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31 06: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俞樺
研究生(外文):PAN, YU-HWA
論文名稱: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之再檢視
論文名稱(外文):INSPECT THE CLAUSE OF FRAUD IN DETAIL
指導教授:鄭逸哲鄭逸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ENG,YIH-JER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詐欺取財罪施用詐術陷於錯誤交付財物財產損害
外文關鍵詞:fraudperform swindlesink in to the mistakepayment belongingsproperty casual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204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內容的編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順序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本文先初步介紹國內刑法學者指出的詐欺取財罪之主觀、客觀構成要件的大致內涵,其後再藉由比較詐欺取財罪與其他財產犯罪構成要件內容之過程,發現詐欺取財罪客觀構成要件行為所展現之特性。
第三章:討論行為人施用詐術之相關問題;首先說明刑法解釋下的詐術意涵,而後分析條文「以詐術」規定的成分要素,基本概念說明完畢後再進一步的介紹施用詐術之相關問題。
第四章:說明詐欺取財罪與被害人相關之客觀構成要件。主要內容包括陷於錯誤及交付財物二要件之相關問題,並提出被害者學理論運用於詐欺罪之說明。
第五章:討論的對象為詐欺取財罪客觀構成要件中,較亦產生爭議的要素─財產損害。先檢討其是否屬於詐欺取財罪客觀構成要件,再進一步的說明實務上判定財產損害產生界定標準不一之困境,最後並提出本文對於判斷財產損害之標準。
第六章:為詐欺取財罪主觀構成要件之說明;先說明「詐欺取財故意」及「不法所有意圖」之概念,進而發現詐欺取財罪主觀構成要件之特殊規範內涵。
第七章:檢討完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相關問題之後,本章針對詐欺取財罪相關特殊問題作一整理性的說明。
第八章:為本文討論之總結,整理檢視詐欺取財罪之構成要件後,本文與傳統學說相異之構成要件相關問題概念之再釐清,並指出本文所發現之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之特性所在。
The article has eight chapters :
Chapter one of this text is the introduction : explain my research motive , range and order , and the research approach.
Chapter two : First introduce the clause of fraud which the domestic criminal law scholar points out , and then compare the clause of fraud and other property crime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jective constitution in fraud .
Chapter three : Discussion the questions of the criminal person’s swindle behavior . First explain the meaning of 「swindle」 under the criminal law explanation , then analysis the rule of the fraud clause─「by swindle」, after the basic concept showed finish ,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 important questions of 「perform swindle」at last .
Chapter four : Explain the objective constitution which about the victim of fraud . The main and important content about the victim in the clause of fraud is the related questions of 「sink into the mistake」 and 「payment belongings」 , then illustrate the victim theory of criminology how to utilizes into fraud in criminal law .
Chapter five : The main discussion object in this chapter is the most disputable principle of the objective constitution in fraud─property casualty . First examine whether the property casualty belongs the objective constitution of fraud , then explain the difficult position in the criterion of the property casualty in many judgements .Finally propose this article’s standard of regarding the property casualty .
Chapter six : The main explanation of this chapter is the related questions of subjective constitution in fraud . First explain the concept of 「fraud purpose」 and 「the illegal intentions of own」in order to find the special standard connotation in the subjective constitution of fraud .
Chapter seven : After examine the related questions of fraud , this chapter will give explanations of the special questions in fraud in detail .
Chapter eight : Discusses the summary for this article . After reorganize the clause of fraud this article clarify different opin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theory again , then point out the characteristic of fraud which this article discover .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順序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基本分析與其他財產犯罪構成要件之比較 4
第一節 前言 4
第二節 詐欺取財罪之保護法益 5
第三節 傳統學說關於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之初步分析 11
第四節 詐欺取財罪與其他財產犯罪構成要件之比較 15
第五節 小結 25
第三章 行為人之施用詐術 26
第一節 前言 26
第二節 刑法解釋下之「詐術」 26
第三節 「施用詐術」之概念 36
第四章 詐欺取財罪與被害人相關之客觀構成要件 46
第一節 前言 46
第二節 被害人之陷於錯誤 47
第三節 被害人之交付財物 70
第五章 財產損害概念介紹及問題檢討 83
第一節 前言 83
第二節 財產損害概念說明及問題檢討 83
第六章 詐欺取財罪之主觀構成要件 101
第一節 前言 101
第二節 詐欺取財罪之主觀構成要件 101
第七章 詐欺取財罪其他特殊問題之檢討 111
第一節 前言 111
第二節 不作為詐欺取財罪之再檢視 111
第三節 無錢食宿問題之檢討 115
第四節 廣告詐欺問題之檢討 118
第八章 結論 121
第一節 前言 121
第二節 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之再檢視 121
第三節 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特性之發現 124
※參考文獻 127
一、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筆畫少至多排列)
(一)書籍
1、王澤鑑,民法總則,作者發行,1996年初版。
2、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初版。
3、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作者發行,1999年9月初版。
4、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作者發行,2000年4月初版。
5、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二卷
刑法各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6、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四卷
刑事政策與刑事立法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7、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作者發行,1999年9月增訂二版。
8、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作者發行,2003年增訂八版。
9、林山田,刑法通論(下),作者發行,2003年增訂八版。
10、林東茂,刑法綜覽,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二版。
11、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二版。
12、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0月初
版二刷。
13、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作者發行,1998年修訂五版。
14、陳樸生,實用刑法,三民書局,1991年重訂版。
15、張甘妹,犯罪學原論,作者發行,1999年10月,修訂十三版。
16、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初版二刷。
17、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9月初版第一
刷。
18、褚劍鴻,刑法總則論,作者發行,1998年增訂十二版。
19、鄭逸哲,刑法分則入門講義,作者發行,1998年修訂二版。
20、鄭逸哲,深入淺出刑事法(一),作者發行,2002年4月初版。
21、鄭逸哲,刑事法學及其方法(一)─法學三段論法下的刑法與刑法基
本句型,作者發行,2003年9月增修二版。
22、蔡墩銘,刑法基本問題研究,漢苑出版社,1976年3月初版。
23、蔡墩銘主編,刑法分則論文選輯(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4年
7月初版。
24、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漢林出版公司,1997年九版。
25、蔡墩銘主編、甘添貴副主編,刑法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1999年2月初版一刷。
26、蔡墩銘,刑法例題演習,作者發行,2001年4月最新增訂版。
27、韓忠謨,刑法原理,作者發行,1992年最新增訂版。
28、蘇俊雄,刑法總論Ⅱ,作者發行,1998年12月修正版。
(二)期刊
1、王梅英、林鈺雄,從被害者學談刑法詐欺罪,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
1998年4月。
2、何靜宜,詐欺與竊盜之區別,刑事法雜誌第43卷第3期,1999年5月。
3、林東茂,詐欺或竊盜─一個案例的檢討,刑事法學雜誌第43卷第2期,
1999年4月。
4、林東茂,詐欺罪的財產處分,月旦法學教室第8期,2003年6月。
5、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2003年5
月。
6、陳子平,白吃白喝與詐欺罪,本土法學雜誌第40期,2002年11月。
7、陳志龍,錯誤與逆轉錯誤,萬國法律第112期,2000年8月。
8、許玉秀,意欲要素、對人的監督義務,月旦法學教室第10期,2003年8
月。
9、張麗卿,強盜罪與詐欺罪的難題,月旦法學雜誌第65期,2000年1月。
10、張天一,論刑法上「財產概念」之內涵,刑事法雜誌第47卷第1期,
2003年2月。
11、黃榮堅,作賊喊捉賊,月旦法學雜誌第2期,1995年6月。
12、黃榮堅,大亨小賺,月旦法學雜誌第23期,1997年4月。
13、黃榮堅,財產犯罪與持有關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期,1999年12
月。
14、黃榮堅,侵占脫離物與錯誤,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5期,2000年10
月。
15、黃榮堅,財產犯罪與不法所有意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5期,2001
年8月。
16、曾淑瑜,論詐欺罪之二型態─訴訟詐欺與無錢食宿(上),司法
週刊第916期,1999年2月10日。
17、曾淑瑜,論詐欺罪之二型態─訴訟詐欺與無錢食宿(下),司法週刊
第917期,1999年2月24日。
18、鄭逸哲,一切犯罪莫非結果犯,軍法專刊第44卷第10期,1998年10
月。
19、鄭逸哲,刑法上有意義的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4期,2003年2月。
20、鄭逸哲,不法所有的意圖作為主觀處罰條件與判斷犯罪的行為時主
義,月旦法學教室第7期,2003年5月。
(三)碩博士論文
1、郭士傑,詐欺及其類似犯罪區辨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3年。
2、文聞,詐欺罪中「財產損害」意義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3、毛英富,詐欺行為類型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85年5月。
二、日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筆畫少至多排列)
1、上野達彥, 犯罪構成要件と犯罪の確定,敬文堂,1989年初版。
2、川端博,財產犯論の点景,成文堂,1996年9月15日初版第一刷。
3、木村龜二,刑法教材(各論),青林書院新社,1976年5月10日初版第
十刷。
4、木村光江,詐欺罪の研究,東京都立大学出版会,2000年3月初版第一
刷。
5、中山研一、西原春夫、藤木英雄、宮澤浩一等編,現代刑法講座第四
卷─刑法各論の諸問題,成文堂,1982年9月10日初版第一刷。
6、本江威憙監修,民商事と交錯する経済犯罪Ⅱ,立花書房,1995年第
一刷。
7、西田典之,刑法各論,東京都弘文堂,2002年9月第二版。
8、佐伯仁志、道垣內弘人,刑法と民法の対話,有斐閣,2002年9月10日
初版第三刷。
9、林幹人,財產犯の保護法益,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6月11日初版。
10、林幹人,刑法各論,東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9月20日初版。
11、東條伸一郎、山本和昭編,刑事新判例解說(2)刑法各論‧特別刑
法,信山社出版株式会社,1992年9月1日初版第一刷。
12、前田雅英,現代社会と実質的犯罪論,東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初
版。
13、前田雅英,「詐欺罪と実質的個別財產說」─評最高裁平成13年7月
19日第一小法廷判決,実用法律雜誌‧ジュリストNO.1224─平成13
年度重要判例解說,2002年6月10日。
14、宮澤浩一,刑法の思考と論理,成文堂,1975年初版。
15、宮本英修,宮本英修著作集第七卷刑事法論文集(二),成文堂,
1992年6月10日初版第一刷發行。
16、澤登俊雄、光藤景皎等,刑事法学の歷史と課題─吉川経夫先生古稀
祝賀論文集,1994年5月15日初版。
17、藤木英雄,経済取引と犯罪─詐欺、橫領、背任を中心として─有斐
閣,1965年初版第三刷。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