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7 02: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隆泰
研究生(外文):Long-tai Lin
論文名稱:養護機構老年人休閒滿意度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lationships betwee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ife Quality of Senior Citizens in Nursing Home
指導教授:吳明雲
指導教授(外文):Ming-yun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土地管理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老人休閒生活品質休閒滿意度養護機構
外文關鍵詞:Leisure for agedQuality of lifeLeisure satisfactionNursing ho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6
  • 點閱點閱:15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隨著國內步入高齡化社會後,個人與社會之老化所衍生的問題接踵而至,配合著我國老年人照護體系的發展,顯示未來「機構照護」之比重將日益吃重。透過過去研究可發現,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不僅可促使自身身心健康發展,對於降低高齡化社會所帶來的醫療成本與社會成本亦有所幫助。據此,國內部份之老年人照護機構皆有規劃各項休閒活動供老年人參與,因此本研究以量化方式進行調查,藉由養護機構內老年人的休閒滿意度,來探討養護機構內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以及其中之相關性,更進一步地瞭解養護機構內服務人員對老人休閒的認知與對老人休閒的態度,期望作為日後機構業者在安排休閒活動上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透過研究者面對面親自訪談方式,以問卷方式收集研究資料,得到有效樣本數老年人106份以及服務人員101份,可瞭解養護機構內老年人的基本屬性、休閒滿意度、生活品質,以及服務人員的基本屬性、對老人休閒的認知、對老人休閒的態度,所得到的結果如下列所示:
一、養護機構內老年人是否參與機構內安排之休閒活動對於老年人的休閒滿意度極為重要。
二、養護機構內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受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身體疼痛狀況」、「與他人相比,自己容易生病」以及「自覺健康越來越差」等因素影響。
三、老年人欲維持或甚至提升健康狀況,多參與休閒活動是一項有效的方法。
四、目前我國之教育具備一定程度之功效,故隨著教育程度越高,服務人員對於老人休閒之認知亦越高;且服務人員在自我時間管理上,皆有效地加強自身對於老人相關知識,尋求老年人較適合之活動等。
五、養護機構內服務人員對於老人休閒之態度受到「職稱」以及「教育程度」所影響,此部份與其對老人休閒認知部分雷同。
六、國內對於老年人之照護教育相當重要,不僅會直接影響機構內服務人員對於老人休閒之認知,亦會間接地影響到服務人員對於提供老人休閒服務的態度。
Since Taiwan has officially become an “advanced aged society”, aging of individual and society had brought lots of problems and issues. With developing of caring system in Taiwan, indicating “aged caring in nursing home” will be very important. Through several researches found that senior citizens can not only have a better life by engaging in recreation, but also reduce costs of medical and society. Therefore, part of nursing homes in Taiwan provide many recreation for senior citizens.
Through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s were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investigate quality of life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senior citizens in nursing hom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hen try to investigate employess’ cognition of “leisure for aged” in nursing homes, and their attitudes of “leisure for aged”.
This research employed a structural questionnaire as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received a total of 106 effective samples for senior citizens and 101 effective samples for employees. The primary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If senior citizens engaged in recreation of nursing homes would effect their leisure satisfaction.
2、Lfe quality of senior citizens is affected by their own healthy situations.
3、Senior cititzens in nursing homes wants to get better health, then engaging recreation more often would be a better way.
4、Employees’ education in Taiwa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cognition of leisure for aged. They have great time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ir knowledges of aged.
5、Employees’ education in Taiwan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attitude of leisure for aged.
6.Caring education in Taiwan is very important, it would not only influences cognition of employees for leisure of aged , but also influences their attitudes through cogni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問題陳述………………………………………………………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4
第三節 研究假說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15
第五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1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9
第一節 休閒活動相關文獻 …………………………………………20
第二節 生活品質相關文獻 …………………………………………27
第三節 認知與態度相關文獻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問卷變項的選定 ……………………………………………34
第三節 調查設計 ……………………………………………………40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43
第四章 實證分析 …………………………………………………………45
第一節 護理相關服務人員對老人休閒認知與態度之關係 ………45
第二節 老年人之生活品質與休閒滿意度之關係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70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 問卷調查表 ………………………………………………………78
附錄二 問卷調查表-2 ……………………………………………………83
附錄三 Pearson卡方檢定表………………………………………………86

圖目錄
圖1-4-1 台北市行政區區位 ……………………………………16
圖1-5-1 研究流程圖 ……………………………………………18
圖2-1-1 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及休閒參與傾向的關係 ………21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4
圖4-1-1 服務人員性別分布直條圖 ……………………………46
圖4-1-2 服務人員年齡分布折線圖 ……………………………46
圖4-1-3 服務人員教育程度分布直條圖 ………………………47
圖4-1-4 服務人員婚姻關係分布折線圖 ………………………47
圖4-1-5 服務人員工作年數分布直條圖 ………………………48
圖4-1-6 服務人員職稱分布折線圖 ……………………………48
圖4-1-7 服務人員接受老人教育情形分布直條圖 ……………48
圖4-2-1 老年人性別分布直條圖 ………………………………55
圖4-2-2 老年人年齡分布折線圖 ………………………………55
圖4-2-3 老年人教育程度分布直條圖 …………………………56
圖4-2-4 老年人婚姻關係分布折線圖 …………………………56
圖4-2-5 老年人進住年數分布直條圖 …………………………57
圖4-2-6 老年人健康狀態分布折線圖 …………………………57
圖4-2-7 身體疼痛狀況分布直條圖 ……………………………58
圖4-2-8 與他人相比之健康分布折線圖 ………………………58
圖4-2-9 自覺健康狀況分布直條圖 ……………………………58
圖4-2-10 參與休閒活動情形分布折線圖 ………………………58


表目錄
表1-1-1 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按地區分………………2
表1-1-2 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與老化指數………………4
表1-1-3 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2006年8月底)…6
表1-1-4 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7
表1-1-5 民國九十三年當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主要死亡原因.9
表1-4-1 台灣老年人口數前五名及老人住宅與福利機構
供需資訊(2005年底)…………………………………15
表2-1-1 老年人的身心特徵 ……………………………………22
表3-2-1 老年人基本屬性資料之調查變項尺度表 ……………35
表3-2-2 生活品質之調查變項尺度表 …………………………35
表3-2-3 休閒滿意度之調查變項尺度表 ………………………36
表3-2-4 服務人員基本屬性資料之調查變項尺度表 …………37
表3-2-5 老人休閒認知之調查變項尺度表 ……………………37
表3-2-6 老人休閒態度之調查變項尺度表 ……………………38
表3-3-1 老年人調查之機構訪視率 ……………………………41
表3-3-2 受訪機構內老年人受訪率 ……………………………41
表3-3-3 服務人員調查之機構訪視率 …………………………42
表3-3-4 受訪機構內服務人員受訪率 …………………………42
表4-1-1 服務人員之老人休閒認知總分情形 …………………49
表4-1-2 服務人員之老人休閒態度總分情形 …………………49
表4-1-3 服務人員屬性與老人休閒認知之差異性分析 ………50
表4-1-4 服務人員屬性與老人休閒態度之差異性分析 ………52
表4-1-5 服務人員老人休閒態度迴歸模型檢定結果分析表 …53
表4-1-3 服務人員老人休閒態度迴歸係數與共線性分析表 …53
表4-2-1 老年人之休閒滿意度總分情形 ………………………59
表4-2-2 老年人之生活品質總分情形 …………………………59
表4-2-3 老年人屬性與休閒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60
表4-2-4 老年人屬性與生活品質之差異性分析 ………………62
表4-2-5 老年人生活品質迴歸模型檢定結果分析表 …………64
表4-2-6 老年人生活品質迴歸係數與共線性分析表 …………64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2006,近年我國老年人口數一覽表,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6,94年度第4季臺閩地區老人住宅及老人福利機構供需資訊統計表,內政部。
王小喬、鄧玉貴,2002,護理人員對老人的認知、態度及照顧行為之調查,中國醫藥科學雜誌,第三卷,第四期,第351-362頁。
江信男、林旻沛、柯慧貞,2005,台灣地區老人的生理疾病多寡、自覺生理健康、社會支持度與憂鬱嚴重度,臨床心理學刊,第二卷,第一期,第11-22頁。
江弘基、戴傳文、王銘光、李明濱、張文穎、蔡佩樺,2006,老人自殺問題,台灣醫學,第十卷,第三期,第353-361頁。
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發展小組,2000,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簡介,中華衛誌,第19期,第315-324頁。
李淑芳,1984,台北市老年人戶外遊憩活動之研究,台大園藝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翊豪,2004,醫療人員對休閒治療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朝楊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碩士論文。
李宗派,2005,高齡化社會中老人保健之重要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一百一十期,第66-77頁。
李麗花、賴惠玲、蕭正光、鍾信心,2005,音樂對社區老人憂鬱之成效探討,慈濟護理雜誌,第四卷,第二期,第27-35頁。
林佳蓉,200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十二卷,第二期,第59-76頁。
林富琴、邱啟潤,2004,接受居家服務老人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探討,長期照護雜誌,第八卷,第一期,第56-78頁。
林瑩昭,2005,生活型態與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科學系學生為例,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一期,第41-58頁。
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智勝文化:台北。
吳秋燕、方進隆,2004,老年人心肺適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三期,第41-52頁。
吳求淳、鍾莉蓉,2005,探討護理人員對老人照護的知識、態度與技巧—以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華醫學報,第22期,第121-132頁。
吳崇旗、謝智謀、王偉琴,2006,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主觀幸福感之線性結構關係模式建構與驗證,休閒運動期刊,第五期,第153-165頁。
施教裕,1996,老人安養機構的運作模式和原則,社會福利,第一百二十六期,第24-29頁。
高迪理,1993,老年人的文康休閒活動,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四期,第84-86頁。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第六卷,第四期,第1-12頁。
高潔純、林麗嬋,2002,運用懷舊治療於失智老人照護,護理雜誌,第四十九卷,第三期,第83-87頁。
許志成、徐祥明、徐瑱淳、石曜堂、戴東原,2003,台灣地區老年人健康行為之影響因素分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二十二卷,第六期,第441-452頁。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第四十四期,第127-133頁。
陳曉容、黃子庭,2002,老人因跌倒而就醫的健康照護需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前趨研究,長庚護理,第十三卷,第一期,第1-10頁。
陳肇男,2003,台灣老人休閒生活與生活品質,人口學刊,第26期,第96-136頁。
陳玉敏、李月萍,2004,老年人之整體性照護,護理雜誌,第五十一卷,第三期,第7-10頁。
陳清惠,2004,休閒活動對老年生活之意義,護理雜誌,第五十一卷,第三期,第15-18頁。
陳美花、嚴嘉楓,2005,長期照護機構中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台灣老人保健學刊,第一卷,第一期,第41-49頁。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東華書局。
張孝銘、高俊雄,2001,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間之相關研究-以彰化市居民為實證,體育學報,第三十三卷,第143-152頁。
張佩娟、鍾志強,2002,休閒滿意理論分析,雲科大體育,第五卷,第84-89頁。
張廖麗珠、張孝銘、郭清侯,2002,彰化市居民休閒需求之調查研究,中州學報,第十五期,第259-269頁。
張樑治,2003,安養機構老人人口變項、心流體驗、休閒滿意與生活滿意之關係,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樑治、陳朝圳、蔡志堅,2004a,安養機構老人休閒滿意研究-需求理論之驗證,教育與心理研究,第二十七卷,第四期,第807-821頁。
張樑治、劉吉川、余嬪,2004b,安養機構老人心流體驗與生活滿意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十七卷,第三期,第19-36頁。
黃惠璣,2004,銀髮族的運動,長期照護雜誌,第八卷,第三期,第311-320頁。
趙安娜、高美玲、林壽惠,2004,鄉村社區老年人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相關性之探討,長期照護雜誌,第八卷,第一期,第41-55頁。
楊招謨、李如鵬,2004,身心障礙老人生活品質之個案研究,親民學報,第十期,第167-183頁。
董和銳,2004,族群與台灣老年人之日常生活障礙與功能限制,身心障礙研究,第二卷,第三期,第160-174頁。
董和銳,2005,台灣老年人口自評健康與功能障礙情形之轉變,身心障礙研究,第三卷,第二期,第72-86頁。
葉至誠,1998,老人安養問題之探討-上,社會福利,第一百三十四期,第53-58頁。
葉至誠,1998,老人安養問題之探討-下,社會福利,第一百三十五期,第55-60頁。
葉莉莉、溫敏杰、杜淑玲、林寁、戴臆珊,1999,台南市養護機構住民功能狀態探討,公共衛生,第二十六卷,第三期,第183-192頁。
葉淑惠、林麗味、許耀東、林佩欣、李雪楨,1999,實施老人長期照護機構教育對老人照護服務之成果,護理研究,第七卷,第二期,第157-171頁。
葉淑惠、林麗味、王興耀、賀天蕙,2001,護理之家護理人員對老人照護知識及老人照護在職教育之需求,護理研究,第九卷,第三期,第300-309頁。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2001,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一期,第183-221頁。
蔡必焜,2006,社會資本、休閒參與與健康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第1-25頁。
劉長安、許秀月,1994,探討護理人員對老年人的態度及影響因素,榮總護理,第十一卷,第三期,第303-317頁。
盧瑞芬、曾旭民、蔡益堅,2003a,國人生活品質評量(I):SF-36台灣版的發展及心理計量特質分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二十二卷,第六期,第501-511頁。
盧瑞芬、曾旭民、蔡益堅,2003b,國人生活品質評量(II):SF-36台灣版的常模與效度檢測,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第二十二卷,第六期,第512-518頁。
黎家銘、陳晶瑩,2005,老人跌倒因素的評估與預防,台灣醫學,第九卷,第二期,第277-284頁。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薛承泰、徐麗君,2005,高齡化社會與台北市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一百一十期,第14-22頁。
簡玉坤,2004,老年人心理壓力及因應之道:生物─心理─社會整合模式,護理雜誌,第五十一卷,第三期,第11-14頁。
蕭秋月、尹祚芊、徐畢卿、葉淑惠、李怡娟,2002,回憶治療改善機構老人憂鬱狀態之成效探討,護理雜誌,第四十九卷,第四期,第43-52頁。
蕭伃伶、劉淑娟,2004,老年人的健康體適能,長期照護雜誌,第八卷,第三期,第300-310頁。
顧艷秋、劉文健,2005,安養機構老人生活品質及其影響因素,榮總護理,第二十二卷,第四期,第389-398頁。
羅凱安、蔡欣曄、張雅玲、張樑治,2006,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八卷,第271-284頁。



二、英文部分: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0-33.
Berg, E. C., Trost, M., Schneider, I. E., et al, 2001, Dyadic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leisure time, and gender to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Leisure sciences, 23, 35-46.
Chong, M. Y., Chen, C. C., Tsang, H. Y., et al, 2001, Community study of depression in old age in Taiwa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78, 29-35.
Daly, R. M. & Bass, S. L., 2006, Lifetime sport and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bone size, quality and strength in older men,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17, 1258-1267.
Gubersky, B., Fein, S., Rouse, G., 1955, Recreation for the age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55(8), 976-978.
Hopman, W. M., Towheed, T., Anastassiades, T., et al, 2000, Canadian normative data for the SF-36 health survey,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63(3), 265-271.
Hutchinson A, Fowler P, 1992, Outcomes measures for primary health care: what are the research priority?, Br J Gen Pract, 42, 227-231.
Lawton M, 1991, A multidimensional view of quality of life in frail elders, In: Birren J, Lubben J, Rowe J, eds. The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rail elderl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3-27.
Lloyd, K. M. & Auld, C. J., 2002, The role of leisure in determining quality of life: issues of content and measurement,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57, 43-71.
Lin, M. R., Hwang, H. F., Wang, Y. W., et al, 2006, Community-based tai chi and its effect on injurious falls, balance, gait, and fear of falling in older people, Physical therapy, 86(9), 1189-1201.
Manning, R. E., 1986, Studies in outdoor recreation, Corvallis: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Mannell, R. C., 1989, Leisure satisfaction. In E. L. Jackson & T. L. Burton (Eds.),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pping the past, charting the future (pp. 281-301).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Ngai, V. T., 2005,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Macao, China, Leisure studies, 24(2), 195-207.
Ragheb, M. G. & Tate, R. L., 1993, A behavioural model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based on leisure attitude,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Leisure studies, 12, 61-70.
Ragheb, M. G., 1996,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leisure pursuits: review, conceptualization and a need for a psychometric development, Leisure studies, 15, 245-258.
Söderhamn, O., Lindencrona, C., Gustavsson, S. M., 2001,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ople among nursing students and registered nurses in Sweden, Nurse education today, 21, 225-229.
Trottier, A. N., Brown, G. T., Hobson, S. J.G.., et al, 200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LSS-short form) and the adolescent leisure interest profile(ALIP), 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 9(2), 131-144.
Tsai, S. Y., Chi, L. Y., Lee, L. S., et al, 2004,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among urban, rural, and island community elderly in Taiwan,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103, 196-2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羅凱安、蔡欣曄、張雅玲、張樑治,2006,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學報,第八卷,第271-284頁。
2. 顧艷秋、劉文健,2005,安養機構老人生活品質及其影響因素,榮總護理,第二十二卷,第四期,第389-398頁。
3. 蕭伃伶、劉淑娟,2004,老年人的健康體適能,長期照護雜誌,第八卷,第三期,第300-310頁。
4. 蕭秋月、尹祚芊、徐畢卿、葉淑惠、李怡娟,2002,回憶治療改善機構老人憂鬱狀態之成效探討,護理雜誌,第四十九卷,第四期,第43-52頁。
5. 簡玉坤,2004,老年人心理壓力及因應之道:生物─心理─社會整合模式,護理雜誌,第五十一卷,第三期,第11-14頁。
6. 薛承泰、徐麗君,2005,高齡化社會與台北市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一百一十期,第14-22頁。
7. 劉長安、許秀月,1994,探討護理人員對老年人的態度及影響因素,榮總護理,第十一卷,第三期,第303-317頁。
8. 蔡必焜,2006,社會資本、休閒參與與健康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第1-25頁。
9.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2001,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一期,第183-221頁。
10. 葉淑惠、林麗味、王興耀、賀天蕙,2001,護理之家護理人員對老人照護知識及老人照護在職教育之需求,護理研究,第九卷,第三期,第300-309頁。
11. 葉莉莉、溫敏杰、杜淑玲、林寁、戴臆珊,1999,台南市養護機構住民功能狀態探討,公共衛生,第二十六卷,第三期,第183-192頁。
12. 葉至誠,1998,老人安養問題之探討-下,社會福利,第一百三十五期,第55-60頁。
13. 葉至誠,1998,老人安養問題之探討-上,社會福利,第一百三十四期,第53-58頁。
14. 董和銳,2005,台灣老年人口自評健康與功能障礙情形之轉變,身心障礙研究,第三卷,第二期,第72-86頁。
15. 董和銳,2004,族群與台灣老年人之日常生活障礙與功能限制,身心障礙研究,第二卷,第三期,第160-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