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1 07: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治宇
研究生(外文):Chen, Chih-Yu
論文名稱:臺灣產海藻精油成份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ies on the essential oils in some Formosan seaweeds
指導教授:周宏農
指導教授(外文):Chou, Hong-N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漁業學系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漁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3
畢業學年度:8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脂肪酸碳氫化合物抗真菌劑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酯鄰苯二甲酸雙丁酯
外文關鍵詞:Fatty acidHydrocarbonAntifungal agentDi-(2-ethylhexy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利用二氧化碳萃取大型海藻以研究其脂肪成份的同時,我們在藻體中發
現了脂肪酸、碳氫化合物、抗真菌劑等成份。除此之外,在十種海藻樣品
中皆存在有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和鄰苯二甲酸雙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這兩種鄰苯二甲
酸酯。由於鄰苯二甲酸酯在石化工業中大量使用於軟性塑膠的製品中,並
累積成為環境中的污染物。再加上DEHP和DBP 在藻體中普遍的存在,引發
了探究其是否為藻體所自行合成的研究。從完全無塑膠污染來源的人工海
水中所培養出的頭髮菜絲狀體,其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相近於在天然海水
所培養出之絲狀體中的含量,證實了鄰苯二甲酸酯非由海水中而來。而以
含放射性碳之碳酸氫鈉培養頭髮菜絲狀體兩週後,由純化絲狀體內之鄰苯
二甲酸酯所含的放射性,肯定藻體內之鄰苯二甲酸酯確由二氧化碳de
novo 合成而來。在本省北部不同污染程度海域中所採同種的海藻,分析
其鄰苯二甲酸酯的含量顯示污染海域內之個體差異較大,在相同環境控制
條件下,不同紅藻絲狀體其鄰苯二甲酸酯在含量上顯示不同種間的含量存
在著差異,而同種間不同的實驗組其含量差異小。十種紅藻絲狀體的脂肪
酸組成非常相似,其主要脂肪酸為十六碳飽和酸(C16:0),二十碳四烯酸(
C20:4ω6)及二十碳五烯酸(C20:5ω3),其總和皆大於所有脂肪酸量
的70%(73.44%-82.87%),其次是油酸(18:1)及亞油酸(18:2),佔總脂肪
酸含量的7.99%-21.96%, 再其次是含量較少的十六碳一烯酸 (16:1),
十八碳飽和酸 (18:0),二十碳不飽和酸 (20:1,20:2,20:3)。 而
二十碳五烯酸佔總脂肪酸的含量及在粗脂肪中的含量皆以波氏粉枝藻(
~u2;Liagora~u1; ~u2;boergesnii~u1;)最高,分別是37.06%及6.78
±0.44毫克。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