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3 10: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明哲
研究生(外文):Ming-Zhe Yeh
論文名稱:股票市場與外匯市場的國際連動
論文名稱(外文):International comovements in the stock markets and exchange market
指導教授:賴景昌賴景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0
中文關鍵詞:好消息壞消息小型開放經濟宣示效果股票市場外匯市場
外文關鍵詞:good newsbad newssmall open economystock marketexchange marke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主要是延用Blanchard(1981)的基本模型,並且將封閉經濟推廣為兩國模型,其中外國為大型的封閉經濟體系;而本國為小型的開放經濟體系。在金融資產方面,我們假設民眾只可持有兩國的股票與貨幣,也就是不存在債券市場。除此之外,我們假設經濟體系中存在許多閒置的資源,因此物價具有僵固性,而且民眾是以理性預期的方式對未來的經濟變數做出預測。最後,我們將以這樣的模型設定來討論外國與本國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於經濟變數的影響。根據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 當外國政府非預期性的增加貨幣供給,則本國與外國的股價都會上漲,而匯率則會下降。而當外國政府非預期性的增加財政支出時,則本國與外國的股價都會下跌,但對於匯率的影響則無法確定。
二、 當本國政府非預期性的增加貨幣供給,則本國股價會上漲,但是匯率的走勢則無法確定。當本國政府非預期性的增加財政支出時,則本國股價會下跌,而且本國匯率也會下跌。
三、 當本國政府採用宣示性的貨幣政策時,本國的股價會在宣示的瞬間向上跳躍到較高的股價水準,在慢慢上漲到新的均衡股價。但是匯率則可能向上或向下跳躍,而且最後的收斂方向將無法確定。如果本國政府採用宣示性的財政政策,則在政府宣示的瞬間,本國股價可能向上跳躍也可能向下跳躍,最後會收斂到一個較低的均衡股價,而匯率則可能向上或向下跳躍,最後再收斂到一個較低的均衡匯率。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i
誌謝……………………………………………………………ii
中文摘要……………………………………………………………………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回顧……………………………………………………4
第三節 本文架構……………………………………………………8
第二章 理論模型……………………………………………………9
第一節 基本模型………………………………………………9
第二節 股價與匯率的調整………………………………………19
第三節 動態路徑…………………………………………………27
本章註釋...............................................29
第三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變數的影響……………30
第一節 外國非預期性的貨幣政策……………………………30
第二節 外國非預期性的財政政策……………………………34
第三節 本國非預期性的貨幣政策………………………………39
第四節 本國非預期性的財政政策………………………………42
本章註釋………………………………………………………………43
第四章 本國政府宣示性的政策改變…………………………45
第一節 本國政府宣示性的貨幣政策…………………………45
第二節 本國政府宣示性的財政政策 …………………………54
本章註釋…………………………………………………………61
第五章 結論……………………………………………………62

參考文獻……………………………………………………………66
附錄A…………………………………………………………………67
附錄B…………………………………………………………………68
附錄C…………………………………………………………………70
賴景昌 (1994), 。台北:茂昌。
朱美麗與曹添旺 (1987),『產出水準、股票市場與匯率動態調整』,<<經濟論文>> ,第十五卷第二期,頁45-59。

Aoki, M. (1985), “Misadjustment to Anticipated Shocks: An Example of Exchange-Rate Respon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4, pp. 415-420.

Blanchard, O.J. (1979), “Speculative Bubbles, Crashes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s”, Economics Letters 3, pp. 987-389.

Blanchard, O.J. (1981), “Output, the Stock Market, and Interest R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 pp. 387-389.

Chu, Y.P. and Lai C.C. and Hsiao, W.T. and Chang, W.Y. (1986), “Exchange Rates Intervention and Capital Mobility Contro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3, pp. 119-134.

Chang, W.H. and Lai, C.C. (1997), “Election Outcomes and the Stock Market: Further Res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3, pp. 143-155.

Gavin, M. (1989), “The Stock Market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8, pp. 181-200.

Van der Ploeg, F. (1989), “Election Outcomes and the Stock Market”,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5, pp. 21-3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