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春堎(1999)。因應九年一貫課程體育教師應有的認識與作法。研習
資訊,16(3)。
王國川(1999)。最近三年(85--87)台北縣溺水事件之特徵分析。中等教
育,50卷6期。
王國川(1999)。台灣地區二十一年來溺水事件發生之趨勢分析。生活
科學學報,5期。
王國生(2002)。國小游泳教學的策略。學校體育雙月刊,12卷4號。王貞麗、李宗文(1999)。為什麼要實施統整課程。國教天地。
方瑞民(1990)。中小學學生之體能特徵。台灣省中小學學生體能訓練
手冊。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主編。
江良規(1968)。體育學原理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萬福(1982)。體育課與體育教師。國民教育,24卷5期。
吳萬福(1992)。體育教學的心理。台北:學生。
吳中楨(1982)。游泳教學觀摩。大專體育學術研究會報告書。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課程統整、協同教學。教育資訊
與研究。
吳德城(2001)。體育專家教師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幸蕙(1999)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桂枝、黃芳進(1994)。新頒國小體育科課程標準之探討。國民體育
季刊,23(4)。
沈桂枝(1995)。國民小學教師體育教學決定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北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宏室(2001)。加拿大尼曼拖巴省(MANITOBA)體育課程之探討。國
立體育學院論叢,3(2)。
林正義(2001)。國小校長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學領導之研究-以「健
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
園縣。
林武雄(1991)。偏差行為青少年在輔導情境中抗拒行為之研究。東海
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玲珠(2001)。教育部提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實施現況之調查研
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順萍(1993)。跑步訓練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生長發育、生理機能、血
液生化與體能要素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姚漢禱(1985)。捷泳教學之探討。新竹師專學報,11期。
施登堯(20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探討。
學校體育,10(1)。
柯禧慧(1999)。眾聲喧嘩論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3。
楊益風(1999)。世紀末國民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1)。胡悅倫(1997)。親子關係中的性別差異。學生輔導通訊。范春源(1999)。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統整之探討。學
校體育,9(6)。
徐蒲玲(1987)。台北市國小兒童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及家庭社經地
位對其休閒活動類型影響之調查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
究所碩士論文。
晏涵文(2000)。健康與體育新課程綱要之理念、內涵與特色。邁向
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
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秦麗花(2001)。教師如何進行行動研究。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2002年5月27日,取自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17/17
12.htm
張世平、胡夢鯨(1988)。行動研究。輯於賈馥茗、楊深坑編:教育研
究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兆煒(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體育教學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
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1)。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景祥(1995)。國民小學男性學童年齡、身高、體重與基本運動能力
相關之研究。大專體育雙月刊,18期。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台北:教育部。
莊鵬輝(1995)。目標取向、外在報酬對國民小學學童踢毽子之內在動
機之影響。體育學報第二十輯。
許安東(1997)。如何提昇游泳耐力的訓練。學校體育雙月刊,12卷2號。
許義雄(1992)。樂趣化體育教學。臺灣省學校體育季刊,2卷1號。
許義雄(2000a)。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之發展與願景-
從國際學校體育課程之改革談起。學校體育,10(1)。
許樹淵(1988)。運動技術教學法。台北:偉彬體育研究社。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
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圖書。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與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
陳克宗(1981)。捷蛙泳不同順序反覆練習對初學者學習效果之影響。
體育學報,3期。
陳和睦(1978)。最新游泳指導法。台北:師大體育學會。
陳和睦(2001)。游泳運動的介紹。台北;師大體育學會。
陳雨霖(2002)。教學時間分配對國小學童游泳能力之影響。台北市立
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忠(1992)。國小學童生長發育、運動能力和神經系統機能之研究。
台北:宏泰出版社。
陳俊豪(2001)。南投縣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臺
灣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錦(2002)。從「提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劃」至落實學校游泳教
學的具體措施。中華體育,16卷1期。
陳美芳(1994)。目標難度、目標取向和回饋方式對專科女生平衡與表
現及內在動機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玲(1997)。從成人發展觀點探討嘉義地區成人休閒態度、休閒參
與及其相關因素。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陳原鴻(1999)。水上救生在小學游泳教學中之必要性。學校體育雙月
刊,9卷1期。
陳原鴻(2001)。水上救生在小學游泳教學中的重要性。學校體育雙月
刊,9卷1期。
陳添球(1999)。家長的呼喚-請讓90新課程打雷下雨化育眾生。臺灣
教育,581。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院
陳嫣芬(1993)。醫護專校學生捷泳教學效應之研究。體育學報,16期。曾憲政(1999)。九年一貫課程需要完善配套措施。教育研究資訊,7(1)。鄭先慶(2000)。如何落實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教學。國民體育季刊。游正芬(1999)。閒暇時間從事的活動與健康之關係-以台北市某國中
學生為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家政(1999)。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圖像-課程綱要的
規劃構想與可能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
湯錦宏(2001)。游泳初學者指導法。台北:北師體育。
焦嘉誥(1979)。體育分科教材教法。台北:開明出版社。
程日利(1986)。 蛙捷泳不同順序教學設計之探討。大專體育學術探討
會專刊。
黃太郎(1986)。初學游泳入門。高雄:大眾書局。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美鳳(2004)。雙邊痙攣型腦性痲痺兒童游泳教學策略—以關節角度
探討。台南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哲(1994)。知覺運動動機氣候、知覺能力、賽前狀態焦慮滿足感
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宜(1984)。國中學生在學期間校外生活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
究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
楊武英(1995)。台北市國民小學水上安全教育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樹人(1995)。游泳入門技巧。台南:文國書局。
葉憲清(1998)。體育教學要素與特性(上)。學校體育雙月刊,8卷6期。
葉憲清(1999)。體育教材教法。台北:正中書局。
載偉謙(2000)。成功的統整式教學四部曲。中華體育季刊,14(3)。
甄曉蘭(199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想與挑戰。臺灣教育,581。趙文其(1999)。目標取向、父母導引動機氣候、與知覺能力對國中柔
道選手賽前狀態焦慮和運動樂趣的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宜璇(2001)。學校游泳池風險管理分析。學校體育雙月刊,第11卷第4號。
歐用生、楊慧文(1999)。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容與特色。師友月刊,379。
潘義祥(2002)。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之發展策略與展望。國
立體育學院叢書,12(2)。
蔡岱亨、李勝雄、顏明琴(1997)。國小學童身體協調性能力發展調查
研究。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六年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下集。
蔡貞雄(1989)。國小體育教學研究。臺北:五南。
蔡貞雄(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體育教學的特質。學校體
育,11(6)。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清田(2001)。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鄭雪霏(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新趨勢。國民教育,41(1)。
鄭麗美(2001)。泳往直前。台北:佰楓公司。
謝應裕(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9(2)。
簡曜輝(1980)。運動技能學習的階段過程。體育學報,2輯。羅清水(1998)。九年一貫課程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研習資訊,15(5)。二、英文部分
Branta, C. , Haubenstricker, J. & Seefedlt, V. (1984). Age change in moter skill dur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ce , In. R. L. Terjung (ED). Exercise and sport science reviews, Vo1 12,467—520.
Evertson, C. M. and Emmer, (1982). Effective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in junior high class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4), 485—498.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guiry. Newbury Park, CA:SAGE Publications, Inc.
McNiff, J; Lomax P. & Whitehead , j. (1996)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Lodon : Routle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