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Ahmed, Hussen M.著,陳凱俐譯,2001。《環境經濟學原理》。台北:揚智文化。
Stone.G.R.著,張千帆譯,2009。《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法治化》(Legalizing Central-Local Relations)。南京:譯林
Varian, Hal R.著,劉楚俊等譯,2000。《現代個體經濟學》(Intermcdiate microeconomics:a modern approach )。台北:茂昌。
丁樹範編,2002。《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
小林熙直編,蕭秋梅譯,2003。《中國經濟的危機:瞭解中國經濟發展九大關鍵》。台北:經濟新潮社。
天下雜誌編輯著,2006。《面對中國》。台北:天下。
王春源、錢淑芬編著,2001。《資訊經濟學》。台北:空大。
王革華編著,2008。《能源與永續發展》。台北:新文京開發。
石之瑜著,1994。《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五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中國研究導論上輯》。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中國研究導論下輯》。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吳森田著,經濟學。台北:智勝文化,2004年。
吳敬璉著,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
李力與黃穎編,2007。《中國環境與發展:世紀挑戰與戰略抉擇》。北京:中國環境科學。
李壽初著,2005。《中國政府制度》。北京:中共中央黨校。
李德水,2004。《中國統計年鑑2004》。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李德水編,2005。《中國統計年鑑2005》。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周生賢著,2007。《機遇與抉擇—松花江事件的深度思考》。北京:新華。
林德昌,2001。《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台北:成文。
林毅夫著,2009。《解讀中國經濟》。台北:時報文化。
邱曉華編,2006。《中國統計年鑑2006》。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施哲雄等著,2003。《發現當代中國》。台北:揚智文化。
紐曼(W.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台北:揚智文化。
張帆著,2000。《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台北:五南。
張海濱著,2008。《環境與國際關係:全球環境問題的理性思考》。上海:上海人民。
梁從誡主編,2006。《中國環境綠皮書2005:中國環境與突圍》。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陳明健主編,2005。《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理論基礎與本土案例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陳建勳作,1995。《中國大陸地方特性對鄉鎮企業發展之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陳建勳作,1999。《中國大陸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權之實證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陳師孟著,2006。《政治經濟—現代理論與台灣應用。》台北:翰蘆。
曾文慧著,2007。《越界水污染規則–對中國跨行政區流域污染的考察》。上海:復旦大學。
楊光斌著,2007。《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台北:五南。
楊宏山著,2004。《當代中國政治關係》。台北:五南。
楊華著,2007。《中國環境保護政策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
趙建民著,1997。《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
齊曄著,2008。《中國環境監管體制研究》。上海:上海三聯。
蔡茂松著,1984。《環境經濟學概要》。台北:南宏圖書。
謝伏瞻編,2007。《中國統計年鑑2007》。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謝伏瞻編,2008。《中國統計年鑑2008》。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謝慶奎、楊鳳春與燕繼榮著,2005。《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羅紅波主編,2009。《經濟發展中的中央與地方作用–中義比較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二、官方文件:
中國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等,2007/4/24。〈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1997/1/1。〈1997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1998/1/1。〈1998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1999/1/1。〈1999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0/1/1。〈2000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1/1/1。〈2001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2/12/31。〈2002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2/5/21。〈2001中國水資源質量年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4/12/21。〈2002中國水資源質量年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4/12/21。〈2003中國水資源質量年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4/9/10。〈2003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5/10/10。〈2005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5/9/14。〈2004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7/1/17。〈2004中國水資源質量年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7/1/17。〈2005中國水資源質量年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7/9/27。〈2006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8/10/13。〈2007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09/8/11。〈2008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2010/1/19。〈2008中國水資源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02/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05/8/5。〈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大常委會,2008/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2/12/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1/9/1。〈中華人民共和國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2/2/28。〈中華人民共和國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4/2/26。〈中華人民共和國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5/2/28。〈中華人民共和國200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6/2/28。〈中華人民共和國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7/2/258。〈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8/2/28。〈中華人民共和國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9/2/26。〈中華人民共和國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0/2/25。〈中華人民共和國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3/2/28。〈中華人民共和國200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2007/6/7/。〈水利發展「十一五」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07/6/4。〈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1/10/18。〈「十五」計劃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3/16。〈「十一五」計劃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7/11/26。〈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06/10/18。〈松花江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
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2008松遼流域水資源公報〉。
三、中文期刊:
王永欽等,2007/1。〈中國的大國發展發展道路–論分權式改革的得失〉,《經濟研究》,第2007卷第1期,頁4-16。
王信賢,2008 /9 。〈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3期,頁37-56。王國才,2010/6。〈強化“三個結合”全力推行松花江休養生息〉,《環境保護》,第卷第3期,頁25-26。
左平凡,2009/1。〈限期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瀋陽工業大學學報》,第2卷第1期,頁84-91。
任卉,2008/9。〈松花江流域水汙染防治問題思考〉,《環境管理》,第32卷第3期,頁56-58。
吳世英,1993/7。〈從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權看中共對權力分散化的態度〉,《經濟前瞻》,第31期,頁88-93。李平,2005/6。〈松花江水環境問題剖析與汙染防治對策〉,《環境科學與管理》,第30卷第3期,頁5-8。
李玉梅等,2006/8。〈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汪恕誠部長答學習時報記者問〉,《中國水能及電氣化》,頁1-3。
李勇進、陳文江與常跟應,2008/5。〈中國環境政策演變和循環經濟發展對現實生態現代化的啟示〉,《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第18卷第5期,頁12-18。
李紅彥,2009/2。〈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體系及發展重點〉,《內蒙古環境科學》,第21卷第1期,頁81-84。
李湘琪,2007/9。〈大陸當前水資源惡質化及其影響〉,《中共研究》,第41卷第9期,頁73-88。李實然,2006 /1。〈松花江污染突顯大陸公共管理危機〉,《中共研究》,第40卷第1期,頁81-90。易明與李易儒,2007 /6 。〈染黑的中國熱〉,《哈佛商業評論》,第10期,頁2-11。
姜愛林,2009/12。〈中國城市環境治理制度及其體系〉,《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卷第6期,頁71-72。
夏麗華,2009/9。〈60年來中央與地方關係演進特點與當前的改革問題〉,《鄭州大學學報》,第42卷第5期,頁14-17。
徐斯勤,2004/6。〈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的財政制度與政策:財政單一議題範圍內相關研究之評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2期,頁1-31。徐斯勤,2004/9。〈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大陸的財政問題:政治學視角下議題聯結層面的相關研究評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3期,頁59-84。徐斯勤,2007 /6。〈中國大陸中央與各省關係中的水平性與垂直性權力競爭,1993-2004:菁英政治與投資政策的議題聯結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50卷第2期,頁1-33。馬中、石磊,2009/12。〈新形勢下改革和加強中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思考〉,《環境汙染與防治》,第31卷第12期,頁18-21。
張力、徐志金等,2008/7。〈松花江流域面源汙染特徵與防治對策〉,第33卷第7期,頁55-61。
張雅君,1993 /10。〈論中共的地方主義〉,《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10期,頁5-18。郭振雄、何怡澄,2009/3。〈中國各地方政府自願在網路揭露財務資訊之比較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52卷第1期,頁29-58。陳國生、楊剛,2000/9。〈長江流域水災與生態變遷的歷史地理學思考〉,《雲南地理環境研究》,第12卷第2期,頁31-36。
陳淳斌,2001 /7。〈中國大陸鄉鎮企業發展與地方政府職能:回顧學界對相關理論的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7期,頁83-102。陳墇津,2000/1。〈中國大陸的環保投資政策:經驗與理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1期,頁27-45。陳潤羊,2008/11。〈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問題初探〉,《環境保護》,第408卷第22期,頁31-33。
榮麗穎、尚杰,2008/12。〈松花江流域的環境管理問題及其對策研究〉,《學術交流》,第177期,頁151-154。
錢翌,2009/9。〈中國環境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第25卷第3期,頁84-88。
謝永剛,2009/6。〈水汙染災害的政府監管與企業治汙博奕分析–松花江流域案例研究〉,《自然災害學報》,第18卷第3期,頁95-98。
顓鴻,2006 /11。〈大陸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嚴重〉,《中共研究》,第40卷第11期,頁40-45。羅永平,2009/10。〈試論環保工作“三同時”對環保檔案的同步管理〉,《四川環境》,第28卷第5期,頁124-126。
四、學位論文:
任晨,《一百年來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環境的歷史變遷(1898-2000)》。長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碩士論文,2008年。
任贇,2009。《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研究》。吉林:吉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論文。
全雅琳,2009。《中國的環保議題與環保政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NGOs之互動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五、英文書目:
Anderson, David A., 2006. Economics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Pensive Press.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7.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eparing the Songhua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project. Mandaluyong City:Asian Development Bank.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 2006. China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Policy and Institutional Considerations.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Oi, Jean C., 1989. State and peasa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village government.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i, Jean C., 1999. Rural China Takes Off: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of Economic Reform.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Xie , Jian et., 2008. Addressing China’s Water Scarcity Recommendation for Selec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ssues.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Zhong, Yang., 2003. Local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China:challenges from below. N.Y.:M.E. Sharpe.
Zweig, David and Zhimin., 2007. Chen. China''s reform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Routledge.
Zweig, David., 2002. Internationalizing China:domestic interests and global linkages.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六、英文期刊:
Berkoff , Jeremy., 2003/5. “China:The South-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is it justified? ”Water Policy, Vol. 5, No. 1., pp. 1- 28.
Economy, Elizabeth and Lieberthal, Kenneth., 2007/6. “Scorched Earth:Will Environmental Risks in China Overwhelm Its Opportuniti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No. 10 , pp. 2–11.
Geng, Yong, Haight, Murray and Zhu, Qinghua., 2006/7. “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15, No. 2, pp. 121–133.
Johnson, Thomas R., 2008/4.“New Opportunities, Same Constrain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hina’s New Development Path, ”Politics, Vol. 28, No. 2, pp. 93–102.
Li, Hongbin and Zhou, Li-An., 2005/9.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al Control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Vol. 89, No. 9-10, pp. 1755-1757.
MacBean, Alasdair., 2007/2. “China’s Environment:Problems and Policies,” The World Economy, Vol. 30, No. 2, pp. 292–307.
Zhang, Dongyong, Kambhampati, Uma. and Morse, Stephen., 2007/7.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ransitional China–An Old Topic With New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Vol. 19, No. 6, pp. 765–779.
七、網際網路
潘曉亮,2005/11/24。〈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屬於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新華網》,<http://www.china-safety.com.cn/ANQIAN/2005-11/25/200511h001.htm>。
佚名,2010/3/9。〈中國簽署哥本哈根氣候協議〉,《BBC中文網》,<http://www.b
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3/100309_china_climate_accord.shtm>。
張銳,2009/9/22。〈水汙染:中國公共危機〉,《水世界網》,<http://www.chinaci
tywater.org/hyfx/hyzs/71045.shtml>。
佚名,2007/7/23。〈中國綠色GDP無限期推遲〉,《BBC中文網》,<http://news.bbc
.co.uk/chinese/simp/hi/newsid_6910000/newsid_6911200/6911229.stm>。
鄭一,2010/4/18。〈中國水資源的若干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http://big5.lrn.cn/gate/big5/www.mlr.gov.cn/tdzt/zdxc/dqr/41earthday/zygq/2
01004/t20100408_144275.htm>。
張曉松,2006/10/11〈中外學者和官員對話中國地下水資源保護〉,《人民網》,
<http://env.people.com.cn/GB/4905674.html>。
馬軍,2005/9/30。〈中國水危機:對策與出路〉,《二十一世紀網路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411040.htm>。
陶達士,2009/6/29〈水汙染突破人類承受的底線〉,《大紀元》,<http://www.epochti
mes.com/b5/9/6/29/n2573519.htm>。
佚名,2004/3/22。〈全國一半地區淺層地下水遭汙染,水質呈下降趨勢〉,《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22/content_1378785.ht>。
佚名,2010/3/31。〈中國應從高速經濟增長轉向適度增長階段〉,《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http://www.cn-rn.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
d=101275534>。
張雪花,2009/11/10。〈910億元治汙巨資收獲了什們?〉,《新華網》,<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09-11/10/content_12425526.htm>。
何愛國,2010/1/6。〈新中國第一次“農民工”浪潮的形成與消解〉,《中思網》,<http://policy.sinoth.com/Doc/article/2010/1/6/server/1000053200.htm>。
王欣,2006/4/29。〈中國環境管理體制中的法律問題及其完善〉,《中國民商法律網》,<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6072>。
佚名,2007/7/30。〈當前經濟形式評述:節能減排積極推進〉,《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7/30/content_6453053.htm>。
周清印,2007/7/28。〈徐紹史:打一場保護18億畝耕地持久戰〉,《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07-07/28/content_6442791.htm>。
馬力,2007/7/4。〈潘岳:有些地方政府掛牌保護汙染大戶〉,《新浪網》,<http:/
/news.sinacom.cn/c/2007-07-04/013012139298s.shtml>。
八、參考網站: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
中國水力部松遼水利委員會:http://www.slwr.gov.cn/
中國科學院院刊:http://www.bulletin.cas.cn/
中國環境保護基金會:http://www.cepf.org.cn/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網:http://www.cesp.com.cn/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http://www.chinacses.org/CN/index.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http://www.mwr.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http://www.sdpc.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http://www.mep.gov.cn/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世界銀行:http://www.worldbank.org/
吉林環境保護廳局:http://hbj.jl.gov.cn/
香港雅虎新聞:http://hk.news.yahoo.com/index.html
黑龍江環境保護局: http://www.hljdep.gov.cn/
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
資源網: http://www.lr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