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村稔等,カメラ技術ハンドブツク,東京,写真工業出版社,1979。
[2] 小倉磐夫,現代のカメラとレンズ技術,東京,写真工業出版社,1982。
[3] 黃柏誠,大面積高功率發光二極體導光元件之設計,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4] 詹政書,高亮度LED燈具光學設計分析研究,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5] 馮慧平等,LED陣列光源之照明設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月,2007。
[6] 王文勳, 手機LED閃光燈照度均勻設計與研究,中央大學光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 張善斌,均勻強度或照度的自由曲面透鏡設計,成功大學物理學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2009。[8] 陳正南,LED藉由多曲率透鏡提升照度均勻度之光學透鏡設計,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9] 鄭育旻,基於拋物面鏡反射法之LED線光源設計與實現,臺灣科技大學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10] Hecht Eugene,Optics, 4th Edition,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2001.
[11] Lambda Research Corp,TracePro Manual, Release 4.1.,2007.
[12] R.E.Fischer, and B.Tadic-Galeb, Optical system design,2nd Edition,McGraw-Hill, 2000.
[13] Smith, Warren J., 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3rd Edition,McGraw-Hill, 2000.
[14] Winston ,et al., Nonimaging Optics,ACADEMIC PRESS, 2005.
[15] 耿繼業和何建娃,幾何光學,台北,全華書局,2001。
[16] 葉玉堂,饒建珍和肖峻,幾何光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
[17] 訊技科技,TracePro快速學習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7。
[18] 蔡仲文,閃光燈觸發電路設計, Electronic Technique,2002。
[19] 謝明良,Fresnel透鏡的回顧與應用,光電工程,P.45,1994。
[20] 黃忠偉和胡能忠,光學系統模擬設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21] 林正淳,光學機構設計,新竹,林正淳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