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1 David Best 著,廣梅芳 譯,《理性的藝術》,(2003),心理出版社。
2 安海姆 著,李長俊 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1982),雄獅圖書公司。
3 Auguste Rodin 口述,葛塞爾 記錄,沈寶基 譯,《羅丹藝術論》,(2002),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 Hersch B.Chipp 著,余珊珊 譯,《現代藝術理論I 》,(2006),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5 Hersch B.Chipp 著,余珊珊 譯,《現代藝術理論II 》,(2006),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6 Pam Meecham and Julie Sheldon 著,王秀滿 譯,《最新現代藝術批判》,(2006),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7 Maurice Merleau-Ponty 著,龔卓軍 譯,《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的最後書寫:眼與心》,(2007),典藏藝術家庭。
8 Markos Zafiropoulos 著,李郁芬 譯,《拉岡與李維史陀:1951-1957回歸佛洛伊德》,(2009),心靈工坊。
9 王國芳、郭本禹 著,《拉岡》,(1997),生智出版社。
10 Gilles Deleuze 著,陳蕉 譯,《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2009),桂冠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1 David Sylvester 著,陳品秀 譯,《培根訪談錄》,(1995),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2 姜宇輝 著,《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2007),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3 曾曬淑 著,《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2004),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4 韓桂玲 著,《吉爾‧德勒茲身體創造學研究》,(2011),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5 陳景容 著,《構圖與繪畫分析》,(1973),武陵出版社。
16 Gerard Legrand 著,簡伯如 譯,《文藝復興與藝術》,(2002),國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17 黃鉦傑(2005)。漢斯‧貝墨之人偶攝影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網路資料
1 百度百科:蘇珊•朗格, http://wenku.baidu.com/view/ea611b335a8102d276a22f0d.html。2013/01/31。
2 奇摩部落格:凝視,2012/03/29。
http://mypaper.pchome.com.tw/echo71721/post/1321989975
3 基百科:意象,2012/12/06。
http://baike.baidu.com/view/711.htm
4新聞學研究:拉崗,2012/12/07。
http://mcr.nccu.edu.tw/0087/004.html,2012/12/07。
5 維基百科:西格蒙德•佛洛伊德,2012/12/06。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6%A0%BC%E8%92%99%E5%BE%B7%C2%B7%E5%BC%97%E6%B4%9B%E4%BC%8A%E5%BE%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