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30 19:3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容邵武
研究生(外文):
Jung Shaw Wu
論文名稱:
他者,認識暴力與後殖民想像
論文名稱(外文):
Epistemic Violence, The Other and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
指導教授:
陳奕麟
指導教授(外文):
Allen 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
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1993
畢業學年度:
8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人類學與他者
、
後殖民想像
、
土著觀點
外文關鍵詞:
Clifford Geertz
、
Michael Taussig
、
Power/Knowledge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717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6
本論文將探討「他者」處於人類學知識、 理論建構的地位, 他者在
人類學文獻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意涵?人類學是否可能平等對待他者?本論
文以 Geertz , Taussig 的著作比較作為起點。一方面, Clifford
Geertz 倡導「土著觀點」,成為詮釋人類學最鮮明的標幟之一, Geertz
試圖重新架構 Malinowski 所揭櫫的當代人類學知識的基礎:掌握土著
的觀點, 以符號學的文本取徑,抓取異文化的象徵意涵。 但是,筆者嘗
試解析 Geertz 所提的「土著觀點」, 最後仍然擺脫不了以自我為中心
,塑造他者的意識形態框架。另一方面, Michael Taussig 對中南美洲
薩滿巫術的研究, 企圖証明當地的巫術治療完全是土著與外來殖民者互
動而產生的現象。 巫術所施予病人的草藥治療,能夠減輕病人的憂傷、
人際關係的緊張, 病人對於巫師治療的信心,都是出自於彼此對於對方
的想像。 Taussig 指出殖民者利用肉體暴力以及知識暴力在印地安人的
身體和象徵世界, 留下深刻的西方殖民者對他者(印地安人)意象的想
像建構,造成今日當地巫師的治療效果。 Taussig批評包括人類學在內
的殖民論述, 形成壓迫的知識暴力,殖民者的想像, 殖民者的焦慮,創
造了他者,強調他者的差異, 並且在差異化的過程中, 建立殖民合法
的權威。 Taussig 相信解構佈滿權力操控的西方知識傳統, 是一種邁向
與他者嶄新關係的第一步, 其中當然也包括反殖民的可能。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奏:日本流行文化與文化認同實踐
2.
平地籍教師在原住民學校的教師角色認同
3.
一個新村,一種華人?--重建馬來(西)華人新村的集體回憶.
4.
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小說中的貧困書寫-以社會事業作為參照閱讀的策略
5.
意象巫術:邁可.陶席格(MichaelTaussig)的文化觀
6.
他者,認識暴力與後殖民想像--以MichaelTaussig「Shamanism,Colonialism,andtheWildMan」為例看「土著觀點」的迷思
無相關期刊
1.
他者,認識暴力與後殖民想像--以MichaelTaussig「Shamanism,Colonialism,andtheWildMan」為例看「土著觀點」的迷思
2.
一個新村,一種華人?--重建馬來(西)華人新村的集體回憶.
3.
意象巫術:邁可.陶席格(MichaelTaussig)的文化觀
4.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文化景觀的變遷:增江新村之研究
5.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之住屋型式研究—以新港新村與安邦新村為例
6.
施叔青「台灣三部曲」中的後殖民書寫研究
7.
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變奏:日本流行文化與文化認同實踐
8.
文化、書寫與差異:三個有關異己論述的分析
9.
懷念殖民-臺灣後殖民現象的研究
10.
邊城堡壘:馬來西亞新山華人的學校與社會
11.
後殖民主義下的意識形態對臺灣影響之研究
12.
海外華人漁村產業與社會文化變遷: 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吉膽島五條港村為例
13.
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的社會與空間變遷研究─以拱橋新村為例
14.
後殖民主義的張愛玲
15.
後殖民香港的文化認同變遷(1997-2005)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