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4: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思勤
研究生(外文):PAN, SSU-CHIN
論文名稱:餐飲技能檢定、學習情境、升學認知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復華中學觀光輪調式建教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Relationship among Food and Beverage Skill Tests,Learning Context and the Cognition of Getting Further Education -Using Rotary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FUHWA Se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吳靖純吳靖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CHIN-CHUN
口試委員:蘇啟鴻蔡吉昌吳靖純
口試委員(外文):SU, CHI-HUNGTSAI, CHI-CHANGWU,CHIN-CHUN
口試日期:2013-06-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義守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技能檢定學習情境升學認知
外文關鍵詞:Skill TestsLearning ContextCognition of Getting Further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5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快速,傳統產業隨著此情況亦跟著轉型,勞動人口從技術化更朝向專業化演進,其中服務業人員之專業性更受到消費大眾的重視。然而,面對全球開放與全面自由化的今日,台灣產業的發展也有從傳統產業改變為服務業的趨勢,其中以餐旅、觀光業者最盛,其所需的專業人力也隨之增加,這些人力資源的規劃及教育訓練,自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高職教育主要目的之一在於培養職業所需技能,建立正確職業態度,而高職學生學習技能係為未來職業作準備,使能具有承擔職業作為之技術能力。技能學習目的在增進學生的技術能力,近年來高商技職教育倡導商業類在校生技能檢定,期能提升學生技術能力。本研究以高雄市私立復華中學觀光輪調式建教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重點放在中餐烹調技能檢定的效益評估,希望能了解學生對中餐餐飲技能檢定及升學認知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通過餐飲技能檢定及學習情境較好的同學,對於升學認知也較高。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rapid growth in the Taiwanese economy, which in this case was also follow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 the working population evolving from a technical orientation towards specializatio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service personnel being subjec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consumer public. However, in the face of global openness and today's liberalization, Taiwa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rend has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service industries , with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dustries being most prevalent ,also increasing its professional manpower,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training, and has since become an important wor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es in cultivation of the required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kills in preparation for a future career, to assume a career as technical capability. Skills learning aims to increase students 'technical capabi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HEC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dvocate business class to enhance students' in students skills test, of technical capability. In this study, using Rotary Cooperation Education in Kaohsiung City's Private FuHwa Secondary School tourism education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benefits of the cooking skills test, hoping to understand the industry's views on the cooking skill assessment. Research showed that through food and beverage skill assessments and students with a bet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also regard cognitive studies as much higher.
目錄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六節 重要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技能檢定 11
第二節 技能學習之理論 13
第三節 影響學習情境成效因素之變項 16
第三章 實證調查研究設計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問卷設計 27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7
第四節資料分析方法 28
第四章 資料分析 30
第一節 基本資料次數分配 30
第二節 因素分析 31
第三節 信度分析 34
第四節 是否考取證照與學習情境與升學認知 36
第五節 學習情境與升學認知相關分析 40
第六節 證照考試類別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3
第七節 學習情境對升學認知的影響預測 49
第四 章結論 50
参考文獻 51
附錄 58

圖目錄
圖1-1 中餐技能檢定 2
圖1-2 中餐、烹調及烘焙食品合格證 2
圖1-3 技能檢定合格數按職類別分-丙級 3
圖1-4 研究流程圖 8
圖3-1 本研究架構圖 26

表目錄
表4-1 基本資料次數分配 30
表4-2 學習情境屬性命名、特徵值、解釋變異量與累積解釋變異量分析 31
表4-3學習情境各因素構面分析 32
表4-4 升學認知屬性命名、特徵值、解釋變異量與累積解釋變異量分析 33
表4-5 升學認知各因素構面分析 33
表4-6 學習情境量表信度分析 34
表4-7升學認知各因素構面分析 35
表4-8 各因素與是否考取乙級證照統計量 36
表4-9 乙級證照是否考取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檢定 37
表4-10 各因素與是否考取丙級證照統計量 38
表4-11 丙級證照是否考取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檢定 39
表4-12 學習情境描述性統計量 40
表4-13 學習情境相關分析 41
表4-14 升學認知描述性統計量 41
表4-15 升學認知相關分析 42
表4-16 中餐烹煮乙級證照考試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3
表4-17 烘培技術乙級證照考試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4
表4-18 飲料調製乙級證照考試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5
表4-19 中餐烹煮丙級證照考試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6
表4-20 烘培技術丙級證照考試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7
表4-21 飲料調製丙級證照考試與學習情境及升學認知變異數分析 48
表4-22 變異數分析 49
表4-23 迴歸分析係數 49


参考文獻
中文部分:
1.士林高商(2001):台灣區 90年度技職學校商業類在校生專案技能檢定工作實錄。台北:士林高商。
2.中正高工(1996):台灣區 85學年度技職學校在校生專案技能檢定總檢討會手冊。高雄市:中正高工。
3.內政部(199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4.王志永(1996):實用技能班學生個人背景、自我統整與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5.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6.王國興(2001):後設認知、情緒特質、成就動機與高職汽車科學生職業技能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7.王裕德(2001):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環境中合作學習對技職校院學生程式設計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8.江文雄(1996):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9.行政院(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10.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0):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台北:勞委會。
1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6)中餐烹調技能檢定規範。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12.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1)。技能檢定合格發証數。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網站,http:/www.evta.gov.tw。
13.何欽福(2002):影響高職實用技能班工業類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14.何欽福(2002):影響高職實用技能班工業類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15.吳明隆(1997):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行為與其電腦焦慮、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16.吳國淳譯(1996):家庭環境與學校學習。(譯自 Kellaghan, T.等原著)。台北市:五南。
17.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台北:五南。
18.李國禎(2001):國中學生對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知覺與其學習策略、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19.李遠哲(1999):中國文化與教育。香港金禧講座演講記錄。資料取自:http://naweb.nalab.cuhk.edu.hk/news/assem%20speech/li.htm(2002/01/15取材)
20.李德高(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21.岳修平譯(1998):教學心理學。台北:遠流。
22.林東泰(1994):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23.林振欽(1996):高職電子科實施在校生技能檢定對教學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24.林聰明(1999):技職教育與技能檢定之結合芻議。就業與訓練,17(3)。台北:職訓局。
25.俞文釗(2001):管理心理學。台北:五南。
26.唐璽惠(1988):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師友月刊。
27.徐新逸、黃麗鈴(1999):高中生學業成就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表現之探討:影響自我效能因素與成就表現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2。台北:政大。
28.康自立(1990):建立我國技術士職業證照制度之研究。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29.康自立(1995):商業性服務業拓展技能檢定之可行性及技能檢定實施方式與職業證照制度推動程序,勞委會,台北。
30.康自立(1997):加強技能檢定提升產業技術與服務品質。就業與訓練,15(2),3-5。
31.康龍魁(1993):追求另一張技職文憑:淺談商業類職業證照制度之現況與展望。技職與職業教育雙月刊,17,130。
32.張天津(1983):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台北:三民。
33.張火木、陳振貴(1996):教學品質與輔導系統之規劃設計。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 32。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34.張春興、林青山(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35.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36.張晉昌,(1996):”探究德國的職業教育與證照制度”,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研究所,台北。
37.教育部(1997):中華民國 86年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38.教育部(1999):職業學校評鑑表總L及LA。台北:教育部。
39.教育部(2001):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40.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96):第 6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 13篇訓育輔導。台北:教育部。
41.莊至欽(2001):建構教學與傳統教學在高商會計學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42.郭秋勳(1991):影響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教育訓練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未出版博士論文。
43.陳 陞 (1993):台灣地區 81學年度高職在校生技能檢定實施成效及問題研究。台北:教育技職司。
44.陳光谷(1996):商業技術職業教育原理。彰化:彰化師大商教系。
45.陳育俊(1994):瑞士技能檢定的理念與作法。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2(6),64-68。
46.陳育俊,(1995):”德國職業訓練的理念與做法”,56 輯,勞委會,台北。
47.陳美紀(1989):高職計算機概論教材教法改進之道研究。台中:文華。
48.陳英三(1983):臨床學習心理學。台北:大洋。
49.陳萬生、陸偉明(2001):國小未進修教師參與在職進修之內、外動機研究。「21 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台北:教育部。
50.陳騰祥(1977):學習因素的分析與輔導。國教之友,2(3)。
51.黃振盛(1998):高機械類科學生技能學習影響因素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52.黃麗鈴、徐新逸(1999):學業成就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諮商與輔導, 4。彰化:彰化師大
53.楊啟棟(1980):”高工畢業生實施技能檢定之研究”,勞工研究季刊,60。
54.楊啟棟(1981):高工應屆畢業生實施技能檢定之研究。南港工職學報。台北:南港高工。
55.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56.廖文靖(1999):影響高職機械類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57.趙志揚、鍾瑞國、張志隆、張鋒偉(1996):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械科學生鉗工技術能力發展之研究。第11屆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3),一般技職及人文教育類。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58.劉國英(1981):數學遊戲教學理論與實務。科學教師優良作品事蹟簡介。台北:教育部。
59.劉國英(1984):怎樣克服跳畦式教材所產生的教學困擾。科學教師教學心得專輯。台北: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60.劉國英(2002):影響高商學生會計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61.劉豐旗、張瑞村(1998):技職教育課程之基礎研究--高職機械科電機類科學生技術能力發展研究。技職教育雙月刊,43。台北:教育部。
62.蔣恩芬(2000);學習動機相關因素探討與學習動機方案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63.鄭和鈞(1997);高中生的認知發展、高中生的學習。林崇德主編,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書局。
64.簡紅珠(1998):教師教學決定:內涵、思考歷程、與影響因素—兼談如何改進教學決定技能。課程與教學季刊,(1)。台北:台灣師大。
65.簡茂發(1999):「人的教育」之省思。人的素質論文集,12。台北:台灣師大。
66.羅子濬 (1995):建構正確的青少年休閒教育。師友月刊,332。台北:
67.饒達欽、翁上錦 (1994):如何為技術職業教育設計技能檢定方案。就業與訓練,12(4)。台北:職訓局。
英文部分:
68.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7). Learner-centered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 A framework for school reform and redesign. Prepared by the Learner-Centered Principles Work Group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Board of Educational Affairs: http://www.apa.org/ed/lcp.html/.
69.Aronson, J., Zimmerman, J., & Carlos, L. (1999). Improv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y extending school:Is it just a matter of time? (ERIC Reprduction Service No:ED435127).
70.Aronson, L.W.; Walberg , H.J. (1994). Time piece:extending and enhancing learning time. Reston, VA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y School Principals.
71.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72.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73.Bandura, A. (1993).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8, 117-148.
74.Brophy, J. & Alleman, J. (1991). Activities as instructional tool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4, 9-23.
75.Brophy, Jere. & Good, T. (1979). Teacher behavior and its effec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 733-750.
76.Caine, R.N., & G. Caine. (1997). Education on the edge of possibility. Alexandria, VA. :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77.Deci, E.L., & Ryan, R.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78.Development. Dundee, Scotland: Author. Sykes, G., & Bird, T. (1992).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 In G.
79.Farr, R., Tulley, M. A. & Powell (1987). Th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basal reade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7(3), 267-281.
80.Grant,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8).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81.Kelly, J. R. (1990).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82.Knapp, M. (1995). Teaching for meaning in high-poverty classroom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83.Medway, F.J. (1991).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peer tutoring,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15(1), 20-26.
84.Peng, S. & Wright, D. (1994). Explana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Asian American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7(6), 346-352.
85.Schunk, D. H. (1985), Self-efficacy and classroom learning,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2, .208-223.
86.Scottish Consultative Council on the curriculum. (1996). Teaching for Effective Learning: A Paper for Discussion and
87.Walberg, H.J.; & Haertel, G.D. (1997).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Berkeley, CA, Mc Cutchan Publishing.
88.Walberg, H.J.; & Paik, S.J. (1997). Home environments for learning. In: Walber, H.J.; Haertel, G.D.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Berkeley, CA, McCutchan Publishing. 356-6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5. 吳明隆(1997):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行為與其電腦焦慮、電腦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
2. 24. 林聰明(1999):技職教育與技能檢定之結合芻議。就業與訓練,17(3)。台北:職訓局。
3. 26. 唐璽惠(1988):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師友月刊。
4. 27. 徐新逸、黃麗鈴(1999):高中生學業成就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表現之探討:影響自我效能因素與成就表現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2。台北:政大。
5. 30. 康自立(1997):加強技能檢定提升產業技術與服務品質。就業與訓練,15(2),3-5。
6. 31. 康龍魁(1993):追求另一張技職文憑:淺談商業類職業證照制度之現況與展望。技職與職業教育雙月刊,17,130。
7. 32. 張天津(1983):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台北:三民。
8. 33. 張火木、陳振貴(1996):教學品質與輔導系統之規劃設計。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 32。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9. 45. 陳育俊(1994):瑞士技能檢定的理念與作法。就業與訓練雙月刊,12(6),64-68。
10. 46. 陳育俊,(1995):”德國職業訓練的理念與做法”,56 輯,勞委會,台北。
11. 50. 陳騰祥(1977):學習因素的分析與輔導。國教之友,2(3)。
12. 53. 楊啟棟(1980):”高工畢業生實施技能檢定之研究”,勞工研究季刊,60。
13. 54. 楊啟棟(1981):高工應屆畢業生實施技能檢定之研究。南港工職學報。台北:南港高工。
14. 56. 廖文靖(1999):影響高職機械類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15. 61. 劉豐旗、張瑞村(1998):技職教育課程之基礎研究--高職機械科電機類科學生技術能力發展研究。技職教育雙月刊,43。台北: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