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驗目的是以致癌物(DMBA)誘發倉鼠頰囊袋鱗狀上皮細胞癌成癌過程 中GST-P(麩胱甘肱一硫一轉移鋂,胚胎型)共價鋂之現表變化.倉鼠頰囊袋 於十五週DMBA處理過程中,其上皮中GST-P表現,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 及免疫墨點分析法偵測,並比較兩者所得之結果.在對照組中,並無GST-P陽 性反應之細胞出現,而在實驗組,始自第一週(僅經三次DMBA處理)的上皮即 可發現GST-P陽性反應之細胞.在前十二週的實驗過程中,GST-P陽性反應之 細胞聚落,在數量及大小上,均呈逐漸增加, 但於十二週後, 其上昇變化漸 趨平緩.早期陽性反應,主要是以單細胞或細胞聚落分佈於基底層及偶而單 獨出現於表皮中層,故可推論為具有同源本質之"假設起始細胞";於實驗後 期,陽性反應區域變大,並且隨機散布在發育不良及無發育不良黏膜之各層 中或整層上.前十二週的實驗現,於角化層少見有GST-P陽性反應,唯實驗後 期之角化層呈陽性反應.無論外生性或向下侵襲之鱗狀上皮細胞癌均呈 GST-P蛋白帶出現,而在所有實驗組之組織粹取物中,均可發現分子量約26 kd之GST-P蛋白肱,其結果符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之發現,以上所得結果, 支持GST-P在倉鼠頰囊袋癌化過程中可能參與某種重要的改變步驟,並且對 於被致癌物影響之上皮細胞而細胞而言,是持續且穩定的標誌.因此藉由免 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偵測之上皮中GST-P在口腔化學性癌化過程中,可能是具 有潛力之口腔腫瘤標誌.然而其需要進一步證明在早期出現之GST-P陽性細 胞,的確會繼續展為倉鼠頰囊袋上皮細胞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