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加註*者為本研究後設分析之文獻)
中文部分
王欣宜、吳欣穎、張競文、張妤婷、黃郁茗(2005)。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以九年一貫架構為基礎。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王鐘和(1997)。我國國中小學之性教育。學生輔導,48,58-69。
*古芳枝(1998)。高職階段智障學生性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伍曉珍(2003)。ACCEPTS教學模式對國中啟智班學生兩性互動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李宜錚(2011)。我國教師在職進修專業成長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李佳蓁(2008)。國小啟智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李承樺(2010)。臺南市國中小特教班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現況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李政潔(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性別平等意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杜正治(2000)。臺灣地區國中及高職智障學生性教育教學成效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15-38。何華國(1987)。智能不足兒童性教育問題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167-184。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年06月23日)。
*邱品庭(2004)。臺灣中部國中啟智班教師性教育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林妙香(2011)。互動式多媒體教學介入對特殊教育學校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吟琪(2007)。角色扮演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之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邦傑(1987)。統合分析的理論及其在國內的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10,1-38。林秀珍(1990)。智能障礙者的性問題。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學生兩性教育資源手冊(66-76頁)。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林美和(1991)。智能障礙者的性行為與性教育探討。社會教育學刊,20,23-36。
*林美君(2010)。臺北縣市國中特教班教師實施性教育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筱雯(2007)。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態度與實施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1997年7月19日)。
邵宗茹(2008)。繪本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別角色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吳貞瑩(2003)。國小啟智班教師在智障兒童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及教導經驗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吳雅萍(2008)。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吳勝儒(2006)。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性教育實施現況與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官蔚菁(2004)。臺灣健康信念模式研究之統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花蓮教育大學特教中心主編(2005)。性別平等教育參考教材。花蓮縣:花蓮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洪久賢(2002)。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教學策略研究。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洪久賢&殷童娟(2000)。落實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以男生班實驗教學為例。千禧年全國兩性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
洪美足(2002)。國小啟智班教師對智能障礙兒童實施性教育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洪琬茜(2009)。中部地區國民小學特教班教師對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內涵與實施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洪萬生(2003)。性別與歷史。載於潘慧玲(主編):性別議題導論(29-52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施敬洲(2010)。中部地區國小特教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及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胡雅各(2002)。中重度智障者性教育相關問題及課程之探討。特教園丁,18(1),62-75。苑靈杉(2006)。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課程的發展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涂芳吟(2008)。國中特教班教師之性別平等教育態度及實施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師資培育法(2005年12月28日)。
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聽覺障礙類課程綱要(2000年10月)。
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視覺障礙類課程綱要(2000年10月)。
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2000年10月)。
特教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2000年1月29日)。
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2011年)。
晏涵文(2004)。性、兩性關係與性教育。臺北市:心理。
*徐淑玲(2004)。國小啟智班兩性平等教育的實施現況與教師需求之調查研究-以
臺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2年5月15日)
*陳宗田、林燕卿(2006)。啟智學校教師性態度、性教育實施現況與進修需求研究。臺灣性學學刊,12(1),1-24。*陳怡如(2006)。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智障學生性教育實施情形與教師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怡孜(2011)。高雄地區國小特教班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態度與身心障礙兒童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陳佳琪(2011)。高雄市國小特教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現況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心理。
陳明莉(2006)。性別平等政策的世界趨勢:性別主流化。教育研究月刊,147,163-173。陳彩雲(2000)。緒論。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學生兩性教育資源手冊。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陳瑋婷(2006)。淺談智能障礙者性別平等教育之課程與教學。特教園丁,22(1),40-44。陳寶珠(1999)。智障者之性教育。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莊明貞(1999)。「兩性教育」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之規劃。教育研究資訊,7(4),28-47。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連盈捷(2007)。高職特教班性教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許琇惠(2011)。擬真教具輔助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程勻芳(2011)。繪本教學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兩性交往知識與態度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鈕文英(1989)。國中啟智班學生的性教育。特殊教育季刊,30,39-43。曾柔鳴(2009)。心理健康量表測量模式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曾雅苓(2008)。國中資源班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現況與需求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曾媖楟(2007)。國小融合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東縣。張玨、王舒芸(1997)。情慾自主與兩性平等的性教育。學生輔導,48,38-49。張玨、葉安華(1993)。有關智障者性教育問題之意見調查。中華民國公共衛生雜誌,12(1),70-82。
張沼澤(2005)。我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統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張昇鵬(1986)。智能不足學生性教育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昇鵬(1998)。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資源手冊。彰化縣: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張昇鵬(2002)。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教學成效之調查。特教園丁,18(1),20-26。張為竣(2012年11月7日)。學校變虎口 臺南啟聰善惡顛倒【新新聞電子報】。取自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D0001/226669/web/#1L-4020789L
張睸巧(2012)。國民小學啟聰教育教師性教育實施現況及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麗雲(2010)。性教育教學效果之統合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明娟(2001)。性別平等教育在班級中落實可行作法之探討。輔導通訊,67,40-43。黃政傑(1994)。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中正大學。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榮真、洪美連(2005)。高職特教班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編製與教材實例。臺北市:五南。
黃榮真(2006a)。智能障礙類教師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現況之初探-以花蓮地區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307-336。
黃榮真(2006b)。從啟智學校學生「自我保護」及「兩性互動」觀點探討高職部職業教育課程之內涵。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8,153-167。黃榮真、張瓊方(2004)。花蓮縣國中特教班教師對於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看法之訪談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暨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2004年度師生學術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
黃榮真、黃梓祐(2004)。花蓮縣國小特教班教師對於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看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暨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2004年度師生學術研討會,國立東華大學。
黃榮真、盧臺華(2007)。特殊教育教師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現況及教學需求之調查。行政院國科會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4-2614-S-026-001),未出版。
黃德州(2009)。直接教學法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性別平等觀念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寶園(200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華立。
黃璉華(1994)。談智障者的性教育。護理雜誌,40(4),91-96。
游美惠(2001)。性別與多元文化。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馮凱鈺(2007)。場地獨立性對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賀德潤(1997)。領導行為與工作滿足的整合分析:以國內博碩士論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彭瓊慧(2002)。我國資優教育研究之回顧與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詹志禹(1998)。後設分析量化的文獻探討法。思與言,26,1-15。溫雨涵(2013)。一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學習人我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雷桂蘭(1996)。性教育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知識、性態度學習效果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楊桂英(2002)。臺北地區高職特殊教育班性別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彰化縣教育局(2004)。彰化縣特殊教育補充教材(啟智類)。彰化縣:彰化縣政府。
劉秀娟(1997)。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揚智文化。
鄭美雲主編(1999)。「性‧青春‧不留白」教師手冊。彰化縣:國立彰化啟智學校。
*鄭淑禎(2004)。國中啟智班性教育實施研究-現況與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趙錫如(1987)。辭海。臺北:將門文物。
蔡光仁(1995)。智障者的性教育。特殊教育季刊,57,29-34。蔡宜侖(2000)。教師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團隊運作態度影像程度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蔡欣嘉(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蔡培村、余嬪(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高雄醫學大學。
蔡端(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
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歐陽教(1986)。教學的觀念分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臺北市:臺灣書店。
賴均美(1996)。國小啟智班性教育「自我保護」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謝小芩(2001)。臺灣的性別教育:回顧與前瞻。2001全國婦女國是會議,高雄市政府。
謝小芩、李淑菁(2008)性別教育政策的形成:從行政院教改會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研究臺灣,4,119-148。謝幸儒(2008)。國小身心障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應立志、鍾燕宜(2000)。統合分析訪法與應用。臺北市:華泰。
闕惠娟、黃榮真(2012)。特殊教育教師「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施現況及其教學需求之調查研究—以基宜東地區為例。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4,269-302。*關陵曦、黃榮真(2012)。桃竹苗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執行情形及教學需求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35,79-109。蕭國倉(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彰化縣。蕭慧吟(2003)。性教育視聽媒體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羅明忠(2005)。國民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教之友,56(3)。羅燦英(1994)。解構強暴迷思,婦女地位與兩性平等關係。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政策研究工作會。
蘇芊玲(1998)。家庭—兩性平等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研討會,臺灣師範大學。
蘇芊玲(2001)。臺灣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3-18。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女書。
鍾燕宜(1986):我國工作滿足研究的整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顏耀南(2002)。教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魏惠娟(2008)。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9-48。
魏麗敏(2006)。從「友善校園」方案談性別平等教育的設計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47,31-47。
外文部分
Alterowitz, R. (2004). Intimacy with impotence: The couple's guide to better sex after prostate disease. MA: Da Capo Press.
Banks, J. A. (1993).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with ethnic content: Approaches and guidelines. In Banks, J. A.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 Boston: Allen and Baoon.
Bitters, B. A., & Foxwell, S. (1993). Wisconsin model for sex equity in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Bulletin No. 93374. ED358372. Wisconsin: Wisconsin University.
Blimling, G. S. (1988). Meta-analysis: A statistical method for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studie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9, 543-549.
Brooks, P. J. (1992). Sex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mental retardation.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4(4), 56-57.
Carter, J. (1999). Sexual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tervention in schools and clinic volume, 34, 1-7.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lissa, M. H., Barbara, A. R., Morgan, P. J. & Delores, J. (2005). Teacher beliefs,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exceptional students and sexuality education.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5(3), 99-104.
Gender equity: A framework for Australian schools (1997).
Glass, G. V. (1976). Primary, secondary, and meta-analysis ofresearch. Educational Resaercher, 6, 3-6.
Gordon, S., & Craig, W. (1980). Family life education for the handicapped.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5, 272-274.
Greaves, J. H. (1965). Sex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of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24(4), 171-177.
Hedges, L. V., & Olkin, I.O. (1985).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Job, J. (2004).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in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sexualityinformation to individuals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9, 264-273.
Kim, J. O. (1992). School sex education. Daegu, Korea: Daegu University Press.
Klein, S. 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Leutar, Z., & Mihokovic, M. (2007).Level of knowledge about sexuality of people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Sex Disabil, 25, 93-109
Linn, M. C., & Peterson, A. C. (1985). Fact ND assump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sex differences, In Klein, S. 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53-77, London, Englan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Mayo, R.J. (1978).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in analyzing the results of a collection of experiments. The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3, 400-401.
McDermott, S., Martin, M., Weinrich, M., & Kelly, M. (1999), Program evaluation of a sex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wom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Research in Development Disabilities, 20(2), 93-106
Monat, R. K. (1982). Sexuality and the mentally retarded. San Diego, CA: College-Hill Press.
Rosenthal, R. (1991). Meta-analysis procedure for socialresearch. (Rev.ed). Beverly Hill, CA: Sage.
Sanders, J. (1997). Teacher education and gender equity. Eric Pigest. Eric Clearinghouse 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8227)
Stock, W. A. (1982). Rigor in data synthesis: A case study of reliability in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1(6), 10-14.
Terri, C. (2007). Teaching children with down syndrome about their bodies, boundaries, and sexuality: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Woodbine House.
Timms, S., & Goreczny, A. J. (2002). Adolescent sex offender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assessment considerations.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7, 1-19.
Voorhees, P. J. (1994). Promoting gender fairness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rough infusion of equitable resources, vocational programs, and staff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9 633)
Watson, G., & Rogers, R.S. (1980). Sexual instruction for the mildly retarded and normal adolescent: A comparison of educational approaches,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pupil knowledge and attitude.Health Education, 39. 89–95.
Westling, D. L., & Fox, L. (1995).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Williams, J. E., & Best, D. L. (1990). Sex and psyche : Gender and self viewed cross-culturally. Newbury Park, CA: Sage.
Wolf, F. M. (1986). Meta-analysis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research synthsis. Beverly Hills: Sage Pub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