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方世榮譯,Philip Kotler原著(2003),《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
方世榮(2004),行銷學,《行銷學》。台北:三民。
王昭正譯,Alastair M. Morrison(1999)原著,《餐旅服務業與觀光行銷》。
台北:弘智。
王裕南等(198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著者自印。
王逸峰等(2006),《觀光行銷學》。台北:偉華。
王良行等人(2004),《金山鄉志》。北縣:金山鄉公所印製
丘昌泰(2007),《地方政府管理研究》。台北:韋伯。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
丘昌泰等合著(2001),《政策分析》。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發行,(2007),《揹著RT去旅行》。台北:台北市都市發展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5),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月刊。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余朝權(2001),《現代行銷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貽鴻(1995),《觀光行銷學》。台北:五南。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出版社。
呂長民(2002),《行銷研究》。台北:前程。
吳定(1999),《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圖書。
吳宜臻、李素卿等譯,E. Thorson & J. Moor 原著(1999) ,《整合行銷傳播》。台
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鍾沂、林文斌譯,Hughes, O.E原著(1999)。《公共管理新論》。台北:韋伯。
林沅漢譯,Gee, C. Y.;Choy, D. J. L.;Makens, J. C.原著(1990) ,《觀光旅
遊事業概論》。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台北:智勝文化。
佩姬等譯,Stephen等編著(2004) ,《現代觀光:綜合論述與分析》。台北:湯姆生出
版,鼎茂圖書。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
倪鵬飞(2007),《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耿筠(2005),《行銷管理:理論與架構》。台北:華泰。
高俊雄等譯,Gunn, C. A.原著(1998),《觀光旅遊地區發展》。台北:桂魯有限公
司。
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新竹: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郭思妤譯,Kotler、Nancy Lee原著(2007),《科特勒談政府如何做行銷》。台北:台
灣培生教育。
許安琪 (2001),《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
化。
許文傑(2002),《經濟全球化與兩岸地方治理論壇》。東華大學主辦。
陳苑欽等譯,Fleisher&Bensoussanm原著(2007),《企業策略與競爭分析:工具與應
用》。台灣:培生教育出版社。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 (2000),《觀光學概論》。台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陳向明(200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文化。
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梁金滿主編(2007) ,《玩味金山》。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朝盟(1999),《公共管理學》。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黃深勳、曹勝雄、王昭正、陳建和、許雅智(2002),《觀光行銷學》。台北:國立空中
大學。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
黃營杉、楊景傅譯,Hill&Jones原著(2004),《策略管理》。台北:華泰。
黃俊雄譯,Gunn,Clare A. Vacationscape著(1998),《觀光旅遊地區發展》。台北:
桂魯有限公司。
張振明譯,Philip Kolter原著(2002),《行銷是什麼?》。台北:商周文化。
薛化元、翁佳音編(1997),《萬里鄉志》。北縣:台北縣萬里鄉公所出版。
謝文雀譯,Philip Kotler等著(2005),《行銷管理—亞洲觀點》。台北:華泰。
鍾溫清、王昭正、高俊雄(2000),《觀光資源規劃與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羅漢譯,Philip Kolter原著(2002),《科特勒深探大亞洲-人潮、金潮與地方再
造》。台北:商周文化。
二、論文
江彩禎(民91),《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探討-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成功大學都市
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奇樺(民91),《休閒農業形象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業為例》,世新
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李依芳(民92),《文化創意產業之整合性行銷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
理學系碩士論文。
何易展(民95),《地方政府政策行銷之研究:以臺北縣金山鄉為例》。政治大學行政管
理碩士學程論文。
但昭強(民91),《高雄市都市行銷的實踐與展望》。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杜昱潔(民96),《地方政府政策行銷之研究: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余長原(民93),《整合行銷傳播在休閒農業形象推廣策略發展之研究—以南投縣水里鄉
車埕村為例》。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蓁(民93),《客家文化創意產業之回應性評估研究:以苗栗大湖草莓園區為例》。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宏城(民90),《澎湖觀光事業開發政策之行銷策略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林育良(民94),《地方休閒觀光產業發展與行銷策略個案研擬-以台中縣太平市為
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
周君妍(民93),《整合行銷傳播、旅遊意象、知名度、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
古坑華山咖啡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 。
洪綾君(民86),《公司協力推動地區行銷之研究-以高雄市84及85年都市行銷是件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能傑(民90),《公務人員訓練委外可行性之研究-策略規劃觀點》。東海大學公共行政
學系碩士論文。
姜莉蓉(民91),《地方觀光行銷與品牌策略-以屏東縣為例》。國立中山學國際高階經
營管理碩士班論文。
馬群傑(民87),《以形象發展推動地區行銷之策略與案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培元(民94),《觀光行銷國際化策略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
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有德(民92),《宜蘭縣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宏杰(民94),《新竹市城市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炤華,(民92),《彰化縣鹿港鎮地區性觀光市鎮的發展機制與策略建議之研究》。彰
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論文。
許維家(民93),《建構以利害關係人為基礎的地區行銷策略:以集集鎮為例》。台北大
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許元國(民93),《鶯歌陶瓷嘉年華會觀光行銷之研究》。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蓮(民94),《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以SWOT為分析焦點》。台北大
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楊錦洲(2002),〈知識管理是策略規劃之基礎〉,《綜效》。第154期,頁38-42。
楊尚融(民93),《策略性地方行銷規劃:台東縣發展觀光個案探討》。台北大學公共行
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楊可凡(民94),《觀光節慶活動整合行銷傳播與置入性行銷探討:以彰化縣2004台灣花
卉博覽會為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
張琍璇(民91),《台灣地區推動地方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以鶯歌地方觀光發展為例》。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碧雯(民95),《桃園縣龍潭鄉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SWOT分析》。台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葉瓊英(民90),《金山鄉產業發展史─1929至1998年》。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溫志偉(民95),《地區行銷應用於社區文化產業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
計學系碩士論文。
劉士正(民83),《台灣農村產業發展規劃之研究-台北縣萬里鄉個案分析》。台灣大學農
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三、期刊
范榮靖(2009),〈21世紀新顯學-國家品牌,澳洲第一〉,《遠見雜誌》。第276期,
頁217-219。
李君星(2006),〈金山鄉溫泉季報導〉,《源雜誌》。第55期,頁14-21。
汪明生、馬群傑(1998),〈地方經濟發展與地區行銷—以高雄為例〉,《台灣土地金融
季刊》。第35卷,第3期。
林博文(2002),〈地方政府之行銷研究〉,《法政學報》。第15期,頁115-158。吳宗瓊、朱育瑩、蔡秀玲(2004),〈地方觀光行銷策略之探討-墾丁地區節慶
活動與非活動期間之不同〉,《觀光研究學報》。第10卷,第4期,頁87-100。
陳麗紅、江彩禎(2004),〈以觀光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策略期推動機制之研究-以蘇格蘭愛
丁堡經驗〉,《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41卷,第2期,頁177-195。
黃國敏、陳宏杰(2005),〈南投縣觀光產業行銷策略規劃〉,《中華行政學報》。第2期,頁41-58。
游冉琪(2006),〈地方行銷提昇地方競爭力-鶯歌陶博管點土城金的故事〉,
《研考雙月刊》。第30卷,第5期,頁90-100。
鄭博文、邱鴻遠(2006),〈高雄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初探—民眾與政府間認知差異〉,
《公共事務評論》。第7卷,第1期。
四、網站
大紀元時報,網址:http://tw.epochtimes.com/bt/8/1/29/n1995178.htm
經濟部人才網,網址: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05.asp
台北縣資訊服務站,網址:http://www.tpc.gov.tw/web/Home?FP=1064
台北縣政府施政成果資訊網,http://wedid.tpc.gov.tw/index.asp?Func=adm_search#
交通部觀光局,網址:http://www.taiwan.net.tw/
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系統,網址: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金山鄉公所,網址:http://www.jinshan.tpc.gov.tw
海岸與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網址:http://www.northguan-nsa.gov.tw/tw/county4.php
萬里鄉公所,網址:http://www.wanli.tpc.gov.tw/
經濟部人才網,網址: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05.asp
貳、西文部份
(Ⅰ)Books
Aaker, D.A. (1995).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Y : Free Press
Blakely, E. J. (1994). Plann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Publication Inc.
Baker(2007).Destination Branding for Small Cities:The Essentials for Successful Place Branding,USA:Creative Leap Books.
Cooper, C.,Gilbert, D.,Fletcher, J. and Wanhill, S. (1996). Tourism:Principles and Practice, England: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David Weaver and Martin Oppermann (2000). Tourism Management, Australia: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Gold, J. R. and Ward, S.V(1994). Place Promotion : the Use of Publicity and Marketing to sell Towns and Regions, Australia:John Wiley and Sons Inc .
Glueck, W. F. (1994). Business Policy:Strategy 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NY:McGraw-Hill Inc.
Hankinson, G. and Cowking , P.(1996). The Reality of Global Brands, Maidenhead:McGraw-Hill.
Jain, S. (1999). Market Planning and Strategy,CA:South-Western Inc.
Kotler, P., Haider, D. H.&Rein, I. (1993). Marketing Place: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Y: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
Morgan, N., Pritchard, A. and Roger Pride (2004). destination branding: creating the unique destination proposition, UK: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
Ward, S.(1998). Selling Places: The Marketing of Towns and Cities, 1850-2000, Routledge, London.
(Ⅱ)Periodicals
Allen, J. (2007) .“Place Branding: New Tool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 Spring Vol. 18, No2, pp. 60-68
Buhalis (2000).“Market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Future.”, Tourism Management, Vol. 21, No.1, pp. 97-116.
Dilenschneider, R. L. (1991).“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 post-advertising era.”,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 Vol. 17, No.3, pp. 227-236.
Foley, A. and John, F. (2004). “Incongruity between expression and experience: The role of imagery in supporting the positioning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 brand ”, Brand Management, Vol. 11,No3, pp. 209-217.
Gilmore, F. (2002) .“A country :Can it be repositioned?Spain: The success story of country branding.”, Brand Management , Sep/Oct Vol. 39, No5, pp. 271-279.
Hospers, G. (2004) .“Place Marketing in Europe: The Branding of the Oresund Region”, Intereconomics , Sep/Oct Vol. 39, No5, pp. 271-279.
Hankinson, G. (2001).“Location branding: A study of the branding practices of 12 English cities.”, Brand Management , Vol. 9, No.2, 2001, pp. 127-142.
Hankinson, G. (2007).“The management of destination brands: Five guiding principles based 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rporate branding theory.”, Brand Management , Vol. 14, No.3, pp. 240-254.
Hudson, M. and Hawkins, N. (2006). “A tale of two cities — A commentary on historic and current marketing strategies used by the Liverpool and Glasgow regions”, Place Branding Vol. 2, No2, pp. 155-176.
Kerr, G. (2006).“From destination brand to location brand.”, Brand Management, Vol. 13, No.4/5, pp. 276-283.
Kerr, G. and Johnson, S. (2006).“A review of a brand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a small town — Lessons learnt!.”, Place Branding, Vol. 1, No.4, pp. 373-387.
Konecnik, M. (2004). “Evaluating Slovenia’s image as a tourism destination: A self-analysis process towards building a destination brand”, Brand Management , Vol. 11, No4, pp. 307-316
Konecnik, M. and Go, F. (2008). “Tourism destination brand identity: The case of Slovenia”, Brand Management, Vol. 15, No3, pp. 177-189
Kavaratzis, M. and Ashworth, G. J. (2006). “City branding: An effective assertion of identity or a transitory marketing trick? ”, Place Branding ,Vol. 2, No3,pp. 183-192
Kotler, P. and David, G. (2002).“Country as brand, product, and 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Brand Management, Vol. 9, No.4/5, pp. 249-261.
Nandan, S. (2005) .“An exploration of the brand identity-brand image linkage: A communications perspective”, Brand Management , Vol. 12, No4, pp. 264-278
Pryor, S. and Grossbart, S. (2007) .“Creating meaning on main street: Towards a model of place branding”, Place Branding and Public Diplomacy, Vol. 3, No4, pp. 291-304
Parkerson, B. and Saunders, J. (2005). “City branding: Can goods and services branding models be used to brand cities? ”, Place Branding, Vol. 1, No3, pp. 242-264.
Warnaby, G. and Bennison, D. (2006) .“Reciprocal urban place marketing and co-branding? Retail applications ”, Place Branding ,Vol. 2, No4, pp. 297-310.
(Ⅲ)Internet
愛丁堡觀光局網站:http://www.edinburgh.org/
愛丁堡激勵的城市網站:http://www.edinburgh-inspiringcapital.com/
愛丁堡城市品牌網站:http://www.edinburghbrand.com/
參、日文部分
一、日文網站
神戶市概要網頁,網址:http://www.city.kobe.jp/cityoffice/15/020/overviewkobe/cn_han/outline/index.htm
「デザイン都市・神戸」基本的方針,出自神戶都市推進室,網址:http://www.city.kobe.jp/cityoffice/06/015/design/unesco/index.html。
「神戸2010ビジョン」中「觀光交流城市推進計畫」,出自神戶市企畫調整局,網址:http://www.city.kobe.jp/cityoffice/06/013/aratanavision/koube2010bijyon1903/09kankou.pdf
「神戶2010年願景計畫」中「觀光交流都市推進計畫」,網址:http://www.city.kobe.jp/cityoffice/06/013/aratanavision/koube2010bijyon190
神戶觀光網站:http://feel-kobe.jp/index.html
神戶觀光情報誌Feel Kobe,網址:http://feel-kobe.jp
神戶觀光網站內觀光一日券介紹,網址: http://www.surutto.com/conts/ticket/kobe1day/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