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6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8 02: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坤堆
論文名稱:冷戰後中國海權發展對美日地緣戰略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Influences of China''s Sea Power On U.S-Japanese Geostrategy After the Cold War
指導教授:楊志誠楊志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0
中文關鍵詞:地緣戰略海權論海權亞太戰略國家戰略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8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中國於1980年代起開始積極發展經濟,先後設置四個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14個城市,展開全面對外的經濟發展模式,隨著對外貿易的增加,中國對於海洋資源的利用以及海上貿易交通線的維護有了深刻的認知與作為,加上國防現代化的推行與海軍戰略的轉型,發展海權是中國21世紀必然會走的道路。
根據馬漢的「海權論」,認為構成海權的因素有下列幾項:生產力、海上運輸、海外殖民地以及強大的海軍。然而具備這些條件的同時,一個國家海權發展尚受到以下六項因素之影響:1 一個國家之自然條件;2 地理位置;3 領土範圍;4 人口;5 人民的性格;6 政府以及國家機構之特性。 依照這些條件看來,中國發展海權是有其潛力的,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海權發展的助力和推力,加上蘇聯瓦解對來自北方威脅的降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權力逐漸消退、以及南海領土主權爭端等因素,中國發展海權是符合國家利益與安全的戰略規劃。
隨著海權思想的的擴張,中國於1998年制定了「中國二十一世紀海洋議程」,提出中國海洋事業永續發展政策,大力發展海洋戰略。 而海軍戰略也將由目前的「近海防禦」戰略往「遠洋海軍」的目標發展,針對此一趨勢,亞太各國紛感到不安並謀因應之道。美國在亞洲的重大國家安全與利益之一就是防止區域內興起能與之抗衡的軍事強權,針對中國的海權和軍事擴張,美日在1997年簽訂了「美日防衛合作新指導方針」,重新賦予美日安全同盟新的內涵與意義。此外,美國也繼續維持在東亞10萬駐軍,對中國採取圍堵與交往的策略,以確保美國在此區域的國家利益。相對於日本而言,中日本來在地緣戰略上即有所重疊與衝突,中國擴張海權無疑會對日本產生更大的威脅,因此日本除了繼續和美國保持密切的同盟關係外,對於自身的軍事實力與國家發展也積極的建設規劃,期望能在東亞事務上扮演更為積極且獨立自主的角色。
然而就美、日、中三國的地緣關係而言,美日兩國在安全、政治上是合作多於對抗,但是在經貿關係上則常是競爭多於合作;中國與美、日兩國的關係則是在經濟上合作大於競爭。而中國積極發展海權勢必會對於美、日地緣戰略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基於國家安全規劃下之地緣戰略的考量,美、日如何因應中國海權的擴張? 因此,針對此一趨勢,本論文可能將會延伸下列幾點問題:
第一,隨著中國海權的擴張,其所規劃之目標與實際作為對於美、日地緣戰略會造成何種衝擊與影響﹖
第二,戰後的日本常被譽為是「經濟上的大國、政治上的侏儒」,為了擺脫此一結果,日本正積極的朝「正常國家」的道路邁進,同時也逐步地降低對於美國的依賴,期望在軍事上有獨立自主的空間與力量,並成為支配東亞地區的軍事強權。針對此一目標,日本如何在美、日、中三角關係中尋求國家未來的出路?相對於中國的擴充海權,此一情勢是否會提供日本擴充其軍事力量與勢力的理由,進而回復到「軍國主義」的道路,對於亞太地區的和平安定會造成多大的衝擊?
第三,美國的霸權正逐步的在消退之中,面對快速堀起的中國與朝大國之路邁進的日本,美國在亞太地區所扮演的角色將會有如何的轉變與調整?
第四,在美、日地緣戰略規劃中,台灣的戰略地位會隨著中國海權的擴張而有如何的轉變?對於台灣國家安全的確保是利或弊?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架構與限制..........................4
第三節 論文架構及章節安排..................................7
第四節 名詞界定與理論探討..................................9
第五節 文獻回顧...........................................22
第二章 中國發展海權之背景與目標.............................31
第一節 中國發展海權之背景與基礎...........................31
第二節 中國海軍戰略之轉型.................................43
第三節 新世紀中國海權發展目標.............................54
第四節 小結...............................................84
第三章 後冷戰時期美國國家戰略佈局...........................87
第一節 美國全球戰略佈局...................................87
第二節 新世紀美國亞太地緣戰略.............................92
第三節 小結..............................................101
第四章 後冷戰時期日本國家安全戰略..........................103
第一節 日本國防安全戰略..................................103
第二節 日本海洋戰略與海上自衛隊戰略規劃..................107
第三節 日本東亞地緣戰略規劃..............................114
第四節 小結..............................................115
第五章 中國海權發展下之美日地緣戰略分析....................117
第一節 中國海權發展對亞太區域之影響......................117
第二節 中國海權擴張對美、日地緣戰略之衝擊................121
第三節 美、日地緣戰略因應分析............................124
第四節 美、日、中未來可能之衝突點........................138
第五節 新世紀美、日、中關係前景..........................147
第六節 小結...............................................157
第六章 結論................................................161
參考書目....................................................169
表目次
表:
表1-1美國東亞駐軍概況.......................................2
表2-1中國海域與漁場面積....................................55
表2-2中國海軍軍力概況......................................51
表2-3中國近年來自俄羅斯引進之船艦種類與數量................68
表2-4中國各型潛艦數量表....................................69
表2-5中國海權發展概況表....................................82
表4-1日本海上自衛隊現況...................................113
圖目次
圖:
圖1-1研究架構.................................................7
圖1-2 馬漢之海權思想體系...................................25
圖2-1南海水域圖............................................35
圖2-2中國海軍戰略之演進....................................39
圖2-3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圖..................................52
圖2-4第一、二島鏈海域圖....................................53
圖2-5北海艦隊組織編制......................................62
圖2-6東海艦隊組織編制......................................63
圖2-7南海艦隊組織編制......................................65
圖2-8中國海域形勢圖........................................81
圖3-1日本本土美軍基地分佈圖................................95
圖3-2沖繩地區美軍基地分佈圖................................96
圖3-3駐韓美軍基地分佈圖....................................98
圖4-1 日本國家海洋戰略經營(一).........................108
圖4-2 日本國家海洋戰略經營(二).........................109
圖4-3日本西南航路與東南航路海域圖..........................95
圖5-1布希政府扇型戰略圖...................................126
圖5-2美國太平洋鎖鏈規劃圖.................................132
圖5-3周邊事態因應對策行動程序.............................138
圖5-4台灣地理位置圖.......................................143
圖5-5中日地緣衝突示意圖...................................145
圖5-6亞太地區五大航路圖...................................147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友仁,《從美國戰略論冷戰後的東北亞危機》。台北:中央研究院東北亞區域研究,民90。
王良能,《中共的世界觀》。台北:唐山,民91。
中共國家海洋局編製,《中國海洋二十一世紀議程》。北京:海洋出版社,民8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著,《全球戰略大格局:新世紀中國的國際環境》。北京:時事,民89。
尹元隆譯,Mark Weisenbloom等著,《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7。
平可夫,《僵局》。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84.8。
   ,《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民90。
石原慎太郎,《能說NO的日本》。台北:書泉,民80。
田英茂編,《後冷戰時期亞太的集體安全》。台北:業強出版社,民85.12。
朱成祥譯,S. G ,Gorshkove著,《國家海權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74。
何大明譯,Andrew J. Nathan and Rober Ross 著,《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9。
安豐雄,《軍事學導論》。台北:揚智,民91。
孔令晟,《大戰略通論:理論體系與實際作為》。台北:好聯出版社,民84。
卓南生,《大國夢與盟主論》。台北:聯經,民84。
吳奇達等譯,SuSan M. Puska 著,《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
吳弦譯,M Ehass Ahrairi著,《中共遠洋戰力之擴展-共軍的未來,亞太安全譯文彙輯(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
吳福生譯,Zahmay Khalilzad 著,《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
余忠勇等譯,Richard J. Ellings and Aaron Friedberg 編,《2001-02戰略亞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1。
李毓昭譯,和泉太郎著,《日美台三國同盟》。台北:晨星出版社,民88.1。
李寒梅、余昺雕與任清玉等,《21世紀日本的國家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民89。
肖偉,《戰後日本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民89。
林宗達,《蛻變中的軍事強權-中共軍事革新的動力》。台北:時英,民90。
林添貴譯,Mann, James H.著,《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台北:先覺有限股份公司,民88.7。
   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台北:立緒文化,民87。
林寄雯譯,中川幸次、香西泰、貝塚啟明原著,《蛻變中的日本:邁向21世紀的遠景》。日本經貿專著選譯叢書,民89。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台北:生智,民88。
   編,《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台北:政治大學外交系、外交研究所,民82。
邵玉銘,《跨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
胡念祖,《海洋政策:理論與實務研究》。台北:五南,民86。
胡鞍鋼編,《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民91。
徐錫康、劉繼賢,《海洋戰略環境與對策研究》。北京:解放軍,民85.6。
高一中譯,Mark A. Stokes 著,《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
高連福主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91。
黃忠成,《海軍與國際海洋法》。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85。
黃異,《國際海洋法》。台北:渤海堂,民81。
黃朝茂譯,平可夫原著,《2010年之中共武力,亞太安全譯文彙輯(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8。
倪健中,《海洋中國》。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民86。
許介麟、李文志、蕭全政著,《台灣的亞太戰略》。台北:業強,民85。
許綬南譯,Richard Bernstein and Ross H. Munro 著,《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台北:麥田出版,民86。
曾清貴譯,《日本自衛隊的實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
鈕先鍾,《21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89.3。
   ,《海洋與戰略》。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84。
   ,《海軍戰略與國家安全》。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民79.6。
   ,Beaufre Andre著,《戰略緒論》。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85.9。
   ,《海洋戰略與權力平衡》。台北:海軍總部,民83。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2001年日本軍力》。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8.6。
   ,《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11。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著,《2001東亞戰略概觀》。台北:國防部史編局,民90。
   ,《亞洲的安全保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6。
   ,《美日聯盟: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
   ,Lilley, James R.著,《中共軍事現代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7.7。
   ,相馬勝著,《中共軍隊能否打贏下一回戰爭》。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8.1。
   ,Michael Pillsbury著,《中共對未來安全環境的辯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
   ,Michael J. Green著,《武裝日本-國防自主與聯盟政治》。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
   ,Susan M. Puska 著,《下下一代的共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出版社,民88。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社,民91。
陳啟懋編,《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資訊,民89。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民86。
張玉生,《美國海洋政策》。台北:黎明文化出版公司,民81.12。
張同瑩等譯,James R. Lilley編,《台灣有沒有明天:台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祕》。台北:先覺出版公司,民88.2。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民88。
張建邦編,《未來台海衝突中的美國》。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87.1。
臺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編,《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台北:前衛,民91。
傅高義,《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與中共關係》。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90。
揚作洲,《南海風雲》台北:正中出版,民82。
楊育才,《大國夢-俄羅斯的軍事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民90。
楊連仲譯,《武裝日本-國防自主與聯盟政治》。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9。
楊鎮甲譯,Mahan著,《海軍戰略論》。台北:軍事譯粹社,民85。
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出版社,民83.12。
樊勇明、談春蘭,《日本的大國夢》。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2.6。
翟文中,《台灣生存與海權發展-我國海軍如何因應跨世紀中共海軍擴張》。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8。
薛君度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周邊形勢》。北京:時事出版社,民85.6。
薛釗,《戰略性的思考-台灣的安全抉擇》。台北:時英出版社,民90.4。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民89.5。
閻學通,《中國與亞太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民88.1。
曉兵、青波,《中國能否打贏下一場戰爭》。台北:周知文化,民85。
臧士俊著,《戰後日、中、台三角關係》。台北:前衛,民86。
譚傳毅,《現代海軍手冊》。台北:時英,民89。
蘇進強主編,《911事件後全球戰略評估》。台北:台灣英文新聞,民91。
蘇紫雲等,《2010中共軍力評估》。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
顧淑馨、林添貴譯,Henry Kissinger著,《大外交》。台北:智庫文化公司,民87。
顧立民,〈新世紀中共地緣戰略思想〉,《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民92.6,頁74-75。
二、期刊
丁志剛,〈新興地緣經濟學獨特的地緣戰略視角-大國地緣經濟戰略爭奪的新態勢〉,《國際論壇》,第3卷,第2期,民90.4,頁21-26。
王令浩,〈海線交通對東亞區域安全之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第32卷,第4期,民87.4,頁39-51。
王兵銀,〈21世紀初中日發展環境合作有利因素〉,《當代亞太》,第6期,民91,頁53-57。
王帆,〈美日經貿關係與美日聯盟〉,《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2期,民90,頁30-35。
艾向榮,〈21世紀共軍在亞太地區的角色-中共軍隊未來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期,民86.1,頁105-113。
宋一之譯,平可夫著,〈中共2000年軍力展望〉,《國防譯粹》,第27卷,第8期,民89.8,頁51-60。
吳弘譯,〈中共遠洋戰力之擴展〉,《國防譯粹》,第25卷,第10期,民87.10。
吳輝,〈從國際法論中日釣魚台島爭端及其解決前景〉,《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0卷,第1期,民90.3,頁75-117。
李淑珍,〈日本防衛政策的重大調整〉,《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民90,頁37-41。
胡清暉,〈中共海軍現代化及其海權戰術的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7期,民91.7,頁43-53。
胡嘉,〈中共海軍的遠洋安全戰略〉,《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11期,民88。
唐仁俊,〈中共海權擴張與其對亞太地區之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4期,民89.4,頁20-30。
   ,〈中共處理南沙群島主權爭議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3期,民90.3,頁16-28。
黃恩浩,〈中共「海權」概念之探討(一九七八-二000)-海權構成基礎、海洋使用與制海權擴張〉,《中共研究》,第35卷,第8期,民90.8,頁82-102。
孫建社,〈亞太大國關係與中國安全環境〉,《當代亞太》,第7期,民91,頁3-9。
陸忠偉,〈日本的國家走向與中日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民90,頁2-8。
陸國忠,〈布什上台後美日關係的走向〉,《和平與發展季刊》,第3期,民90,頁29-33。
許漢昇,〈中共對東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5期,民90.5,頁56-66。
陳文賢,〈從權力平衡的觀點看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3期,民87.3,頁19-34。
陳永康、翟文中,〈中共海軍未來發展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11期,民89.11,頁5-18。
陳伯志,〈日本與中共貿易發展近況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期,民89.2,頁21-26。
溫在春譯,胡嘉著,〈中共海軍的遠洋安全戰略〉,《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11期,民88.11,頁5-7。
張亞中,〈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民91.4,頁6-15。
張恕仁,〈日本軍備整建背景及對亞太地區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2卷,第7期,民86,頁49-57。
張進山,〈2000年日本防衛與安全的變化〉,《當代亞太》,第3期,民90,頁55-58。
張雅君,〈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民87.5。
張廣量,〈從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安全新體系之建構-探討日本扮演之角色〉,《日本研究》,第25卷,第1期,民90,頁63-70。
傅亞蘭,〈九一一事件對美中臺三邊關係的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1期,民91.1,頁80-83。
趙雲山,〈中共擴張的西太平洋戰略(上)〉,《中共研究》,第29卷,第3期,民84.3,頁57-68。
廖文中,〈中共二十一世紀海軍戰略對亞太區域安全之影響〉,《中共研究》,第34卷,第6期,民89.6,頁66-76。
翟文中、陳永康,〈論走向遠洋的中共海軍〉,《中共研究》,第34卷,第12期,民89.12,頁99-106。
楊志誠,〈新世紀全球化趨勢下我國國家安全的戰略規劃〉,《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民90.11。
   ,〈後冷戰時期美國的中共政策〉,《美歐月刊》,第10卷,第10期,民84.10。
楊念祖,〈中共海軍現代化兵力建設對台海安全的影響〉,《中共研究》,第34卷,第5期,民89.5,頁70-86。
楊運忠,〈日本加速向世界軍事大國目標邁進〉,《當代亞太》,第5期,民91,頁11-18。
鄭玉瑞,〈中共藉海洋法擴張海權〉,《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民85.9,頁15-21。
鄭舜元,〈21世紀日本防衛武力整建意涵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8卷,第1期,民91.7,頁41-56。
劉妙龍、孔愛莉與張傳,〈地緣政治歷史、現狀與中國的地緣戰略〉,《地理研究》,第13卷,第3期,民83.9,頁69-75。
劉偉峰,〈亞太區域戰略態勢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2期,民88.2,頁10-13。
蔣仁符譯,〈中共海權與美國之反制戰略〉,《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5期,民90.5,頁17-20。
謝明禮,〈論高西可夫國家海權論之時代意義〉,《海軍學術月刊》,第30卷,第5期,民85.5,頁15-21。
羅天人,〈新世紀中共國防現代化的持續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9期,民90.9,頁21-31。
蕭朝琴,〈中共發展海權戰略對臺安全之威脅〉,《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民88.12,頁72-79。
   ,〈冷戰結束後共軍發展對亞太地區之威脅〉,《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7期,民88.7,頁4-13。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戰略〉,《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0期,民88.10,頁36-43。
三、論文
冉啟穰,〈中共海軍現代化之困境〉,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民90。
余長超,〈後冷戰時期中共國防戰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民90。
林東換,〈冷戰後中共海洋戰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民90。
黃金湯,〈後冷戰時期中日外交關係〉,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民89。
陳嘉尚,〈從權力平衡探討中共崛起之地緣戰略〉,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民91。
傅秋月、林靜枝主編,〈21世紀海權研討會論文集〉,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民81。
楊念祖等,〈「台海安全與國防戰略」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民91。
四、網路
2001年亞太區域安全與兩岸軍力發展公共論壇研討會論文集,〈中共21世紀軍事戰略與亞太區域安全〉,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20010619/mt200106_08.htm,民90.6.19。
中國戰略研究,〈歐錫富-中共海軍軍力探索〉,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_sr_c.htm,民92.03.12。
中國戰略研究,〈戰略機遇期與中美關係〉,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_sr_c.htm,民92.01.22。
國際戰略研究室,〈楊志恆-東北亞的情勢〉,http://home.kimo.com.tw/strategicstudy/comment.htm,民91.10.08。
五、報紙
中央日報,民77.8.6,第4版。
華僑日報(北京),民77.3.31,第3版。
華僑日報(北京),民77.6.2,第1版。
貳、西文部份
(Ⅰ)BOOKs
Akira Iriye, China and Japan in the Global Sett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Curtis, Gerald L., Japan''s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M. S. Sharpe Press, 1993.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defense, 1998.
Mandelbaum, Michael, The Strategic Quadrangle: Russia, China,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East Asia. New York: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5.
Mendl, Wolf, Japan''s Asia Policy: Regional security and global interests.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1995.
Nicholas R. Lardy, China’s Unfinished Economic Revolution,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1998.
Paul, T.V. and John A. Hall, eds.,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he Future of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illsbury, Michael, China Debates the Future Security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2000.
RAND, America and Asia:American New Strategy and Military Forces,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Corporation, 2001.
(Ⅱ)Periodicals
Cossa, Ralph A. and Jane Khanna, “East Asia: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regional security,” International Affair, Vol. 3, No. 2, April 1997, pp. 26-33.
Christensen, Thomas J., “China, the U.S.-Japan Alliance,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in East Asia,”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 No. 4, Spring 1999, pp. 49-80.
David B.H.Denoon and Wendy Frieman, “China’s Security: The View from Beijing, ASEAN, and Washington,” Asian Survey, Vo l., No. 4, April 1996, pp. 422-446.
Deng, Yong, “Chinese Relations with Japan: Implications for Asia-Pacific Regionalism,” Pacific Affairs, Vol. 70, No. 3, Fall 1997, pp. 373-392.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Erosion of American National Interests,” Foreign Affairs, Vol. 6, No. 5, 1997, pp. 28-49.
Kim, Woosang, “Power Transition and Strategic Stability In East Asia,” Asian Perspective, Vol. 21, No. 1, 1997, pp. 153-170.
Mason, T. David, and Nana Goto Bellerud, “Japan Bashers and America Bashers: Public Opinion and U.S.-Japan Relations in a Time of Transition,”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10, No. 1, Winter/Spring 1996, pp. 156-191.
Pastor, Robert A.,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o Threatens Who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3, No. 1, Spring 2001, pp. 87-105.
Takagi, Seiichiro, “In Search of A Sustainable Equal Partnerships: Japan- China Relation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Jap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3, No. 1, Spring 1999, pp. 17-38.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康清雲、黃蔚綱、陳麗婷(2001)台灣北部地區國中學生白開水飲用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公共衛生,28(1),25-36。
2. 洪建德(1994)臺北市士林北投區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習慣、高膽固醇血症及膳食營養狀況。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19(2),201-220。
3.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4。
4. 金蘭馨(2000)德育醫管專校肥胖學生之飲食調查。德育學報,16,171-189。
5. 邱啟潤、柯任桂(2000)。健康相關的飲食與運動行為自我效能量表信度效度之評估。護理研究,8(3),301-311。
6. 林豐瑞、許雅琴、簡君玲、許雅菁(1999)茶飲料消費決策型態之研究─以屏科大學生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7,86-113。
7. 林薇、張美文(1998)母親飲食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體型、飲食行為之關係研究。公共衛生,24(4),205-217。
8. 林宜親、林薇(2000)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1),33-41。
9. 李蘭、曾倩玲(1990)。某衛生專業學系學生的飲食狀況。學校衛生,17,26-36。
10. 李蘭、陸玓玲、李隆安、黃美維、潘怜燕、鄧肖琳(1995)台灣地區成人的健康行為探討:分佈情形、因素結構和相關因素。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4(4),358-368。
11. 吳幸娟、方佳雯(1999)。學生攝取校內餐飲所獲得之熱量與營養及學生消費情形。華醫學報,10,23-34。
12. 蕭朝琴,〈中共發展海權戰略對臺安全之威脅〉,《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民88.12,頁72-79。
13. 羅天人,〈新世紀中共國防現代化的持續與發展〉,《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9期,民90.9,頁21-31。
14. 劉偉峰,〈亞太區域戰略態勢之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2期,民88.2,頁10-13。
15. 鄭舜元,〈21世紀日本防衛武力整建意涵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8卷,第1期,民91.7,頁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