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4 22: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伍麗滿
研究生(外文):WU LI MAN
論文名稱:臺南妙心寺對印順「人間佛教」的落實與弘展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master Yin Shun's "Humanity-Buddhism"in Tainan Miao Hsin Temple.
指導教授:顏尚文顏尚文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9
中文關鍵詞:臺南妙心寺人間佛教釋心覺釋印順釋傳道
外文關鍵詞:Tainan’s Miao Hsin TempleHumanity-BuddhismMaster Hsin Chueh’sMaster Yin Shun’sMaster Chuan Ta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5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是近代中國佛教發展路線的主流,不僅為中國佛教抉擇出一深契佛教根本精神的思想體系,更為當代臺灣佛教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
因此,本論文係以奉行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實棧道場——臺南妙心寺,作為探究之對象。藉此窺知一個區域道場如何展現「人間佛教」思想理念及其弘展的特色。
本論文透過田野調查與文獻資料分析等法,進行交叉比對、分析,全面性的探討該寺的創立與開展,其中,尤重於第四任住持釋傳道接辦後,如何倡導印順「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及如何掌握其思想精華,以形塑妙心寺的實踐準則,並確立「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而落實「莊嚴國土,成熟眾生」的關懷面向,並兼探開山住持心覺頗受學界、教界質疑之人格議題,及釋傳道近四十年弘化之影響。
妙心寺弘展之特色,可歸納為下列五點:一、繼承印順的批判精神,且所關懷之層面頗具爭議性。二、能以佛法的觀點回應爭議性的時事,與時代接軌。三、實踐面豐富又多元,且大多具有開創性與前瞻性。四、能隨著時代的趨勢,彈性調整契應當時、當地、當機的教化形式。五、與其他宗教關係友好,並為人類福祉而攜手合作。足見釋傳道獨特的領導風格,能將一個區域道場,開展出別具特色又具前瞻性的格局,是非常罕見的。
Master Yinshun’s (印順,1906-2005) concept of 「Humanity-Buddhism」 (人間佛教) is the current developing rout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Buddhism that is not only a systematic theory that profoundly exemplifies the religion’s fundamental spirit, but also points out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cultivation for the modern-day monastic and lay followers—especially influential in Taiwan.
This thesis is written based upon Tainan’s Miao Hsin Temple (臺南妙心寺), a Buddhist temple 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aiwan that sincerely practices and enforces the teachings of Master Yinshun’s (印順) concept of 「Humanity-Buddhism 」 (人間佛教) as the foundation in all activities and cultivation exercises.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how this sixty-year old local temple has come to accept and propagate the spirit of「Humanity-Buddhism 」 (人間佛教) in its daily activities and illustrate the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it holds to become an influential trend in the Buddhist world.
The dissertation proceeds cross-comparisons, analysis, and overall investigations of the temple’s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folk inquisitions and cultural heritage data analysis. Great emphasizes is placed on how the thought and concept of Master Yin Shun (印順) has been preached and how the essence of the concept has been implemented after 「Shih Chuan Tao 」(釋傳道) became the forth abbot of the temple. Master Chuan Tao has developed and regulated the practicing standard at 「Miao Hsin Temple 」(妙心寺) as well as established 「a concern for and purification of this time, this place and this person 」which adheres to the notion of 「to adorn the land to be magnificent, and to mature myriad living beings 」(莊嚴國土 ,成熟眾生) . This paper also investigates the criticism and doubt that the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circles have towards the original founding-abbot Master Hsin Chueh’s(心覺) personality and career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abbot, Master Chuan Tao (釋傳道) and his forty years of preaching experience.
The Miao Hsin Temple’s unique features and method of propagation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ive main categories:
(1) The temple faithful abides to Master 「Yin Shun’s 」(印順) critique-based attitude and therefore, is able to confront and deal with many socially controversial current affairs.
(2) From a Buddhist standpoint, Master Chuan Tao is able to preach and resolve many controversial social issues in a satisfactory manner that concurs with modern conceptions.
(3) The temple’s activities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are creative, abundant and diverse—suiting and catering to the various strata of people in society; they also show great prospective features that will ensure a positive future.
(4) The temple’s activities are flexible and will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the current era, environment and/or practitioner.
(5) The temple constantly maintains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religious groups and unreservedly cooperates with them, in order to benefit society and mankind.
It is evident that the style and method preached and enforced by Master Chuan Tao (釋傳道) at the Miao Shin Temple, not only is unique and phenomenal because of its modern and flexible features, but also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nature to develop and expand into a global trend in the near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文獻之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7

第二章 臺南妙心寺的創建及其弘法志業 ………………………………………9
第一節 妙心寺之沿革 ………………………………………………………9
第二節 歷任住持……………………………………………………………10
第三節 附設單位……………………………………………………………32

第三章 妙心寺人間佛教展現的理論原則………………………………………37
第一節 人間佛教思想來源…………………………………………………37
第二節 印順人間佛教思想的主要內涵……………………………………45
第三節 形塑妙心寺「人間佛教」的實踐準則……………………………52
第四節 「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56

第四章 妙心寺「成熟眾生」的面向……………………………………………59
第一節 教育面向……………………………………………………………59
第二節 文化面向……………………………………………………………92

第五章 妙心寺「莊嚴國土」的面向 …………………………………………119
第一節 環保面向 …………………………………………………………119
第二節 政治、社會關懷面向 ……………………………………………130

第六章 妙心寺教化之社會效應——以人為中心的考察 ……………………139
第一節 國外人士 …………………………………………………………139
第二節 國內人士 …………………………………………………………148

第七章 妙心寺教化之影響——以高雄佛教堂為例 …………………………163
第一節 高雄佛教堂簡史 …………………………………………………163
第二節 釋傳道對高雄佛教堂的影響 ……………………………………165
第三節 兼論高雄佛教堂居士權力中心的轉移 …………………………175

第八章 結論 ……………………………………………………………………181

主要參考文獻 ……………………………………………………………………187

圖目次

圖1 第一任住持釋心覺 ………………………………………………………i
圖2 第二任住持釋圓明 ………………………………………………………i
圖3 第三任住持釋開證 ………………………………………………………i
圖4 第四任住持釋傳道 ………………………………………………………i
圖5 寺景一:大門 ……………………………………………………………i
圖6 寺景二:大殿前法輪 ……………………………………………………i
圖7 寺景三:大殿外觀 ………………………………………………………i
圖8 寺景四:文教大樓外觀 …………………………………………………i
圖9 妙心寺佛菩薩開光暨釋心覺陞座典禮 …………………………………i
圖10 釋開證晉山為妙心寺第三任住持………………………………………i
圖11 釋傳道於臺南德化堂弘法………………………………………………ii
圖12 創立妙心幼稚園…………………………………………………………ii
圖13 1976年起大專佛學社至妙心寺舉辦研習營……………………………ii
圖14 妙心寺大殿落成典禮暨詩書畫友粥會…………………………………ii
圖15 成立「慈恩婦女會」……………………………………………………ii
圖16 釋傳道接受內政部部長頒獎……………………………………………ii
圖17 釋傳道為嘉義監獄受刑人舉行皈依儀式及開示………………………ii
圖18 舉辦「第二期慈恩兒童文學研習會童話營」…………………………ii
圖19 釋傳道至馬來西亞弘法 ………………………………………………iii
圖20 開設成人學習課程 ……………………………………………………iii
圖21 舉行「佛教文物書畫特展」……………………………………………iii
圖22 舉辦大型佛學講座 ……………………………………………………iii
圖23 舉辦人間佛教教師研習營 ……………………………………………iii
圖24 策劃「朱玖瑩先生九一回顧展——玖公的書法世界」巡迴展 ……iii
圖25 舉辦青年佛教育樂營…………………………………………………iii
圖26 贊助香港舉辦「太虛大師誕生一百週年國際會議」………………iii
圖27 釋傳道參與「第一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的「佛教倫理與環境保護」座談會 …………………………………iv
圖28 成立妙心國樂團 ………………………………………………………iv
圖29 「淨化民心大遊行」釋傳道擔任總召集人,聲討「嬰靈供養邪說」 iv
圖30 「淨化民心大遊行」僧俗參加者近五百人 …………………………iv
圖31 於高雄佛教堂舉辦佛學研習營 ………………………………………iv
圖32 成立讀書會……………………………………………………………iv
圖33 妙心寺定期舉辦講座…………………………………………………iv
圖34 舉辦清淨沙灘活動 ……………………………………………………iv
圖35 釋傳道出席「乾淨選舉救臺灣」成立「臺南籌備委員會」記者會…v
圖36 策劃「佛教藝術攝影展全省巡迴展」…………………………………v
圖37 妙心合唱團成立 ………………………………………………………v
圖38 釋傳道陞座為妙心寺第四任住持………………………………………v
圖39 釋傳道至美洲弘法………………………………………………………v
圖40 舉辦「佛教藝術雕塑展」………………………………………………v
圖41 出版「中華佛教百科全書」……………………………………………v
圖42 出版「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印順.呂澂佛學辭典」電子版 ………v
圖43 釋傳道於蘇雪林寓商談「蘇雪林山水」之出版事宜 ………………vi
圖44 舉辦「佛教與社會關懷——生命、生態、環境關懷」學術研討會 vi
圖45 妙心文教大樓動土典禮………………………………………………vi
圖46 「妙心佛學讀書會」、「妙心成長教育讀書會」參加「全國讀書會
博覽會」展示成果……………………………………………………vi
圖47 釋傳道於高雄社會大學講授「紅塵覺慧」 …………………………vi
圖48 釋傳道受邀參加聯合發佈「自然平權宣言」 ………………………vi
圖49 佛誕放假促進會舉行成立大會,釋傳道與會致詞 …………………vi
圖50 釋傳道於「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vi
圖51 成立「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 ………………………………………vii
圖52 妙心文教大樓慶成啟鑰剪綵儀式 ……………………………………vii
圖53 開辦「兒童假日成長班」 ……………………………………………vii
圖54 舉辦「福爾摩莎文化」兒童夏令營 …………………………………vii
圖55 舉行「帕奧禪修營」 …………………………………………………vii
圖56 舉行「中華電子佛典推廣研習」 ……………………………………vii
圖57 國史館《佛教人物訪談錄》計畫,釋傳道被列為受訪對像…………vii
圖58 釋傳道透過網路視訊為「美國妙緣內觀中心」學員講授佛法………vii
圖59 釋傳道受邀擔任「臺南市二級古蹟開元寺文物研究調查計畫」
總召集人 ……………………………………………………………viii
圖60 臺南市天主堂創立140年慶,釋傳道受邀參加「宗教交談系列」
之對話…………………………………………………………………viii
圖61 策展「原真之美——臺灣原住民藝術文物展」……………………viii
圖62 妙心寺傳授菩薩戒……………………………………………………viii
圖63 梁加升獲釋……………………………………………………………viii
圖64 戎克航行許可證 ………………………………………………………ix
圖65 假帆船船籍證書 ………………………………………………………ix








表目次

表一 妙心寺與大專生、院校之互動 ………………………………………197
表二 妙心寺舉辦成人研習、冬、夏令營等營隊 …………………………200
表三 妙心寺舉辦青少年冬、夏令營 ………………………………………204
表四 妙心寺舉辦兒童夏令營………………………………………………205
表五 妙心寺歷年舉辦之講座………………………………………………207
表六 妙心寺歷年重要大事紀………………………………………………212
表七 釋傳道歷年弘法活動…………………………………………………221
一、大藏經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大正藏》,第2冊。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之三》,《大正藏》,第7冊。
隋.吉藏撰,《十二門論疏》,《大正藏》,第42冊。
唐.元康撰,《肇論疏》,《大正藏》,第45冊。
梁.諸大法師集撰,《慈悲道場懺法傳》,《大正藏》,第45冊。
宋.王日休撰,《龍舒增廣淨土文》,《大正藏》,第47冊。
元.宗寶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48冊。
二、圖書
Louis Patsouras, Crucible of socialism. NJ :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87.
Louis Patsouras; Jack Ray Thomas, Essays on Socialism. NY :Edwin Mellen Press, 1992.
Louis Patsouras; Morris Slavin; Boris Blick, Rebels against the old order : essays in honor of Morris Slavin. Ohio : 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 1994.
Louis Patsouras; Morris Slavin, Reflections at the end of a century. Ohio: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 2002.
Louis Patsouras, Simone Weil and the socialist tradition. San Francisco:EMText,1991.
Louis Patsouras; Jack Ray Thomas,Varieties and problems of twentieth-century socialism. Chicago : Nelson-Hall, 1981.
Louis Patsouras, Thorstein Veblen and the American way of life. Montréal : Black Rose Books, 2004.
Danny L.jorgensen著,王昭正.朱瑞淵譯,《參與觀察法》,臺北:弘智文化,1999
年。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助印名錄》,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85年4月。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太虛大師全書》3、22、23、24、25、31,臺北:
善導寺佛經流通處,民69年11月。
印順,《人間佛教論集》,新竹縣竹北市:正聞,2004年6月。
印順,《中觀今論》,新竹縣竹北市:正聞,民87年1月。
印順,《印度之佛教》,臺北:正聞,民81年10月。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臺北:正聞,民77年4月。
印順,《成佛之道》增注本,臺北:正聞,民83年6月。
印順,《佛在人間》,新竹縣竹北市:正聞,民89年10月。
印順,《佛法概論》,新竹縣竹北市:正聞,民89年10月。
印順,《我之宗教觀》,臺北:正聞,民81年2月。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北:正聞,民83年7月。
印順,《淨土與禪》,新竹縣竹北市:正聞,民87年1月。
印順,《華雨集(四)》,臺北:正聞,民82年4月。
印順,《華雨集(五)》,臺北:正聞,民82年4月。
印順,《寶積經講記》,新竹縣竹北市:正聞,民87年1月。
李筱峰,《臺灣近代名人誌第四冊》,臺北:自立晚報社,民76年。
吳老擇口述,卓遵宏、侯坤宏主訪,《臺灣佛教一甲子吳老擇先生訪談錄》,臺北
縣新店市:國史館,民95年11月。
邱敏捷,《印順導師的佛學思想》,臺北:法界,民89年1月。
林俊義,《反核是為了反獨裁》,臺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民78年10月。
星雲,《老二哲學》,臺北:佛光,1995年8月。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問學,1977年11月。
開證法師六秩華誕慶祝會,《我所認識的開證法師》,高雄:開證法師六秩華誕慶祝會,民73年3月。
張炎憲等編,《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民76年。
莊永明,《臺灣百人傳1》,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5月22日。
莊永明,《韓石泉傳》,南投:臺灣文獻委員會,民82年11月。
劉玉玲,《教育人類學》,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蔡培火、吳三連等著,《臺灣近代民族運動史》,臺北:自立晚報社,民71年2月。
鄭進發,《朱玖瑩書法選集》,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77年
11月。
鍾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1993年8月。
韓石泉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專輯編印委員會,《韓石泉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專
輯》,臺南:韓石泉先生逝世三週年紀念專輯編印委員會,民55年10月。
戴康生、彭耀主編,《宗教社會學》,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基金會,2006年7月。
闞正宗,《物華天寶話開元——二級古蹟開元寺歷史文物精華》,未出版。
蘇南成等監修,《臺南市志卷九選舉志》,臺南:臺南市政府,民68年3月。
蘇雪林,《蘇雪林山水》,臺北:文建會,民83 年10月。
釋開證,《慈恩集》,高雄:宏法寺,民74年。
釋開證,《慈恩集5》,高雄:宏法寺,民85年。
釋開證,《慈恩集7》,高雄:宏法寺,民85年。
釋開證主編,《大崗山法脈傳承史‧通訊錄》,高雄:宏法寺,2000年7月。
釋傳道,《印順導師與人間佛教》,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
90年4月。
釋傳道,《跨世紀書癡:朱玖瑩書法紀念展專輯》,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
文獻基金會,民88年11月。
釋傳道主編,《開證上人永懷集》,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94年4月。
論文
(一)學位論文
楊宮妹,釋如微,《臺灣佛教僧團的現代轉型——臺南地區開元寺與妙心寺之比較
研究》,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4年6月。
廖淑珍,釋德億,《當代臺灣佛教的佛陀觀及其宗教實踐》,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
碩士論文,民91年1月。
劉文芳,釋傳法,《當代佛教的社會運動》,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6月。
闞正宗,《戰後臺灣的幾個面向(1949-2003)》,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93年1月。
(二)集刊論文
林朝成,〈臺灣佛教的環境教育——以臺南妙心寺為例〉,《環境價值觀與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化研究中心,民86年5月,頁19-30。
邱敏捷,〈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與臺灣當今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桃園:弘誓,民88年10月23-24日,頁159-182。
邱敏捷,〈從僧肇到印順導師——《肇論》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印順思想:邁向2000年佛學研討會 會前論文集》,臺北:現代佛教學會,民89年1月22-23日,頁1-12(第五場)。
邱敏捷,〈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兩性平等意識及其影響〉,《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桃園:弘誓,民90年3月31日,頁19-40。
邱敏捷,〈牛頭禪析論——從胡適到印順〉,《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2005年8日30日~9日2日,頁64-97。
葉阿月,〈中日佛教三寶的差異〉,《中日文化差異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民81年 3月,頁254-255。
釋傳道主編,《佛教與社會關懷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論文集》,
臺南縣永康巿: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民85年元月。
(三)期刊論文
邱敏捷,〈《肇論》研究——近代學者「哲學角度」的論述〉《南師學報》第37卷
第2期,民92年10月,頁17-28。
邱敏捷,〈當代「人間佛教」的諍辯——記數年前的一場大風暴始末〉《當代》,第
215期,臺北:合志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7月1日,頁54-61。
黃文樹,〈大崗山派心覺法師行述〉,《護僧》第27期,高雄:中華佛教護僧協會,
2002年6月,頁31-52。
楊惠南,〈當代臺灣佛教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與「心靈環保」
的省思〉《當代》,第104期,臺北:合志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12月1日,頁
32-55。
釋傳道,〈人間佛教——此時、此地、此人的關懷與淨化〉,《妙心》第64期,民
90年7月,頁1-8。
釋傳道,〈打造人間佛教的文教空間〉,《妙心》第69期,民91年5月,頁1-12。
釋傳道,〈菩薩社會關懷的二大任務——莊嚴國土、成熟眾生〉《佛教與社會關懷
學術研討會:生命、生態、環境關懷論文集》,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
獻基金會,民85年1月,頁1-13。
釋傳道、伍麗滿,〈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實踐——以妙心寺為例(上)〉《妙
心》第94期,民95年7月,頁2-18。
闞正宗,〈臺南開元寺證光(高執德)的「白色恐怖」公案再探〉,《護僧》37期,
高雄:中華佛教護僧協會,2004年12月,頁4-46。
四、報紙期刊報導文章
〈七月份行事活動〉,《妙心幼稚園八十六年七月份月報》,1997年7月,頁2-3。
〈二、本月份文化事項〉,《第八屆臺南佛教慈恩婦女會開會通知》,民76年4月。
〈十一月份活動回顧〉,《妙心幼稚園八十七年十二月份月報》,1998年12月,頁2-4。
〈印明和尚略傳〉,《大乘月刊》第六期,民43年9月10日,頁19。
〈妙心人間佛教研修院〉,《妙心》第43期,民88年7月,頁34-36。
〈妙心成長教育讀書會招生〉,《妙心》第24期,民86年12月,頁19。
〈妙心普渡眾生.開創人間淨土 妙心寺與人間雜誌明起舉辦環保展〉,《中國時
報》,民77年5月18日,第10版。
〈宗教界舉行反賄選遊行〉《中國時報》,民82年11月22日,第7版。
〈前瞻的未來〉,《妙心幼稚園八十六年九月份月報》,1997年9月,頁1-3。
〈活動預告〉,《妙心慈恩》第32期,1995年9月,頁8。
〈活動預告〉,《臺南佛教慈恩婦女會十二月份會訊》,民81年12月,頁1。
〈活動回顧〉,《妙心慈恩》,第11~20期,1993年12月~1994年9月
〈活動回顧〉,《妙心幼稚園月報》,1994年10月~2000年3月。
〈原住民文物展原味十足——南縣文化中心展出釋傳道多年來的收藏〉《民眾日
報》,民95年9月13日,第9版。
〈原真之美傳道法師導覽 原住民藝術文物展今精彩登場〉,《中華日報》,民95年
9月13日,第7版。
〈核電百分之百安全?謊言 宗教界邀學者專家座談提出反駁 並強調核電並非
是臺灣唯一選擇〉《臺灣時報》,民81年5月26日,第13版。
〈破除嬰靈供養邪說,聲討假借佛教斂財惡風,府城五百僧俗上街頭護法〉《中華
日報》,民79年6月11日,第6版。
〈乾淨選舉救臺灣臺灣 南縣座談會登場 會中發表宣言及立場超然公正四項聲
明〉《民眾日報》,民82年9月8日,第14版。
〈梁加升先生事略〉,《臺灣風物》,第19卷第3、4期,臺北:臺灣風物,民58
年12月,頁100。
〈傳道法師電視弘法消息〉,《妙心》第11期,民85年11月,頁12。
〈新春特展 原真之美——臺灣原住民藝術文物展〉,《妙心》第98期,民96年3
月,頁33。
〈與您分享「開放教育」〉,《妙心幼稚園八十七年一月份月報》,1998年1月,頁1-3。
〈綠協發佈宣言:不在山上建廟〉《中國時報》,民87年4月27日,第7版。
〈臺灣的將來寄望在人民不被收買 南市宗教界率先響應「乾淨選舉救臺灣」運
動〉《民眾日報》,民82年9月2日,第14版。
〈「寫作讀書會」歡迎您的加入〉,《妙心》第27期,民87年3月,頁32。
〈嬰靈作祟專題報導〉《中國時報》,民77年2月2日,第21版。
〈妙心電視弘法基金 徵求護持、贊助委員〉,《妙心》第41期,民88年5月。
頁39。
〈因緣與業報專輯〉,《普賢》,第3期,民77年4月1日,頁19-24。
方捷,〈慈悲喜捨話妙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訪蘇如香園長〉,
《妙心》第31期,民87年7月,頁34-38。
孔子嘉,〈不滿不平待遇發起罷工風潮〉,《聯合報》,民54年10月8日,第6版。
孔子嘉,〈心覺法師參加抗日活動未受政府委派 完全基於民族大義〉,載《聯合
報》,民54年10月8日,第6版。
伍麗滿,〈「彩繪生命藝術夏令營」活動紀實〉,《妙心》第71期,民91年9月,
頁16-23。
伍麗滿,〈成長的喜悅——兒童假日成長活動邁入第七年〉,《妙心》第92期,民95年3月,頁32。
朱朝彬,〈府城宗教界 合力淨化選風 45個民間團發起「乾淨選舉救臺灣」運動
嚴格監督各候選人遏止賄選歪風〉《自由時報》,民82年9月2日,第8版。
呂姝貞,〈用心耕耘——迎接學習社會的來臨〉,《妙心》第25期,民87年1月,
頁30-31。
吳幸樺,〈找回中輟生大樹計畫獲認同〉,《自由時報》,民92年3月7日,第13
版。
吳幸樺,〈府城開元寺爆性侵醜聞〉、〈釋會善否認一切指控〉,《自由時報》,民94
年7月16日,第B5版。
林相美、辛悅弘,〈黑心素食 市場來源追追追〉《自由時報》,民93年6月13日,
第10頁。
施靜茹,〈佛教藝術攝影展——佛教文物 鏡頭禪機〉,《聯合報》,民80年8月19
日。
唐詩,〈可怕!黑心素食75%攙葷 全臺兩百萬素食者心驚 出家人痛批『對不起
佛祖』〉,《臺灣日報》,2004年6月11日,第5版。
郭雨聲,〈府城佛教界淨化民心大遊行〉《佛教新聞週刊》,第49期,臺北:佛教
新聞週刊雜誌社,1990年6月18日~6月24日,頁20-21。
莫白,〈餘音裊裊繞樑之日〉,《妙心慈恩》第13期,1994年2月,頁6。
莊永明,〈妙心寺 心覺和尚〉,《自立晚報》,民74年1月27日,第10版。
陳秀枝,〈多個宗教團體籲建立非核家園〉,《臺灣日報》,民89年12月6日,第5
版。
陳美文,〈法雲大樹呵護單親學童〉,《中國時報》,民90年7月23日,第14版。
陳重生,〈吃素30年竟疑似得了狂牛症 屏東一婦人案例令人匪夷所思,黑心素
食充斥,宗教界同情又無奈〉,《中國時報》,民93年6月11日,第A3版。
陳真,〈少時率眾抗倭報國晚年獨伴黃卷青燈 心覺法師圓寂修成正果 遺體火化
獲八粒舍利子〉,《中國時報》,民58年2月2日,第7版。
陳銀全,〈法雲協會要讓中輟生越來越少〉,《中華日報》,民92年6月20日,第
23版。
黃美姝,〈淨化民心座談會 抗議嬰靈供養第四波聲明活動〉《佛教新聞週刊》,第
50期,臺北:佛教新聞週刊雜誌社,1990年6月25日~7月1日,頁24-27。
黃俊文,〈成長與喜悅——「妙心成長教育讀書會」簡介〉,《妙心》第39期,民
87年3月,頁37-38。
黃建興,〈祭拜嬰靈 不如多存善心〉,《民生報》,民77年2月28日,第22版。
黃福其,〈素食,別買價廉、散裝、味重品〉,《聯合晚報》,民93年6月10日。第3版。
葉重利,〈關心我們居住的這片土地——一次成功的環保教育〉,《臺南一週》,第
386期,民77年5月28日,第14版。
圓澄,〈書香教育.根植社區——1997全國讀書會博覽會去來〉,《妙心》第15期,
民86年3月,頁9-10。
詹森,〈佛教人士反嬰靈供養 昨舉行萬人簽名活動〉《中華日報》,民79年5月7
日,第6頁。
溫金柯,〈發菩提心.弘揚正法——訪臺南妙心寺負責人傳道法師〉《現代禪》第
10期,民79年9月,第1-2版。
聖嚴,〈佛門星殞人天哀悼〉,《人生》第263期,2005年7月,頁17。
傳道法師講,劉瑞吟整理,〈從佛法談環保〉,《佛教新聞週刊》,第5期,臺北:
佛教新聞週刊雜誌社,1989年8月14日~8 月20日,頁72-75。
傳道法師講,劉瑞吟整理,〈從佛法談環保〉,《佛教新聞週刊》,第6期,臺北:
佛教新聞週刊雜誌社,1989年8月21日~8 月27日,頁71-73。
蔡昆龍,〈「苦行千里」抵達府城 百餘名民眾加入隊伍表示支持〉,《自由時報》,
民83年10月14日,第10頁。
蔡森田,〈競選座談會 檢調單位成箭靶〉,《民眾日報》,民83年12月1日,第
15頁。
霜梧,加升。〈我往臺中受戒一年的回憶〉,《法音》,第1卷第12期,民45年11
月20日,頁16-17。
謝杏熏,〈妙心寺民49~96年度大事紀〉。
鍾麗華,〈支持廢核四,宗教團體盼建非核家園,社運團體要求停止政爭〉《自由
時報》,民89年11月1日,第4版。
釋傳道,〈重視環保是建立人間淨土的根本〉《普門》第131期,基隆:普門雜誌
社,民79年8月,頁68-69。
釋傳道主講,陳金選、邱敏捷紀錄,〈緣起八正道——中道德行〉,《妙心》,第32
期,民87年8月,頁1-13。
釋傳道主講,謝芳珠紀錄,〈中觀思想的實踐(上)〉,《妙心》第61期,民90年1
月,頁3-7。
龔采薇的媽媽,〈家長感言〉,《妙心幼稚園八十八年十月份月報》,1999年10月,頁2-3。
五、工具書
許雪姬總策劃,《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5月。
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年元月。
藍吉富主編,《印順.呂澂佛學辭典》,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2000年4月。
藍吉富主編,《臺灣佛教辭典》,臺南縣永康市: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未出
版。
五、其他
(一)訪談紀錄
王松助、黃雪珠訪談紀錄(一),2005.11.14。
王松助、黃雪珠訪談紀錄(二),2005.11.16。
王麗芬訪談錄,2007.01.07。
吳文宗訪談錄,2006.03.06。
吳耀庭訪談錄,2006.01.05。
呂姝貞訪談錄(一),2006.10.24。
呂姝貞訪談錄(二),2007.01.08。
呂勝強訪談錄,2004.09.16。
周順章訪談錄(一),2004.09.05。
周順章訪談錄(二),2005.11.21。
周順章訪談錄(三),2005.12.11。
林金悔訪談錄(一),2005.09.07。
林金悔訪談錄(二),2006.03.13。
林素真訪談錄,2004.09.21。
邱敏捷訪談錄,2006.03.06。
侯怡年、侯悠慧訪談錄,2005.05.03。
唐德賢、陳長華訪談錄,2005.12.25。
孫淑梅訪談錄,2004.09.05。
張惠珠訪談錄,2006.05.03。
梁百煜訪談錄(一),2005.05.21。
梁百煜訪談錄(二),2005.05.28。
梁南坤訪談錄,2002.04.02。
郭昌文訪談錄(一),2004.10.23。
郭昌文訪談錄(二),2006.02.10。
郭麒麟訪談錄,2006.03.20。
陳淑貴訪談紀錄,2004.09.21。
黃清雲(釋天德)訪記錄,2003.12.14。
楊圳益訪談錄,2004.10.08。
趙中秋訪談錄,2004.09.23。
潘香蘭訪談錄,2004.07.25。
蘇如香訪談錄,2006.11.14。
蘇素娥訪談錄,2005.03.04。
釋心淳訪談錄,2007.02.04。
釋得圓訪談錄,2006.01.17。
釋傳道訪談錄(一),2004.09.05。
釋傳道訪談錄(二),2005.10.24。
釋傳道訪談錄(三),2005.10.25。
釋傳道訪談錄(四),2005.11.08。
釋傳道訪談錄(五),2005.11.14。
釋傳道訪談錄(六),2005.11.15。
釋傳道訪談錄(七),2005.11.21。
釋傳道訪談錄(八),2006.03.18。
釋傳道訪談錄(九),2006.11.21。
釋傳道訪談錄(十),2006.12.09。
釋圓祥訪談錄,2005.12.05。
釋繼如訪談錄,2006.03.06。
(二)會議紀錄、簡介、手稿、活動表、信函
〈九十三年度工作計畫〉《中華民關懷生命協會第四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議
程》,民93年1月28日,頁1。
〈財團法人高雄佛教堂沿革簡介〉,民81年8月1日印行。
〈聲請書〉,民43年6月24日,高克勤呈中國佛教會臺灣省分會臺南市支會。
《南瀛藝文》,民82年9月1日,第二版。
「佛教文物書畫特展」邀請卡。
「妙心幼稚園八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時間表」。
「妙心社區教育中心」課程表。
「財團法人高雄佛教堂第九屆董、監事會議記錄」,1992.5~1995.5。
「財團法人高雄佛教堂第四屆第一次臨時信徒會會員代表大會記錄」,1994.8.17。
「財團法人高雄佛教堂第四屆第二次信徒會會員代表大會記錄」,1993.5.14。
「財團法人高雄佛教堂第四屆第三次信徒代表大會資料」,1994.5.29。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檢察署處分書」,八十九年度偵字第三一三號,民89年4
月28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八十九年度偵字第三三七號,
民89年3月20日。
「覺者的智慧——東南亞佛像展」邀請卡。
少滄遺稿,〈日據時代臺灣民族革命運動興起與沿革略述〉,民54年6月3日。
「梁加升致其妻信函」。
梁南坤提供的「家譜」。
妙心寺81年成教講座小卡片。
「佛教界呼籲:締造人間淨土,建立非核家園『祝禱國泰民安』祈福法會暨記者
會新聞資料」。
妙心寺佛教法雲慈善會,〈臺南法雲文教協會成立緣起〉《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手
冊》,頁2。
法雲文教協會理事長郭麒麟暨全體理監事致傳道法師函,2002.3.6。
唐德賢致伍麗滿函,2006.4.1。
趙中秋,〈臺灣南部佛教的興起〉,1997年,手稿影本。
贊助「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光碟之名冊。
繼如法師致伍麗滿函,2006.3.29。
(三)網路資料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P0050008
(2007.5.1),〈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Mid-America Buddhist Association,美中佛教協會。http://www.maba-usa.org/documents/ourmission.html(2006.3.30):「Retreat Center Plan: To establish a simple, realistic and elegant temple to teach inaccordance with Shakyamuni's and Bodhisattva's teachings. To promote thought, self improvement and missionary work.」
人民團體法修正草案總說明 http://sowf.moi.gov.tw/11/new11.htm。(2007.5.1)。
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outline/CivilAffairs_C.asp(2007.5.11)。
全國教師會論壇:http://forum.nta.org.tw/v362/epaper/5/5-1.htm(2007.5.11)。
印順文教基金會推廣中心http://www.yinshun-edu.org/serviceDisplay.asp?id=27 (2006.3.28)。
妙緣內觀中心http://www.mindfullivingalliance.org/ (2006.3.28)。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2007.3.21)。
張哲源報導,〈吃素啃到雞骨頭 黑心店家遭罰  葷食當素食賣 廠商歸咎經銷商 販售黑心素食 最高罰20萬〉《臺視全球資訊網》,2006年10月31日。網址: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UFnnmDmOUSYJ:www.ttv.com.tw/news/html/095/10/0951031/09510314496202L.htm+%E9%BB%91%E5%BF%83%E7%B4%A0%E9%A3%9F&hl=zh-TW&ct=clnk&cd=20&gl=tw(2007.5.11)。
臺灣動物之聲:http://www.lca.org.tw/epaper/avot-080/avot-087.htm。(2007.5.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2. 張曉鳳、林育秀、王素美、饒育華、吳芯霈、梁亞文,2010,醫療服務人員工作壓力源與離職意願之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2. 蔡松華(2009),〈遺產與旅遊觀光〉。《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10期,頁89-91。
3. 31. 羅萱、楊志良, 1998,某醫學中心專任主治醫師薪資滿足感、離職傾向與影響因素關係之研究-線性結構模式分析之應用,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4. 11. 侯勝茂、薛瑞元,2007,醫學系一般公費生培育制度之檢討,醫學教育。
5. 24. 楊克平,1999,台灣地區護理人員短缺問題現況調查:台灣地區護理人員段缺問題之正面探討階段一,護理雜誌。
6. 19. 陸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
7. 3. 王郁智、章淑娟、朱正一, 2006 ,升遷機會, 社會支持, 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8. 28. 趙明玲、邢鴻君、陳靜香、張淑敏, 2010,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相關性研究,醫務管理期刊。
9. 17. 許士軍,1996,知識社會下的管理與領導,世界經理文摘。
10. 15. 陳明晃、艾昌瑞, 2003,急診醫師留任因素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醫務管理期刊。
11. 13. 高文惠、黃文鴻、楊漢湶,1998,公費醫師服務期滿後執業選擇之研究,醫學教育。
12. 12. 侯君翰、王維典、梁繼權、侯勝茂,2007,近十年來醫學系一般公費生畢業服務期滿後之執業型態及意見分析,醫學教育。
13. 1. 于乃玲、胡瑞桃、周碧琴、賴瑞月,1999,某區域醫院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相關性之探討,長庚護理。
14. 楊惠南,〈當代臺灣佛教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與「心靈環保」
15. 27. 黃逸萍, 2009,金門地區公費醫事人員留任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MBA) 碩士論文。15. 劉平青、趙雪雲、李靜,2012,內部行銷對新員工留任意願的影響-以員工關係為中介變數,中原企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