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10:20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江昱嫻
研究生(外文):
Chiang, Yu-Hsien
論文名稱:
產業外籍勞工職業災害死亡權益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Foreign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on Labor Insurance of Fatal Occupational Acciden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簡建忠
口試委員:
許繼峰
、
阮金聲
口試日期:
2015-07-27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
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產業外籍勞工
、
職業災害死亡
、
國民待遇
、
勞保補償
外文關鍵詞:
manufacturing immigrant workers
、
occupational mortality
、
National Treatment
、
Labor insurance compensa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1021
評分:
下載:195
書目收藏:1
基於國民待遇原則,且避免產業外籍勞工因權益損失而降低前來我國就業意願,研究者分析2005年至2014年勞保現金給付資料,並比較我國本國籍與外籍勞工職業災害死亡率之差異,瞭解給付特性。研究者亦透過深度訪談掌握造成產業外籍勞工權益損失差異之影響因素,提出未來修法建議。
本研究發現,外籍勞工之職災死亡千人率高於本國勞工,其比例介於1.6-2.4倍之間;自職災事故發生後,本國勞工平均約68.5天獲得給付,外勞部分在2010年之前平均約120天獲得給付。外籍勞工罹災平均年齡較本勞年輕,本勞發生職災死亡事故之平均年齡為43.22歲,而外勞平均罹災年齡為32.82歲。此外,外籍勞工給付金額平均約新台幣59萬元,本勞平均給付金額約為103萬元。造成外籍勞工權益損失之主要原因應為,外籍勞工申請母國之文件所需認證與翻譯除需給付高額費用、行政時程約需4-6個月,且必須透過仲介或駐外單位辦理。外籍勞工給付金額較低的主因在於加班費並未納入投保平均薪資,且超過46小時以上的加班費未能反映於勞保月投保薪資。
本研究建議:
1. 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可以利用就業安定基金未產業外籍勞工投保至少150萬元之意外險,以補償其較低之勞保給付。
2. 透過修法簡化外勞申請勞工職災死亡給付之程序,並給予完整有關其勞動權益之教育訓練,透過勞動保障卡之概念提供給外勞及其家屬,方便事故後之聯繫。
3. 勞工主管機關專設義務性質提供外勞法律扶助之支持系統,協助取得民法上損害賠償之損失,以符合真正國民待遇之目標並提升我國國家形象。
To promote the image of Taiwan and to attract immigrant workers imported into the country, the authors analysed the database of cash payment of labor insurance and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labor insurance compensation for the victims, manufacturing immigrant and Taiwanese workers of occupational mort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nufacturing immigrant workers, died due to occupational accidents, were younger than Taiwanese workers, received less labor insurance compensation during longer waiting periods. The less insurance compensation may due to low insured income which overtime pay neglected. While governmental red tapes and document translation may extend the waiting period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author suggests The Ministry of Labor could:
1. Provide commercial insurance for every immigrant worker with a minimum compensation of NT$ 1.5 million.
2. Simply the compensation procedures and provide related information to immigrant workers and their family.
3. Provide legal assistances to immigrant workers’ family to secure the compens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外籍勞工政策引進歷程11
第二節 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職業災害認定 24
第四節 職業災害補償權益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規劃與流程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我國產業外籍勞工與本國勞工職災特性分析43
第二節 訪談之綜合整理與分析53
第三節 個案之案由與權益損失分析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 結論 64
第二節 建議 67
參考文獻 70
附錄一 94-103年外勞與本勞職災死亡年度日數差距及標準差及總金額統計73
附錄二 外籍勞工人數及職災統計74
附錄三 歷年引進製造業及營造業外籍勞工人數及職災現況80
附錄四 勞保局死亡給付簡介及問答84
王素彎(2008),開放3K3班產業外勞對於國內勞動就業市場及產業經濟發展之影響評估,職訓局委託研究案。
王國羽、洪惠芬、呂朝賢(2004),加拿大、荷蘭與丹麥身心障礙者所得保障政策之比較:台灣可以學習甚麼,台灣社會福利學刊,5期,頁33-82。
王惠玲(1997),職業災害爭議與補償。勞工法規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興大學法律系,1997 年4月。
王惠玲(2001),台灣職業災害保險之現況與展望,政大勞動學報,10期,1-21。
王嘉琪、鄭雅文、王榮德、郭育良(2009),職災補償制度的發展與台灣制度現況,台灣衛誌,第28卷,第1期,頁1-15。
外勞通訊社新聞稿103年3月10日
外勞通訊社新聞稿103年3月18日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468號,委員提案第13321號。
行政院公報第5卷2期14頁
行政院衛生署(1997),泰籍勞工在台死亡原因之探討,疫情報導,第13卷,第10期,301-309頁。
吳聰能(1994),外籍勞工職業災害及健康之追蹤調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
余月娥、陶宏麟(1999),我國外籍勞工政策與核配政策之演進,勞工研究季刊,第134期,頁44-65。
李育豪(2005),3K 外勞又來了,天下雜誌,第336期,頁166-167*。
李來希(1993),職災補償之認識-談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勞資論衡,第218 期,頁72-77。
林志鴻(2000),德國長期照護保險照護需求性概念及其制度意涵,社區發展季刊,第92期,頁258-269。
林更盛(2005),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臺灣高等法弓87年勞上字第5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頁23-42。
林麗美(1999),通勤災害之認定— 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中原財經法研所碩士論文。
邱駿彥(1998),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頁205-220。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pp. 148-149),台北:巨流。
徐景文(2003),引進外籍勞工對台灣製造業之必需性研究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pp.135),台北:五南書局。
張壹鳳(2006),職業災害勞工個案主動服務計畫現況與展望,台灣勞工季刊,第27期,頁28-29。
曹常成、鄭淑芳、石東生(2007),我國外籍勞工重大職業災害特性與災因分析,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16期,頁9-25。
陳光偉(2006),外籍勞工平等待遇原則之研究,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暨勞動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
陳金泉(2002),職業災害補償實務爭議案例解析,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頁425-455。
陳慧敏(2008),基本工資相關問題之探討,臺灣勞工雙月刊,第15期,頁39。
陳嬿如(2012),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能之探討,研考雙月刊,第36卷,第2期,頁108 -123。
勞動基準法暨附屬法規解釋令彙編(89年1月版),第173頁。
游富升(2013),外籍勞工對本國保險需求之探討-以桃園縣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學位論文。
焦興鎧(2002),規範外籍勞工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兼論對我國之影響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頁205-221。
鈕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pp. 311),台北:雙葉書廊頁。
楊通軒(1998),當事人違法或過失時職業災害補償責任之探討— 最高法院八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七二號民事判決評釋。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勞委會,1998年2 月19 日。
葉至誠、葉立誠(200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pp. 102-103),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葉柇誼(2013),外籍勞工管制政策成效之研究-以國道六號工程僱用行蹤不明外籍勞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管安露(2012),論外國人及特殊國民之待遇-國際人權之比較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
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2009),臺北市人權保障白皮書(第二版 前言),台北:國家網路書店。
趙培東(2008),外籍勞工對台灣整體環境重要因素認知之分析-以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劉克強(2012),外籍勞工來台工作意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位論文。
鄭淑芳、盧佩玲(2008),外籍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制度與規範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頁5-10。
羅忠政(1997),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 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政大勞研所碩士論文。
Holsti, O. R. (1968). Content Analysis. In G. Lindzey and E. Aronson (Eds),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Vol 2 (pp. 596‐692). Cambridge, MA: Addison-Wesley.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職業災害補償雇主責任之研究─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
2.
引進外籍勞工對台灣製造業之必需性研究探討
3.
通勤災害之認定--以中日兩國法制為中心
4.
外籍勞工平等待遇原則之研究
5.
外籍勞工對台灣整體環境重要因素認知之分析—以製造業為例
6.
外籍勞工來台工作意願之研究
7.
論外國人及特殊國民之待遇—國際人權之比較觀點
1.
王惠玲(2001),台灣職業災害保險之現況與展望,政大勞動學報,10期,1-21。
2.
余月娥、陶宏麟(1999),我國外籍勞工政策與核配政策之演進,勞工研究季刊,第134期,頁44-65。
3.
李育豪(2005),3K 外勞又來了,天下雜誌,第336期,頁166-167*。
4.
林志鴻(2000),德國長期照護保險照護需求性概念及其制度意涵,社區發展季刊,第92期,頁258-269。
5.
林更盛(2005),勞基法上職業災害因果關係的判斷-評臺灣高等法弓87年勞上字第5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頁23-42。
6.
邱駿彥(1998),我國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輔仁法學,第17期,頁205-220。
7.
曹常成、鄭淑芳、石東生(2007),我國外籍勞工重大職業災害特性與災因分析,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16期,頁9-25。
8.
陳金泉(2002),職業災害補償實務爭議案例解析,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頁425-455。
9.
陳嬿如(2012),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職能之探討,研考雙月刊,第36卷,第2期,頁108 -123。
10.
焦興鎧(2002),規範外籍勞工國際勞動基準之發展趨勢兼論對我國之影響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月旦法學雜誌,第90期,頁205-221。
1.
來台外籍勞工直接聘僱制度效益之研究
2.
雇主保護照顧義務之研究─以新型態職業災害為中心
3.
外籍勞工僱用之違法樣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
4.
探討職業災害與勞工行為之關聯性- 以台電公司事故為例
5.
職業災害與過勞職災法律問題之研究
6.
遭遇職業災害勞工以代位求償維護其權益之研究
7.
論企業對於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實施之因應-以職業病為中心
8.
影響台灣外籍勞工逃逸因素之探討—以越南籍勞工為例
9.
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制度之研究
10.
從國際人權法檢視我國外籍勞工人權保障之問題
11.
營造業的彈性人力運用與職業災害發生之關聯性研究
12.
行蹤不明外籍勞工在臺適應問題研析-以印尼、越南國籍外籍勞工為例
13.
本國藍領外籍勞工行蹤不明原因之分析
14.
我國職業災害保險之保險代位可行性研究 ─兼論勞工保險之申報制度
15.
我國勞工職業災害救濟體系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