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14: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幸慧
研究生(外文):Hsing-hui,Tsai
論文名稱:布拉姆斯G小調鋼琴四重奏作品Op.25第四樂章----吉普賽元素與風格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Brahms Piano Quartet Op. 25 in G Minor, Mot. IV----A Discussion of Gypsy Music,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tyle.
指導教授:陳智琪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鋼琴伴奏合作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7
中文關鍵詞:布拉姆斯鋼琴四重奏吉普賽
外文關鍵詞:gyps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義二章 吉普賽概述
第一節 吉普賽的由來與歷史發展概述
第二節 吉普賽的音樂特性與風格

第三章 布拉姆斯鋼琴四重奏作品Op.25第四樂章中的吉普賽元素
第一節 布拉姆斯生平
第二節 樂段、節奏及音型中的吉普賽元素
壹 快慢樂段的交替進行
貳 節奏中的吉普賽元素
叁 音型中的吉普賽元素

結論
附錄一 吉普賽人語言的起源
附錄二 吉普賽三大族群
附錄三 吉普賽人的婚姻關係
附錄四 歐美各國為吉普賽人的生存權益所召開的相關會議
附錄五 吉普賽人被當作禮物 “ 互贈 “ 的情形
附錄六 鋼琴四重奏作品Op.25第四樂章曲式分析表
參考資料
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義二章 吉普賽概述
第一節 吉普賽的由來與歷史發展概述
第二節 吉普賽的音樂特性與風格

第三章 布拉姆斯鋼琴四重奏作品Op.25第四樂章中的吉普賽元素
第一節 布拉姆斯生平
第二節 樂段、節奏及音型中的吉普賽元素
壹 快慢樂段的交替進行
貳 節奏中的吉普賽元素
叁 音型中的吉普賽元素

結論
附錄一 吉普賽人語言的起源
附錄二 吉普賽三大族群
附錄三 吉普賽人的婚姻關係
附錄四 歐美各國為吉普賽人的生存權益所召開的相關會議
附錄五 吉普賽人被當作禮物 “ 互贈 “ 的情形
附錄六 鋼琴四重奏作品Op.25第四樂章曲式分析表
參考資料
【中文書籍】

徐秋華譯。Himilce Novas&Rosemary e.Silva。《西班牙(Spain) 》。台北:經典
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0。

黎瑞剛。《吉普賽的智慧》。台北: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4。

楊沛人。《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1。

李哲洋。《名曲解說全集13:室內樂名曲2》。台北:大陸書店,1992。

I‧Keys。《布拉姆斯:室內樂》楊韞等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1998。

音樂之友社。《作曲家別 名曲解說珍藏版7:布拉姆斯》。林勝儀譯。台北:美
樂出版社,2004。

Harold C.Schonberg。《音樂瘋2:浪漫樂派》。陳林林譯。台北:萬象圖書股份
有限公司,1993。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出版社,1997。

許鐘榮。《浪漫派的巨星-布拉姆斯》。台北:錦繡出版社。1999。


【中文期刊】

林家裕。「西班牙簡史。」《認識歐洲》。第7期(民國89年9月):5-11。

賴怡嘉。「布拉姆斯逝世百年紀念」《音樂與音響》。第276期,(民國86年4月):
56-58。


【西文書籍】
Abraham, Gerald. The concis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Bell, A. Craig. The Lieder of Brahms. Yorkshire: The Grian-aig Press, 1979.
Colles,H.C. The Chamber Music of Brahm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MacDonald Malcolm. Brahm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0


【樂譜】
John Brahms,. Quartett For Klavier, Violline, Viola and Violoncello in g minor, op. 25.
186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枝萬,〈清代臺灣方志職官年表〉,《臺灣文獻》,第8卷第3、4期合刊,1957年12月。
2. 浦廉一著、賴永祥譯,〈清初遷界令考〉,《臺灣文獻》,第6卷第4期,1955年12月。
3. 張菼,〈清代初期治臺政策的檢討〉,《臺灣文獻》,第21卷第1期,1970年3月。
4. 李汝和,〈清代駐臺班兵戍防考〉,《臺灣文獻》,第21卷第3期,1970年3月。
5. 李國祁,〈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期,1972年。
6. 石萬壽,〈明鄭的軍事行政組織〉,《臺灣文獻》,第26卷第4期、第27卷第1期,1976年3月。
7. 金成前,〈選述清季官吏重視臺灣之史實〉,《臺灣文獻》,第27卷第2期,1976年6月27日。
8. 張世賢,〈清代臺灣道鎮關係(康熙二十二年至同治十三年)〉,《臺灣風物》,第26卷第5期,1976年9月。
9. 莊吉發,〈清初閩粵人口壓迫與偷渡臺灣〉,《大陸雜誌》,第60卷第1期,1980年1月。
10. 許雪姬,〈由道鎮勢力的消長看清代臺灣文武官員的關係〉,《高雄文獻》,第11期,1982年6月。
11. 林玲君,〈由諸羅縣志風俗志看漢、番俗間的涵化關係〉,《臺灣風物》,第32卷第3期,1982年9月30日。
12. 莊吉發,〈清世宗禁止偷渡臺灣的原因〉,《食貨月刊》,第13卷第7、8期,1983年11月。
13. 蔡相煇,〈明末清初臺海政局之演變與臺灣社會之變遷〉,《臺灣文獻》,第36卷第3、4期,1985年12月。
14. 陳捷先,〈從清代檔案看雍正治臺〉,《故宮學術季刊》,第19卷第1期。
15. 鄭瑞明,〈臺灣臺灣鄭氏與東南亞之貿易關係初探―—發展東南亞貿易之動機、實務及外商之前來〉,《歷史學報》(師大),第14期,198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