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23: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阮宜君
研究生(外文):Yi-Chun Juan
論文名稱: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衍生課稅爭議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isputes of Security Trading Income Tax Exemptions
指導教授:何艷宏何艷宏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證券交易所得稅課稅爭議實質課稅
外文關鍵詞:security trading income tax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12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證券交易所得屬於資本利得,因此基於課稅公平之原則,對資本利得課稅在世界各國都已形成共識,本文首先探討租稅課徵之租稅原則及資本增益課稅之理論;再者,整理我國證券交易所得停(課)徵之沿革及相關法、令規範,並瞭解各國證券交易所得課稅之規定,以供我國日後證券交易所得稅政策擬訂之參考。
  其次分析因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相關解釋函令所衍生之課稅爭議,包括出售有價證券其收入、成本、費用配合原則之爭議、債券前手息課稅之爭議、藉由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規避稅負之爭議等等,均值得深入剖析,進行全面檢討,並歸納各議題徵納雙方爭執點及現行法令之缺失,及提出具體之建議及改進意見。
又上述課稅爭議,在稅捐稽徵機關及行政法院之見解,皆有引用實質課稅原則作為課稅之依據,是接續予以探討實質課稅原則之意義、內涵及重要性,並分析稅捐稽徵機關運用實質課稅原則時所應注意及檢討之處。
  最後,本文認為證券交易所得之課徵,因為:一、符合財政收入原則及租稅公平原則。二、以實證資料而言,市場之交易情況並不因證所稅之課徵而有明顯變動或萎縮。三、改善納稅義務人利用此一免稅空間,從事各項避稅之規劃破壞稅制;且減少因訴訟案件耗費徵納雙方花費龐大之爭訟成本。四、可適當解決員工分紅入股課稅、技術入股課稅及員工認股選擇權等課稅時點及價格之問題,因此贊成恢復課徵;另外稅法及解釋令之修訂應合於時宜及明確,當相關法規有所不足時即應主動檢討,以減少稅收之流失並達稅制之合理,並使稅捐稽徵機關於徵稅時能符合租稅法律主義之精神。
As securities trading gain falls under capital gain, based on a fair taxation principle, taxing capital gain has gradually emerged as a consensus among world countries. The thesis first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taxation principle in the levy of taxes, and the theories behind taxing capital gain, and to sort out the timeline and relevant legal guideline pertaining to the levying or suspending of the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in Taiwan, and understand regulations about the levy of securities trading gain tax in world countries, intended as references for Taiwan’s drafting and promulgating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policy in the future.

The thesis then moves to analyze disputes in taxation levying arisen from the suspension of the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levying in conjunction with relevant interpretation ordinances, including disputes surrounding income derived from the liquidation of marketable securities, cost and expenditure reconciliatory principle, taxing of interest in bond transactions, as well as disputes pertaining to circumventing the tax burden through the suspended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all of which are beckoning for in-depth examination, before the thesis moves on to conclu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in recapping the core issues surrounding various disputed subjects and some of the deficiency in the current laws, together with tangible recommendations and direction of improvements presented.

Furthermore, of the foresaid taxation disputes, as the interpretations from tax collection agenc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court have all been backed by excerpted substance over form doctrine as the basis of tax levying, the thesis moves to continue examining the significance, substance and importance of substance over form doctrine, and analyzing some of the cautions and overall recapitulation when the tax collection agency is implementing substance over form doctrine.

Lastly, the thesis reckons the levying of the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as,

-Befitting government fiscal revenue and the fair taxation principle.
-That in terms of the validation data, the market’s trading scenarios are less prone to any ominous shift or decline following the levy of the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That following the suspension on the levying of the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which presents a tax free margin to the taxpayers to seek various tax-sheltering planning that may poise to disrupt the taxation system, the litigation cases arisen as a result of which may cost the tax collection agency and the taxpayer an enormous sum of litigating costs.
That the levying of the securities trading income tax helps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taxing employee share bonus granting, the issue of taxing technical share granting, the issue of taxing employee share pledging, and the issue of taxing by the prevailing share cost, hence making it justifiable that the tax levying shall be resumed. In addition, the promulgation and amendment of relevant taxation laws and interpretation ordinances need to be timely and concise, in that any deficiency in the legal stipulations o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call for immediate and voluntary review in order to curb tax revenue loss and to help maintain a rational taxation scheme, a swell as ensuring that the tax collection agency be able to uphold the very essence of a fair taxation levying.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租稅課徵原則與證券交易所得課稅理論...........5
第一節 租稅課徵原則 ..............................5
第二節 證券交易所得課稅理論 .................... 6
第三節 我國證券交易所得(停)課徵沿革及立法規定...10
第四節 各國證券交易所得課稅規定...................13
第三章 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衍生之課稅爭議 .... .......17
第一節 出售有價證券其收入、成本、費用配合原則之
爭議 ......................................18
第二節 債券利息所得課稅爭議之探討 ................34
第三節 藉由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規避稅負之探討 ......53
第四章 實質課稅原則與證券交易所得稅停徵問題之
探討.........................................62
第一節 實質課稅之意義及內涵.......................62
第二節 實質課稅之重要性 ..........................64
第三節 實質課稅之檢討.............................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參考文獻.............................................76
附錄 相關法令彙總表


表 次
表2-1:我國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制度之變動表..............12
表2-2:各國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制度彙總表................15
表3-1:萬通票券訴訟案中徵納雙方主要爭點及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理由 ........................ 43
表3-2:債券附條件交易會計科目表......................49
表3-3:債券附條件交易會計處理差異比較............... 50
表3-4:節稅、避稅、逃稅之比較........................54
圖 次
圖1-1:研究架構圖 .................................. 4
圖3-1:債券附條件交易圖..............................46
一、著作
1. 劉連煜,民93年,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 王正、徐偉初,民81年,財政學,國立空中大學
3. 薛立言、劉亞秋,民93年,債券市場,臺北市:東華書局
4. 黃若予譯,民90年,債券市場入門,路透社編著
5. 金子宏著,蔡宗羲譯,民74年,租稅法,臺北市: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6. 薛文郎,民92年,租稅法規,臺北縣: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7. 顏慶章,民83年,租稅法,臺北市: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8. 黃榮龍,民89年,稅法精典:架構性分析,臺北縣:文京圖書有限公司
9. 張進德,民88年,租稅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10. 康炎村,民76年,租稅法原理,臺北市:凱侖出版社
11. 陳清秀,民82年,稅法之基本原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12. 林進富,民88年,租稅法新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13. 徐育珠,民90年,財政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14. 葛克昌,民85年,稅法基本問題,臺北市: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5. 吳庚,民88年,行政爭訟法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16. 李平雄,民74年,租稅迴避論,臺北市:文笙書局
  


二、期刊
1. 宋義德,民93年5月,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在租稅課徵上之探討,財稅研究月刊,第36卷第3期,頁128-153
2. 黃俊杰,民93年7月,解釋函令在憲法訴願之地位,稅務旬刊,第1900期,頁28-32
3. 張清讚,民87年6月,談證券交易所得之實質課稅,植根雜誌,第14卷第6期,頁 16-22
4. 孫克難,93年9月,證所稅復徵事件對稅制改革的啟示,經濟前瞻,第95期,頁55-59
5. 黃耀輝,90年9月,減徵證交稅復徵證所稅此其時也,經濟前瞻,第77期,頁64-67
6. 林江亮、張正仁,民93,無實體證券轉讓所得稅課徵之探討,稅務旬刊,第1885 期,頁35-38
7. 黃茂榮,民90年10月,投資所得及其成本費用之分攤基準,植根雜誌,第17卷第10期,頁29-36
8. 洪振添,民國83年4月,對財政部復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方案之評析,稅務旬刊,第1533期,頁7-9
9. 林奇偉,民92年12月, 從租稅法定主義及實質課稅原則--談行政命令(解釋)之爭議,稅務旬刊,第1880期,頁7-9
10. 高永長,民國84年4月,為課稅公平而提出之證所稅方案芻議,財稅研究,第27卷第2期,頁90-98
11. 陳美玲,民82年7月,證券交易所得稅徵免問題分析,立法院院聞,第21卷第7期,頁90-99
12. 劉其昌,民91年9月,債券前手息扣繳稅款扣抵應納稅額之剖析,稅務旬刊,第1836期,頁14-20
13. 鄭義鈴,民92年1月,談債券前手息扣繳稅款抵稅權之爭議,稅務旬刊,第1848期,頁7-13
14. 范靜文,民91年9月,平議債券前手息課稅爭議:兼論行政院所得稅修正草案第14條之1及第24條之2,中國稅務旬刊,第1836期,頁8-13
15. 封昌宏,民91年11月,債券附條件交易課稅新論,稅務旬刊,第1845期,頁7-11
16. 楊莉敏,民89年,債券附條件交易性質之研究,會計研究月刊,第175期,頁65-68;第176期,頁112-116
17. 簡錦紅等,民88年5月,我國債券課稅問題之研究,財稅研究月刊,第31卷第3期,頁30-83
18. 楊淑卿,民91年9月,債券前手息扣繳稅款扣抵問題平議,稅務旬刊,第1834期,頁14-17
19. 馬嘉應、許白蘭,民88年7月,債券附條件交易之課稅研究,財稅研究月刊, 頁49-62
20. 張錦娥、張思國,民92年10月,實質課稅原則運用於視同盈餘分派之爭議,稅務旬刊,第1873期,頁43-45
21. 蔡朝安、游成淵,民93年6月,實質課稅原則之內涵與界限,稅務旬刊,第1897期,頁44-46
22. 蔡朝安、幸大智、周竹君,民92年7月,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二○號解釋-對實質課稅原則之運用,稅務旬刊,第1866期,頁33-35
23. 吳金柱,民91年12年,債券前手息課稅案評析,實用月刊,第336期,頁48-54
24. 單珮玲,民86年6月,我國與各國證券交易課稅制度之比較,稅務旬刊,第1645期,頁11-13
25. 蔣淑芬,民88年6月,租稅公平原則之探討--兼論證所稅與證交稅之課徵問題,證交資料446期,頁1-13
26. 鄭旭峰,民93年1月,論信賴保護原則於債券前手息案件之適用--評最高行政法院九十一年度判字第一四八二號判決,稅務旬刊,第1884期,頁41-46
27. 葛克昌,民78年3月,多少所得多少稅,律師法律雜誌,第17期,頁10-12
28. 吉良實原著,李英哲譯,民國84年1月,推計課稅固有之適法要件(上),植根雜誌,第11卷第1期,頁32-40
29. 吉良實原著,李英哲譯,民國84年2月,推計課稅固有之適法要件(下),植根雜誌,第11卷第2期,頁41-58
30. 吉良實原著,鄭俊仁譯,民國76年5月,實質課稅主義(上),財稅研究月刊,第19卷第3期,頁120-129
31. 吉良實原著,鄭俊仁譯,民國76年9月,實質課稅主義(下),財稅研究月刊,第19卷第5期,頁121-134
32. 楊演松,民91年4月,所得稅收入成本費用配合原則--以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三號解釋為中心,月旦法學第83期,頁100-112
33. 黃翎芳,民92年12月,實質課稅原則概述及案例評析,社會科教育研究第8期,頁171-194

三、論文
1. 王文瑛,民91年,我國期貨交易課稅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陳芳如,民89年,證券交易所得稅對證券市場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碩士論文
3. 黃俊誠,民90年,我國政府債券發行及流通市場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楊莉敏,民89年,我國債券所得課徵所得稅問題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游美菱,民85年,推動登錄公債與稅制可能的因應變革,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蘇足生,民92年,證券交易所得課稅之探討兼論員工股票紅利課稅方式,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7. 李明機,民86年,證券交易所得稅之研究,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站
1.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nwjirs.judicial.gov.tw.
2. 財政部網站。 http://www.mof.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5. 蔣淑芬,民88年6月,租稅公平原則之探討--兼論證所稅與證交稅之課徵問題,證交資料446期,頁1-13
2. 24. 單珮玲,民86年6月,我國與各國證券交易課稅制度之比較,稅務旬刊,第1645期,頁11-13
3. 23. 吳金柱,民91年12年,債券前手息課稅案評析,實用月刊,第336期,頁48-54
4. 33. 黃翎芳,民92年12月,實質課稅原則概述及案例評析,社會科教育研究第8期,頁171-194
5. 32. 楊演松,民91年4月,所得稅收入成本費用配合原則--以大法官釋字第四九三號解釋為中心,月旦法學第83期,頁100-112
6. 21. 蔡朝安、游成淵,民93年6月,實質課稅原則之內涵與界限,稅務旬刊,第1897期,頁44-46
7. 19. 馬嘉應、許白蘭,民88年7月,債券附條件交易之課稅研究,財稅研究月刊, 頁49-62
8. 18. 楊淑卿,民91年9月,債券前手息扣繳稅款扣抵問題平議,稅務旬刊,第1834期,頁14-17
9. 16. 楊莉敏,民89年,債券附條件交易性質之研究,會計研究月刊,第175期,頁65-68;第176期,頁112-116
10. 15. 封昌宏,民91年11月,債券附條件交易課稅新論,稅務旬刊,第1845期,頁7-11
11. 14. 范靜文,民91年9月,平議債券前手息課稅爭議:兼論行政院所得稅修正草案第14條之1及第24條之2,中國稅務旬刊,第1836期,頁8-13
12. 13. 鄭義鈴,民92年1月,談債券前手息扣繳稅款抵稅權之爭議,稅務旬刊,第1848期,頁7-13
13. 12. 劉其昌,民91年9月,債券前手息扣繳稅款扣抵應納稅額之剖析,稅務旬刊,第1836期,頁14-20
14. 11. 陳美玲,民82年7月,證券交易所得稅徵免問題分析,立法院院聞,第21卷第7期,頁90-99
15. 10. 高永長,民國84年4月,為課稅公平而提出之證所稅方案芻議,財稅研究,第27卷第2期,頁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