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19: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唐褔瑩
研究生(外文):Fu-In Tang
論文名稱:SUBSTANCEP以及GDNF對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系統之作用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s of Substance P and GDNF on Nigrostriatal Dopamine System
指導教授:邱蔡賢邱蔡賢引用關係王昀王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Hsien ChiuYun Wang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陽明大學
系所名稱:生理學研究所
學門:醫藥衛生學門
學類:醫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7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巴金森氏症為老年人常患的嚴重疾病之一,一般相信其病因是源自於中樞神經中,基底神經節多巴胺神經系統功能減弱。利用選擇性神經毒素6-OHDA破壞多巴胺系統,而造成類似巴金森氏症之動物模式,以活體電化學之方法,本實驗室過去發現:經胚胎組織移植後,可部份恢復多巴胺神經系統之作用,但移植的神經生長局限於1mm的範圍。因此,以此動物移植的模式,利用電化學之技術,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神經系統中:
(一)6-OHDA破壞後,不同時間內多巴胺釋放,及回收功能之影響,以及substance P參與多巴胺釋放及回收作用之調控。
(二)胚胎組織移植後,與宿主substance P神經網路之恢復,及利用GDNF重建黑質-紋狀體多巴胺神經路徑之探討。
本實驗主要選用雄性Sprague-Dawley大白鼠,以及少數雌性懷孕大白鼠提供胚胎做組織移植之用,神實驗需要予以麻醉,再利用立體定位方式進行實驗。
封面
目錄
摘要
第一部份 文獻回顧及研究目的
第一章 巴盒森氏症概況
第二章 腦部多巴胺系統
第三章 多巴胺神經與 substance P 神經互相調控之作用
第四章 巴盒森氏症動物模式與移植治療
第五章 GDNF與巴盒森氏症
第六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部份 實驗材料與方法
第七章 伏安電化學法、6-OHDA 破壞之動物模式及胚胎移植方法
第三部份 研究結果
第八章 6-OHDA 破壞後 , 紋狀體多巴胺釋放及回收作用之研究
第九章 Substance P 對黑質- 紋狀體多巴胺作用之探討
第十章 胚胎移植於 6-OHDA 破壞之紋狀體 , 對宿主 subtance P 神經網路恢復之探討
第十一章 GDNF 對胚胎移植重建神經網路之探討
第十二章 綜合討論
參考文獻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