI法律導讀」,群彥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四版。
l 林志峰,「美國猶他州一九九五年數位簽章法」,EDI簡訊,第十四期。
l 吳瑞明,「從電子商務的宏觀角度探討相關探討相關的安控問題」,EDI簡訊,第十四期,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l 荀曉明,「由電子銀行及電子商務之發展論銀行電子資金移轉之規範」,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l 黃三榮,「電子資料交換--電子商務之基石」,萬國法律,第九十四期,一九九七年八月。
l 陳家駿,「網際網路所引發之相關法律問題」,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四期,一九九七年五月。
l 陳家駿、林憲隆,「從NII談國際網際網路相關問題」,資訊與電腦,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l 馮震宇,「論網際網路與消費者保護問題(上)」,資訊法務透析,一九九八年六月。
l 馮震宇,「論網際網路與消費者保護問題(下)」,資訊法務透析,一九九八年七月。
l 馮震宇,「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相關法律問題(上)」,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六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l 馮震宇,「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相關法律問題(下)」,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六期,一九九八年六月。
l 馮震宇,網路法基本問題研究(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七月。
l 曾更瑩,「網際網路上運用電子簽名所涉法律問題研究」,萬國法律,第九十二期。
l 張先台、陳玥菁譯,「網路法律」,儒林圖書公司出版,一九九八年二月初版。
l 蔡明誠,「我國資訊法律體系之探討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及行政院國科會合辦智慧財產權研討會發表論文,民國八十四年。
l 楊佳政,「電子交易中數位簽章與電子文件之法律效力淺析」,資訊法務透析,一九九八年二月。
l 楊佳政,「網路交易法律問題探討」,經濟部電子商業應用計畫網站,http://www.ec.org.tw/info/payment/pay0603/h19.htm。
l 賴國源,「電腦資料在訴訟法上之地位」,資訊法務透析,民國七十九年二月。
l 戴豪君,、常天榮,「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業模範法淺析」,資訊法務透析,一九九八一月。
l 戴豪君,認識新加坡電子交易法,資策會網站,http://stlc.iii.org.tw。
l 羅明通、林志峰、李倩蔚、洪榮彬、陳麗玲合著「電腦法(上)(下)」,群彥圖書,八十三年版。
l 謝穎昇,「線上交易的法律效力」,通訊雜誌,一九九七三月。
l 謝銘洋、陳曉慧,「德國對網路服務的新規範--資訊服務與通訊服務法(多元媒體法)」,月旦法學,第三十六期,一九九八年五月。
l 電子商業答客問--「電子商業法規常見問題與解答」,經濟部電子商業應用計畫網站,http://www.ec.org.tw/faq/law/qlaw.htm
l 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網路 vs. 法律」,一九九九年二月。
l 行政院研考會,「電子簽章法草案」,http://www.gsn.gov.tw/eng/digital-sign
l 方冰瑩,電子商務契約法律問題之探討--以網路購物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l 蔡宛宜,數位簽章立法原則之研究--以美國立法經驗為借鏡,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l 樊國楨,從國民卡的推動來檢視電子化,網路化政府之資訊安全,月旦法學第四十三期。
l 樊國楨,從國民卡看政府資訊安全,資訊與電腦,一九九八年十月號。
l 江偉平,政府對電子簽章與認證機構法規所採取之對策與因應措施,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九日NII產業發展協進會舉辦之1999企業電子化領袖論壇演講稿。
l 張冀明,「論電子簽章法之電子簽章」,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九期,二○○○年四月。
l 廖緯民,「論述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通訊雜誌,二○○○年四月。
l 廖緯民,「論述德國數位簽章法」,通訊雜誌,二○○○年四月。
l 廖緯民,「德國數位簽章法與我國電子簽章法此案比較」,通訊雜誌,二○○○年四月。
l 周天,「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簡介與評析」,財金資訊雙月刊,vol. 9, 二○○○年四月。
l 尤清,「電子簽章法與其比較法之研究」
l 黃茂榮,電子金融商務契約,植根雜誌,二○○○四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鐘麗慧〈近四十年來短篇小說集之分析上〉,《文訊月刊》,1988/6。
2. 葉月瑜〈台灣新電影:本土主義的「他者」〉《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八期,1999/1。
3. 黃克全〈黃春明小說的人文精神〉《文訊月刊》34期, 1988/2/1,頁193-197。
4. 陳克環〈黃春明是一棵樹〉,《文藝月刊》70期, 1975/4, 頁20-21。
5. l 黃茂榮,電子金融商務契約,植根雜誌,二○○○四月。
6. l 周天,「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簡介與評析」,財金資訊雙月刊,vol. 9, 二○○○年四月。
7. l 廖緯民,「論述德國數位簽章法」,通訊雜誌,二○○○年四月。
8. l 廖緯民,「論述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通訊雜誌,二○○○年四月。
9. 許經田〈典律、共同論述與多元社會〉,《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二期,總號242,1992/7。
10. 尉天驄〈我的文學生涯〉,《中國論壇》,第198、199、200期。
11. 周伯乃〈黃春明小說中人性尊嚴〉《文藝月刊》70期, 1975/4,頁14-19。
12. 阮義忠〈攝影美學初探:與黃春明對談影象語言的領域(上)〉《雄獅美術》193 期,1987/3。
13. 阮義忠〈攝影美學初探:與黃春明對談影象語言的領域(下)〉《雄獅美術》194 期,1987/3。
14. l 張冀明,「論電子簽章法之電子簽章」,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九期,二○○○年四月。
15.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第十五卷第十期,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