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8 01: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春龍
研究生(外文):Chun-Long Zeng
論文名稱:基於WSN與情境感知的智慧綠建築自然通風系統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telligent Natural Ventilation System for Green Building Based on WSN and Context Awareness
指導教授:林芳昌林芳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ang-Chang Lin
口試委員:簡宏宇楊政穎
口試委員(外文):Hung-Yu ChienCheng-Ying Yang
口試日期:2014-07-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自然通風智慧建築綠建築ZigBee
外文關鍵詞:Natural ventilationIntelligent-BuildingGreen buildingZigBe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從生活水準的提高與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以各種方式來提高自身的生活品質,而人的一生中有絕大的時間都是都是位於室內,所以對於提高室內的生活品質尤其重要。
目前提高室內的生活品質有多種方式,在這當中又以智慧建築與綠建築是目前極為受到注目的兩項,綠建築是以透過建築上的手段,如建築上的設計、建材等來提升生活品質,而智慧建築則是透過智慧型系統來控制室內的環境,藉由這個方式來降低或讓會影響到生活品質的因素消失。
如何把室內的會影響生活品質的因素排除,主要是藉由建築的通風將這些因素排出,而建築的通風分為機械通風與自然通風兩種,這兩種分別有各自的優缺點,目前大部分的建築主要以機械通風當作手段,但機械通風會因為某些因素,而沒有辦法將不良因素排出,反而成為這些不良因素增加的幫兇。
因此如果透過在綠建築上以ZigBee建置的智慧型系統,該系統藉由判斷影響人們開關窗的因素,來控制門窗的開關,利用這個方式產生的自然通風來去除有害的室內污染物,改善室內空氣品質,達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在這同時藉由降低空調之類的使用,將可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It is important because people live indoor most of their tim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improve the indoor quality of life.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Green Building are highly important in all the ways. Green build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architecture, such as building design and green materials. Intelligence building can reduce or remove the factors causing low indoor quality of life by utilizing intelligent systems.
How to improve the indoor quality of life? Building ventilation will exclude these factors which decrea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Building ventil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kin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They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Most buildings us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oweve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annot exclude the adverse factors because of some reasons. Furthermore, it actually become an accomplice.
Therefore, if the intelligent system is installed to green buildings, the system will control the opening or closing windows by utilizing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Natural ventilation will take away harmful indoor pollutants,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by this way.

目錄
摘 要 Ⅰ
Abstract Ⅱ
誌 謝 Ⅲ
目錄 Ⅳ
表目錄 Ⅶ
圖目錄 Ⅷ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2.1. 綠建築 3
2.2.智慧建築 7
2.3.自然環境與人體之間的相互關係 12
2.3.1周遭環境因素 12
2.3.2舒適環境的標準 14
2.3.3 建築通風 16
2.4情境感知 19
2.5 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0
2.5.1藍牙 21
2.5.2 Wi-Fi 22
2.5.3 ZigBee 23
2.5.4 WSN技術規格 25
2.5.5適用在建築管理上的WSN技術 25
2.6 感測器 30
第三章 系統架構與方法概述 34
3.1 系統設計理念 34
3.2系統架構 35
3.3 方法概述 40
第四章 系統實作 48
4.1 使用者介面 48
4.2 使用者設定 49
4.2.1 判斷標準值更改 49
4.2.2 判斷順序更改的功能 50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53
第六章 參考文獻 55

表目錄
表 1台灣綠建築發展 5
表 2 EEWH家族評量指標表[8] 6
表 3 綠建築評分標準[8] 7
表 4 台灣智慧建築發展 8
表 5 常見WSN技術比較 25
表 6 建築管理技術評量表 28
表 7 溫度感測器[19][23] 31
表 8 濕度感測器[19][23] 32
表 9 門窗開關條件 42

圖目錄
圖 1 目前擁有綠建築評估系統的國家 4
圖 2 智慧建築指標群 11
圖 3 智慧建築的分級與分類 11
圖 4 建築通風 17
圖 5 建築通風效率 18
圖 6 台大綠房子通風機制 19
圖 7 ZigBee網路中的各角色 24
圖 8 通風路徑解說圖 35
圖 9 系統架構 38
圖 10 系統運作流程 39
圖 11 窗戶設計 44
圖 12 判斷流程圖 46
圖 13 雨量判斷 47
圖 14 當下資訊的顯示 49
圖 15 判斷標準值更改 50
圖 16 判斷順序更改 51
圖 17 重複情況 52


[1]Yalab儀器網( 2014), http://www.yalab.com.tw/。
[2]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14),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官方網站」,http://www.living3.org.tw/ils-museum/index.aspx。
[3]行政院( 2014),「智慧綠建築 四大智慧型產業」,http://www.ey.gov.tw/policy8/cp.aspx?n=7EB01344450BC29A。
[4]行政院環保署噪音管制資訊網( 2014),「噪音小百科」,http://ncs.epa.gov.tw/BB/B-04-01.htm。
[5]周伯丞、江哲銘、張桂鳳、郭怡君(2009),「 台灣地區室內溫熱環境改變對於課業學習及工作效率心理滿意度影響」, 建築學報,No.67, 25~40。
[6]林憲德(2004),我愛綠建築 健康又環保的生活空間新主張」,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7]林憲德(2010),「 綠色魔法學校-傻瓜兵團打造零碳綠建築」. 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8]林憲德、莊惠雯、張從怡、陳建男. (2012),「 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9]林憲德、郭柏巖(2008),「 亞熱帶的綠建築挑戰」,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0]長高科技( 2014),「ZigBee 物聯網感測器網路平台」,http://www.dmatek.com.tw/tn/viewproc.asp?id=1772. 。
[11]徐虎嘯( 2014),「102年度綠建築標章評定辦理成果」,http://abri.gov.tw/utcPageBox/CHIMAIN.aspx?ddsPageID=CHIMRA&&DBID=1567。
[12]陳昇寬林明瑩. (2011),「 無線感測網路自動監測東方果實蠅技術之應用」, 臺南區農業專訊,NO.75, 頁 11~13。
[13]陳秋蓉、劉宏信、孫逸民、莊侑哲、許德仁 (2002),「 溫濕度變化因子對勞工健康危害之研究-極低濕度環境」,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
[14]陳海曙(2011),「 全球熱濕氣候 自然通風綠建築」, 詹氏書局 。
[15]彭道剛、張浩、李輝、夏飛(2010),「 基於ZigBee 技術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 上海電力學院學報 Vo1.26 , No.2。.
[16]黃煜展(2009),「 情境感知氣喘居家看護系統之研製」,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台北。
[17]資策會( 2014),「正「港」台灣之光 台北港ZigBee感測網路自動化作業貨櫃碼頭」,http://www.iii.org.tw/m/News-more.aspx?id=670。
[18] 綠建築數位教學資源網( 2014),「綠建築緣起」, http://www.archit.org.tw/admiss1/super_pages.php?ID=admiss4&Sn=30。
[19]廣華電子商城( 2014),http://shop.cpu.com.tw/。
[20]蕭顯勝、馮瑞婷(2006),「 具情境感知式戶外生態教學系統之規劃與設計」,生活科技教育月刊,三十九卷,第五期 , 頁 28~39。
[21]環保署( 2014),行政院環保署公害陳情系統102年上半年年度統計 」,http://ww3.epa.gov.tw/Public/YearStatistics.aspx。
[22]瞿雷、劉盛德、胡咸斌. (2008),「 無線網路結構和原理基礎」,橋高科技有限公司。
[23]飆機器人_普特企業有限公司( 2014), http://www.playrobot.com/cart/。
[24]C. Gomez, J. Paradells(2010), ” Wireless 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A Survey of Architectures and Technologies,”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 48, Issue 9, pp.92-101.
[25]Dou Niu, Mei Yang, Yanjuan Zhao, Yanm Zhang(2009), “The networking technology within Smart Home system—ZigBee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Forum on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IFCSTA), Jilin, China, pp.25-27.
[26]Moller, T. Newe, and S. Lochmann(2009), “ Review of Platforms and Security Protocols suitable” Proceedings of IEEE SENSORS, Christchurch, pp.1000-1003.
[27]Wikipedia (2014),「 Bluetooth low energy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uetooth_low_energ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