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4: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淑婷
研究生(外文):Shu-Ting Chiang
論文名稱:彰化縣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the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指導教授:侯世昌侯世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chang 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9
中文關鍵詞: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
外文關鍵詞:school-based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彰化縣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程度、實施現況、可能困境與因應策略,並進一步比較對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重要程度與實施現況之間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自編之「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彰化縣61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638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為547份。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12.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重複量數t考驗等統計分析方法,得到以下若干研究結果,並據此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與未來研究提出參考建議。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屬於中上重要程度,其中以「組織學習」層面重要程度最高。
二、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重要程度會因現任職務而有所不同。
三、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的整體實施現況屬於中等程度,其中以「訓練與發展」層面最為理想。
四、學校教育人員知覺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實施現況會因性別、現任職務、服務年資、最高學歷、學校規模而有所不同。
五、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的主要困境為「缺乏從事人力資源發展的經費資源」。
六、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的主要因應策略為「爭取經費資源以推動人力資源發展的活動」。
七、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程度與實施現況之間有差異存在,訓練與發展、組織發展、生涯發展、績效管理與組織學習等層面,仍有加強與改進的空間。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fact and their differences about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o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of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a self-compiled questionnaire survey named “The questionnaire for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survey the educator of 61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anghua county. 638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547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s have been proceed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descriptive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air sample t-test and multiple response analysis by SPSS for Windows 12.0.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s.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medium and upper level, with“organizational learning”leve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2. The consciousness of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mportant degree could be affected by current position.
3. The fact of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medium level, wit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level was the best.
4. The degree of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feasibility could be affected by gender, current position, length of servic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and school size.
5. The main difficulties about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was “lack of funding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6. The main strategy about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was “ for funding to promot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ctivities.”
7. The fact of school-base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different from the importance perceived by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career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人力資源發展之意涵 13
第二節 人力資源發展之相關概念 29
第三節 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之意涵 39
第四節 學校實施人力資源發展之相關研究 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1
第一節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之重要程度 81
第二節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之實施現況 95
第三節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之可能困境與因應策略 110
第四節 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重要程度與實施現況差異之分析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21
第二節 結論 127
第三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5
壹、中文部分 135
貳、英文部分 139
附錄 142
附錄一 建立專家審查內容效度請託函 142
附錄二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調查問卷(專家意見徵詢) 143
附錄三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52
附錄四 國民小學學校本位人力資源發展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56
壹、中文部分
丁志達(2003)。績效管理。台北市:揚智。
丁志達(200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揚智。
王浩筑(2004)。領導者核心能力與人力資源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政府消防局中高階主管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王森信(2006)。建立企業績效管理系統的探索。品質月刊,40(10),27-30。
何永福、楊國安(2005)。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市:三民。
吳明烈(2004)。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城。
吳美連、林俊毅(1999)。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智勝。
吳桂森、陳沁怡(2003)。訓練與發展概論。載於陳沁怡(主編),訓練與發展(頁4-24)。台北市:雙葉。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學校效能。教育研究月刊,83,138-139。
呂佳靜(2006)。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美雲(2001)。政府中高階管理人才之培訓與養成。人事月刊,33(4),63-69。
李隆盛(2000)。人力資源發展概說。載於李隆盛、黃同圳(主編),人力資源發展(頁1-24)。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隆盛、黃同圳(2000)。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嵩賢(2007)。人力資源發展-T&D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商鼎文化。
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市:揚智。
李漢雄(2001)。人力訓練與發展。台北市:空大。
李聲吼(2004)。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市:五南。
周瑛琪(200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全華。
林玉葉(2006)。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對教師工作態度之影響--以台北縣國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市。
林虹君(2007)。國民小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欽榮(2002)。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揚智。
林瑞明、黃振裕(2004)。學校推動組織學習的優勢條件與障礙。載於吳明烈(主編),組織學習與學習型學校(頁85-114)。台北市:高等。
林慧蓉(2004)。國民中學學校人力資源運用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麗惠(1999)。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習型組織(頁117-153)。台北市:師大書苑。
邱玉瑩(2003)。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發展模式之設計--行動研究方案之應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榮昭(2004)。人力資源發展-企業教育訓練完全手冊。台北市:五南。
洪維賢(2005)。教育訓練與人力發展。台中市:國彰。
范熾文(2004)。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內涵之建構。學校行政雙月刊,30,1-14。
徐美琴(2005)。臺中市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馬任賢(2003)。國民小學教職人員對人力資源管理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揚智。
張添洲(2000)。人力資源---組織、管理、發展。台北市:五南。
張博堯(2002)。知識經濟年代的人力資源發展。就業與安全,1(2),59-61。
張富翔(2004)。兒童福利契約委託機構社會工作專業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市:五南。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市:三民。
陳白玲(2003)。國民小學校長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昌華(2008)。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學校組織文化類型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棨信(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薇安(2006)。臺北縣市國民中學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耀庭(2006)。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人力資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廷合、呂日新(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全華。
黃英忠、吳復新、趙必孝(200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黃權松(2002)。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專業成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馮曉雯(2005)。知識經濟時代國民小學教師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靳希斌(2005)。教育經濟學(第三版)。北京市:人民教育。
廖勇凱、楊湘怡(2007)。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應用。台北市:智勝。
趙其文(2002)。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策略、方法、例證。台北市:華泰。
劉衎甫(2007)。國民小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錦麟(2001)。組織變革與人力資源管理及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市。
鄭忠河(2006)。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啟川(1991)。成人學習理論應用於人力資源發展教學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黎珈伶(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下之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中原(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閻自安(2002)。學校的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教育研究月刊,98,123-136。
鮑遠毅(2005)。完全中學學校行政團隊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宜倩(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之執行成效與知覺及其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發昱(2004)。績效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志翔、廖文志、溫金豐、黃家齊、黃良志(2007)。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泰。
簡建忠(2006)。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市:五南。
貳、英文部分
Chalofsky, N. (1992). A unifying definition for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fessi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3(2), 175-182.
Demps, E. L. (2008). Capitalizing on the overlap betwee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 potential opportunity. TechTrends: Linking Research &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 52(3), 53-59.
DeSimone, R. L., Harris, D. M., & Werner, J. M. (2002).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3rd e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College.
Dooley, L. M. (2002). HRD literature: Where is it published? In T. M. Egan & S. A. Lynham (eds.),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002 Conference Proceedings (pp. 696-702). Bowling Green, OH: AHRD
French, W., & Bell, C. (1995).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5th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Gilley, J. W., & Eggland, S. A. (2002). Principle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Persus Publishing.
Grauwe, A. D. (2005).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rough school-based management: Learning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51(4), 269-287.
Harris, D. M., & Desimone, R. L. (1998).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X: The Dryden Press.
Hassan, A. (2007).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s.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31(6), 435-448.
Kennrth, J. Z., & Thomas J.C. (2007). Human capital plann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eview, 6(3), 245-262.
Kit, B., & Fredrick, M. N. (2006).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ocial capit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y link to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 30(2), 117-128.
Kubick, K. (1988). School-Based Management. ERIC Digest Series Number EA3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01969)
Marsick, V. J., & Watkins, K. E.(1994).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 integrative vision for HR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5(4), 353-360.
McLagan, P. A. (1989). Model for HRD practic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3(9), 49-59.
McLean, G. N., & McLean, L. (2001). If we can’t define HRD in one country, how can we define it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4(3), 313-326.
Middlewood, D., & Lumby, J. (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Paul Chapman.
Montana, P. J., & Charnov, B. H. (2000). Management. New York.:Barron's Educational Series.
Murphy, J. (1994) Principles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North Carolina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Center, 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ED373414)
Nadler, L. (1990). The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2n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Nadler, L., & Nadler, Z. (1991).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Concepts and a model(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oe, R. A. (2005).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3rd ed.). New York: Irwin / McGraw-Hill.
Phillips, J. J. (1999). HRD trends worldwide : shared solutions to compete in a global economy. Houston,TX : Gulf.
Schultz, Theodore W. (1961). Investment in human capti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1(1), 1-17.
Suh, R. (2008). School-based management.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1(1), 1-12.
Swanson, R. A., & Holton, E. F. (2001). Foundations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Berrett Koehler.
Thomas, N. G., David, O., David, M.,& Sandra, W.(2007). Exploring perspective on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 introductio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9(1), 3-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