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論著
王文宇,金融法,元照出版社,2002年
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第一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初版,2004年10月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二),元照出版,初版,2007 年1 月王文宇,從「公司管控」之觀點論如何加強董事權責,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元照,民國八十八年八月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收錄於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初版王文宇,資產管理公司政策與法制問題研究,「新金融法」,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初版王泰銓,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民國 91 年10 月
王澤鑑,民法概要,2007年8月版
王澤鑑,民法總則,三民書局經銷,2004年3月
余雪明,退休基金法之比較研究(總論),國科會計畫,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
呂榮海、林國全、林麗香、溫俊富、林明珠,信託法實用,1996年
林國彬,我國公司重整立法修法芻義-以美國聯邦破產法第十一章重整為例,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 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8月
武憶舟,公司法論,1992年
邱聰智,新訂債法各論(中),作者自版,2002年10月
邵慶平,公司法—組織與契約之間,翰蘆出版,初版,2008年12月
柯芳枝,公司法要義,三民出版,五版,2005年10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2002年11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2003年1月增訂五版,三民出版
梁宇賢,公司法論,三民出版,六版,2006年3月
陳姿岑、黃文崇著,公司重整制度之研究,司法研究年報,第八輯上冊
陳彥良,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論,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出版,初版,2007年 1月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制專論(一),2002年10月
黃川口著,公司法論
葉大殷等合著,公司經營權爭奪與假處分,元照,民國八十八年
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組織設計之法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月1版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出版,三版,2006年6 月
廖大穎,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度論,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劉連煜,公司法修正草案關係企業專章中「深石原則」相關問題之研究,「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作者自版,1997 年11 月再版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9月初版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2006年8月初版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作者自版,初版,2002年8 月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作者自版,初版,2006年2月
賴源河,從法規鬆綁與公司監控論公司法之修正動向,收錄於賴源河、王仁宏、王泰銓、曾宛如、玉文宇、余雪明、黃銘傑、林仁光、劉連煜、梁宇賢、林國全、王志誠、柯芳枝合著之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第2版
謝易宏、陳德純,後安隆時代的一線曙光?—論2002 年美國企業改革法對公司治理之影響,瑞興圖書出版,初版,2004年2月
羅建勛,公司如何重整,1994年12月,永然出版
(二)期刊論文
方嘉麟,我國公司法制衡監控模式—其種類與民法模式之關連,政大法學評論,第四十一期王文宇,我國公司重整法制之檢討與建議,金融財務,1999年10月王文宇,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之處理──六點制度面之建議,法令月刊第五十四卷第十三期,2003年12月王文宇,從公司治理論董監事法制之改革,台灣本土法學,第34期王文宇,論「共生交易」對公平交易法的挑戰-以加盟事業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1999 年10 月王志誠,2002年判解回顧----公司法,2003年8月初版,元照出版
王志誠,從重整法制之目的評釋司法實務之見解,經社法制論叢,第37 期,2006年1 月
王志誠,創業投資事業之管理政策及法制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3期,2003年10月
朱德芳,論重整中公司之公司治理--以當事人之利害衝突與重整法制之目的為核心,兼論債權人於公司治理中之功能與地位,東吳法律學報,2005年12月何自力,試論日本主銀行制與公司治理,南開經濟研究,1997 年第1 期
余雪明,收買委託書之法律與政策問題,台大法學論叢,第25卷第3期吳光陸,假扣押執行與公司重整前之緊急處分,月旦法學雜誌,第86期,2002年7月李啟賢,我國公司治理政策發展與現況(上)— 以政府角度觀察,實用月刊,2002 年1 月易明秋,公司治理方法論的發展-從美國國內法到國際性的學術整合,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22期,2005年6月
林仁光,公司治理之理論與實踐-經營者支配或股東支配之衝突與調整,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2004年5月林仁光,論經營者誠信、內部控制、內部稽核制度與公司治理,月旦法學雜誌第106期,2004年3月林國全,重整人之選派,月旦法學教室,第十期
林國彬,董事忠實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範圍,政大法學評論,第100期,2007年12 月林群弼,由比較法之觀點論我國現行公司重整之規定,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005年1月
邱慈孫,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述評,經濟評論,2000 年第2 期
邵慶平,董事法制的移植與衝突—兼論「外部董事免責」作為法制移植的策略,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 期,2005年12月姚凌森、陳斐雲、蔡絢麗,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與建議,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3月
柯承恩,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3 期張心悌,控制股東與公司治理-以關係人交易為中心,發表於2007年金融法制學術研討會,2007年10月5日張湘宜,合法賴債之避風港-重整制度等待「重整」,卓越,第十五期
梁宇賢,論公司重整規定及其修正,中興法學,第十四期,1978年10月
郭土木,公司重整法律問題之探討,實用稅務,2001年4月莊永丞,從公司治理觀點論我國上市上櫃公司之慈善捐贈行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4 期,2007年5 月莊佳瑋,法院為重整裁定前快速篩選機制之研究—從台灣高等法院91年度抗字第4078號民事裁定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許士軍、林建山,企業統理與公司法制議題.,經社法論叢第30期, 2002年7月陳世榮,公司重整程序(一),彰銀資料第15卷12期,1966年陳俊仁,論公司本質與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忠實義務之規範與調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2007年5月陳建宏譯,OECD 公司管控體系的整合,證交資料,463 期
陳建宏譯,亞洲國家公司管控趨勢的比較,證交資料,第467 期,民國九十年三月十五日
陳春山,公司董事的地位—企業管控的規則,證交資料,458期陳家驊,公司法中有關公司重整規定之研究,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一輯陳碩甫,英美法商業判斷原則概述,萬國法律,第158期,2008年4月傅豐誠,從公司治理的微觀基礎探討我國強制設立獨立董事之必要性,經社法制論叢,第34期,2004年7月曾宛如,公司外部監督之分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1 卷第1 期曾宛如,公司組織重整----新舊公司法及企業併購法之異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5期,91年6月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期,2002年9月曾緗慈,從美、日立法例看我國之公司重整制度,台中商專學報,1994年6月游啟璋,從公司法之實踐看公司社會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黃銘傑,公司治理與董監民事責任之現狀及課題——以外部董事制度及忠實、注意義務為中心,律師雜誌,305期,2005年2月黃銘傑,公司監控與監察人制度改革—超越獨立董事的迷思,台大法學論叢,第29 卷第4期,民國八十九年七月黃虹霞,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萬國法律第122期,2002年4月楊光華,機構投資人與公司管理,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葉銀華、邱顯比,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公司價值關聯性之實證研究:代理成本理論,臺大管理論叢第7卷第2期,1996年8月廖郁晴,公司重整制度之再省思,萬國法律,第151期,2007年2月
劉怡婷譯,Randy J. Holland 著,王文宇審定,德拉瓦州公司法董事受託人義務簡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 期,2008 年3 月
劉紹樑,我國公司法制的迷思與挑戰—以公司法與金融法規修正為中心,月旦法學,第84期劉連煜,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與股東提案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 期,2007年4月劉連煜,公司負責人之忠實及注意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7 期鄭有為,論非自願性破產,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2期,2003年鄭憲成,公司重整法律現況與建議--兼論債權銀行應積極面對公司重整以提高債權回收效益,臺灣經濟金融月刊,2004年12月蕭全政,企業家精神與新政府運動,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1998 年6 月賴英照,從尤努斯到巴菲特-公司社會責任的基本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謝易宏,從「倫敦模式」探討我國企業重整之法律佈局,月旦法學雜誌,第106 期,2004 年3 月謝劍平,財務管理—新觀念與本土化,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初版,智勝文化事業
簡祥紋,公司重整時債權實現之研究—以租稅債權為例,法令月刊,第56卷第11期,2005年11月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法學第9 期,1990 年6 月龐德良,論日本法人相互持股制度與公司治理結構,世界經濟,1998 年第12 期
(三)學位論文:
文春生,企業再造---公司重整制度設計,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年白梅芳,從經濟觀點論公司重整法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陳介山,董事之忠實義務--以企業併購法制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陳俊宏,公司重整制度之新思維-法院外重整制度,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2004年
陳盈君,論重整制度之適用與修正趨勢—自規範目的出發,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陳國華,董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1997 年陳肇鴻,由經濟觀點論董事之行為規範與責任制度,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曾宛如,公司重整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曾彥芬,公司重建型債務清理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2004年
楊森豪,從實務觀察我國公司重整制度之現在與未來,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2006年
詹儒樺,公司重整與債權協商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2004年
謝慶輝,「我國現行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論文,1969年
(四)其它
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成立不良金融資產處理機構之可行性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案,2000年10月31日
民國93 年度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寰瀛法律事務所研究之「公司重整與破產單一法典之研究」
陳建成,公司重整破產法草案—就金融實務面思考,台灣企業重建研討會紀錄,2005年9月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司法院司法人員研習所公司法專題研究會,2007年10月劉連煜教授之發言,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主辦「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座談會會議記錄,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6月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主辦「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座談會,黃虹霞著專題報告,月旦法學雜誌91年6月刊二、外文部分
Adams ,Edward S., Governance in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Reducing Costs, Improving Result, 73 B.U. L. Rev.(1993)
Bainbridge, Stephen M., Corporation Law and Economics, Foundation Press, 2002.
Block, Dennis J., Barton, Nancy E. & Radin, Stephen A.,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5th ed.,1998.)
Branson ,Douglas M., “What Is the Ne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ulane Law Review,June.2002.
Davies, Paul L., Gower and Davies’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Sweet & Maxwell.( 7th ed,2003.)
Donaldson, Thomas, Preston, Lee E.,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and Implication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 (1995).
Eisenberg, Melvin Aron, The Duty of Care of Corporate Directors and Officers, 51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1990)
Fischel ,Daniel R.,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vement, 35 Vand. L. Rev. (1982).
Gregory, Holly J., The Globaliz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eil,Gotshal & Manges, available at www.lawdepartment.net/global .
Hamilton, Robert W.,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America: Major Changes But Uncertain Benefits, 25 Iowa J. Corp. L., (2000)。
Horsey, Henry Ridgely, The Duty of Care Component of The Delawar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19 Del.J.Corp. L. (1994).
Ira M.Millstein and others, Corporate Governance: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 and Accessto Capital in Global Markets, A Report to the OECD by the Business Sector Advisory Group onCorporate Governance, OECD, April 1998, para. 3.
Lee, Rebecca,Fiduciary Duty Without Equity:”Fiduciary Duties”of Directors Under Revised Company Law of the PRC,47 Va. J.Int’l L. (2007).
Manne ,Henry,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75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0 (1965); Jensen ,Michael, Takeover: Their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2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1 (1988).
Matheson, John H., Corporation Governance at the Millennium:The Decline of the Poison Pill Antitakeover Defense, 22 Hamline L. Rev. (1999).
Melvin Aron Eisenberg, An Overview of th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48 Bus, Law.1271(1993).
Monks ,Robert A.G. and Minow, Nell, Corporate Governance, 2nd ed., Blackwell Business, (2001).
Priggs ,Stefan, “A Survey of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K. J. Hopt and others, eds.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emerging research, Oxford, (1998); K. J. Hopt:The German Two-tier Board: experience, Theories, Reforms” in Compara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Schnorbus, York, Tracking Stock in Germany: Us German Corporate Law Flexible Enough to Adopt American Financial Innovations?, 22.U. Pa. J. Int'l Econ. L. (2001);
Sealy, L.S.,The Director As Trustee,Cambridge Law Journal,Volume 25,Issue 01,April1967.
Senechal ,Mathew, Comment: Reforming The Japanese Commercial Code: A Step Towards An American-Style Executive Officer System In Japan? , 12 Pac. Rim L. & Pol'y (2003).
Smerdon, Richard, A Practical Guide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Sweet & Maxwell, (1998);Robert A.G. Monks and Nell Minow, Corporate Governance, 2nd ed., Blackwell Business, (2001).
Solomon ,Lewis D. & Palmiter, Alan R., Corporations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 , Aspen Law & Business.(3rd ed,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