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依筆畫順序)
王昭文。<臺灣戰時的文學社羣-《文藝臺灣》與《臺灣文學》>。《臺灣風物》。40.4(民79)。69-103。王溪清。〈提倡臺灣文學的西川滿先生〉。《臺南文化》。33(1992)。59-73。比爾‧阿希克洛夫特、嘉雷斯‧格里菲斯、凱倫‧蒂芬著。《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The Empire Writes Back: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劉自筌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8。112。
中島利郎著。<「西川滿」備忘錄─西川滿研究之現狀>。《台灣文藝》。涂翠花譯。138(民82)。4-20。。<評葉石濤譯《西川滿小說集1》、陳千武譯《西川滿小說集2》-西川滿文學之復活>。《文學臺灣》。邱慎譯。27(民87)。27-31。
瓦勒迪‧甘乃迪。《認識薩依德—一個批判的導論》。邱彥彬譯。台北:麥田出版,2003。
中村哲著。<外地文學的課題>。《「日據時期台灣文學日文史料蒐集翻譯計畫」九十三年度期末報告書(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涂翠花譯。計畫主持人黃英哲。40-19(2004)。108-9。
巴特.摩爾-吉爾伯特(Bart Moore-Gilbert)。《後殖民理論》。彭淮棟譯。台北:聯經,2004。
朱耀偉。《後東方主義—中西文化批評論述策略》。台北:駱駝出版,1994。
向陽(林淇漾)著。<日治時期台灣啟蒙論述的反挫:《台灣新民報》系的「同化主義」表意>。《書寫與拼圖:臺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王德威主編。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97-122。
。《台灣的故事》。台北:允晨文化出版,2004。
向陽(林淇漾)主編。《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散文卷‧第一部)》。台北:聯合文學出版,2006。
。《二十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日治時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2006。
朱雙一。<西川滿殖民文學的後殖民解讀>。《華文文學》。總48(2002)28-34。
朱惠足。<帝國浪漫主義之下的移民開拓先鋒-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與「內地人」農業移民->。《南台應用日語學報》。3(2003)。148-62。。《「現代」的移植與翻譯:日治時期台灣小說的後殖民思考》。王德威主編。台北:城邦文化,2009。
羊子喬。清晰又模糊的鏡像--試析王昶雄的小說〈鏡〉。《鹽分地帶文學》。5(民95)。196-99。呂佳龍。<想像的旅程--論日據時代小說中的帝國圖像>。《文學前瞻》。1(民89)。71-95。呂芳雄。<追記我的父親呂赫若>。收錄於鐘瑞芳譯著之《呂赫若日記(一九四二-一九四四年)中譯本》。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編輯。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2004。 457-94。
李有成主編。《帝國主義與文學生產》。台北:中研院歐美所,1997。
邱天助。《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出版,2002。
宋國誠。《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台北:擎松,2003。
。《後殖民文學-從邊緣到中心》。台北:擎松,2004。
尾崎秀樹。《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陸平舟、間ふさ子共譯。台北:人間出版社,2004。
李喬(召集人)、曾貴海、劉慧真等編撰。《台灣文學導讀》。台北: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出版,2006。
阮裴娜。<本地文化與殖民想像-鬼怪、景觀與歷史陳述>。《後殖民的東亞在地化思考:臺灣文學場域》。柳書琴、邱貴芬主編。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165-91。
。『帝國的太陽下-日本的台灣及南方殖民地文學-』。吳佩珍譯。台北:城邦文化出版,2010。
束定芳。《認知語義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林文寶等合著。《台灣文學》。台北:萬卷樓,民90。
林水福。<光源氏真的左右逢源嗎?>。《日本文學導遊》。台北:聯合文學,2005。16-19。
林巾力。<西川滿「糞現實主義」論述中的西方、日本與台灣>。《中外文學》34.7(民94)145-74。阿格尼絲‧赫勒(Heller, Agnes)﹝匈﹞著。《現代性理論》(A Theory Of Modernity)。周憲、許鈞主編。李瑞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周興杰。<文化霸權>。《西方文論──關鍵詞》。趙一凡、張中載、李德恩主編。李鐵編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540-49。
查爾斯•霍頓•庫利(Charles Horton Cooley)。《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包凡一、王湲譯。台北:桂冠圖書,1993。
保羅‧巴尼奧利(Paolo Bagnoli)。<《獄中來信》與《獄中札記》>。《一個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蘭西的《獄中札記》》。薩爾沃‧馬斯泰羅內主編。黃華光、徐力源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75-89。
柳書琴等作。《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杏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江自得主編。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
姚鶴鳴編著。《文學概論精講》。曹煒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星名宏修著。<從一九三0年代之貧困描寫閱讀複數的現代性>。《台灣文學學報》。莫素微譯。10(2007)。111-30。莊永明。《台灣紀事 上冊》。台北:時報文化,民78。
。《台灣紀事 下冊》。台北:時報文化,民78。
徐賁。《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基辛(R.Keesing)。《當代文化人類學分編之二:文化人類學》。陳其南校訂。張恭啟、于嘉雲合譯。台北:巨流圖書,民78。
萊科夫(George Lakoff)。《女人、火與危險事物(上)》。梁玉玲等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女人、火與危險事物(下)》。梁玉玲等譯。台北:桂冠圖書,1994。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1995。
。《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張小虹。〈重塑法農:《黑皮膚,白面具》中的性別/種族政治〉。《中外文學》24.5(1995)。39-57。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1998。
。《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2000。
。《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曹莉。《史碧娃克(Cayatri C. Spivak)》。台北:生智,1999。
陳藻香。<木蓮花>。《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1999)。27-32。
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學,2000。
張文環。<我的文學心思>。《張文環全集卷6》。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民91。165-69。
黃美娥著。《日治時代臺灣傳統人文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重層現代性鏡像》。王德威主編。台北:麥田出版,2004。
陳建忠。《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4。
陳可欣。<重讀日據時期再現的殖民地臺灣:以西川滿的異國情調的「華麗島文學」為出發點>。《第二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5。382-405。
黑川創著。<「書癡」的觀點-中島利郎論文之序曲>。《文學臺灣》。彭萱譯。49(民93)。195-201。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編印。《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
張文薰。<1930年代臺灣文藝界發言權的爭奪-《福爾摩沙》再定位>。《臺灣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6)。105-25。。<由「現代」觀想「故鄉」-張文環山茶花作為文本的可能>。《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2006)。5-28。
郭祐慈。<文學與歷史: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之文學史地位>。《台灣風物》。56.3(2006)。105-38。黃英哲主編。《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 第一冊》。譯者:王惠珍、吳豪人、林巾力等。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 第二冊》。譯者:王惠珍、吳豪人、林巾力等。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
張雅惠。<「旅人」視線下的外地文學試論佐藤春夫<女誡扇綺譚>帝國主義文本化的過程>。《2005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異同、影響與轉換:文學越界學術研討會》。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2006。363-86。
張志彪。《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與實踐:以中國文學中的日本形象為例》。北京:民族,2007。
陳美雪。<臺灣文學研究的里程碑──《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評介>。《國文天地》。22.10(民96)。95-98。
黃文鉅。<官方民族主義與殖民地女性主體的失落-以庄司總一的《陳夫人》為例>。《台灣文學評論》。7(2007)。41-58。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句法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
。《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策畫出版:文學界雜誌社),2003年。
葉寄民。<日據時代的「外地文學」論考>。《思與言》。33.2(1995)。307-27。提格亨。《比較文學論》。戴望舒譯。臺北:台灣商務,1995。
博埃默(Elleke Boehmer)。《殖民與後殖民文學》。盛寧譯。香港:牛津大學,1998。
曾枝盛著。《後馬克思主義》。台北:揚智文化,2002。
葉渭渠。《日本文學思潮史》。台北:五南圖書,2003。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劉北成‧楊遠嬰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曾文樹。<日治末期張文環小說中的環境建構>。《國文天地》。21.2(2005)。90-96。彭瑞金。《台灣文學50家》。台北:玉山社出版,2005。
。<為台灣學點燈、開路、立座標>。《葉石濤全集1-小說卷:一》。高雄、臺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國家台灣文學籌備處,2006。13-36。
傅錫壬。從「奔流」的命題探索兩種文化的衝擊。《淡江史學》。16(民94)。199-212。游勝冠。<啟蒙者?還是殖民主義的同路人?──論左翼啟蒙知識份子所刻板化的農民形象的問題>。《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家台灣文學館出版。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編印, 2006年。371-94。
曾秋桂。<試圖與日本近代文學接軌,反思國族論述下的張文環文學活動>。《臺灣文學學報》。12(2008)。22。傅佩榮。<存在主義>。《哲學與人生:傅佩榮作品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9年。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東方主義》(Orientalism)。王志弘等譯。台北:立緒出版社,1999。
。《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蔡源林譯。台北:立緒出版社,2001。
。《世界‧文本‧批評者》。國立編議館主譯。薛絢譯。台北:國立編譯館與立緒文化合作翻譯發行,民98。
褚昱志。<殖民地上國族認同的迷思-論庄司總一的《陳夫人》>。《臺灣觀光學報》,4(2007)。155-69。廖炳惠。《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出版,1994。
。《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詞彙編》。臺北:麥田,2003。
廖淑芳。<國家想像、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以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翁鬧為例>。《北台國文學報》。(2005)。129-68。
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黎湘萍。《文學台灣-台灣知識者的文學敘事與理論想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劉乃慈。形式美學與敘事政治──日據時期台灣自然主義小說研究。《台灣文學研究》。創刊號(2007)111-38。賴俊雄主編。《傅柯與文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
謝柳枝。<大東亞戰爭下的批判―論庄司總一之《陳夫人》國家原鄉的失落與虛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0(2005)135-66。簡瑛瑛、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編。《認同、差異、主體性》。臺北:立緒,1997。
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簡乃韶。<戰時體制下的文學雜誌-以《臺灣文藝》(1944-1945)為探討對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5(2009)。101-32。羅詩雲。<獻身日本‧采風臺灣--論西川滿小說的書寫構圖>。《國文天地》。24.3(2008)。90-94。Barry Smart著。《傅柯》。蔡采秀譯。國立編譯館主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8。
Peter Wagner著。《現代性的理論化之路》。駱盈伶譯。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9。
Robert J.C.Young。《後殖民主義》。周素鳳、陳巨擘譯。國立編譯館主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6。
Spivak G. C.。<三位女性的文本與帝國主義的批判>。《中外文學》。李翠芬譯。24.5(1995)。6-21。
二、日文書目
(依五十音順序)
市古貞次編。『日本文學全史 5 近代』。東京:學燈社,1978(昭和53)。
。『日本文學全史 6 現代』。東京:學燈社,1978(昭和53)。
尾崎秀樹著。『旧植民地文学の研究』。東京:勁草書房,1971。
河上誓作。『認知言語学の基礎』。東京:研究社,1996。
清木生子。「みやび」。『日本文学における美の構造』。栗山理一編。東京:雄山閣,1957。31。
邱若山。「「女誡扇綺譚」とその系譜-ロマン主義文学の本質からのアプローチ-」。『佐藤春夫台湾旅行関係作品研究』。台北:致良出版社,2002。161-211。黃振原。「濱田隼雄の『草創』について──戦争と濱田と『草創』」。『文学と教育第31集』。『中国関係論説資料』。38(1996)。24-32。
。「台湾時代の濱田隼雄──その人と作品──」。『文学と教育第32集』。『中国関係論説資料』。38(1996)。17-31。
。「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論」。『論究日本文學』。63(1996)。22-32。
島田謹二。『日本における外国文学 上卷』。東京:朝日新聞社,1976。
。『日本における外国文学 下卷』。東京:朝日新聞社,1976。
。『日本における比較文学』。臺北:淡江大学,1984。
。『華麗島文学志─日本詩人の台湾体験─』。東京:明治書院,1995。
下村作次郎、中島利郎、藤井省三、黄英哲編。『よみがえる台湾文学日本統治期の作家と作品』。東京:東方書店,1995。
台湾文学論集刊行委員会。『台湾文学研究の現在』。東京:緑蔭書房,1999。
台湾総督府情報課編。『決戦台湾小説集 乾之巻:日本殖民地文学精選集【台湾編】3』。東京:ゆまに書房,2000。
塚本照和。「日本時代の「台湾文学」について-中•台•日刊「台湾文学史」を題材として」。『台湾文学研究の現在』。東京:緑蔭書房,1999。
辻幸夫(編著)。『認知言語學キーワード事典』。東京:研究社,2002。
西川滿編。『日本植民地文學精選集 013』。東京:ゆまに書房,2000。
中村哲。「外地文学の課題」。『文藝臺灣』。西川滿主編。1.4(1940)。262-5。藤井省三。『台湾文学この百年』。東京:東方書店,1998。
福田知子。「北村透谷「内部生命論」と明治浪漫主義」。『Core Ethics(コアエシックス)』。3(2007)。291-300。
三好行雄。「序章」。『日本文學全史 5 近代(增訂版)』。市古貞次(編者代表)。東京:學燈社,1990(平成2)。
紫式部。『源氏物語4』。阿部秋生、秋山虔、今井源衛、鈴木日出男校注。東京:小學館,1996。551。
山梨正明。『認知文法論』。東京:ひつじ書房,1995。
。『認知言語学原理』。東京:くろしお出版,2000。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台灣』。東京:岩波,1997。
李在鎬。「視点と言葉の意味」。『認知言語学への誘い-意味と文法の世界』。東
京:開拓社,2010。21-50。
三、英文書目
(依字母順序)
Edwards, Justin D. Postcolonial Literature.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8.
Fanon,Frantz,and Charles Lam Markmann (TRN) .Black Skin, White Masks. New York: Grove Press, 1967.
Guha Ranajit, Spivak Gayatri Chakravorty,ed. Selected Subaltern Studies.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Gramsci, Antonio, and Henderson Hamish (TRN).Prison Letter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6.
Said, Edward W. Orient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9.
. Culture and Imperial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4.
Spivak Gayatri Chakaravoty, Landry Donna, and Maclean Ggerald,eds.The Spivak Reader:Selected Works of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Routledge,1995.
Singh,Amritjit,and Bruce G Johnson,eds.Interviews With Edward W. Said. Mississippi UP,2004.
Van Tieghem, Paul.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Paris: A. Colin, 1931.
Weisstein, Ulric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Bloomington, London: Indiana UP, 1973.
四、學位論文
周玟玲。『濱田隼雄の文学を研究する──『南方移民村』を中心にして』。指導教授:蜂矢宣朗。台北: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班論文,1984。松尾直太。《濱田隼雄研究──日本統治時期臺灣1940年代的濱田文學──》。指導教授:林瑞明。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邱雅芳。《南方作為帝國慾望: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指導教授:陳芳明。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論文,2008。陳藻香。『日本領台時代の日本人作家-西川滿を中心として-』。指導教授:蜂矢宣朗。台北: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博士班論文,1995。
陳素惠。《從植民地文學看移民問題以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為中心》。指導教授:陳伯陶。台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班論文,1999。游勝冠。《殖民進步主義與日據時代台灣文學的文化抗爭》。指導教授:呂興昌。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論文,2000。劉方瑀。《被選擇的台灣-日治時期台灣形像建構》。指導教授:蕭瓊瑞。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論文,2005。蔡美俐。《未竟的志業:日治世代台灣文學史的書寫》。指導教授:陳萬益、張炎憲。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2008。橋本恭子。《島田謹二《華麗島文學志》研究-以「外地文學論」為中心-》。指導教授:陳萬益。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論文,2003。簡素琤。《日治時期啟蒙思想的五個面向:台灣殖民地現代性的建立與張深切思想的指標性意義》。指導教授:劉紀蕙。台北: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班論文,2006。五、電子資料庫與網路資料
工藤好美。「臺湾文化賞と臺湾文学:特に濱田・西川・張文環の三氏について」。
『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43.3):98-110。2009.11.25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田健治郎。「新教育令實施に關する田總督の諭告新教育令實施に關する田總督の諭告」。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22.4):4-5。2010.12.10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吉岡幸雄。「第2回奈良時代冠位十二階の位と色」。『色の日本史』。京都: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和の学校。(2004.1)。2010.10.2 瀏覽
<ttp://www.wanogakkou.com/life/00100/00100_004_02.html>
阮文雅。「「南方憧憬」と帝国の接点-台湾原住民神話に関わる作品を中心に-」
<http://www.nijl.ac.jp/events/kokusai-youshi03.html>
吳密察。<皇民化政策>。《臺灣大百科全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建構)》。2010.7.24瀏覽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714 >
松風子。「臺湾に於けるわが文学-「華麗島文学志」エピローグ-」。『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9.2):48-59。2010.01.04 瀏覽
<http://twjiho.hku.edu.tw/twjihoapp/start.htm>
。「臺湾の文学的過去に就て-「華麗島文学志」緒論-」。『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40.1):133-57。2010.01.04 瀏覽
<http://twjiho.hku.edu.tw/twjihoapp/start.htm>
。 「南島文學志」。『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8.1):58-68。2010.3.10 瀏覽
<http://twjiho.hku.edu.tw/twjihoapp/start.htm>
島田謹二。「明治文学に現はれたる臺湾(上)」。『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7.5):29-40。2009.11.26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明治文学に現はれたる臺湾(下)」。『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7.6):43 -51。2009.11.26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明治の内地文学に現はれたる臺湾」。『臺大文学』。4.1(1939):37-67。2009.11.28 瀏覽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main?db=pjournal#result>
張文環。「私の文学する心」。『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43.9):74-77。2010.9.1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張興成。〈跨文化實踐中的東方主義話語〉。《二十一世紀》網路版。總3(2002)。<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203 4.htm>
臺灣時報。「領臺二十五年の回顧」。『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21.4):153-72。2010.1.25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蔡志誠。<批評旅途與話語實踐──九十年代之後>。《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網路版。總38(2005)
<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501039g.htm>
Kate Liu(劉紀雯)、Diane Kao、Wen-ling Su。<安東尼歐‧葛蘭>Antonio Gramsci)。《國科會人文學中心:英文文學與文化資料庫》(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eaching Database)。(2009.7)2010.9.1 瀏覽
<http://hermes.hrc.ntu.edu.tw/lctd/List/TheoristsIntro.asp?P_No=&T_ID=17 >
劉捷。「臺湾文学の史的考察」。『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6.4):85-90。2009.11.25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臺湾文学の史的考察」。『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6.5):75-80。2009.11.25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臺湾文学の史的考察」。『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36.6):55-59。2009.11.25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總務長官下村宏。<臺灣時報漢文欄:就臺灣教育令而言>。『臺灣時報(日治時期)Taiwan JIHO資料庫』。(1919.9):148-50。2010.12.10 瀏覽
<http://tbmc.infolinker.com.tw/twjihoapp/start.htm>
引用文本
(依筆畫順序)
西川滿。《台灣縱貫鐵道》。黃玉燕譯。臺北:柏室科技藝術,2005。
。『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第二卷﹝西川滿Ⅱ﹞』中島利郎編。東京:綠蔭書房,1998。
。《西川滿小說集2》。陳千武譯。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採硫記>。《收錄於葉石濤全集22 翻譯卷:二》。葉石濤譯。彭瑞金主編。高雄、臺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
。<龍脈記>。《收錄於葉石濤全集22 翻譯卷:二》。葉石濤譯。彭瑞金主編。高雄、臺南: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國立台灣文學館,2009。
呂赫若。《呂赫若小說全集》。林至潔譯。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婁子匡主編。《新文學雜誌叢刊-復刻本 第8-10卷:臺灣文學》。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81。
。《新文學雜誌叢刊-復刻本 第11-16卷:文藝臺灣》。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81。
。《新文學雜誌叢刊-復刻本 第17卷:臺灣文藝》。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81。
張文環。《張文環全集 卷1》。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民國91。
。《張文環全集 卷2》。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民國91。
。《張文環全集 卷3》。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民國91。
。《張文環全集 卷6》。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91。
。《張文環全集 卷7》。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91。
。《張文環全集 卷8》。陳萬益主編。陳千武譯。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91。
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黃玉燕譯。臺北:柏室科技藝術,2004。
。『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日本作家作品集:第三卷【濱田隼雄Ⅰ】』。東京:綠蔭書房,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