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17: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嘉銘
研究生(外文):Chia-Ming Wang
論文名稱:試論我國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之處理機制--以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NPLs)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aiwan─Initiated from the Case-Study on the Taiwan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TAMCO)
指導教授:簡俱揚簡俱揚引用關係謝易宏謝易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u-Yang JianYi-Hong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1
中文關鍵詞:不良債權逾放比例資產管理公司
外文關鍵詞: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Non-performing Loan (NP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5
  • 點閱點閱:43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近年來國內金融機構逾放比率的大幅攀升,使得政府不得不開始著手解決國內不良金融資產的問題,但是由於我國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機制才剛起步,相信日後隨著交易的頻繁,會有更多的困難亟待解決,本論文主要欲研究我國現行不良金融資產之處理機制,實際以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之運作為探討的對象,並比較分析美日立法例與國際間之會計準則。本文期許在日後國內相關制度的創新與改進的過程之中,能給予些許推進的力量,使我國的不良資產處理機制日臻完備,以改善國內的金融環境。
本論文之架構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制。第二章係說明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包括其源起與發展、意義與特色、型態與架構等。第三章首先簡介個案公司─台灣金聯之相關資料,並闡述國內資產管理市場之概況,最後就國內市場之問題作一分析與探討。第四章討論不良金融資產處理之財務面,探討範圍包括對於不良金融資產之價值評估、對於相關國際會計準則、美國與我國之財務會計準則規範作一分析比較,並試著討論資產管理公司之實務會計處理與稅務面相關問題。第五章本研究藉著對於美、日兩國相關立法規範的介紹,以作為我國相關法制之參考與借鏡,並試著對於現行相關法令作一討論與整理,以作為我國日後處理不良金融資產時相關法制修正之參考。第六章係針對前面各章節所作之研究加以彙總整理之後所得之心得,提出國內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之改良芻議。
Recently, percentage of Non-performing Loan (NPL) increases rapidly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aiwan. Therefore, our government had no choice but start to resolve the NPL problems. Due to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AMC) mechanism being just implemented on an initial stage, it’s to be sure that there would be more controversies as transactions become more frequen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present NPL conducting mechanism to confer with Taiwan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TAMCO) as a case study in practice.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compares with legal issues related in American and Japan an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several countries. 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our financial conditions to make systems related more complete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creation and improvement.
There are six parts in this research: Part One illustrates motive、purpose、methodologies and limitation of the research. Part Two interprets the NPL mechanism, including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meanings and characters、types and structures etc. Part Three first introduce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AMCO that is the case institute. Moreover, this study elaborat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asset management market in Taiwan, and analyses market issues. Part Four discusses financial issues of the NPL, such as evaluating the NPL, comparing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America and Taiwan, as well as probing into some issues about practical accounting and tax planning. Part Five provides reference to establish bills related and to organize present bills to assist in creating and emending the bills in the future. Part Six is conclusion of the previous parts of this article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NPL mechanism in Taiwan.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方法6
第一項 研究架構7
第二項 研究流程8
第四節 研究限制9
附錄10
第二章 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之探討…………………………….11
第一節 源起與發展11
第一項 RTC之源起11
第二項 亞洲各國的發展12
第三項 我國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的發展13
第四項 目前最新之發展15
第二節 意義與特色16
第一項 資產管理公司的意義16
第二項 資產管理公司之功能與特色16
第一款 AMC機制16
第二款 RTC機制19
第三節 型態與架構21
第一項 處理對象21
第二項 RTC及AMC分開處理不良債權23
第三項 公營及民營23
第四項 AMC機制─公司或信託型態26
第五項 資產管理公司之經營型態29
第四節 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之架構31
第一項 國際間不良金融資產處理之架構31
第二項 國內資產管理公司之架構33
附錄36
第三章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之個案介紹與分析…………………37
第一節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37
第一項 成立之背景37
第二項 個案之簡介38
第三項 交易模式及架構44
第四項 交易之現況47
第五項 未來之發展48
第二節 市場之現況51
第一項 金融資產服務公司(TFASC)51
第二項 資產管理公司市場概況54
第一款 國內AMC--中華開發54
第三節 國內市場之問題與分析58
第一項 資產管理公司市場之問題58
第二項 資產管理公司市場之分析61
第一款 優劣分析61
第二款 資產管理公司成功與失敗之因素62
第三款 其他63
第四章 不良金融資產處理之財務面探討…………………………64
第一節 不良金融資產之價值評估64
第一項 資產管理公司對不良金融資產評估64
第一款 不良金融資產評價之目的64
第二款 評價之特性65
第三款 產生價值的過程66
第四款 不良債權評價模式66
第五款 資產評價之方法67
第六款 銀行評價不良金融資產之考量依據69
第七款 銀行對於出售不良資產之估計70
第八款 價值間隙的概念71
第二項 銀行業特殊之考量73
第一款 資本適足率73
第二節 會計準則之探討776
第一項 國際會計準則公報之探討76
第二項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之探討77
第一款 FASB 125號公報77
第二款 FASB 140號公報79
第三項 我國與國際間相關公報之比較80
第一款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27號81
第二款 FASB 125號與FASB 140號比較82
第三款 FASB 140號公報與IAS 39號公報之比較90
第三節 資產管理公司會計實務處理分析103
第一項 擔保借款及擔保品之會計處理104
第二項 不良債權交易相關會計處理106
第一款 買賣交易106
第二款 委託之會計處理107
第三款 信託關係會計處理108
第四款 以債作股109
第三項 會計處理問題研析111
第四節資產管理公司稅務相關問題研究114
第一項 不良金融資產處理之租稅優惠114
第一款 金融機構合併法114
第二款 土地增值稅116
第三款 所得稅117
第二項 相關之租稅成本118
第一款 營業稅稅率118
第二款 不動產移轉:房屋稅的成本118
第三款 移轉登記的成本119
第四款 農業用地移轉119
第五款 買賣或信託120
第六款 所得稅120
第三項 金融資產證券化租稅探討121
第一款 美國金融資產證券化稅制的介紹121
第二款 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草案125
第五章 不良金融資產處理之法律面探討………………………128
第一節 美國立法例128
第一項 美國RTC制度128
第二項 金融機構改革、重建、及強制執行法(FIRREA)135
第一款 立法背景135
第二款 法案內容135
第三項 美國不良金融資產處理之相關規範139
第四項 美國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制之法制發展149
第二節 日本立法例158
第一項 日本RCC制度158
第二項 金融機構功能再生法163
第一款 金融再生相關法案163
第二款 金融再生法之處理架構165
第三款 金融機能早期健全化法168
第三項 日本RCC相關規範172
第一款 特別目的公司法(SPC法)172
第二款 債權管理回收業特別措施法(Service法)173
第三款 民事執行法之修訂174
第四項 日本存保制度之法制發展175
第一款 一九九六年六月 存款保險法修正案176
第二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存款保險法修正案178
第三款 一九九八年二月 存款保險法修正178
第四款 一九九九年 修正案179
第三節我國現行法制182
第一項 金融機構合併法十五條182
第一款 立法背景182
第二款 法案內容183
第二項 公正第三人認可及其公開拍賣程序辦法186
第三項 公司重整188
第一款 資產管理公司相關重整法制188
第四項 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190
第五項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草案193
第六項 我國相關法制評析195
第二款 金融機構合併法 ………………………………………………...195
第二款 公正第三人認可及其公開拍賣程序辦法199
第三款 公司法重整部分201
第四款 金融重建基金204
第五款 金融資產證券化草案20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208
參考文獻………………………………………………………………213
參考文獻中文資料書籍:1.中央銀行金融業務檢查處,本國銀行營運績效季報,中央銀行,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2.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清理信託公司處理金融危機之經驗與啟示(上),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六月。3.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編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與清理信託公司處理金融危機之經驗與啟示(下),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六月。4.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新編六法全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三月。5.李滿治等七人,強化我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機制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九十年十月。6.柯芳枝,公司法要義,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四年三月。7.高仕傑,美國金融機構對不良資產之管理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其要保機構之資金援助,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七年六月。8.徐梁心漪,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相關法規之研究,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七月。9.陳信義,銀行催收實務要義,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民國八十四年九月。10.陳木在等,整頓問題銀行以健全金融秩序之研究,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民國七十八年八月。11.曾國烈等十人,金融自由化所衍生之銀行監理問題探討:美、日經驗對我國之啟示,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八月。12.黃銘滄,日本金融監理機關及存保機構因應金融危機之對策,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七年六月。13.鄭素卿,美國儲貸協會危機問題之探討,財政部金融司儲委會金融研究小組,民國八十一年二月。14.葉祖詒等十八人,各主要國家存款保險法規彙編,中央存款保險公司,民國八十四年五月。期刊:1.王長湘,金融六法無法完全解決當前金融問題,經濟前瞻,第一二四期,民國九十年九月。2.王嘉麗、郭瑜芳,我國與美國對問題金融機構處理之法規建置與經驗概述,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3.王嘉麗,金融機構合併法淺析,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六期,民國九十年六月。4.王鶴松,銀行逾放情況及因應對策,中國商銀月刊,第二十卷第十期,民國九十年十月。5.王鶴松,資產管理公司的角色及功能,中國商業銀行月刊三月號,民國九十年三月。6.王文宇,我國公司重整法制之檢討與建議,金融財務季刊,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十月。7.王文宇,資產管理公司政策與法制問題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8.方燕玲,談銀行不良債權處理及整批銷售,會計研究月刊,第一九0期,民國九十年九月。9.方燕玲,我國金融業處理不良債權之迷思,會計研究月刊,第一八八期,民國九十年七月。10.方燕玲,談銀行不良債權處理及整批銷售,會計研究月刊,第一九0期,民國九十年九月。11.邱德彰,日本資產再生公司(RTC)與資產管理公司(AMC)之探究,彰銀資料,第五十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12.李儀坤,先進國家證券化之會計與稅制(上),信用合作,第六十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13.李儀坤,先進國家證券化之會計與稅制(下),信用合作,第六十五期,民國八十九年七月。14.李智仁,資產管理公司(AMC)淺介(上),萬通季刊,第三十八期,民國九十年六月。15.李青楙整理,資產管理公司──化腐朽為神奇,金月刊,第九期,民國九十年二月。16.李青楙整理,資產管理公司──化腐朽為神奇(續),金月刊,第十期,民國九十年三月。17.沈孟潔,美國新金融法案的誕生與我國的省思,金融研訓季刊,第九十六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18.沈中華,金融問題與金融改革年,實用稅務,六月號,民國九十年六月。19.沈中華,金融問題與金融改革年,實用稅務,第三一八期,民國九十年六月。20.吳英花、楊志遠,銀行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民國     。21.吳英花,從美國RTC經驗談我國資產管理公司之做法,全國律師,九月號,民國九十年九月。22.呂東英,AMC設立規劃 資產管理(AMC)國際研討會會議紀要,建弘文教基金會,民國九十年二月。23.林繼恆,資產管理公司(AMC)與資產再生公司(RTC),台灣金融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24.林炳滄,公平價值會計抬頭,今日會計,第八十三期,民國九十年六月。25.林維義,日本存款保險制度現況,中國商銀月刊,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六年二月。26.林倬仲,我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AMC)之探討,今日合庫,九十年五月號,民國九十年五月。27.郭宗雄,淺談公司重整制度,實用稅務,第三0三期,民國八十九年三月。28.郭土木,公司重整法律問題之探討,實用稅務,第三一六期,民國九十年四月。29.孫之屏、鄭明慧、陳冠榮,美國「一九九一年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改革重點及其影響,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五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30.高士傑,美國金融機構對不良資產之管理,存款保險資料季刊,第十一卷第二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31.張國榮,美國金融法規改革近況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十九卷第六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32.張勝三,金融證券化與會計處理,財稅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六期,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33.張瑜芳,日本整理回收機構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34.張向昕,美國機構合併與競爭法美國法制與國內實務,公平交易季刊,第六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七年十月。35.張閔傑,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公報解析,今日會計,第八十二期,民國九十年三月。36.陳元保,資產管理公司的濫觴──美國RTC的經驗與成效,經濟前瞻,第七十六期,民國九十年三月。37.陳戰勝,我國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之探討──兼論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之角色,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38.陳明道、張閔傑,由國際規範看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問題,會計研究月刊第一九0期,民國九十年九月。39.彭淮南,「金融機構再造」研討會專題演講,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十五期,民國九十年九月。40.黃建銘,金融機構不良債權清利機制的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十期,民國民國九十年十月。41.黃建銘,資產管理公司運作之建言,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四卷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三月。42.黃金澤,金融資產移轉與美國125號公報,會計研究月刊,第一三七期,民國八十六年四月。43.葉明峰、許福添,日本金融危機處理法制之探討─金融再生及相關法案,自由中國之工業,地八十九卷第一期,民國八十八年一月。44.葉華熙,本土金融業現況及解決之道(三),鑫報周刊第二六六期,民國九十年二月。45.曾寶璐,AMC條款就像違章建築,商業周刊第六九一期,民國九十年二月。46.楊靜嫻,日本金融危機處理經驗及問題金融機構處置措施,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三卷第四期,民國八十九年六月。47.楊小仲,民營資產管理公司之運作及問題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一輯第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48.劉其昌,改善金融體質 提昇競爭能力,實用稅務,第三一三期,民國九十年一月。49.劉世忠,資產管理公司推動狀況,華銀月刊,第五九九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50.鄭貞茂,如何妥適處理國內不良債權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七期,民國九十年七月。51.蔡朝安、林沛君,從實務及法律探討資產證券化,全國律師,九月號,民國九十年九月。52.歐陽正,我國資產管理公司的規範機制與不良債權之解決,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第九期,民國九十年五月。53.潘政隆、陳俊堅,日本機能早期健全化之緊急措施法案,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二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54.駱麗珠,美國「1991年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改進法」之立法始末及其影響,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三十四輯,民國八十二年七月。55.鍾俊文、陳惠玲,金融機構逾放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十五期,民國九十年九月。.56.謝儀悌譯,美國銀行體系和法規,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四十一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57.謝福源,美國銀行法對外國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及其監督之規範,軍法專刊,第四十卷第八期,民國八十三年八月。58.謝宗林,資產管理公司與銀行逾期放款,經濟前瞻,第七十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59.戴興鉦,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會計與稅務淺論,全國律師,九月號,民國九十年九月。60.儲蓉,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探討(上),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三期,民國九十年九月。61.蘇世宗,從短期投資之會計原則談金融危機,中國稅務旬刊,第一七七三期,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62.蘇顯揚,日本金融再生相關法案等金融改革對日本經濟景氣的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第四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八年三月。碩博士論文:1.孔繁琦,經營失敗銀行處理策略之法律問題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五月。2.吳英花,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金融資產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3.林繼恆,由經營失敗銀行之處理論存款保險制度,國立政大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六月。4.林貞妮,我國金融保險業遵循第27號公報程度與公司特性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五月。5.郭瑜芳,對問題金融機構處理方法之法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五月。6.施峰達,我國「金融檢查「與「財務隱私權「法制關聯性之探討-以銀行業之監理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一月。7.桂勝嘉,我國金融業不良資產處理機制法制面之研究--以資產管理公司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一月。8.張敏郎,銀行不良債權處理機制-AMC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9.張乃文,金融集團策略聯盟與跨國併購之探討-以「富邦集團「與「花旗集團「間之合作個案為例,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五月。10.黃意琁,問題農會信用部處理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11.黃桂洲,金融資產證券化與會計處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民國九十年六月。12.葉淑儀,金融機構之購併-分析金融機構合併法,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學系研究所,民國九十年五月。13.葉品群,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事件所引發金融監理問題之探討,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六月。14.顏龍男,國內資產管理公司(AMC)設立對不動產市場可能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15.羅義旺,台灣資產管理公司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報紙:1.經濟日報,拯救金融危機AMC、RTC何者為佳?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三日。2.經濟日報,TAMCO擬擴大不良資產處理,民國九十年三月二十九日。3.經濟日報,隱藏呆帳,問題最大條,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十日。4.經濟日報 銀行急清壞帳,外商AMC搶手,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5.經濟日報,打掉壞帳AMC 任重道遠,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四日。6.工商時報,36家基層金融機構壞帳高逾650億元,民國九十年十月六日。7.經濟日報,資產管理公司無法單獨解決金融逾放問題,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五日。8.經濟日報,銀行實際逾放比率突破二位數,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七日。9.聯合報,十行庫承接問題金融機構;RTC促速將逾放款轉為呆帳,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0.經濟日報,開發降逾放 寄望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十日。11.經濟日報,配合景氣回春加速金融重建,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其他:1.中央存款保險公司,Http://www.cdic.gov.tw.2.中央銀行,Http://www.cbc.org.tw.3.財政部,Http://www.mof.org.tw.4.財政部金融局,Http://www.boma.org.tw.5.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成立金融資產處理機構之可行性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民國八十九年十月。6.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要國家建立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構之機驗及其成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民國八十九年八月。7.王鶴松,銀行如何運用AMC的服務,逾期放款管理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三月五日。8.王鶴松,銀行逾放情況與因應對策,逾期放款管理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三月五日。9.王文宇,解決逾放問題相關法律方案之評析,逾期放款管理國際研討會,民 國九十年三月五日。10.台灣金融研訓院,資產管理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一月五日。11.陳威宇,逾期放款出售與管理之國際經驗分享,逾期放款管理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三月五日。12.陳劍鋒,如何促成台灣AMC的交易 來自外商的點滴體會,逾期放款管理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年三月五日。13.薛琦、李高朝、沈中華、陳戰勝、楊雅惠等,「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之研討」研討會記錄,台灣金融研訓院,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4.賴源河、李庸三、戴立寧、陳玲玉、邱淑貞、王文宇等,金融機構合併與資產管理公司法律問題之探討研討會,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朱立倫,主動立法深化金融改革 從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等三法案出發,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專題報告,民國九十年四月十八日,available at: http://www.llchu.org.tw/lawmaker/proposalcontent.asp no=3616.李禮仲,畢金融改革於一役 速完成金融六法相關子法研修,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民國九十年九月,available at: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41.htm.17.邱正雄,成立資產管理或再生公司非萬靈丹,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智庫評論,民國八十九年十月,available at: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89/C/FM-C-089-012.htm.18.莊雅君,美國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之借鏡,研發情報證券研究報告,八十九年十二月,available at  http://search.etop.com.tw/research/12monthstock/financial12-4.html.19.劉承愚,金融機構合併之法律問題,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available at: http://www.is-law.com/專文發表/COM/金融機構合併之法律問題.htm.外文資料書籍:1.Damiela , K. E.,The Use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in the Resolution of Banking Crisis: Cross-Country Experience,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00.2.Ehman Brothers,A Discussion O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the Central Bank of China, October, 20003.FDIC,Managing The Crisis : The FDIC and RTC Experience, Washington D.C., FDIC, August, 1998.4.Joseph F.Sinkey,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1992.6.Lawrence G., Baxter Regulation and Judicial Review of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 Decisions, The Federal Banking Regulators, 7Admin.L.J.Am.U.505, 1994.5.Sarah Jane Hughes,Banking and Deposit Insurance:An Unfinished Agenda for the 1990s, 68 Ind.L.J.835, 1993.期刊:1.Taylor, Anne M.“The FDIC''s Enhanced Powers over Savings Associations: Does FIRREA Make it SAIF?, Annual Surve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ion, The S&L Crisis: 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59 Fordham L. Rev. S381, S387 , May, 1991.2.Providenti Jr., Anthony C.“Playing With FIRREA, Not Getting Burned: Statotury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orm, Recovery and Enforcement Act of 1989.”, 59 Fordham L. Rev. 323 , May, 1991.3.Clark, Murtagh & Corcoran,“Regulation of Savings Associations Under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orm, Recovery, and Enforcement Act of 1989”, 45 Bus. Law. (ABA) NO. 3, 1013, 1026 , May, 1990.4.David Andrew Segal,“A Note to Congress and The FDIC: After FIRREA, Where’s the BIF?” , 59 Fordham L. Rev. 411, May, 1991.5.Jeryl Bowers, “The 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s Override Regulation:         Freedom for Intrastate Branch Banking. “ 59 U. Chi. L. Rev. 691, 1992, available at LEXIS-NEXIS® Academic Universe,visit on November 22, 2001.6.Josel, Wayne M.“ The 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The S&L Crisis.” 59 Fordham L. Rev. 339, May 1991 available at LEXIS-NEXIS® Academic Universe, visited on November 22, 2001.7.Malloy, Michel P.“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ion:A Mid-decate Review:Colloquium:Double,Double Toil and Trouble:Bank Regulation Policy At Mid-decate”, 63 Fordham L. Rev, 2031, May, 1995。8.Laughlin, Robert J.“Causes of the Savings and Loan Debacle, in Annual Surve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ion, The S&L Crisis: 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59 Fordham L. Rev. S301, May, 1991.9.Robert Cooper“The 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 in Annual Surve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Regulation, The S&L Crisis: Death and Transfiguration”, 59 Fordham L. Rev. S363 , May, 1991.10.Root, Stuart D. “Bank Capital, Asset Liquidation, and the Credit Crunch”, 2 COLUM. BUS. L. REV. 169, 1994, available at LEXIS-NEXIS® Academic Universe, visited on November 22, 2001.11.The Economicist,“Taiwan’s Financial System: Too Many Debts To Settle”, The Economist, London: The Economist, November 11 th~17 th, 2000.其他:1.IASC, IAS NO.32「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 March 1995.2.IASC, IAS NO.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March 1999.3.FASB, FAS NO.125「Accounting for Transfers and Serv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Extinguishments of Liabilities」, June 1996.4.FASB, FAS NO.140「Accounting for Transfers and Serv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Extinguishments of Liabilities」, September 2000.5.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 Web Site, Http://www.iasc.org.uk.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