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3 11: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大期
研究生(外文):Da-Ci Liao
論文名稱:臺語民間謎語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aiwanese- Min Nan Verval folk Riddles
指導教授:張繼光張繼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Kuang Chang
口試委員:彭維杰張簡坤明
口試委員(外文):Peng, WeijieChien,Kumming Chang
口試日期:2011-06-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9
中文關鍵詞:臺語民間謎語民間文學運作機制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民間謎語是民間文學的類型之一,未有文字出現之間,便已經以口頭傳播流
傳於民間。就猜謎這件事來說,除了作為寓教於樂的語言遊戲之外,更被用於其
他場合,而有著不同的用途。因此,民間謎語累積了前人留下的知識、民情、風
俗和語言等生活經驗的文化資產。
由於時代變遷,臺語民間謎語和其他民間文學類型都正面臨著失傳的危機。
而臺灣對於民間文學的學科的認知,以及觀念的建立,都是晚近的事。對於民間
謎語的採錄紀錄,除了在日治時期保存部份謎語文本後,長期未見民間謎語的具
體採錄成果。直至這近十多年來,各縣市先後開始進行民間文學的採集之下,透
過文字記載的方式,保存了不少流傳各地的臺語民間謎語。因此,筆者以此作為
研究對象。
章為緒論,主要界定民間謎語與文人謎語(燈謎)和的歇後語差異,以
確立其研究範圍。從相關臺語民間謎語的相關文獻、整理與分類,呈現民間謎語
的採錄成果,透過表格整理附錄於文末,提供相關學者在臺語民間謎語資料的查
閱。此外,筆者藉由實際藉由田野調查採錄,一方面藉由錄音和文字保存臺語民
間謎語,一方面訪問講述者有關猜謎活動的經驗,有助對於猜謎時情境的理解。
第二章探討臺語民間謎語的源流與流傳情形。在源流的分析上,藉由福建的
民間謎語作為比較,可以發現臺語民間謎語源自大陸福建原鄉的傳承。而臺語民
間謎語其在台灣流傳的途徑,主要為幼時經由長輩傳授,具有寓教於樂的功用;
而工作閒暇之餘,猜謎亦是休閑娛樂的活動之一。臺語民間謎語透過除了猜謎的
教育和娛樂的用途得以流傳之外,也宗教儀式中發揮實際的作用。而臺語民間謎
語具有考驗智慧本質,以及形式上韻律的句式,可以融入於歌謠、民間故事、歌
仔戲和布袋戲之中。
第三章探討臺語謎語的結構、形式與類型。在臺語民間謎語的結構形式上,
可以區分為「單謎」、「組謎」、「連環謎」三種。其中大多以「單謎」居多,「組
謎」在數量上不多,而「連環謎」則較少流傳,目前並無相關採錄的資料,僅在
李獻璋《臺灣民間文學集》記載一則。在句式的組成上,臺語民間謎語以三、四、
五和七言四種句式為主,在句式變化上多以活潑而無定式的「雜言」類型為多,
較少有整齊規律的齊言句。在句數上,「漢藥名」、「人名謎」和「地名謎」大
多為單句為主,少有兩句以上的句式;而「事物謎」則是多以二到四句為最多數,
亦有超過五句以上的謎語,而單句的謎語僅有少數幾則。
在臺語民間謎語的類型上,可以分為「事物謎」、「名謎」和「字謎」三種。
臺語民間謎語大多以事物謎為主,在數量上佔其絕大多數。「事物謎」主要包含
人體謎、生物謎(動物謎、昆蟲謎、植物謎)、器物謎、自然現象謎四類,大抵
涵括人類自身以及生活經驗的相關事物。而「名謎」主要包含「漢藥名」、「地
名謎」和「人名謎」三類。
第四章探析臺語民間謎語的表述方式。民間謎語的傳播媒介不同於燈謎,民
間謎語以口口相傳的傳播模式,有別於燈謎以文字寫定的模式。據此,從民間文
學的口傳性的特質,分析臺語民間謎語的表述方式。對於謎面內容的表述,顯現
民間大眾出對於謎事物的感知所產生的認知概念。其謎面大多以「外觀特徵」和
「狀態特性」兩部分組成,少數會單以「外觀特徵」或「狀態特性」作為描述對
象。此外,臺語民間謎語在流傳中,產生不同的異文。其造成變異的因素,主要
由於謎語間的「謎底狀態特性的相似性」、「謎面字音的相近」所產生。
第五章探討臺語民間謎語的運作機制。謎面的構成融合了「提示」和「隱藏」
兩個要素。一方面謎面帶給猜謎者解讀上的困惑,促使猜謎者進行聯想和推理,
另一方面透過猜謎者猜測出謎底或由出謎者揭示謎底時而得解困後的樂趣。在
「事物謎」的部分,主要透過「比喻」、「歧異」、「直述」和「諧音雙關」的運作
機制融合而成。「比喻」機制主要是藉由不同的事物去比喻謎底,猜謎者則須從
兩者間的關聯性推想而得出謎語。「歧異」機制形成謎面模稜兩可的現象,主要
可以分為「矛盾」和「模糊」兩種手法的運用。「諧音雙關」機制主要透過謎底
字音尋找出諧音字,再藉由諧音字的字義聯想,融合謎面之中,達到「雙關」的
效果。「直述」機制主要於謎語面之中,將謎底事物的的認知概念直接陳述於謎
面之中,給予猜謎者較為明確的提示。
在「名謎」部分,主要運用諧音機制,透過「謎面字詞的諧音聯想」和「謎
面語意的諧音聯想」兩種方式構成謎面。而字謎則主要透過字的拆解與合併為基
本的手法,以「筆順」、「筆劃特性」、「筆劃位置」三種作為謎面的構成機制。另
外,民間字謎中常見「比喻」手法的使用,其運作的機制融合字的拆解與合併,
則使謎面具有圖像化。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定義與範圍………………………………………………… 0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09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 10
第五節 研究材料………………………………………………………… 13
第二章 源流與流傳模式……………………………………………… 19
第一節 源流……………………………………………………………… 19
第二節 流傳模式………………………………………………………… 19
一、口頭流傳情形 …………………………………………………22
二、其他民間文學、藝術與宗教儀式中的運用………………… 25
第三章 結構、形式與類型………………………………………… 31
第一節 結構形式 ………………………………………………………31
一、形式分類……………………………………………………… 32
(一)、單謎 …………………………………………………… 32
(二)、組謎 …………………………………………………… 33
(三)、連環謎 ………………………………………………… 35
二、句式組成……………………………………………………… 36
(一)、齊言句 ………………………………………………… 36
(二)、雜言 …………………………………………………… 40
第二節 類型…………………………………………………………… 43
一、事物謎………………………………………………………… 44
(一)、人謎 …………………………………………………… 44
(二)、生物謎 ………………………………………………… 46
(三)、器物謎 ………………………………………………… 49
(四)、自然現象謎 …………………………………………… 51
二、名謎…………………………………………………………… 52
三、字謎…………………………………………………………… 54
第四章 內容表述分析 …………………………………………………63
第一節、內容表述…………………………………………………………63
一、外觀特徵的敘述…………………………………………………64
(一)、顏色 ……………………………………………………65
(二)、形狀 ……………………………………………………66
(三)、體積 ……………………………………………………67
(四)、構造組成 ………………………………………………68
(五)、數量 ……………………………………………………69
二、狀態特性的敘述…………………………………………………72
(一)、狀態特性的直述 ………………………………………72
(二)、比較 ……………………………………………………73
第二節、口傳的變異性……………………………………………………76
一、狀態特性的相似性………………………………………………77
二、 謎面字音的相近 ………………………………………………79
第五章 運作機制探究……………………………………………………83
第一節、事物謎……………………………………………………………83
一、隱喻機制…………………………………………………………84
(一)、人類形體所映照的相關比喻 …………………………85
(二)、動物形體所映照的相關比喻 …………………………87
(三)、植物形體所映照的相關比喻 …………………………89
(四)、器物所映照的相關比喻 ………………………………90
二、歧異機制…………………………………………………………91
(一)、矛盾 ……………………………………………………91
(二)、模糊 ……………………………………………………92
三、諧音雙關機制……………………………………………………99
四、直述機制……………………………………………………… 101
(一)、直述句…………………………………………………101
(二)、湊句……………………………………………………103
第二節、名謎、字謎 ………………………………………………………105
一、名謎 ……………………………………………………………105
(一)、謎面字詞的諧音聯想…………………………………105
(二)、謎面語意的諧音聯想…………………………………106
二、字謎 ……………………………………………………………107
(一)、筆劃順序………………………………………………108
(二)、筆劃特性………………………………………………109
(三)、筆劃位置………………………………………………110
(四)、筆劃拆解和組合………………………………………111
第六章 結論
一、研究成果綜述……………………………………………………………113
二、未來研究方向……………………………………………………………115
參考書目 ………………………………………………………………………165
【附錄一】本論文所使用之臺語民間謎語列表 ………………………………117
【附錄二】筆者採錄之臺語民間謎語列表………………………………………163
圖表目錄
【表1-1】民間謎語和歇後語的形式結構比較 ……………………………………07
【表1-2】民間謎語和歇後語的內容意涵比較 ……………………………………08
【表1-3】民間謎語和歇後語的運用方式比較 ……………………………………09
【表1-4】各縣市民間文學集閩南語謎語採錄概況 ………………………………15
【表1-5】筆者採錄資料整理 ………………………………………………………17
【表2-1】張文煥〈閩南謎語〉與臺語民間謎語之比較…………………………19
【表2-2】王信《福建謎語》與臺語民間謎語之比較 ……………………………20
【表3-1】各家學者的謎語分類 ……………………………………………………43
【表3-2】臺灣各地所採錄之人名謎整理…………………………………………60
【表3-3】臺灣各地所採錄之地名謎整理…………………………………………54
【表3-4】臺灣各地所採錄之藥名謎整理…………………………………………59
【表3-5】臺灣各地所採錄之字謎整理……………………………………………52
【表4-1】謎面「外觀特徵」和「狀態特性」組成例舉…………………………63
【表4-2】謎面「外觀特徵」組成例舉……………………………………………64
【表4-3】謎面「外觀特性」組成例舉……………………………………………64
【表5-1】人類形體所映照的相關比喻……………………………………………85
【表5-2】動物形體所映照的相關比喻……………………………………………88
【表5-3】植物形體所映照的相關比喻……………………………………………89
【表5-4】器物所映照的相關比喻…………………………………………………91
【表5-5】「歧異機制」中「混合特性」的手法運用例舉…………………………94
(一)臺語民間謎語文本
江寶釵編:《嘉義市民間文學集》,嘉義,嘉義市文化局,2000 年12 月。
余燧賓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一)》,基隆:基隆市文化局,1999 年6 月。
李進益編:《花蓮縣民間文學集》,花蓮:花蓮縣文化局,2005 年10 月。
林松源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4 鹿港 二水 永靖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9 年4 月。
林松源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2 田中區 II》,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9 月。
邱坤良編:《宜蘭縣口傳文學》,宜蘭:宜蘭縣政府,2002 年5月。
洪敏聰:《澎湖菜瓜──雜唸》,澎湖:澎湖縣文化局,2001 年12 月。
胡萬川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8 沙鹿鎮諺語、謎語集》,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3 年6 月。
胡萬川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8 諺語謎語篇(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 年7 月。
胡萬川編:《台南縣閩南語諺語集(一)》,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2 年4月。
胡萬川編:《苗栗縣民間文學集7 苗栗縣閩南語諺語謎語集》,苗栗:苗栗縣文化局,2000 年10 月。
胡萬川、康原、陳益源編:《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7 線西伸港福興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2002 年4 月。
胡萬川編:《台中縣民間文學集37 潭子鄉閩南語謠諺集》,台中:台中縣文化中心2002 年9 月。
胡萬川編:《桃園縣民間文學集14 蘆竹鄉閩南語諺語謎語(一)》,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3 年4 月。
胡萬川編:《南投縣民間文學集1 南投縣福佬諺語謎語集(一)》,南投:南投縣文化局,2003 年5 月。
胡萬川編:《桃園縣民間文學集24 桃園市閩南語諺語謎語(一)》,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3 年12 月
胡萬川編:《台南縣閩南語諺語集(四)》,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4 年12月。
胡萬川編:《桃園縣民間文學集53 桃園市閩南語故事(三)》,桃園:2007 年12 月
唐蕙韻整理:《金門民間文學集‧傳說故事卷》,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7 年2
月。
許梅貞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二)》,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01 年2 月。
曾子良編:《基隆市民間文學采集(三》,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05 年6 月。
曾敦香編:《台中市民間文學采路集3》,臺中市文化中心,1999 年6 月。
楊照陽編:《台中市民間文學采錄集》,臺中:臺中市文化局,1999 年6 月。
董水應:《金門傳統民情集》,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4 年12 月。
(二)專書
丹尼爾‧沙克特(Daniel L. Schacter)著,李明譯:《記憶七罪》,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6 年。
尹建中主編:《民間傳統與人才調査研究:第七年度中國民間傳統技藝與藝能》,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1989年7 月。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0 年11 月二版二刷。
王 仿:《中國謎語、諺語、歇後語》,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年。
古 牧:《歇後語研究》,雙喜圖書出版,1982年12 月,。
朱自清:《中國歌謠》,開今文化出版,1994年8 月初版。
吳贏濤:《臺灣風俗》,臺北:眾文圖書出版,1992年8 月一版三刷,頁271。
李 赫:《台灣謎猜》,台北:稻田出版社,1991 年。
李敬信:《中國的謎語》,北京:人民出版,1980年5 月。
李獻璋:《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牧童出版社,1978 年8 月出版。
周長楫:《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臺灣的傳播》,臺北:台笠出版,1996 年12 月。
林玉明:《中國謎語基礎知識》,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4 月。
林慶勳:《臺灣閩南語概論》,臺北:心理出版社,2001年10 月。
林文平︰《台灣歇後語典》,臺北:稻田出版,2000年10 月,頁3。
施正鋒編︰《各國語言政策 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12 月。
段寶林:《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北京:北京錒學出版社,1985年10 月。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6 月初版二刷。
婁子匡編:《福建傳說.謎語》,臺北:東方文化出版,1970 年。
陳 香:《謎語古今談》,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3 月3版。
陳光堯:《謎語研究》,商務印書館。《民國叢書》第3 編第5 6 冊,上海:上海書店,1992 年。
陳龍廷:《聽布袋戲:一個臺灣口頭文學研究》,高雄市:春暉出版,2008 年1月。
程哲民;《謎海》,臺北:世界書局,1979 六月四版。
楊汝泉:《謎語之研究》,天津:大公報社,1934年4 月。
葉春生:《簡明民間文藝學教程》,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年6 月。
董忠司編:《福爾摩沙的烙印──臺灣閩南語概論》,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1
年12 月。
臧汀生:《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 年。
錢南揚:《謎史》,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69年10 月。
鍾敬文編:《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社,1980年,頁330-332。
簡後聰:《福爾摩沙傳奇──臺灣的歷史奇航》,臺中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2000 年3 月。
譚達先:《中國民間謎語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8 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
吳素枝:《謎語猜製技巧與謎語資料庫應用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
汪詩穎:《臺語謎猜的語文分析──兼論其在語文教學上的應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佘 藝:《基于意向管轄多重整合論(IMT)的漢語人體謎語創作機制研究》,四川外語學院碩士論文,2010 年。
洪伍雄:《謎語及其在語文教學上之應用》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年。
張美容:《客家令仔(謎語)的語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進修部碩士論文,2005 年。
張美容:《客家令仔(謎語)的語文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研究所進修部碩士論文,2005 年。
張惠芳:《張淑子及其作品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陳 瑜:《漢語謎語理解的認知解讀:概念整合分析法》,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洁羽:《矛盾型謎語的認知語用學研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論文,2007 年。
陳瑞明:《台灣閩南語諺謠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 年。
陳瑞明:《臺語諺謠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2年。
楊士賢:《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研究─以閩南釋教系統為例》,東華大學民間文學所博士論文,2010 年。
劉 倩:《自主—依存框架下漢字字謎生成機制探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
蔡蕙如:《日治時期台灣民間文學觀念與工作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年。
謝明璋:《字謎及其運用在國小國語科教學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
(四)期刊論文
王 燕:〈謎語策略及認知機制〉,《哈爾濱學院學報》,2006 年3 月,頁103-106。
王熙元〈令人著迷的隱語──說謎語的趣味及其教學應用〉,《國文天地》第9卷第3 期,1993 年8 月,頁6-10。
宇井生:〈臺灣の謎(下)〉,《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39 期,1913 年11 月1 日,頁57-61。
宇井生:〈臺灣の謎(上)〉,《臺灣教育會雜誌》第138 期,1913 年10 月1 日,頁57-60。
江肖梅:〈童謎〉,《民俗台灣》第4 卷第1 期,1941 年1 月,頁44-46。
李桃鋒、梁遠春:〈謎語的體驗性和隱喻思維〉,《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7年02 期,頁58-59。
林文寶:〈謎語研究〉,《台東師院學報》第4 期,國立台東師範學院,1992 年,頁1-34。
林培雅:〈近四十年來台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概況〉,《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3期,2006 年10 月,頁33-52。
胡萬川:〈民間文學口傳性特質之研究——以台灣民間文學為例〉,《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1 期,2010 年10 月,頁199-220。
張文煥:〈閩南謎語〉,《民俗》周刊96、97、98、99 合期,1930 年2 月,頁114-118。
許晶晶:〈試析謎語結構形成的原因〉,《大舞臺》,2010 年11 期,頁225-226。
黃忠天:〈謎語在國文教學上的應用〉,《國文天地》第8 卷第7 期,1992 年12月,頁92—100
黃馨儀:〈台灣民間謎語研究),《台灣民俗藝術彙刊》,第3 期,2006 年8 月,頁105-123。
葉舒憲:〈謎語:智力游戲與咒術陷井〉,《民族藝術》,1998 年4 期,頁19-22。
廖漢臣:〈地名に關する臺灣の謎語〉,《民俗台灣》第3 卷第6 期,1943 年6 月,頁22-24。
與太郎:〈謎の解〉,《臺灣土語叢誌》3 期,1900 年3 月29 日,頁68-81。
樂天生:〈謎語小集(一)〉,《專賣通信》13 卷號11 期,1934 年11 月10 日,頁110-112。
(五)會議論文
汪詩穎:〈臺語謎猜及其語文教育上之運用〉,《二○○五台灣語文教育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教育研究所編印,頁203-217
胡萬川:〈論謎語的多元文化意涵──為許成章作品集出版而作〉,《逆浪淘沙的台語先覺──許成章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春暉出版社,年2000年6 月,頁51-67。
(六)網站
台灣民間文學館:http://cls.hs.yzu.edu.tw:88/TFL201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