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04: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靖雅
研究生(外文):Ching-ya Huang
論文名稱:感恩教學介入方案對幼兒園幼兒生活適應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Gratitude Teach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on Children’s Adaptation in Kindergarten
指導教授:李新民李新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1
中文關鍵詞:幼兒感恩教學介入方案生活適應
外文關鍵詞:ChildrenGratitude Teaching Intervention ProgramLife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4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感恩教學介入方案對幼兒園幼兒生活適應之影響效果。研究者採準實驗研究法,立意抽樣臺南市某專幼中小班兩班,隨機分派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二班學生共計50人。實驗組接受為期六週的感恩教學介入方案,控制組則未接受任何感恩教學介入方案。
本研究以「感恩量表」及「幼兒生活適應量表」為評量工具,進行兩組前測、後測之測量資料收集。所得資料以共變數分析、描述統計進行量化資料,歸納分析所得研究之結果整理如下:
ㄧ、感恩教學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幼兒園幼兒之感恩情懷。
二、感恩教學介入方案能有效提升幼兒園幼兒之生活適應能力。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研究者針對教學實務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Gratitude Teach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impacted kindergarten children’s life adjustment. In the procedure of quasi-experiment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selected two mixed ages of classes that age range from 3 to 5 in Tainan City for sampling. The researcher randomly assigned one class to be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other to the control group. All groups amounted to 50 children.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a pre-test and post-test by using two examining tools: “Gratitutde Scale” and “Children Adjustment Scale.” ANCOVA was used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analysis. Above all are as follows:
1.Gratitude Teach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enhanced the kindergarten children’s gratitude significantly.
2.Gratitude Teach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promoted the children’s life adjustment significant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ere as references to parents, school educators,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es.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釋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正向情緒的拓延建構理論………………….……………..6
第二節 感恩的涵義與測量…………………………….………..…8
第三節 幼兒園生活適應的涵義與測量…………………….........12
第四節 感恩教學介入的實證研究…………………….................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9
第一節 研究設計……………………………………………….....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22
第三節 研究工具……………………………………………….…22
第四節 感恩教學介入方案…………………………………….…23
第五節 實驗程序………………………………………………..…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3
第一節 感恩教學介入方案對幼兒園幼兒感恩之實施成效
分析.....................................................................................................33
第二節 感恩教學介入方案對幼兒園幼兒生活適應之實施
成效分析……………………………………………...........35
第三節 綜合討論..……………………………………………..…..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40
第一節 結論……..………………………………………………....40
第二節 建議………………………………………………………..41
參考文獻……………………………………………………....................44
壹、 中文部分………………………………………....................44
貳、 英文部分………………………………………………........48
附錄…………………………………………………………………........50
附錄一 研究工具同意書…………………………………….….50
  附錄二 研究工具同意書…………………………………….….5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查詢網(2015)。104年底人口結構分析。
  取自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吳佳蓉(2002)。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之研究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吳新華(1993)。適應的概念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169-188。
吳新華(1996a)。兒童適應問題。臺北市:五南。
吳新華(1996b)。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臺北市:心理。
吳錦松(2007)。情緒智商、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的關係。陸軍軍官校  
  八十三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桃園縣。
李坤崇、歐慧敏(2004)。行為困擾量表-指導手冊(3版)。臺北市:
  心理。
李新民(2010a)。正向心理學在學校教育的應用。高雄市:麗文文化。
李新民(2010b)。正向心理學教學活動設計。高雄市:麗文文化。
李新民、陳密桃(2009)。大學生感恩學習介入方案成效分析:拓延構論假設的考驗。課程與教學季刊,12(2),107-134。
周祝英(2004)。臺灣怎麼了?-從中小學生價值觀轉變談起。教師之友,439,44-46。
林美伶(2006)。空巢期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55。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42.htm
林莉芳(2005)。感恩經驗與目標設定對幸福感效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
市。
洪敏惠(2013)。細數福分:感恩課程對國小學童感恩態度之效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心理與諮商
碩士專班,新竹市。
紀淑萍(2002)。在國小實驗觀功念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唐必宜(2010)。幼稚園實施感恩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高雄市。
徐玉梅(2005)。外籍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
  之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12)。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台北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張向葵、孫蕾、李大維、姜笑松( 2005)。教師對兒童入學準備
  的觀念。心理發展與教育,4,73-78 。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倪禎(2009)。感恩學習介入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學童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高
  雄市。
張錦弘(2006年9月27日)。9成小學教師覺得不受尊重。聯合報。
許芳菊、陳慧嬌(2006)。品格決勝負。天下雜誌教育專刊,100-102。
許富淳(2009)。學習感恩從你我做起-談如何落實感恩教育。教師之
  友,50(4),67-73。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
  121-141。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
  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台北市。
曾文祥(2005)。感恩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幸福感的效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
  新竹市。
黃千慈(2004)。空巢期父母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楊錦登 (1998),國軍軍事院校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 (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台北。
楊錦登(1999)。生活適應之探討。國教輔導,39(2),45-53。
劉志文(1999)。安養機構老人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彰化市。
蔡伊玲(2015)。運用培基文教基金會品格教材實施尊重與感恩品格教
  育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所高雄市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薛承泰(2007)。2030年的台灣─少子化的挑戰。主計月刊,617,49-56
薛靜如(2005)。兒童情緒管理與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學校生活適應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
  教學碩士班,臺南市。
羅婉娥、古明峰、曾文志(2013)。正向情緒課程對國中生生活適應及
  情感狀態效果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4(3),609-628 。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羅瑞玉(1997)。國小學生的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蘇玉慧(2006)。新移民女性子女生活適應調查研究-以基隆市國民
  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
  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Alexander,K.L.,Dauber&Entwisle,D.R.(1996).children in motion :School  
  transfers and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0(1),3-12.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NY: McGraw-Hill Inc.
Emmons, R. A., & Shelton, C. M. (2002). Gratitude and the sci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C. R. Snyder & S. 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459-471).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mmons, R. A., & McCullough, M. E. (2003). 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2), 377-389.
Emmons, R. A., & McCullough, M. E. (2004). 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roh, J. J., & Bono, G. (2008). The gratitude of youth. In S.
  J. Lopez (Ed.), Positive psychology: Exploring the best
  in people (Vol. 2, pp. 55–78).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Hettema, B.J. (1979).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social network: A
  multiply method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7(3), 263-277.
Jewsuwan, R., Luster, T., & Kostelnik ,M. (1993).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s' Perceptions of Temperament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to Preschool.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8, 33-51.
Kagan, S.L., & Neuman, M.J. (1998). Lessons from three decades of transition resear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8(4), 364-379.
Lickona, T. (1992). Educating for character: How our school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New York, NY: Bantam Books.
Lickona, T. (2003). 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Ten essential virtu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10(1), 1-3.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I Parent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Center (2004). Getting ready for Kindergarten. retrieved
http://www.ripin.org/gettingready.pdf
Seligman, M. E. P., Steen, T. A., Park, N., Peterson, C.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5), 410-421.
Tsang, J.A., Rowatt, W. C., & Buechsel, R. K. (2008). Exercising
  gratitude. In S. J. Lopez (Ed.), Positive psychology: Exploring the best
  in people (Vol. 2, pp. 37–53).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Compan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