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王寶毅、張寶生、費沿光、趙日昇,「基於案例推理的鑽井複雜情況專家系統」,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第29卷,第6期,2005年12月。
[2]林宜隆、陳昱安,「我國網路犯罪現況分析-以刑事局破獲案例為例」,2007年第九屆網際空間:資安、犯罪與法律社會學術研究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民國96年11月。
[3]張偉斌、吳振龍、紀櫻珍、黃育文、劉德明,「案例推理法增進乳癌診斷率」,北市醫學雜誌,民國95年11月。[4]廖有祿,「電腦犯罪特性分析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期刊,民國90年6月。
[5]鄭漢垣、張鹿,「基於案例推理系統的研究探討」,中國龍岩學院學報,第23卷,第6期,2005年12月。
[6]傅玉、張存祿、黃培清、駱建文,「基於案例推理的供應鏈風險評估方法」,預測期刊,第24卷,第1期,2005年1月。
[7]林宜隆,「網路使用犯罪問題與網路安全管理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2期,民國87年3月。
[8]林宜隆,「網路犯罪之案例分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7期,民國89年3月。[9]曾紀剛、徐洁玉,「基於案例推理設計教學案例知識管理系統」,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5年。
[10]傅玉、張存祿、黃培清、駱建文,「基於案例推理的供應鏈風險評估方法」,預測期刊,2005年1月。
[11]王熙松、劉述舜、張睦雄、梁樾,「案例式推理應用於山區公路邊坡整治決策模式之研究」,台灣公路工程期刊,第32卷,第4期,民國96年。
[12]陳俊德、黃振溢,「應用案例式推論於資訊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之研究」,2007年數位科技與創新管理研討會論文集,華梵大學,96年5月。
[13]林宜隆,「網路使用犯罪問題與防範對策之探討」,第三屆資訊管理學會暨警政資訊實務研討會論文集,警察大學,民國87年5月。
[14]黃明凱,「網路犯罪輔助偵查專家系統雛型之建構」,中央警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5]沈榮華,網路犯罪相關問題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6]何文達,「校園意外事件處理程序之案例推理研究」,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17]華國祥,「案例式推理與專家系統在犯罪偵查之研究-以海巡犯罪偵防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6月。[18]魏國章,「以案例式推理作創投之投資決策評估系統」,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19]林明琴,「行銷計畫案例式推理系統之設計與建置」,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20]郭家齊,「整合資料探勘與案例式推論於機台故障診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6月。[21]王銘勇,「網路犯罪相關問題之研究」,台灣新竹地方法院90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民國90年11月。
[22]「2008資通安全政策白皮書」,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民國97年3月。
[23]「警政統計通報」,96年第30號,內政部警政署,民國96年7月5日。
[24]馮震宇,網路法基本問題研究(一),學林文化事業有公司,民國89年9月。
[25]林山田、林東茂,犯罪學,三民書局,民國86年10月。
[26]林宜隆,網際網路與犯罪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第2版,民國90年12月。
[27]王旭正、柯永翰,電腦鑑識與數位證據,博碩文化,民國96年6月。
[28]王旭正、高大宇,資訊安全¬-網際網路安全與數位鑑識科學,博碩文化,民國95年8月。
[29]林建隆,「資訊犯罪與法規暨偵查實務」,國防部軍事安全總隊資通安全講習進階班講義,民國96年9月13日。
[30]Susan W. Brenner, “Toward a Criminal Law for Cyberspace:A New Model of Law Enforcement”, Rutgers Computer and Technology 214 Law Journal., 2004.
[31]A. Aamodt, E. Plaza, “Case-Based Reasoning: Foundational Issues, Methodological Variations, and System Approaches”. AI Communications. IOS Press, Vol. 7: 1.
[32]Kolodner,J., “Case-base Reasoning”,San Manteo, Morgan Press, CA, 1999.
[33]Martin, S., “Case-based Reasoning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34]Suneela R. Joshi and William W. McMillan, “Case Based Reasoning Approach to Creat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35]N P Patidar and Jaydev Sharma, “Case-Based Reasoning Approach to Voltage Security Assessment of Power Systems”。
[36]J. L. Kolodner, “Case-Based Reasoning”, Morgan Kaufamann Publishers ,California , US,1993.
[37]Jeng, B.C. and Liang, T.P., “Fuzzy Indexing and Retrieval in Case-based Systems” , The First Pan Pacific Conference on Info. Systems, Kaohsiung, Taiwan, 1995.
[38]Montazemi, A.R. and Gupta, K.M., “An Adaptive Agent for Case Description in Diagnostic CBR Systems”, Computers in Industry, Vol. 29, 1996.
[39]Min Soo Suh, Won Chul Jhee, Young Kwan Ko, Albert Lee. “A case-based expert system approach for quality desig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1998.
[40]J. M. Garrell i Guiu, E. Golobardes i Ribé, E. Bernadó i Mansilla, and X. Llorá i Fábrega, “Automatic Diagnosis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and Case-Based Reasoning”,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