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于蘇賢(2001),《申克音樂分析理論概要》,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編輯委員會(1996),《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山東卷》,北京:新華書店。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1984),《中國音樂辭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1992),《中國音樂辭典‧續編》,北京:人民音樂。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著(1979),《民族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銘裕(1994),《二胡獨奏音樂之風格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瀅絜(2002),《從「二胡演奏藝術之多風貌」音樂會中五首作品試論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江明惇(1999),《漢族民歌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吳凡(2006),《民間音樂》,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李民雄(1987),《民族器樂知識廣播講座》,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李民雄(1997),《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李吉提(2004),《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沈致隆、齊東海主編(2007),《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青青(2003),《中國民間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武俊達(1999),《戲曲音樂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袁靜芳(2004),《樂種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厚永(1988),《民族器樂概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高琳(2005),《二胡名曲演奏藝術》,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張式業(1981),《民族樂隊配器常識》,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張式業、何化均(1991),《實用樂器法》,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
張肖虎(1987),《五聲性調式及和聲手法》,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前(2004),《音樂表演藝術論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張前、王次炤(1992),《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梁文瑄(2004),《四首二胡作品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梁茂春(2004),《中國當代音樂1949-1989》,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陳慧君(2006),《中國器樂曲移植問題之探討-以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為例的分析》,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喬建中(2002),《嘆詠百年:喬建中音樂學研究文集》,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喬建中、薛藝兵(1999),《民間鼓吹樂研究──1999 首屆中國民間鼓吹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山東友誼出版社。
楊易禾(1997),《音樂表演美學》,南京:江蘇文藝。
楊長安(2000),《全國二胡演奏考級必考曲目練習要點綜合分析》,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楊蔭瀏(1997),《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台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
葉棟(1983),《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劉正雄編著(2007),《中國民族音樂形態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勇(2006),《中國嗩吶藝術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蔡秉衡(1993),《二胡音樂審美觀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德淵(1993),《樂器學研究──樂器分類體系之探討》,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謝嘉幸(2005),《音樂的「語境」:一種音樂解釋學視域》,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二、中文期刊
于紅梅(2003),〈談二胡十級考級曲目《一枝花》的演奏方法〉,《樂器》,第 期10。
王剛(1997),〈二胡藝術發展瑣談〉,《音樂天地》,第4期。
吳少君(2001),〈中國嗩吶王任同祥〉,《樂器》,第2期,頁70-71。
李 英(2005),〈二胡演奏藝術中的移植樂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期1。
李正根(2004),〈談樂器演奏者的二度創作〉,《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期4。
李耀讓(2006),〈山東嗩吶〉,《劇影月報》,第1期,頁73。
汪海元(2007),〈論二胡音樂創作中的移植樣式〉,《人民音樂》,第2期,頁44-47。
汪海元(2008),〈二十世紀後期二胡音樂創作的四種樣式〉,《合肥師範學院學報》,第2期,頁123-126。
張志可(2004),〈中國漢族嗩吶發展的區域性差異成因探析〉,《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頁37-40。
張志可(2005),〈民間嗩吶曲創作的文化內涵初探〉,《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期1。
張放(1997),〈嗩吶曲的文化解讀〉,《音樂探索》,期1。
張放(2007),〈嗩吶不同流派音樂風格與「音樂性精神」的互動構成〉,《音樂探索》,第1期,頁38-41。
梁茂春(1992),〈當代民族器樂合奏創作四十年(1949-1989)〉,《音樂探索》,期2。
梁雲江(2003),〈二胡曲創作的縱向思維之一:塊狀結構〉,《音樂探索》,期3。
許多軍(2006),〈當代文化視角下的二胡演奏藝術〉,《長江大學學報》,期6。
賈建偉(2006),〈山東渮澤地方戲嗩吶伴奏初探〉,《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頁147-149。
趙德義、陳明(2007),〈從箏曲《阿拉木、古麗巴拉》看樂曲移植的創新意義〉,《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頁136-138。
三、樂譜
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任同祥嗩吶曲級》,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張韶等編(1993),《全國二胡演奏〈業餘〉考級作品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陳家齊(1989),《嗩吶傳統樂曲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劉英編(2005),《嗩吶考級曲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四、唱片/CD
張式業、曲祥、景建樹、王天力等(2001),《齊魯──民樂經典》,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民族樂團聯合演奏CD,齊魯音像出版社。
張式業、王惠然(1993),《旭日東升》,濟南軍區前衛民族樂團演奏CD,香港雨果製作有限公司。
四、網路資料
山東省情網:http://www.infobase.gov.cn/manner/localarts/200705/article_15.html
荷澤民族管弦樂職業中華專業學校:http://www.zgmydyx.com/ReadNews.asp?NewsID=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