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 2.1 鎂合金分類記號 2 2.2 合金元素添加效應 2 2.3 鎂鋰合金背景與現況 4 2.4 晶體變形機制 4 2.4.1 HCP結構 4 2.4.2 BCC結構 5 2.5 延脆轉換 6 2.6 織構效應 7 第三章 實驗方法 11 3.1 實驗材料 11 3.2 微硬度測試 11 3.3 相組成與微觀組織解析 11 3.4 XRD分析 11 3.5 拉伸試驗 12 第四章 實驗結果 14 4.1 LAZ1021-F之微觀組織、硬度與XRD分析 14 4.2 拉伸試驗 15 4.2.1 不同溫度之拉伸性質 15 4.2.2 不同應變速率之拉伸性質 15 4.3 拉伸變形顯微組織觀察 16 4.3.1 拉伸破斷處金相 16 4.3.2 拉伸破斷面形貌觀察 17 4.4 不同拉伸方向之拉伸性質 18 第五章 討論 42 5.1 低應變速率特性與應用 42 5.2 破壞產生與成長機制 42 5.3 延脆轉換行為 43 5.4 應力-應變曲線抖動之解析 44 5.5 織構與α相分佈形態對拉伸性質之影響 45 5.6 拉伸性質之應變速率效應 46 第六章 結論 58 參考文獻 59 自述 63
表目錄 表 2–1 鎂鋰合金近期運用[21] 9 表 3–1 LAZ1021-F 合金之成分組成 13 表 4–1 LAZ1021-F合金之微硬度(Hv) 19 圖目錄 圖 2–1 Mg-Li合金二元相圖 [9] 10 圖 3–1 拉伸試片取樣及尺寸示意圖 13 圖 4–1 LAZ1021-F之OM金相圖 20 圖 4–2 LAZ1021-F之ND面: (a)與(b)之α相均可觀察到DRX 21 圖 4–3 粉末繞射圖 22 圖 4–4 LAZ1021-F各面之XRD圖 23 圖 4–5 LAZ1021-F織構示意圖[34] 24 圖 4–6 LAZ1021-F之極圖 25 圖 4–7 應變速率1.67 × 10 - 3 s - 1之應力-應變曲線圖 26 圖 4–8 應變速率1.67 × 10 - 3 s - 1之拉伸性質: (a)YS;(b)UTS 27 圖 4–9 應變速率1.67 × 10 - 3 s - 1之拉伸性質: (a)UE;(b)TE 28 圖 4–10 應變速率1.67 × 10 - 4 s - 1之應力-應變曲線圖 29 圖 4–11 初始應變速率對拉伸強度的影響: (a)YS;(b)UTS 30 圖 4–12 初始應變速率對拉伸延性的影響: (a)UE;(b)TE 31 圖 4–13 應變速率為1.67 × 10 - 3 s - 1之各拉伸溫度破斷面金相圖 32 圖 4–14 應變速率為1.67 × 10 - 4 s - 1之各拉伸溫度破斷面金相圖 33 圖 4–15 變形雙晶 34 圖 4–16 應變速率為1.67 × 10 - 3 s – 1之拉伸破斷面SEM照片 35 圖 4–17 應變速率為1.67 × 10 - 4 s – 1之拉伸破斷SEM照片 36 圖 4–18 90°拉伸之應力-應變曲線圖( ε =1.67 × 10 - 3 s – 1) 37 圖 4–19 分別與擠型方向夾0°、45°和90°之拉伸強度 38 圖 4–20 分別與擠型方向夾0°、45°和90°之拉伸延性 39 圖 4–21 與擠形方向夾90°之各溫度之拉伸破斷金相圖(ND面): 40 圖 4–22 45°拉伸之應力-應變曲線圖( ε =1.67 × 10 - 3 s – 1) 41 圖 5–1 ε =1.67 × 10 - 4 s – 1下不同應變量之強度 48 圖 5–2 拉伸過程中斷之金相觀察(50℃ & ε =1.67 × 10 - 4 s -1) 49 圖 5–3 150℃各應變量下之金相(ε =1.67 × 10 - 4 s -1) 50 圖 5–4 不同應變量之金相圖: (a)RT;(b)100℃ 51 圖 5–5 各溫度下之裂縫特徵與TE之關係圖: 52 圖 5–6 Strain rate- Stress關係圖 53 圖 5–7 拉伸前後XRD分析 54 圖 5–8 不同應變速率下之YS與UTS 55 圖 5–9 應變速度敏感指數m 56 圖 5–10 不同應變速率下之TE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