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8 04: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麥郁敏
研究生(外文):mai yu min
論文名稱:劉國松現代水墨畫技法在國小六年級水墨教學上之應用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nstruction of Ink-Painting Applying Liu Kuo-Song’s Modern Skills in A Sixth Grade Class
指導教授:陳朝平陳朝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0
中文關鍵詞:水墨畫現代水墨畫劉國松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12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摘 要
劉國松現代水墨畫技法在國小六年級水墨教學
上之應用研究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與行動研究的方法,將劉國松的現代水墨畫技法運用在本校六年級水墨畫教學上,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水墨畫之學習經驗,藉以提高對水墨畫的學習興趣及知能,並從理論與實務的相互驗證與反省中,探討改善水墨畫的教學方法。
經過六個月五個單元教學活動,以多樣的方式收集資料,隨時檢討修正及補強課程與教學方法,探討水墨畫在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上的地位、劉國松現代水墨畫技法的價值與特色、應用於國小水墨畫教學的可行性以及對六年級兒童的水墨畫學習的具體影響等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
水墨畫為傳統藝術文化的精華。劉國松現代水墨畫融合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精神與西方藝術理念及技法的水墨畫新風格,在國小藝術課程教學上有其重要地位。國小六年級水墨畫教學應用劉國松現代水墨畫技法,配合兒童的繪畫發展,依技法的難易設計符合兒童能力與興趣的課程,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可以提昇兒童的水墨畫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雖然後測結果顯示自由而開放的技法對臨摹畫的態度有負面的影響,但實際上不論對自由表現和臨摹的能力皆有提昇。
A study on the Instruction of Ink-Painting
Applying Liu Kuo-Sung’s Modern Skills
in A sixth Art Class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teaching the ink- painting in the sixth grade art clas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Liu Kuo-sung’s modern ink-painting ideas and skills were employed to enable students experiment with the art medium and techniqu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ir interest, skills, and basic knowledge about the art, and to provide the researcher information for improving the art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elementary art curricula, Liu''s concepts and skills of the ink-painting and related studies on the ink-painting instruction were reviewed f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Then, a five units program was developed for the action research conducted in six months. There are four main questions concerned with this study: What is the position or value of the ink-paintings in the elementary art curriculum? What are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u Kuo-sung''s modern ink-painting technique? Are these ink painting skills applicable in the sixth grade art instruction? And how does Liu''s modern ink- painting skills actually effect the sixth grade art learner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
The ink-painting is one of the unique art forms, which repres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e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lementary art curriculum. Liu Kuo-sung''s modern ink-painting integrates the essential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the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Western modern paintings, and has become a new leading style in Taiwan. An art program applying Liu''s concepts and skills and developed in accord with the children''s artistic development and interest, and proper teaching strategies, can promote the children''s ability,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in the art learning. The post-tests indicated that learning the new skills seemed to have som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learning, especially the attitude towards copying a work of painting. However, they also provided evident to show that the students had a great deal of improvement in their competence of both free expression and copying.
劉國松現代水墨畫技法在國小六年級水墨教學上之應用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2
第三節 研究價值與限制……………………………………6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水墨畫在國小課程上的地位………………………9
第二節 劉國松現代水墨畫的特色與價值………………27
第三節 國小水墨教學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教學研究設計與實施經過……………………49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環境…………………………………49
第二節 課程設計…………………………………………50
第三節 教學研究實施步驟..……………………………54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處理…………………………………59
第四章 教學實施結果… ………………………………63
第一節 試探性教學………………………………………63
第二節 教學研究實施情形及檢討………………………69
第三節 各單元學習結果之分析…………………………85
第四節 教學實施成果資料分析…………………………115
第五節 綜合討論…………………………………………123
第五章 總結、結論與展望……………………………135
第一節 總結………………………………………………135
第二節 結論………………………………………………139
第三節 展望………………………………………………142
參考文獻……………………………………………………145
中文部分………………………………………………………145
外文部分………………………………………………………148
附錄
附錄一 試探性教學學生作品評量結果……………………150
附錄二-1 單元活動學習單(第一單元)…………………151
附錄二-2 單元活動學習單(第二單元)…………………152
附錄二-3 單元活動學習單(第三單元)…………………153
附錄二-4 單元活動學習單(第四單元)…………………154
附錄二-5 單元活動學習單(第五單元)…………………155
附錄三 教師教學實況記錄…………………………………156
附錄四 試探性教學課前活動學習單………………………157
附錄五 劉國松現代水墨技法教材評鑑表…………………158
附錄六-1 單元學習心得表(認識畫家)…………………160
附錄六-2 單元學習心得表(拓印變化多)………………161
附錄六-3 單元學習心得表(東拼西貼你我它)…………163
附錄六-4 單元學習心得表(水拓樂趣多)………………165
附錄六-5 單元學習心得表(抽筋拉絲我最行)…………167
附錄七-1 學生學習自評表(認識畫家)…………………169
附錄七-2 學生學習自評表(拓印變化多)………………170
附錄七-3 學生學習自評表(東拼西貼你我它)…………171
附錄七-4 學生學習自評表(水拓樂趣多)………………172
附錄七-5 學生學習自評表(抽筋拉絲我最行)…………173
附錄八-1 單元作品評量(第一單元)……………………174
附錄八-2 單元作品評量(第二單元)……………………176附錄八-3 單元作品評量(第三單元)……………………178附錄八-4 單元作品評量(第三單元延伸活動)…………180附錄八-5 單元作品評量(第四單元)……………………182附錄八-6 單元作品評量(第四單元延伸活動)…………184
附錄八-7 單元作品評量(第五單元)……………………186附錄八-8 單元作品評量(第五單元延伸活動)…………188
附錄九 試探性教學 作品照片………………………………190
附錄十 第一單元 作品照片…………………………………191
附錄十一 第二單元 作品照片………………………………192
附錄十二 第三單元與延伸活動 作品照片…………………193
附錄十三 第三單元與延伸活動 作品照片…………………194
附錄十四 第四單元 書簽與想像畫作品照片………………195
附錄十五 第五單元 再生抽筋作品照片……………………196
附錄十六 臨摹畫前測與後測作品…………………………197
附錄十七 臨摹畫前測與後測作品…………………………198
附錄十八 自由畫前測與後測作品…………………………199
附錄十九 自由畫前測與後測作品…………………………200
圖次
圖1-1 研究架構流程圖…………………………………………5
圖2-1 日月浮沉1970-1………………………………………33
圖2-2 多風的岑寂1965-6……………………………………33
圖2-3 月球漫步………………………………………………33
圖2-4 穿出 水墨拼貼1976-1…………………………………34
圖2-5 一個東西南北人之十八1922-8………………………34
圖2-6 春夜.墨彩.紙本1992-14……………………………34
圖2-7 升起的太陽之三.水墨紙本…………………………35
圖2-8 春醒的零時時分……………………………………35
圖2-9 生命源之二1985……………………………………36
圖2-10桂林晚霞1988………………………………………36
圖2-11冰川1997……………………………………………36
圖2-12霞光一線 1992………………………………………37
圖3-1 教學實施流程圖………………………………………55
圖4-1 各單元認知教學目標整體平均統計圖………………129
圖4-2 各單元情意教學目標整體平均統計圖………………130
圖4-3 各單元技能教學目標整體平均統計圖………………130
表次
表2-1 民國六十四年美勞課程標準修定內容………………11
表2-2 民國八十二年國小美勞課程標準目標………………14
表2-3 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一至第三階段能力指標…………18
表2-4 皮亞傑認知理論,羅恩菲爾、艾斯納發展理論
,高納德審美發展理論………………………………26
表3-1 實施對象背景資料表…………………………………49
表3-2 課程內容與實施時間一覽表…………………………58
表3-3 各單元教學資料收集工具與資料處理方法一覽表…62
表4-1 試探性教學學習心得統計表…………………………65
表4-2 試探性教學評分的一致性……………………………66
表4-3 第一單元「認識現代水墨畫家-劉國松」教學活
動表……………………………………………………70
表4-4 第二單元「拓印變化多」教學活動表………………72
表4-5 第三單元「東拼西貼你我它」教學活動表…………74
表4-6 第三單元延伸活動「多元邊框設計」教學活動表……76
表4-7 第四單元「水拓樂趣多」教學活動表………………77
表4-8 第四單元延伸活動「書簽製作」、「想像畫」教學
活動表…………………………………………………79
表4-9 第五單元「抽筋拉絲我最行」教學活動表…………81
表4-10 第五單元延伸活動「自製再生抽筋紙」教學活
動表……………………………………………………83
表4-11 第五單元延伸活動「再生抽筋紙作品」教學活
動表……………………………………………………84
表4-12 各單元認知目標達成程度及自評結果一覽表……86
表4-13 各單元情意目標達成程度及自評結果一覽表……91
表4-14 各單元技能目標達成程度及自評結果一覽表……95
表4-15 各單元學習心得選項一覽表………………………100
表4-16 學生單元作品評分結果統計表……………………107
表4-17 學生前後測作品評量統計比較表…………………116
表4-18 評分者背景資料……………………………………117
表4-19 自由畫前後測作品平均比較表……………………118
表4-20 臨摹畫前後測作品平均比較表……………………119
表4-21 學習經驗調查結果綜合分析………………………120
表4-22 各單元教學情形、觀察發現、解決或改進情形
一覽表………………………………………………12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毛連塭等合著(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王秀雄(1995)。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鈴蘭(2000)。意識浮游-試論現代水墨畫之空間暨創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中華民國第一屆現代水墨畫展(1995)。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中華民國水墨抽象展(1986)。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1993)。台北:康軒文化公司。
21世紀現代水墨畫會(1999)。恆久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紀現代水墨畫會2(1999)。恆久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李金環、李隆壽、蘇慶田(1986)。兒童水墨畫。高雄:復文。
李君毅(主編)(1991)。劉國松研究文選。國立歷史博物館。
李鑄晉(1994)。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集,10-19。台北:台灣省立美術館。
李鑄晉等(2002)。藝術新聞,53,62-67。
李霖燦(1992)。既師造化又得心源-劉國松與創新技法。明報月刊(香港),322期,83-84。
李君毅(2002)。劉國松談藝論。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
呂桂生(1996)。國民小學美勞科教材教法。臺南:南一。
呂燕卿(1994)。國民小學美勞課程標準修訂與審美領域教學之研究。新竹:妏晟股份有限公司。
吳永猛(1997)。台灣水墨畫發展階段說。空大人文學報,6期,181-193。
吳長鵬(1993)。艾斯納的(D.B.A.E)藝術教育理想應用在國小水墨畫教學上。國教月刊,39卷7、8期,1-4。
林惺獄(1987)。台灣美術風雲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
林田壽(1991)。國小國畫教學之現況調查與其理論基礎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
林田壽(1991)。國小國畫教學現況。國教世紀,27卷2期,31-41。
林田壽(1991)。從大陸兒童國畫作品試探國小兒童國畫教學之取向。竹縣文教,3期,13-25。
林田壽(1992)。國畫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新竹:易明。
林田壽(1995)。傳統國畫教學與創作理論內涵擴充的途徑。社教資料雜誌,203期,9-12。
林伯欣(2000)。凝視與想像之間:「中國現代畫」在戰後台灣的論述形構1945-1970。台南藝術學院。
周韶華(1985)。劉國松的藝術構成。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
胡寶林(1996)。淺論兒童水墨畫的開放美育。美育,75期,27-40。
陳履生(1996)。劉國松評傳。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
陳朝平(1979)。國民中小學水墨畫教學研究。屏東: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陳朝平(1986)。繪畫欣賞與欣賞教學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朝平(1991)。問題引導的繪畫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普通班及美術班兒童審美反應之影響的比較研究。初等教育研究,3期,1-32。
陳朝平(2000)。臺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的思維。2000年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9-216。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陳朝平(2002)視覺藝術教學研究。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2002,444)。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英文(1988)。以艾斯納「學術本位的美術教育」之理論探討「案頭的國畫教學」。國教天地,77期,72-76。
陳英文(1990)。中國山水畫寫生理念之研究。屏東:東益。
陳奐宇(2000)。創造思考教學對圖形創作能力影響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與六年級普通班為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郭禎祥(1990)。談藝術鑑賞教學與評量的某些理論與實務。師大學報,35期,312-315。
郭禎祥(1990)。追求精緻的藝術教育DBAE(下)。美育,13期,33。
黃壬來(1990)。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壬來(1996)。創意美勞─新取向的美勞教育理論與應用。臺北:臺灣書店。
黃壬來(1996)。創意美勞─國小美勞科教學策略理論與應用。高雄: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黃壬來(1997)。美勞知能與情意的內涵及教學。國教天地,123期,5。
黃壬來(主編)(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現代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1994)。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
黃光男(1986)。國畫欣賞與教學(國民中小學國畫教學研究)。屏東:省立屏東師範專科學校。
黃光男(1993)。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市:復文圖書。
黃光男(1998)。水墨教學與創作。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8期,1-12。
黃光男(2000)。臺灣畫家養成教育之初探。2000年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9-216。
黃惠貞(1981)。國民中小學水墨畫教學之研究。台中:台灣省立台中師專。
葉淑芳(2002)。國民中學水墨畫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水墨畫教學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重要性。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趙惠玲(1997)。美術鑑賞。台北:三民。
漢寶德(1992)。求新、求異、求變-為傳統易容的劉國松。臺灣美術,18期,30-36。
蔡茂松(1989)。國畫教學研究。台南市:供學。
蔡茂松(1999)。談國畫傳承-兼論傅狷夫的國畫教學。新世紀台灣水墨發展學術研討會。
蔣勳(1992)。序-「水墨曾是一種革命」。一九九二水墨畫新展。台北市:市立美術館。
劉國松(1996)。談水墨畫的創作與教學。美育,75期,20-26。
劉國松(1995)。中國現代畫的路。台北:文星。
劉國松(1996)。臨摹•寫生•創造。台北:文星。
劉豐榮(1986)。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書局。
劉旭原(1998)。社教機構(1998-1999)國畫教學與學習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虞君質(1993)。藝術概論。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鄭明(1989)。現代水墨畫家探索。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蕭瓊瑞(1991)。五月與東方—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台灣的發展(1945-1970)。台北:東大圖書。
蕭瓊瑞(1991)。臺灣美術史研究論集。台中:伯亞。
蕭瓊瑞(1991)。劉國松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
蕭瓊瑞、林伯欣(1999)。臺灣美術評論全集,劉國松卷。台北:藝術家。
秦雅君(2002)。典藏,115期,46-57。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1)。國民小學美勞教學之原理與實務—美勞科研習教材。臺北: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4)。國民小學美勞科教材教法研究—美勞科研習進階教材。臺北: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羅美蘭(1997)。兒童水墨畫教學研究。花蓮師院學報,7期,591-638。
顧炳星(1994)。藝術概論與欣賞。中等教育,45卷,5期,62。
外文部分
久保貞次郎(1964)。児童画の世界。東京:大日本図書。
松本奉山(1993)。水墨画。東京:マコー社株式会社。
岡 一夫・井上明子(1976)。幼児画指導の手だて。大阪: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編集室(1992)。水墨画ノート・基礎。東京:株式会社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
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編集室(1992)。水墨画ノート・山水。東京:株式会社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
霜田靜志(1960)。児童画の心理と教育。東京:金子書房。
Eisner, E.W.(1976).The Arts,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Berkely, California: McCutdian Publisbing Corporation.
Fuller, Richard E.(1968). Tribute to Liu Kuo-sung, exhibition catalog. Cincinnati: The Taft Museum.
Gardner, H.(1970).Children’s sensitivity to painting styles. Child development,(41):813-821.
Goepper, Roger.(1992).Parallel to Nature: The Art of Liu Kuo-sung. The Retrospective of 60-year-old Liu Kuo-sung. Taichung: Taiwan Museum of Art.
Ho, Tao.(1973).Introduction to Liu Kuo-sung, exhibition catalog.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arts Centre.
Li, Chu-tsing.(1969). Liu Kuo-sung: The Growth of a Modern Chinese Artist. Taipei: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and Museum of History.
Lowenfeld, V.(195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
Sullivan Michael.(1990).The Art of Liu Kuo-sung. Paintings by Liu Kuo-sung, exhibition catalog(41-42). Taipei: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羅美蘭(1997)。兒童水墨畫教學研究。花蓮師院學報,7期,591-638。
2. 劉國松(1996)。談水墨畫的創作與教學。美育,75期,20-26。
3. 漢寶德(1992)。求新、求異、求變-為傳統易容的劉國松。臺灣美術,18期,30-36。
4. 黃光男(1998)。水墨教學與創作。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8期,1-12。
5. 黃壬來(1997)。美勞知能與情意的內涵及教學。國教天地,123期,5。
6. 郭禎祥(1990)。追求精緻的藝術教育DBAE(下)。美育,13期,33。
7. 郭禎祥(1990)。談藝術鑑賞教學與評量的某些理論與實務。師大學報,35期,312-315。
8. 陳英文(1988)。以艾斯納「學術本位的美術教育」之理論探討「案頭的國畫教學」。國教天地,77期,72-76。
9. 胡寶林(1996)。淺論兒童水墨畫的開放美育。美育,75期,27-40。
10. 林田壽(1995)。傳統國畫教學與創作理論內涵擴充的途徑。社教資料雜誌,203期,9-12。
11. 林田壽(1991)。從大陸兒童國畫作品試探國小兒童國畫教學之取向。竹縣文教,3期,13-25。
12. 林田壽(1991)。國小國畫教學現況。國教世紀,27卷2期,31-41。
13. 吳長鵬(1993)。艾斯納的(D.B.A.E)藝術教育理想應用在國小水墨畫教學上。國教月刊,39卷7、8期,1-4。
14. 吳永猛(1997)。台灣水墨畫發展階段說。空大人文學報,6期,181-193。
15. 一. 參考書目陳伯中 1983《都市地理學》,三民書局。儲全滋 1993《抽樣方法》,三民書局。傅仰止、田芳華譯 1999 《改進調查問題 : 設計與評估》,國立編譯館。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華泰書局。陳膺強1994《應用抽樣調查》,台灣商務印書館。游恆山譯1996《消費者行為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彭培業2001《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不動產》,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營建雜誌社1991《都市計劃專業用語之解說及彙編》,營建雜誌社。營建署 1995《住宅專業用語彙編》,內政部營建署。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