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珍藏圖籍:
《烏鴉山》:出版時間地點不詳
《大破淮慶府》:出版時間地點不詳
《說唱三全傳》: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時間不詳
《說唱大破奇門陣》: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時間不詳,。
《說唱隋煬皇帝看瓊花》:上海鑄記書局,民國5年出版
《繡像大破沂州萬寶陣》: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時間不詳
《繡像大破孟州》:出版時間地點不詳
《繡像三省莊鼓詞正集、續集、三集》: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年不詳
《繡像太原府》: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時間不詳
《繡像北平府?馬傳鼓詞》: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時間不詳
《繡像打登州鼓詞》:出版時間地點不詳
《繡像瓦崗寨鼓詞》: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時間不詳
《繡像延安府鼓詞》: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時間不詳
《繡像賈家樓鼓詞》:上海錦章圖書局出版,出版時間不詳
《繡像續大破孟州》:出版時間地點不詳
傅藍波編輯:《新編秦瓊起解》,上海:大成書局,民國10年
王雅堂標點,吳士慶校訂:《新式標點三省莊初集、二集、三集》,上海:大新書
局,民國23年
王鶴軒標點,楊月泉校訂:《新式標點大破孟州》,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何愚公標點,鄒景良校對:《新式標點大破沂州》,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何愚公標點,鄒景良校對:《新式標點揚州府》,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何愚公標點,鄒景良校對:《新式標點萬寶陣》,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范右銘標點,金仲衡校訂:《新式標點太原府》,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悟迷散人校訂,馬如春標點:《新式標點二虎嶺》,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馬子春標點,趙九如校訂:《新式標點隋煬皇帝看瓊花》,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馬如春標點,悟迷散人校訂:《新式標點混元缽四卷二十八回》,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陸福如標點,劉柏泉校訂:《新式標點瓦崗寨鼓詞》,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黃勝白標點,何綏運校對:《新式標點三全鎮》,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黃勝白標點,何綏運校對:《新式標點秦瓊打擂》,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黃勝白標點,何綏運校對:《新式標點打登州》,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黃勝白標點,何綏運校對:《新式標點四名山、豹頭山、陰魂陣》,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楊瞿標點,蔡英武校訂:《新式標點延安府》,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楊瞿標點,蔡英武校訂:《新式標點迷魂陣》,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馮國禎標點,陸耀良校訂:《新式標點德州府》,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馮國禎標點,陸耀良校訂:《新式標點響馬傳》,上海:大新書局,民國23年
二、古籍
[宋] 羅燁:《醉翁談錄》,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明] 澹圃主人編次:《大唐秦王詞話》,台北:古亭出版社,1975年
[明] 袁于令:《隋史遺文》,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7年
[明] 佚名:《隋唐兩朝史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日本尊經閣藏本影印, 1990
年
[清] 褚人穫:《隋唐演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 鴛湖漁叟校訂:《說唐演義全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觀文書屋刊本,
1990年
[清] 鴛湖漁叟校訂:《說唐演義》,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清] 鴛湖漁叟校訂:《說唐演義後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觀文書屋刊本,
1990年
[清] 如蓮居士編輯:《異說後唐傳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傳》,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經文堂本,1990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第65、66、102、
109、122、128、191、278、301、302、346、386、413、44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故宮博物院編:《繪圖秦瓊訪友大鬧太原府(初集二集三集四集)》,海口:海南
出版社,2000年
三、專書
Albert Bates Lord著,尹虎彬譯:《故事的歌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俗文學叢刊》,(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第1冊。
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河北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曲藝志˙河北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年
王學泰:《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7月增修版
王 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春林:《大團圓--一種複雜的民族文化意識的映射》,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
年10月
李家瑞:《北平俗曲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
李家瑞著,王秋桂編:《李家瑞先生通俗文學論文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
年4月
李家瑞編:《北平風俗類徵》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五編,1996年
李福清:《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李福清:《古典小說與傳統(李福清漢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李豫、李雪梅、孫英芳、李巍編:《中國鼓詞總目》,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
汪景壽:《中國曲藝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汪景壽:《說唱:鄉土藝術的奇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
吳同瑞、王文寶、段寶林:《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林保淳:《古典小說中的類型人物》,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周 良:《蘇州評彈》,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
周紹良、白化文編:《敦煌變文論文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姜昆、戴宏森主編:《中國曲藝概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姜昆、倪鍾之主編:《中國曲藝通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二版
胡勝:《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2月
段玉明:《中國市井文化與傳統曲藝》,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
夏志清:《愛情˙社會˙小說》,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1年七版
馬幼垣:《中國小說史集稿》,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7年二版
高信成:《中國圖書發行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2月
倪鍾之:《中國曲藝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1年3月
陳汝衡:《說書小史》,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三編,1991年
陳錦釗:《快書研究》,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陳文新:《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張火慶:《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台北:里仁書局出版社,2006年12月
張鴻勛:《敦煌說唱文學概論》,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許麗芳:《古典短篇小說之韻文》,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3月
連闊如著,賈建國、連麗如整理:《江湖叢談》,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年8月
曾永義:《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5月初版
黃清泉、蔣松源、譚邦和:《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1995年5月
黃征、張涌泉校注:《敦煌變文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復旦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古籍研究所編:《趙景深先生贈書目錄》,上海:復旦
大學,1988年12月
葉德均:《戲曲小說叢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裴普賢:《詩詞疊句欣賞研究》,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
趙景深:《鼓詞選》,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趙景深:《大鼓研究》,上海: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第三編,1991年
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主編:《中國曲學大辭典》,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1997
年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1月
蕭登福:《敦煌俗文學論叢》,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7月
劉衛英:《明清小說寶物崇拜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譚達先:《中國評書(評話)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羅常培:《北京俗曲百種摘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
欒桂娟:《中國曲藝與曲藝音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
四、學位論文
白鴻昌:《說唐系列鼓詞研究》,太原:山西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紀德君:《民間說唱與通俗小說雙向互動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博士後論文,2007
年
高桂惠:《明清小說運用辭賦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1990年
高碧蓮:《秦叔寶的形象演變及其原因》,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昭利:《明清演史神魔之戰爭小說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1年
張清發:《明清家將小說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4年
楊朝立:《大唐秦王詞話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
五、期刊論文
胡紅波:〈清末民初繡像鼓詞百卅綜論〉,《成大中文學報》第十一期,2003年11 月
胡紅波:〈清末民初繡像鼓詞刊本三十二種敘錄-附鼓詞抄本一種、刻本兩種,影詞抄本一種、刊本三種〉,《成大中文學報》第九期,2001年9月胡紅波:〈民初繡像鼓詞刊本三十二種敘錄-附鼓詞抄本一種、影詞刊本兩種〉,《成大中文學報》第8期,2000年6月紀德君:〈明清時期讀者對通俗小說編創之影響〉,《明清小說研究》第91期,2009
年
紀德君:〈從案頭走向書場──明清時期說書對小說的改編及其意義〉,《文藝研究》2008年第10期
范宜如:〈話本小說中詩詞之運用及其意蘊──以「西湖小說」為例〉,《國文學報》第二十六期,1997年06月彭知輝:〈論《說唐全傳》的底本〉,《明清小說》第三期,1999年
羅書華:〈中國傳奇喜劇英雄發生的文化機制〉,《社會科學輯刊(中國文學與文化)》第113期,1997年
六、論文集論文
J.G.考維爾蒂:〈通俗文學研究中的「程式」概念〉,《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7月
王德威:〈「說話」與中國白話小說敘事模式的關係〉,《從劉鶚到王禎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0年二版
何谷理:〈明清白話文學的讀者層辨識──個案研究〉,《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李豐楙:〈六朝道教洞天說與遊歷仙境小說〉,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編《小
說戲曲研究第一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年5月
夏志清:〈隋史遺文重刊序〉,《隋史遺文》,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7
年再版
陳萬益:〈朱門與草莽-論「隋唐演義」裡的秦瓊〉,《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
小說之部(三)》,台北:巨流圖書,1985年5月。
馮承基:〈論「隋唐演義」精采之處及章回小說的選錄問題〉,《中國古典文學研
究叢刊-小說之部(三)》,台北:巨流圖書,198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