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7 16: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倩婷
研究生(外文):Chian-Ting Li
論文名稱:從獨立性觀點論我國公共電視體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ystem of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the Perspective of Independence
指導教授:陳朝建陳朝建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35
中文關鍵詞:獨立性公共電視法公共電視
外文關鍵詞:Public TelevisionPublic Television ActIndepend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3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關注重點,緣於公共電視2008年度法定預算遭立法院凍結4.5億元,隨後又修法將董事會員額擴編,從此董事會紛爭頻仍,延任與改選爭議頻傳,其所導引出公共電視獨立性堪慮等問題。本研究因此以獨立性的觀點,對我國公共電視體制進行分析與探討,以為政府研修《公共電視法》之政策參考。
  本研究深度訪談公視董事會與經營管理層面及民間團體,廣泛瞭解公視運作問題和各方對於公共電視的期待。研究結果發現,就治理模式而言,董事長、董事會與總經理的職權應更清楚規範,掌握權責分工與權責相符原則;在董監事選任制度方面,董事會宜縮小編制,簡化董監事任命程序,並採任期交錯制,而多元族群代表應自然產生,員工董事不宜入法保障;經費來源部分,維持法定預算是目前比較可行的方式,至於預算擴編規模,則應先檢討公視內部人事與運作效益,再要求政府增加經費,同時公視本身也應相對提高自籌款;在監督與問責機制上,倘若行政院和立法院對於公共電視的職權行使或營運等問題存有疑義,則應針對相關的法律而為修訂,使其發揮正向的監督力量,至於公共價值評量體系應每年進行評估,並可考慮閱聽人諮詢委員會或觀眾委員會設置的可行性,將公眾意見有效傳達至董事會,以落實公共問責。
This study bases on the fact that the statutory budget NT$450 million of 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PTS) was frozen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in 2008. Later, the Legislative Yuan also amended the law to exp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PTS; such a condition led to constant conflicts regarding reappointment and re-election within the board which therefore jeopardized the independence of PTS. Under this premise, the research aim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public television system in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ependence in order to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Public Television Act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 future.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board directors and the executives of PTS as well as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is thesis has gain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al problems of PTS and the expectations from other relevant parties. On the aspect of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the CE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General Manager of PTS should be mo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The regulations maintaining the division and uniformity of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for the election system for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Board should be downsized, the procedure for the appointment of directors and supervisors simplified and the mode of class directors adopted. Furthermo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should be generated spontaneously, and the worker directors should not be sheltered by law. Sustaining a statutory budget is currently the best way of providing a stable source of funds for PTS. As for the scale expansion of budgets, the internal personnel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PTS should be reviewed before further requests for the government funds are made. On the other hand, PTS should devote itself to increasing its self-raised funds. As far as the supervision and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is concerne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amended to facilitate their supervising and monitoring function if any apprehension exists from the Executive Yuan or the Legislative Yuan regarding the exercise of authority or operation of PTS. In addition, public value assessment systems should be evaluated annually, and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feasibility of setting up audience advisory committees so that the public opinion can be effectively reached out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PTS in order to put public accountability into practice.
論文提要 i
誌謝辭 iv
目 次 vi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四節 分析架構 10
第二章 立論基礎與文獻檢討 12
第一節 獨立機關之立論基礎 12
第二節 公共電視成員之獨立性 19
第三節 公共電視組織之獨立性 32
第四節 獨立機關與公共電視相關研究檢閱 42
第三章 我國公共電視發展與現況 57
第一節 我國公共電視之發展 57
第二節 我國公共電視之現況 65
第四章 公共電視獨立性分析與深度訪談分析 69
第一節 公共電視成員之獨立性分析 69
第二節 公共電視組織之獨立性分析 111
第三節 綜合分析 147
第五章 結論 15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4
參考文獻 167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172
附錄二 文化部版「公共電視法修正草案」 173
附錄三 公共電視法修法公聽會學者意見書 203
附錄四 訪談同意書 213
附錄五 行政院版「公共電視法修正草案」 214
附錄六 台灣公共電視與各國公視比較一覽表 248
附錄七 訪談逐字稿 256
一、中文部分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0)。1998~1999公共電視年度報告,2014年6月9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annual/1998-1999.pdf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7)。2006公共電視年度報告,2014年6月10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annual/2006_pts_year_rep.pdf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8)。2007公共電視年度報告,2014年6月10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annual/2007_pts_year_rep.pdf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9)。2008公視基金會年度報告,2014年6月10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annual/2008_pts_year_rep.pdf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0)。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體系2009年調查研究報告,2013年9月3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2009value.pdf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3)。2012公視基金會年度報告,2013年9月3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annual/2012_pts_year_rep.pdf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2014)。2013公視基金會年度報告,2014年6月10日取自公共電視網頁,網址:http://info.pts.org.tw/open/data/annual/2013_pts_year_rep.pdf
公共電視策略研發部(2007)。追求共好:新世紀全球公共廣電服務。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石世豪(1997)。我國公共媒體法制化初探-試以功能性觀點解析公共電視法條文。臺大法學論叢,27(1),頁87-132。
石世豪(2009)。公共廣播電視內部自由及其財務配套-論我國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財務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70,頁5-20。
立法院公報(2012年,11月13日)。院會紀錄:(六十九)行政院函送李委員應元就公視董事會近年亂象與人事難產一節所提質詢之書面答復,請查照案。101(65),頁290-291。立法院。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2010年,11月23日)。程序瑕疵 過程草率—我們對公視第五屆董監事第一次審查會議的看法與呼籲,2013年9月25日取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頁,網址:http://www.mediawatch.org.tw/node/1490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澄社(2010年,12月15日)。解決爭議 從公開做起:我們對第五屆公視董監事審查會議的再次呼籲,2013年9月25日取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頁,網址:http://www.mediawatch.org.tw/node/1497
李秀珠、谷玲玲(2011)。從美國及韓國經驗檢視台灣公共電視的未來走向。廣播與電視,33,頁1-22。
谷玲玲、劉幼琍(2011)。我國公共電視體制的現況與未來。廣播與電視,32,頁109-139。
谷玲玲、劉幼琍、李秀珠、劉孔中(2010)。我國公共電視體制之政策定位與治理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周宇修(2009)。論公共廣電集團制度之建構-以平等使用媒體為核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靖堂(2013年,7月23日)。五年公視爭議史話說從頭,2013年11月5日取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頁,網址:http://www.mediawatch.org.tw/node/4236
林麗雲、劉昌德(2012年,8月9日)。明星董事 文化國力的翅膀?修法 讓公視邁向華人BBC。聯合報,A15。
胡元輝(2011)。獨立與問責關係的辯證─從「臂距之遙」原則探討公視董事會成員選任機制,2013年9月21日取自中華傳播學會網頁,網址: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352_1.pdf
胡元輝(2011年,3月10日)。公視獨立性堪憂。自由時報,A15。
翁秀琪(1991)。我國公共電視立法應有之精神-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公共電視應具備之理念、形式與功能。新聞學研究,44,頁23-41。
翁秀琪(2008)。公共媒體如何問責:以台灣的公廣集團為例。新聞學研究,96,頁187-211。
翁秀琪(2009)。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一):公共人企業文化 落實公視價值,2013年3月15日取自卓新論壇,網址: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article.php?storyid=106。
徐良維(2010)。我國獨立行政機關權力分立與行政組織法之觀察。文官制度季刊,2(4),頁85-121。
秦琍琍(2009)。從社會企業的角度檢視公廣集團的困境與挑戰-一個整合性論點的提出。廣播與電視,30,頁59-98。
郭力昕(2012年,8月13日)。華人BBC在地內涵:以煥然一新的公視 讓台灣再起。聯合報,A15。
陳世敏(2009)。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一):公共電視的獨立性,2013年3月15日取自卓新論壇,網址: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article.php?storyid=101。
陳世敏(2010年,1月26日)。公視走樣:結構性病灶發作。聯合報,A15。
陳世敏(2012年,12月1日)。公視法恐有違憲之虞。中國時報,A26。
陳明仁(2005)。獨立機關制度之推動與檢討。研考雙月刊,29(6),頁43-56。
陳炳宏(2009)。我們該有什麼樣的公共電視(一):公視法修法 年度經費固定與提高」,2013年3月15日取自卓新論壇,網址: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article.php?storyid=107。
陳彥龍(2011)。匯流時代我國公共廣電體系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陳彥龍、熊杰(2008)。結束後的開始:NCC成立歷程與釋憲後的修法議題。廣播與電視,28,頁29-69。
陳信聰(2009)。黑手伸進公視?修改公視法,刻不容緩。司法改革雜誌,70,頁46-49。
陳朝建(2011)。有關獨立機關建制原則之檢討,2013年6月15日取自台灣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784,&job_id=179967&article_category_id=856&article_id=102999
陳雅萱(2012)。向數位轉!從公共服務廣電(PSB)到公共服務媒體(PSM):英國廣播協會(BBC)與臺灣公共電視(PTS)之比較研究。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陳耀祥(2009)。媒體大未來(三):掌握公共媒體定位 公視未來才有解,2013年3月15日取自卓新論壇,網址: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2/article.php?storyid=306。
陳耀祥(2009)。論公共電視之節目自由與財務保障。月旦法學雜誌,170,頁58-74。
許宗力(2006)。大法官解釋第六一三號之協同意見書。司法院。
張其祿(2009)。獨立管制機關的政治監督與治理:兼論對我國獨立機關之啟示。公平交易季刊,17(2),頁89-138。
張哲豪(2012)。台灣公共電視公共化發展之分析-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觀點。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南投。
曹琬凌、彭玉賢、林珍瑋(2008)。公共廣電問責體系初探:以台灣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指標建構為例。新聞學研究,96,頁129-186。
馮建三(2009)。公共傳媒的政治規劃、經濟安排與社會監督。月旦法學雜誌,170,頁21-42。
曾國峰(2008)。公視自籌款經費短缺對節目產製的影響。廣播與電視,29,頁29-62。
黃錦堂(2005)。行政組織法論。台北:翰蘆。
楊孟瑜(1991)。幫觀眾提升境界–專訪公視催生人孫運璿,2014年8月7日取自遠見雜誌網頁,網址: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3899.html
管中祥(2012)。別讓公視董事成為燙手山竽。司法改革雜誌,91,頁63-65。
監察院(2009)。監察院(098教正0034)對行政院新聞局提出之糾正案文。監察院。
監察院(2011)。監察院(100教正0014)對行政院及所屬新聞局提出之糾正案文。監察院。
監察院(2013)。監察院(102教正0011)對行政院及文化部提出之糾正案文。監察院。
劉幼琍(2011)。由BBC與NHK看台灣公共電視在數位時代的角色與經營。廣播與電視,33,頁23-61。
劉昌德、林麗雲(2013年,1月14日)。重建獨立與負責的公視。蘋果日報,A12。
蔡茂寅(2002)。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立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1(1),頁23-38。
蔡茂寅(2004)。獨立機關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為檢討對象。研考雙月刊,28(6),頁71-80。
鄭景雯(2013年,6月25日)。第五屆公視董事會大事紀,2014年6月11日取自中央通訊社網頁,網址:http://www.cna.com.tw/topic/popular/3799-1/201306250045-1.aspx
謝妮珊(2010)。公共電視基金會獨立性及監督機制之研究-以董監事選任及財源面向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魏玓(2006)。公共廣電的管制問題:並試論我國公共廣電集團與NCC之(可能)關係。中華傳播學刊,10,頁3-25。
魏玓(2008)。公共廣電機構治理初探:原則、課題與機制。廣播與電視,29,頁1-27。
魏玓、劉昌德(2008年,12月17日)。重建公視監督體制。中國時報,A12。
簡淑如(2004)。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羅世宏(2008)。公共廣電八十載 追求共善新世紀。新聞學研究,96,頁295-302。

二、英文部分
Buckley, S. et al., (2008). Broadcasting, Voice and Accountability:A Public Interest Approach to Policy, Law and Regulation. The World Bank.
McQuail, D. (1997). Accountability of media to society: Principles and mean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2(4), 511-529.
WRTVC (World Radio and Television Council) (2001). Public Broadcasting, Why? How? , Available: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2/001240/124058eo.pd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石世豪(2009)。公共廣播電視內部自由及其財務配套-論我國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財務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70,頁5-20。
2. 李秀珠、谷玲玲(2011)。從美國及韓國經驗檢視台灣公共電視的未來走向。廣播與電視,33,頁1-22。
3. 翁秀琪(1991)。我國公共電視立法應有之精神-從比較法觀點論我國公共電視應具備之理念、形式與功能。新聞學研究,44,頁23-41。
4. 翁秀琪(2008)。公共媒體如何問責:以台灣的公廣集團為例。新聞學研究,96,頁187-211。
5. 徐良維(2010)。我國獨立行政機關權力分立與行政組織法之觀察。文官制度季刊,2(4),頁85-121。
6. 陳明仁(2005)。獨立機關制度之推動與檢討。研考雙月刊,29(6),頁43-56。
7. 陳耀祥(2009)。論公共電視之節目自由與財務保障。月旦法學雜誌,170,頁58-74。
8. 張其祿(2009)。獨立管制機關的政治監督與治理:兼論對我國獨立機關之啟示。公平交易季刊,17(2),頁89-138。
9. 曹琬凌、彭玉賢、林珍瑋(2008)。公共廣電問責體系初探:以台灣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指標建構為例。新聞學研究,96,頁129-186。
10. 馮建三(2009)。公共傳媒的政治規劃、經濟安排與社會監督。月旦法學雜誌,170,頁21-42。
11. 劉幼琍(2011)。由BBC與NHK看台灣公共電視在數位時代的角色與經營。廣播與電視,33,頁23-61。
12. 蔡茂寅(2002)。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立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1(1),頁23-38。
13. 蔡茂寅(2004)。獨立機關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為檢討對象。研考雙月刊,28(6),頁71-80。
14. 魏玓(2006)。公共廣電的管制問題:並試論我國公共廣電集團與NCC之(可能)關係。中華傳播學刊,10,頁3-25。
15. 羅世宏(2008)。公共廣電八十載 追求共善新世紀。新聞學研究,96,頁29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