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06: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雪君
研究生(外文):Liao, Hsueh-Chun
論文名稱: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台灣與中國大陸譯文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Texts of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指導教授:黃仁德黃仁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wang, Jen-T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翻譯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翻譯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0
中文關鍵詞:服務貿易總協定 法律翻譯 清晰化型態 簡化型態
外文關鍵詞: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Legal TranslationType of ExplicitationType of Simplifi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2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文在法律翻譯文本須符合精確性、一致性、清晰及簡練等原則之要求前提下,探討兩岸之《服務貿易總協定》中文翻譯文本是否具有清晰化與簡化的翻譯文本特徵。研究結果顯示,兩岸語料同時具備清晰化與簡化的翻譯文本特徵,此亦表示清晰化與簡化為兩岸國際經貿法律翻譯文本的共同目標。
本研究挑選台灣與中國大陸《服務貿易總協定》之中文譯本清晰化及簡化事例,並敍述清晰化及簡化現象之特徵,最後歸納清晰化及簡化影響因素及型態。
經比對兩岸語料結果顯示,清晰化出現頻率依次為訊息修補、訊息外顯、及訊息連結,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清晰化操作方法為訊息修補,所佔比例為全體清晰化次數約六成。簡化依出現頻率依次可歸類為訊息弱化、訊息簡縮、及訊息刪除,其中最重要的簡化方法即為訊息弱化,出現次數超過全體簡化次數的六成。訊息修補主要意義在於「完整語意之呈現」;訊息外顯則主要在「消除模糊語意」;訊息連結在於強調「連貫句意」;訊息弱化的意義在於「彰顯主要訊息」;「訊息簡縮」主要強調「凝聚譯語形態」;「訊息刪除」的主要意義在於「符合譯語經濟簡明特色」。
Abstract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cy, consistency, precision and concision, this study aims to probe explicit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features in Taiwan’s and China’s trans-lation texts of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It proves that lan-guage materials of Taiwan and China contain the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and this also indicates that both Taiwan and China simultaneously achieve the goal of explici-t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First, with the selected examples of explicit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the study describ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ripts. Second, the study specifies the reasons and types of the two 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legal translation script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Finally, the comparative study reveals that three types of explicitation emerge in the order of recovering, explicitating and connecting in Taiwan’s and China’s translation script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explicitation, recovering contribute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round 60%.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y uncovers that three kinds of simplification appear in the order of weakening, shortening and deleting.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simplification, wea-kening accounts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around 60%. The main meaning of reco-vering lies in presence of complete syntax; explicitating mainly suggests eliminating obscure syntax; connecting emphasizes sentence construction consistency; weakening means to demonstrate the focal point of a message; shortening primarily stresses the squeezed form of the target language; deleting largely stands for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目次 v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 3
第二章 功能文本理論與國際經貿法律翻譯之清晰化、簡化現象 5
第一節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之定義與原則 5
第二節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之目的與功用 8
第三節 以功能文本理論探討國際經貿法律文本翻譯 10
第四節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與翻譯清晰化現象 17
第五節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與翻譯簡化現象 22
第六節 翻譯清晰化與簡化相關研究 26
第七節 結語 28
第三章 兩岸《服務貿易總協定》語料分析 31
第一節 翻譯清晰化型態與操作方法 32
第二節 翻譯簡化型態與操作方法 43
第三節 結語 57
第四章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之清晰化與簡化影響因素 59
第一節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清晰化的影響因素 59
第二節 國際經貿法律翻譯簡化的影響因素 72
第三節 結語 81
第五章 研究結論 83
附錄: 台灣與中國大陸之WTO服務貿易總協定譯文比較表 87
參考文獻 187
中文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經濟部國際貿易局,《WTO服務貿易總協定》。2008年7月10日取自: www.trade.gov.tw。 
中國大陸商務部,《WTO服務貿易總協定》。2008年7月10日取自: www.mofcom.gov.cn。
王力 (1985),《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真瑤 (2005),〈論中日同步口譯清晰化現象〉,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秉樺 (2007),〈西洋文學英譯中成人版及兒童版之簡單化現象比較:語料庫翻譯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論文。
李克興、張新紅 (2006),《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李淳 (2008),《研議強化我國電信服務業者及產業團體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事務之策略》。台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李家樹、陳遠止、謝耀基 (1999),《漢語綜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李運興 (2001),《語篇翻譯引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李鴻志 (2005),〈《印制書的翻譯》漢譯暨自評〉,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志安 (2004),〈語料庫翻譯研究:商業技術翻譯文本與學生技術翻譯文本之明朗化現象〉,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論文。
沈蘇儒 (2000),《論信達雅-嚴復翻譯理論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
林慧如 (2005),〈日漢翻譯的簡化現象〉,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永清 (2005),《現代漢語語法新探》。台灣:商務印書館。
金隄 (1998),《等效翻譯》。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金聖華 (2000),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講座教演講講辭。取自於http://www.self-learning-college.org/forum/
索必成 (2002),《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的中文翻譯》,收錄於《法律翻譯:從實踐出發》(香港:中華書局),頁301-342。
胡明亮 (2007),《語篇銜接與翻譯》。成都: 巴蜀書社。
夏康明、孔令翠 (2007),〈論WTO英文法律文本的語言特色〉,《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2,頁53-55。
曹永強 (2002),〈法律英語解構〉,收錄於《法律翻譯:從實踐出發》(香港:中華書局),頁65-102。
郭瑜 (1999),《國際經濟組織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定安 (2000),《英漢比較與翻譯》。台北:書林出版社。
陳德鴻、張南峰 (2000),《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張志公 (1999),《漢語語法常識》。香港:三聯書店。
張美芳、王克非 (2005),《譯有所為 : 功能翻譯理論闡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
張新平 (1996),《世界貿易組織下之服務貿易》。台北:月旦出版社。
曾令良 (1996),《世界貿易組織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黃立、李貴英、林彩瑜 (2000),《WTO國際貿易法論》。台北:元照出版社。
黃邦傑 (2006),《新編譯藝譚》。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楊承淑 (2008),《口譯的訊息處理過程研究》。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
蔣堅松、黃振定 (2000),《語言與翻譯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蔡佩珊 (2006),〈新聞中譯英文本「明朗化」特徵之語料庫翻譯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論文。
趙桂華 (2003),《翻譯理論與技巧》。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歐陽勛、黃仁德 (1992),《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
劉宓慶 (1997),《文體與翻譯》。台北:書林出版社。
劉宓慶 (2005),《新編當代翻譯理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劉辰誕 (1999),《教學篇章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賴慈芸 (2005),《翻譯教程-翻譯的原則與方法》。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羅昌發 (1999),《國際貿易法》。台北:元照出版社。

英文參考書目:
Buhler, K. (1965), Sprachtheorie: Die Darstellungsfunktion der Sprache. Stuttagart: Gustav Fischer.
Baker, M. (1993),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M. Baker, G. Francis, and E. T. Bonelli, eds.,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 pp. 50-233.
Baker, M. (1998).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Beaugrande, R. D. and W. Dressler (1981). 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 London: Longman.
Fung, S. and A. W. Brown (1994), A Guide for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Legislation. London: University.
Gémar, J. C. (1995), Traduire, Ou, L'art D'interpréter. Québec : Presses de l'Université Québec.
Hatim, B. and J. Munday (2004), Translation -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 Lon-don: Routledge.
Lefevere, A. (1992),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Kulka, B. and E. Levenston (1978), “Universal of Lexical Simplifi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28:2, pp. 399-416.
Neubert, A. (1992), Translation as Text. Kent, Ohio: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Newmark, P. (1988),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Prentice
Hall.
Newmark, P. (198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Nida, E.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 New York: Brill Academic Pub.
Nord, C. (2005),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New York: Rodopi.
Nord, C. (1997),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UK: St Jerome Pub.
Nord, C. (1991), Textanalyse Und Ubersetzen : Theoretische Grundlagen, Methode Und Didaktische Anwendung Einer Üersetzungsrelevanten Textanalyse. Heidelberg : Julius Groos.
Reiss, K. (1996), Fundamentos Para Una Teoría Funcional De La Traducción. Madrid: Akal.
Reiss, K. (1989), “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in A. Chesterman, ed., Reading in Translation Theory.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 pp. 105-101.
Reiss, K. and H. J. Vemeer (1984), Grundlegung EinerAllgemeinen TranslationsTeorie. Tubingen: Niemeyer.
Sarcevic, S. (1997), 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 Hagu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Vanderauwera, R. (1985), Dutch Novel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Minority’ Literature. Amsteradam: Rodopi.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5),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http://www.wto.org/, retrieval date: May 24, 2008.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02), Report of the Working Party on the Accession of 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http://www.wto.org/, retrieval date: May 24, 2008.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08), Introduction to Services Trade and the WTO Agreement. http://www.wto.org/, retrieval date: May 24, 200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施能傑(1998),﹤策略管理與美國聯邦政府的改革〉,《人事月刊》,26(4): 頁28-43。
2. 司徒達賢(1999),﹤由企業策略經驗看政府運作〉,《競爭力評論》,頁3-4。
3. 司徒達賢(1994),﹤策略矩陣分析法基礎〉,《管理評論》,13(2):頁1-22。
4. 丘昌泰(2003),﹤源稀少下公務員應有策略管理能力〉,《公務人員月刊》,頁92。
5. 林蓮珍(2008),《改變飲食生活習慣 節能減碳--讓地球退燒 缺你不可》。台北:電電時代。
6. 吳詠然(2008),《對抗高油價與高物價--節能減碳成為全球運動》。台北:電電時代。
7. 韋伯韜﹤碳交易將是節能減碳最佳良方〉,《卓越雜誌》第58期,頁8-16。
8. 張世賢 (1988) ,〈政策規劃性質之探討〉,《法商學報》,第 22 期,頁31-40 。
9. 張世賢(2003),〈聯合國與地方永續發展〉,《中國地方自治》,第645期,頁33-38。
10. 黃振家(1997),﹤質化研究的邏輯、目的及執行〉,《傳播研究簡訊》,第十期,頁16-20
11. 黃朝盟(2000),﹤策略規劃之直接評估途徑與應用﹥,《中國行政》,67:頁29-52。
12. 黃釋緯(2008),〈節能減碳技術之發展趨勢與推廣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7期,頁46-50。
13. 顏君聿(2008),﹤邁向永續城市,建構低碳社會--探討我國城市推動節能減碳策略〉,《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0卷,第8期,頁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