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7 06: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姿文
研究生(外文):Tzu Wen Wang
論文名稱:二胡獨奏曲《一枝花》之詮釋探討──從作品的改編到嗩吶與二胡的詮釋差異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n interpretation of "a Flower" for erhu solo:musical arrangement and interpreta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suona and erhu
指導教授:鄭德淵鄭德淵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改編一枝花演奏技法詮釋
外文關鍵詞:ArrangementYi Zhi HuaPerforming TechniquesInterpre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4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二胡作為獨奏樂器以來將近有百年的歷程,縱觀百年發展的歷程,從最初的單一調性到如今的多調性、無調性序列作品出現,從最初的二胡小品到如今的大型二胡協奏曲甚至與其他樂器雙協奏曲出現,從最初的傳統作品到如今抽象的二胡音樂,皆呈現二胡演奏上的多元化。而從其他器樂曲中移植和改編而來的二胡曲目,更是發展了二胡的演奏技法及表現力。《一枝花》嗩吶獨奏曲是任同祥在學習編曲時第一首作品,暗喩民間藝人在面對新舊社會變遷的感慨。後來張式業於1982年,改編嗩吶曲《一枝花》的慢板旋律為電視連續劇《武松》配樂,以表現武松的人物性格,刻畫了主角武松與武大,以及江湖難友之間的手足情意和義氣豪情,後來將它改編成為一首完整的二胡獨奏曲。
本文想藉此從樂曲的改編歷程,從樂曲的一度創作作為出發點,進而在音樂內涵作分析,到二度創作的詮釋探討,在改編後就嗩吶與二胡在演奏詮釋上的差異作探討。全文分為四章,除緒論外,第一章為改編者張式業介紹,包含編曲者張式業的生平與作品的特色。第二章是二胡獨奏曲《一枝花》的改編過程,包含樂曲背景、動機、標題與音樂形象的關聯性,並就作品改編後嗩吶與二胡版本樂譜內容作比較。第三章是二胡獨奏曲《一枝花》音樂分析,包含曲調的素材的分析及應用,與樂曲的音樂結構分析。第四章為《一枝花》嗩吶與二胡版本詮釋之比較,先作嗩吶與二胡演奏技法與特性的整理,進而就兩種版本的詮釋作整理比較,並探討在音樂內涵的差異下,兩種版本的詮釋差異。
Erhu has been a solo instrument for approximately a hundred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repertoire, instrumentation, and the style developed from early monotonic to modern multimodal or atonal works, from small solo pieces to large-scale concerti or double concerti with other instruments, from traditional ideas of program music to contemporary abstractions. These developments present the variety of Erhu performance. Some repertoire transcribed or arranged from other instrumental or vocal works also increase the virtuosity and expressiveness of the Erhu.
“Yi Zhi Hua” for Suona solo was the first work that Ren-tong-xiang arranged. The piece expresses civil artists’ laments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ld and new societies. In 1982 Zhang-shi-ye arranged the slow melody from “Yi Zhi Hua” for the soundtrack of the television program “Wu Song” to represent Wu Song’s heroic personality. This soundtrack music was later arranged for solo Erhu.
This thesis contains musical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of the arrange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uona and Erhu transcriptions of “Yi Zhi Hua”. The content includes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simple biography of the arranger, Zhang-shi-ye and later introduces his compositional style. Then, the second chapter reveals the arranging process of “Yi Zhi Hua” for solo Erhu, including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otifs, titles, and musical appearances. Next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work’s melodic materials and the musical structure. The fourth chapter compares the Suona and Erhu transcriptions by approaching the instru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中文摘要及關鍵詞 i
英文摘要及關鍵詞 ii
誌謝辭 iii
章節目錄 iv
表目錄 vi
譜目錄 vii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研究範圍與對象 4
三、文獻探討 5
四、研究方法與架構 7
第一章 改編者張式業介紹 10
第一節 張式業的生平 10
一、音樂經歷與簡介 10
二、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民族樂團工作時期 13
三、在樂器改革方面 16
四、獲獎經歷 18
第二節 張式業的創作理念與作品特色 19
第二章 二胡獨奏曲《一枝花》的改編過程 25
第一節 樂曲背景 25
第二節 標題與音樂內容的關聯性 29
第三節 改編後嗩吶與二胡版本樂譜內容的比較 31
第三章 二胡獨奏曲《一枝花》音樂分析 42
第一節 曲調的素材──嗩吶獨奏曲《一枝花》曲調分析和應用 42
第二節 音樂結構分析 52
第四章《一枝花》嗩吶與二胡版本詮釋之比較 71
第一節 嗩吶與二胡演奏技法與特性 71
第二節 嗩吶版本之詮釋探討 76
第三節 二胡版本之演奏探討 78
第四節 嗩吶與二胡詮釋《一枝花》之比較 86
一、演奏技法 86
二、音樂形象 87
三、音樂美學 89
結論 93
參考文獻 95
附錄 99
一、中文書目
于蘇賢(2001),《申克音樂分析理論概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編輯委員會(1996),《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山東卷》,北京:新華書店。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1984),《中國音樂辭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1992),《中國音樂辭典‧續編》,北京:人民音樂。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著(1979),《民族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銘裕(1994),《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瀅絜(2002),《從「二胡演奏藝術之多風貌」音樂會中五首作品試論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惇(1999),《漢族民歌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吳凡(2006),《民間音樂》,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李民雄(1987),《民族器樂知識廣播講座》,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李民雄(1997),《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李吉提(2004),《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沈致隆、齊東海主編(2007),《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青青(2003),《中國民間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武俊達(1999),《戲曲音樂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袁靜芳(2004),《樂種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厚永(1988),《民族器樂概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高琳(2005),《二胡名曲演奏藝術》,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張式業(1981),《民族樂隊配器常識》,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張式業、何化均(1991),《實用樂器法》,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張肖虎(1987),《五聲性調式及和聲手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前(2004),《音樂表演藝術論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張前、王次炤(1992),《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梁文瑄(2004),《四首二胡作品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茂春(2004),《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陳慧君(2006),《中國器樂曲移植問題之探討-以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為例的分析》,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喬建中(2002),《嘆詠百年:喬建中音樂學研究文集》,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喬建中、薛藝兵(1999),《民間鼓吹樂研究──1999 首屆中國民間鼓吹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山東友誼出版社。
楊易禾(1997),《音樂表演美學》,南京:江蘇文藝。
楊長安(2000),《全國二胡演奏考級必考曲目練習要點綜合分析》,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楊蔭瀏(1997),《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台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
葉棟(1983),《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劉正雄編著(2007),《中國民族音樂形態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勇(2006),《中國嗩吶藝術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蔡秉衡(1993),《二胡音樂審美觀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德淵(1993),《樂器學研究──樂器分類體系之探討》,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謝嘉幸(2005),《音樂的「語境」:一種音樂解釋學視域》,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二、中文期刊
于紅梅(2003),〈談二胡十級考級曲目《一枝花》的演奏方法〉,《樂器》,第 期10。
王剛(1997),〈二胡藝術發展瑣談〉,《音樂天地》,第4期。
吳少君(2001),〈中國嗩吶王任同祥〉,《樂器》,第2期,頁70-71。
李 英(2005),〈二胡演奏藝術中的移植樂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期1。
李正根(2004),〈談樂器演奏者的二度創作〉,《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期4。
李耀讓(2006),〈山東嗩吶〉,《劇影月報》,第1期,頁73。
汪海元(2007),〈論二胡音樂創作中的移植樣式〉,《人民音樂》,第2期,頁44-47。
汪海元(2008),〈二十世紀後期二胡音樂創作的四種樣式〉,《合肥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頁123-126。
張志可(2004),〈中國漢族嗩吶發展的區域性差異成因探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頁37-40。
張志可(2005),〈民間嗩吶曲創作的文化內涵初探〉,《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期1。
張放(1997),〈嗩吶曲的文化解讀〉,《音樂探索》,期1。
張放(2007),〈嗩吶不同流派音樂風格與「音樂性精神」的互動構成〉,《音樂探索》,第1期,頁38-41。
梁茂春(1992),〈當代民族器樂合奏創作四十年(1949-1989)〉,《音樂探索》,期2。
梁雲江(2003),〈二胡曲創作的縱向思維之一:塊狀結構〉,《音樂探索》,期3。
許多軍(2006),〈當代文化視角下的二胡演奏藝術〉,《長江大學學報》,期6。
賈建偉(2006),〈山東渮澤地方戲嗩吶伴奏初探〉,《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頁147-149。
趙德義、陳明(2007),〈從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看樂曲移植的創新意義〉,《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頁136-138。

三、樂譜
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任同祥嗩吶曲級》,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張韶等編(1993),《全國二胡演奏〈業餘〉考級作品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陳家齊(1989),《嗩吶傳統樂曲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劉英編(2005),《嗩吶考級曲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四、唱片/CD
張式業、曲祥、景建樹、王天力等(2001),《齊魯──民樂經典》,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民族樂團聯合演奏CD,齊魯音像出版社。
張式業、王惠然(1993),《旭日東升》,濟南軍區前衛民族樂團演奏CD,香港雨果製作有限公司。
四、網路資料
山東省情網:http://www.infobase.gov.cn/manner/localarts/200705/article_15.html
荷澤民族管弦樂職業中華專業學校:http://www.zgmydyx.com/ReadNews.asp?NewsID=50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