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5 21: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湘坤
研究生(外文):Tseng, Hsiang-Kun
論文名稱:校園推動食農教育作法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School Garden-Enhanced Nutrition Education
指導教授:李芳胤李芳胤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Fang-Yin
口試委員:賴文亮林耀堅
口試委員(外文):Lai, Wen-LiangLin, Yaw-Jian
口試日期:2015-05-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仁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管理研究所
學門:環境保護學門
學類:環境資源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食農教育飲食教育農事體驗
外文關鍵詞:Garden-enhanced nutrition educationNutrition educationSchool garde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3
  • 點閱點閱:4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暴露國人重美味而輕健康的偏差飲食行為。由於童年為發展飲食模式的關鍵期,故而向下紮根的飲食教育至為重要。食農教育乃結合農事體驗與飲食教育的多元行動方案,本研究以屏東縣大明國小為主體,佐以其他國小,將其推動食農教育的具體作法,依照綠色飲食概念之有機農事、健康、社會福祉、環境保育、綠色飲食文化等五構面加以分類評析,並就推動之資源、困難及效益進行探討。
研究結果顯示,有機農事課程發展之條件除須擁有耕作場域及技術指導外,亦需行政主管單位的支持及同仁的合作;其次,受食安問題影響,健康課程最受各校重視且實施比例最高,藉由多元的教案教學、專題講座與體驗活動,奠基學童健康飲食知識與習慣;再就社會福祉觀之,由於現代社會強調高效率而低成本的工業化生產方式,以致本構面較不受重視,也因而忽略農村、小農及動物的福祉;在環境保育方面,基於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食物的運送與食材的浪費都會破壞地球環境,故而本構面亦普受重視,從而在課程與活動中積極倡導多菜少肉及使用當季在地食材的低碳飲食行為;此外,由於經濟提升與西式速食的影響,國人的綠色飲食文化逐漸弱化,海鮮肉類的消費量逐漸凌駕蔬果米食,亟待藉由在地飲食教育導正此一營養失衡現象。
食農教育推動的成敗與資源的取得關係密切。在經費方面,政府單位的補助、家長會或營養午餐費的支援、農產品義賣等皆為可行之籌集方式;在人力方面,可藉由同仁的專業互補、農會或農友的協助、專家學者的指導以提升教學效能;至於教材方面,實作體驗、教學媒體及參觀活動等皆可裨益學習效果。至於實施成效部分,參與的孩子多能從農事體驗中體會生命的價值而珍惜食物,了解友善農法的重要而落實環境保育,認知健康飲食而提升篩選食物的能力,體察環保飲食的優點而支持當季在地食物。基於此,建議政府盡快打造台灣版食農教育,將之立法且納入國家政策中,促使全國各部門積極推動之。

The continuous food safety incidents in recent years exposed Taiwanese deviational dietary behaviors of favoring delicacies rather than healthy diet. Childhood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ting patterns that track to adulthood. Thus, 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nutrition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during early childhood. The garden-enhanced nutrition education is an integrated program of nutrition and gardening. This study takes Da-Ming Elementary School and some other elementary schools as the subjects, categorizing their implementation methods into five perspectives, which are organic agriculture, health, community welfa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food culture.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resources needed,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and the overall benefits of this program.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ving cultivation areas around schools, farming techniques support, support from administration offices and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team are essential factors to develop a school garden program. As a consequence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health curriculum has the highest implementation ratio. To establish students’ knowledge base of healthy diet, schools implement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lesson plan template, speech, and practice of gardening. As for community welfare curriculum, industrialization production with low-cost and high-efficienc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ducing patterns in modern society. Regretfully, schools do not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is topic, so the welfare of rural areas, farmers and animals have been neglected. Greenhouse gases produced by animal husbandry, food transpor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waste of food all speed up global warming and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low-carbon dietary behavior, more vegetables, less meat, and local seasonal foods intake are positively promoted in class. Influenced by economical improvement and fast food cultures, Taiwanese dietary patterns and lifestyle are changing rapidly. Rice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have been declining while meat and seafood consumption have been increasing. Such unbalanced nutrition style has to be amended through nutrition educa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resources acquirement and the consequent outcomes. Government subsidies, parent committee funds, and income from the crop sale are all feasible ways to raise operating funds. As for manpower resources, cooperation with colleagues, techniques support from farmers and school community partners, and directions from specialists are all factors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efficiency. Speaking of teaching materials, gardening practices, multimedia, and educational visits can improve students’ technique and knowledge of nutrition and gardening. In respect to implementation effects, gardening curriculum has a great impact 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herish food and fulfil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nwhile, nutrition education improves their awareness of food choice and consumption of local seasonal foods. Because of the above concern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 government to set up our own garden-enhanced nutrition education with overall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diet.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to conduct and perform garden-enhanced nutrition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背景及動機
(二) 研究目的與議題
(三)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一) 食農教育涵義
(二) 食農教育的背景
1. 食農教育的緣起
2. 國內食農教育的發展與現況
3. 國外食農教育的推動經驗及其實施成效
(三) 臺灣要如何推動食農教育
(四) 校園推動食農教育之相關資源
1.「飲食教育」教科書
2.「飲食教育」補充教材
3.「農作體驗」社區資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
(二) 資料來源
(三)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一) 推動學校概述
1. 屏東縣大明國小
2. 臺北市木柵國小
3. 苗栗縣城中國小
4. 花蓮市某國小
5. 「學童種稻體驗計畫」之學校
6. 綜合歸納
(二) 各校推動作法與資源探討
1. 有機農事
2. 健康
3. 社會福祉
4. 環境保育
5. 綠色飲食文化
6. 教學資源探討
7. 綜合歸納
(三) 食農教育課程融入之學習領域
(四) 推動食農教育之困難及因應作法
1. 缺乏適合農地實施農作課程
2. 缺乏認同及行政支援
3. 家長實作課程的疑慮
4. 特色課程增加教師工作量
5. 營養午餐未能實踐環保飲食教育
6. 尋求協同教師不易
(五) 食農教育具體效益
1. 改善與食物的關係
2. 重建人際的情感
3. 喚醒對土地的關懷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 推動作法
2. 教學資源
3. 實施成效
(二) 建議
1. 對政府相關單位的建議
2. 對校方的建議
3.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件

上下游News&Market,2014,訊息布告欄。臺中市: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2014年7月13日,取自:http://www.newsmarket.com.tw/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3,【食在好玩】國語日報專欄合集。臺北市:國語日報。2014年7月12日,取自:http://www.huf.org.tw/essay/content/2458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4,行動議題─綠食育。臺北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4年7月9日,取自:http://www.huf.org.tw/action
台灣立報,2015,食農教育。臺北市:台灣立報社。2015年4月10日,取自: http://www.lihpao.com/batch.search.php
自由時報,2015,北市推小農夫計畫 師生體驗栽種採收。臺北市:自由時報。2015年1月17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196688/print
呂苡榕,2010,風險社會下的飲食危機:食品帝國(food, inc.)。臺北市:環境資訊中心。2014年12月22日,取自:http:// e-info.org.tw/ node/51681
呂苡榕,2012,為健康把關 立院推飲食教育法。臺北市:台灣立報社。2014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 itemid-125139
李明穎,2013,公眾參與新聞產製的在地實驗。新聞學研究117:215-221。
李曉青,2009,媒體建構反貪腐倒扁運動之語藝視野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雅雲,2014,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教科書食育內容分析研究,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卉文,2014,食農教育教學運用在國小之成效—以臺北市木柵國小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照真,2006,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調查報導的構想與實現。天下雜誌。
林寬宏,2013,學者看法:推行飲食教育 不能急就章—環保。臺北市:台灣立報社。2014年7月11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1236
姚文智,2012,飲食教育法草案(20121225姚文智委員版)。立法院。
柯健貳,2012,農糧署學童種稻體驗計畫之實施與省思,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
康以琳,2013,人與食物的距離—農村小學推行食農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康軒文教事業,2014,課程計畫。臺北市:康軒文教集團。2014年8月20日,取自:http://www.945enet.com.tw/Main/ElementarySchool.asp
張艮欽,2012,雲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低碳飲食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瑋琦,2013a,我們需要怎樣的食育法—食農教育。臺北市: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2014年7月11日,取自: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34008/
張瑋琦,2013b,食農教育手冊。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100頁。
張瑋琦、顏建賢,2011,鄉村綠色飲食指標建構之研究。鄉村旅遊研究5(2):51-69。
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教育部,15頁。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37頁。
教育部統計處,2014,各級學校基本資料—101學年度。臺北市:教育部。2014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list.aspx?
陳秀琴,1999,米食文化傳承與推廣。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7月29日,取自: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265
陳儒瑋,201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飲食教育法。臺北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4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huf.org.tw/essay/content/1459
曾鐵征,2013,「環保飲食課程」設計及其成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黃璋如,1997,有機農業簡介—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臺北市:農委會農糧署。2014年7月21日,取自: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981
楊玉婷,2014,日本擴大國內農產品消費之策略分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7(3):87-92。
楊駿北,2009,銀膠菊 魚目混珠的入侵雜草—臺灣外來種。臺北市:經典雜誌。2015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6084
農委會,2008,在地消費‧農夫市集—臺灣農業形象館。臺北市。2015年4月7日,取自:http://theme.coa.gov.tw/suggest.php?issue=18514&id=18517
農委會,2012,四季農漁產品—休閒與生活。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coa.gov.tw/info_product.php
農委會農糧署,2015a,各地有機農夫市集—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臺北市。2015年4月7日,取自: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5865
農委會農糧署,2015b,有機農場整合資訊系統。臺北市。2015年2月24日,取自: http://www.i-organic.org.tw/
廖君達,2000,福壽螺引進的省思—臺中區農情月刊第8期。臺中市:農委會。2015年4月12日,取自:http://tdares.coa.gov.tw/show_monthly.
php?id=tdais_tdais_edit_20080313015242
維基百科,2014,臺灣環境運動。臺北市。2014年7月1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
維基百科,2015,臺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臺北市。2015年2月23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
臺北市有機農業資訊網,2015,有機農場資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2015年2月24日,取自:http://www.organic.taipei/mp.asp?mp=10500G
臺南市政府,2013,全國首創—臺南市國民中小學食育教材發表記者會。臺南市:臺南市政府。2014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tainan.gov.tw/tainan/dep_news.asp
臺灣永續聯盟,2014,黃金蝙蝠生態館—黃金蝙蝠生活史。雲林縣:臺灣永續聯盟。2014年7月24日,取自:http://www.goldenbat.org.tw/goldenbat.html
劉秀雀,2013,你不可不知的綠色運動守護者—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臺南分會。臺北市: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2014年7月12日,取自:ttp://www.huf.org.tw/essay/content/2173
劉倩吟,2014,大地的恩澤:高雄地區國小推動食農教育的幾個案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哲瑋,2014,產地格外品銷售困境,稱職通路應積極投入—綠農的家。屏東縣:屏東縣環境保護聯盟&綠農的家。2014年8月3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epagff#!/notes/
潘文涵、吳幸娟、葉志嶸、莊紹源、張新儀、葉乃華、謝耀德,2009,台灣人飲食與健康之趨勢 1993-1996與2005-2008營養健康調查之比較—2005 - 2008 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臺北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年4月3日,取自:http://obesity.hpa.gov.tw/TC/research.aspx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健康體重管理計畫。臺北市:行政院。2014年7月11日,取自:http://obesity.hpa.gov.tw/web/list.aspx?no=586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肥胖防治網。臺北市:行政院。2015年4月2日,取自: http://obesity.hpa.gov.tw/TC/Bodyweight.aspx
賴鳳霙,2010,農民市集的形塑與發展:以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賴鳳霙、譚鴻仁,2011,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的形成過程: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地理研究54:19-42。
環境保護署,2012,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合計畫處二十五年紀實。行政院,258頁。
謝勝雄,2006,學童種稻體驗計畫—看稻子長大。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8月1日,取自: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2042
謝瑜玲,2013,餵飼不同芻料對臺灣之荷蘭牛甲烷排放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碩士論文。
內閣府,2006,平成18年版食育白書。日本:內閣府。2014年7月22日,取自:http://www8.cao.go.jp/syokuiku/data/whitepaper/2006/ book/pdf.html
共生社會政策統括官,2009,食育基本法—食育基本法と食育推進基本計画。日本:內閣府。2014年7月14日,取自:http://www8.cao.go.jp/syokuiku/about/law/law.html
共生社會政策統括官,2014,平成26年度食育推進基本計画の目標値と現状値—共生社會政策。日本:內閣府。2015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8.cao.go.jp/syokuiku/about/plan/moku_gen/index.html
Drescher, A. W., 2002, Improving child nutrition and agricultu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school garden programs, Paper prepared for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of Freiburg, Germany.
Hayden-Smith, R., 2009, Soldiers of the soil – united states school garden army. City Farmer News, Retrieved July 02, 2014, from http://kjpermaculture.blogspot.tw/2009/12/world-war-i-school-gardens.html
Philip J. M., Janet M. W., David R. L., Kristen L. S., Garbrielle I. Q., and Clare E C., 2010, The impact of nutrition education with and without a school garden on knowledge, vegetable intake and preferences and quality of school life among primary-school students. Public Health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 13(11):1931-1940.
Rachel E. S., Rachel J. C., Gail F. and Sheri Z., 2013, Integrating local agriculture into nutrition programs can benefit children’s health. Californi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he U.S.A. 67(1):30-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