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06: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宏志
研究生(外文):CHEN HUNG-CHIH
論文名稱:大台北地區汽車市場銷售之預測模式
論文名稱(外文):A Forecasting Model for Auto Sales in Greater Taipei
指導教授:劉光泰
指導教授(外文):Liu Kuang-Tai
口試委員:劉光泰魏秋建陳品璋
口試委員(外文):Liu Kuang-TaiWei Chiu-ChiChen Pin-Chang
口試日期:2016-05-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4
中文關鍵詞:汽車產業汽車銷售量鑑別分析
外文關鍵詞:Automobile IndustryCar salesDiscriminate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在2002年加入WTO後,使汽車產業環境和車輛政策皆有所改變,包括調降進口汽車與零件的關稅、取消國產車自主研發的貨物稅減免等,所以使得進口車的車價降低,但國產車的成本卻因貨物稅的減免取消而提高,這些因素使得進口車與國產車的競爭愈趨明顯。由於國內汽車市場規模小,且市場需求也逐漸達到飽和,因此汽車銷售量的成長幅度也趨於平緩,為了面對此一國內市場國際化之威脅,我國汽車業者紛紛在經營體質上做調整,經過業者多年的努力,台灣整車製造品質已接近先進國家水準,近年來更大力投入研發與設計,並推出符合本地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化產品,更在致力於提升客戶服務滿意度後,國產車已普遍獲得國人之肯定,國產車佔總市場之比率逐漸提高,2004年達到87.2%的最高峰,2005年起國產車佔總市場之比率逐年降低,2015年為62.17%(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因此對國產汽車業者而言,如何降低成本、節省開支並提升製造的品質和客戶服務滿意度,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進而能提高國產汽車市場的佔有率。
本研究使用「鑑別分析」(Discriminate Analysis)之方法預測大台北地區汽車市場之銷售。研究樣本「已購買國產汽車的消費者」有36人,購買「TOYOTA」品牌的有9人、購買「NISSAN」品牌的有5人、購買「HONDA」品牌的有4人、購買「MITSUBISHI」品牌的有8人,購買「FORD」品牌的有6人,購買「其他」品牌的有4人,而投入「預定購買國產汽車的消費者」有4人,經判別函數指派為購買「TOYOTA」品牌的有3人、購買「HONDA」品牌的有1人,應可提供國內汽車業者在汽車銷售時之參考。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將有利於業者未來在汽車的研發與製造上更精進,提高汽車產業經濟規模與效益。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olicies have been changed including tariff reduction for imported cars and auto parts, the excise elimination for domestic motor vehicles since Taiwan joined WTO in 2002. Consequently, the price of imported cars going down but the cost of domestic cars going up led to competitive imported and domestic market. Meanwhile, the growth rate of car sales has become flat when the scale of domestic vehicle market was small and demand saturated. Therefore, the domestic car manufacturers started to make some adjustments to face the threat of market being globalization; hard work many years, the manufacture quality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s of advanced countries and fast gained recognition countrywide. Fortunately, the rate of its market shar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2004, the market share of domestic cars reached to 87.2% the highest degree. Subsquently, it tended to drop year after year. According to Taiwan Transportati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the market share of domestic cars dropped to 62.17% in 2015. Costs down, manufacturing quality, customer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eventually to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has become a crucial issue.
This study forecasted the car sales by Discriminate Analysis in Taipei. There are 36 cars buyers purchased domestic cars, 9 TOYOTA users, 5 NISSAN users, 4 HONDA, 8 MITSUBISHI users, 6 FORD users, and 4 other brands. And there were four who scheduled to purchase domestic ca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3 of them were appointed to purchase TOYOTA, and one was appointed to buy HONDA. This might serve as domestic car manufactur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competitive capability.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台灣汽車發展史 7
第二節 台灣汽車整車產業概況 9
第三節 台灣汽車市場概況 13
第四節 預測之意涵 23
第五節 鑑別分析之相關文獻 30
第六節 影響購車因素之相關文獻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8
第四節 資料處理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4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44
第二節 因素分析 45
第三節 信度分析 53
第四節 皮爾森績差相關分析 57
第五節 鑑別分析 59
第六節 層級分析法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7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67
參考文獻 69
附錄 A 75
附錄 B 76
附錄 C 79

中華民國交通部統計查詢網http://stat.motc.gov.tw/
中華民國汽車安全協會http://www.carsafety.org.tw/
仇士元(2003)。加總模型的預測效果-以台灣地區汽車銷售量資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方世杰(1988)。市場預測方法一百種。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台灣本田汽車網站http://www.honda-taiwan.com.tw/
台灣股市資訊網http://goodinfo.tw/StockInfo/index.asp
吳佳龍 (2012)。影響台灣地區汽車銷售量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吳俊忠(2005)。大學生選購汽車之重要因素分析-以中華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新竹縣。
吳姿慧(2013)。運用灰色理論結合類神經網路預測台灣太陽能產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真理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25-53。
呂學慶(2002)。台灣地區汽車市場銷售預測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桃園市。
李建威(2006)。應用貝氏定理與鑑別分析建立金融危機預警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汽車工業同業公會http://www.ttvma.org.tw/
周文賢(1991)。商情預測-理論架構與實務運作。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正賢(1984)。汽車購買者資訊收集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林怋齊(2013)。晶圓瑕疵分佈之鑑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應用統計資訊研究所,台北市。
林芳志(2015)。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對忠誠度之影響-以宜蘭某汽車經銷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宜蘭市。
林振亨(2010)。台灣汽車產業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國產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林振松(2001)。應用類神經網路於啤酒之銷售預測。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林海平、黃國修(2002)。車輛動力系統領域分析技術發展調查,台北:工業技術研究院。
林啟正 (2014)。企業銷售預測對庫存管理政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汽車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林聰琳(1977)。自用轎車購買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邱至葳(2014)。台灣戰後「國民車」的形象演變-以日系汽車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台南市。
洪煙平(2011)。台灣汽車銷售量與經濟因素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徐桂祥(1997)。灰色系統在商情預測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技術學院資訊管理技術研究所,雲林縣。
烏家培(2002)。經濟預測。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
康信鴻與陳水蓮(1996)。中國大陸汽車市場之需求預測:迴歸分析之應用。台大管理論叢,7(1),31-48。
張采芸(2006)。利用多屬性決策分析購置車輛決策之研究-以3000c.c.以下車輛爲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梁耕華(2012)。應用CRISP-DM建立台灣區國產車銷售量預測模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統計資訊研究所,新北市。
梁肇彥(2004)。台灣汽車產業需求預測及季節指數之研究-以 ARIMA 季節相乘模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http://ic.gretai.org.tw/
莫雅真(2008)。影響國中教師選購汽車之重要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新竹縣。
陳世偉(2003)。國產汽車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新北市。
陳仕煥(1997)。汽車購買者評估準則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陳彥杰(2008)。國產小型車購買決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陳美雲(2015)。使用決策樹建立汽車消費者購買意圖分類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研究所,彰化縣。
陳添壽(1996)。台灣政經發展策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陳慧瀅(1993)。台灣地區汽車場需求預測之實證-無母數雲狀迴歸加法性模型之運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桃園市。
曾連通(1987)。我國汽車製造產業成功關鍵因素與競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黃廷輝(2005)。日商汽車業者在台灣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黃俊英(1999)。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柏榮(2012)。台灣地區銀行以非財務構面評估中小企業貸款授信風險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楊川明(2004)。 發展適用於產險業之灰預測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
楊世瑩(2008)。SPSS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台北市: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溫曼英(1993)。吳舜文傳。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溫琇玲、廖洪鈞、林郁欽、藍雅森(2001)。鑑別分析法應用於山坡地崩塌機率之應用。建築學報,37,49-63。
葉子瑋(2012)。應用主成份分析法於臺灣水災救災資訊整合-以國軍在莫拉克風 災救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防大學運籌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廖顯毅(2010)。影響國中教師選購交通工具之重要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新竹縣。
福特六和汽車網站http://www.ford.com.tw/
趙嬙(2003)。灰色預測理論應用於汽車產業預測之研究-以台灣、大陸市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劉佳穎(2003)。國產汽車市場佔有率預測模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長庚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劉穎(2013)。國民中學輔導關懷模式建構-以新竹市某私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鄭光清(2005)。汽車電子資訊產品對車輛銷售之研究-傳統迴歸與模糊迴歸之預測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研究所,彰化市。
賴炫瑋(2011)。入WTO後台灣汽車產業政策因應之道:政策工具選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新北市。
薛乃綺(2005)。汽車金屬零組件市場調查。台北市:經濟部ITIS專案辦公室。
薛國強(1996)。應用類神經網路與模糊神經網路於智慧型銷售量預測系統建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市。
謝朋昇(2008)。應用類神經網路於國產汽車銷售預測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研究所,彰化市。
簡炯瑜(2007)。台灣汽車銷售業經營策略研究-以高都汽車公司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研究所,高雄市。
簡德年(2001)。智慧資本構面下企業危機診斷模式之建構-類神經網路、分類迴歸樹與鑑別分析方法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Bernstein, G. L., (1984). The art of using forecasts effectively. Directors & Boards, 8, 23-26.
Byun, D. H. (2001). The AHP approach for selecting an automobile purchase model.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8(5), 289-297.
Carlson, R. L., & Umble M. M., (1980). Statistical demand functions for automobiles and their use for forecasting in an energy crisis.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53(2), 193-204.
Desai, V. S., Crook, J. N., & Overstreet, Jr. G. A.(1996). A comparison of neural networks and linear scoring models in the credit union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95, 24-37.
Fowkes, A. S., & Button, K. J. (1997). An Evaluation of Car Ownership Forecasting Techniq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4, 115-143.
Johansen, S. (198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12, 231-254.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1), 31-36.
Kerlinger, F. N. (1999).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2nd ed.,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New York.
Kim, J. C., Kim, D. H., Kim, J. J., Ye, J. S., & Lee, H. S. (2000). Segmenting the Korean housing market using multiple discriminant analysi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18, 45-54.
Lebell, D. and Krasner, O. J., (1977). Selecting Environment Forecasting Techniques from Business Planning Requirements.Academy of Mam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dgement Review, 2(3),373.
Manoj K. A., & Brian T. R. (1980). Estimating Demand Functions for Product Characteristics:The Case of Automobil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7,249-262.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Onukwugha, A. C. (2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branding and purchase decis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Argosy University/Washington, DC).
Richard , R. Coundiff , E. W. & Govoni, N. A. P. (1988). Sales Management, Prentice-Hall.
Ritzman, L. P. & Krajewski, Lee. J., (2003). Foundations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entice-Hall: Pearson Education, Inc.
Romilly, P., Song, H. & Liu, X., (1998).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Car Ownership in Britain,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32(2), 165-185.
Sung, T. K., Chang, N., & Lee, G. (1999). Dynamics of modeling in data mining: interpretive approach to bankruptcy predic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6, 63-85.
Tanner, C. F. (1978). Long term forecasting of vehicle ownership and road traffic.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41A, 14-63.
Tong, L. I. & Su, C. T. (1997). Optimizing multi-response problems in the Taguchi method by fuzzy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Quality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13(1), 25-34.
Trevino, L. J., & Daniels, J. D. (1995). FDI theor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arison of investors and non-investor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4, 177-194.
Wiseman, F. (1971). 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n automobile buyers during the new model year transition period.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35, 42-4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