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1986),青藏高原研究橫斷山科學考察專集(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1993),橫斷山區維管束植物 上冊,科學出版社,北京。
中國科學院登山科學考察隊(1995),南迦巴瓦峰地區生物,科學出版社,北京。
孔憲需(1984),四川蕨類植物地理特點:兼論“耳蕨─鱗毛蕨類植物區系”,雲南植物研究6(1):27-38,昆明。
孔憲需、張麗兵(1996),貢嘎山蕨類植物區系的特點,雲南植物研究18(2):176-184,昆明。
孔憲需、張麗兵、朱維明、和兆榮、謝寅堂(2001),中國植物誌 第五卷第二分冊(鱗毛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孔憲需主編(1988),四川植物誌 第六卷,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成都。
王中仁、張憲春、朱維明、和兆榮、謝寅堂(1999),中國植物誌 第三卷第二分冊(車前蕨科、書帶蕨科、蹄蓋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王執明(1998),透視地理台灣─台灣的生成,大地地理雜誌,121︰46-58,台北。
王培善、王筱英(2001),貴州蕨類植物誌,貴州科技出版社,貴陽。
王荷生(1992),植物區系地理,科學出版社,北京。
朱兆泉、宋朝樞主編(1999),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
牟善傑(1994),對開蕨在台灣的發現,自然保育季刊,8:19-25,南投集集。牟善傑(2000),台灣蕨類植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2000年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保育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
吳永華(1999),台灣植物探險,晨星出版社,台中。
吳兆洪(1999),中國植物誌 第四卷第二分冊(鐵角蕨科、睫毛蕨科、球子蕨科、岩蕨科、烏毛蕨科、球蓋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吳兆洪、王鑄豪(1999),中國植物誌 第六卷第一分冊(叉蕨科、實蕨科、舌蕨科、腎蕨科、蓧蕨科、骨碎補科、雨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吳征鎰(1983),中國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冊),科學出版社,北京。
吳征鎰主編(1983),西藏植物誌 第一卷,科學出版社,北京。
吳德鄰主編(1996),紅水河上游地區植物調查研究報告集,科學出版社,北京。
呂勝由(1989),太魯閣國家公園植物資源─綠,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呂碧鳳(2002),花蓮縣太魯閣白楊步道蕨類名錄,塔山自然實驗室資料庫,台北。
李振宇、邱小敏主編(1993),廣西九萬山植物資源考察報告,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
邢公俠、林尤興、裘佩熹、姚關琥(1999),中國植物誌 第四卷第一分冊(腫足蕨科、金星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林尤興、張憲春、石雷、陸樹剛(2000),中國植物誌 第六卷第二分冊(雙扇蕨科、水龍骨科、劍蕨科、燕尾蕨科、槲蕨科、禾葉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林俊義(1989),太魯閣國家公園高山草原生態體系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徐國士、宋永昌、呂勝由(2001),台灣植被類型圖說,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台北。
徐國士、林則桐、陳玉峰、呂勝由(1983),太魯閣國家公園植物生態調查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台北。
徐國士、蔡飛(2000),台灣植物多樣性研究規劃之探討,國家永續論壇─東部論壇:植被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秦仁昌(1979),喜馬拉雅─東南亞水龍骨科的分化中心,雲南植物研究1(1):23-31,昆明。
秦仁昌、吳兆洪(1991),中國蕨類科屬志,科學出版社,北京。
秦仁昌、邢公俠主編(1990),中國植物誌 第三卷第一分冊(蕨科、中國蕨科、鳳尾蕨科、鐵線蕨科、裸子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耿煊(1956),植物分類及植物地理論叢初集,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南投竹山。
張憲春、刑公俠編(1999),紀念秦仁昌論文集,中國林業出版社,北京。
黃增泉(1996),太魯閣國家公園稀有植物生育地調查及棲地保護之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郭城孟(1987),台灣的蕨類植物資源及其保育,植物資源與自然景觀保育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台北。
郭城孟(1997),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壹卷,行政院農委會,台北。
郭城孟(2001),蕨類入門,遠流出版公司,台北。
郭城孟、翁茂倫(2000),太魯閣國家公園石灰岩環境蕨類植物資源調查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郭城孟、陳應欽(1990),太魯閣國家公園蕨類植物之研究,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郭城孟等(2002),發現綠色台灣─台灣植物專輯,農委會林務局,台北。
都江堰市林業局(1991),四川都江堰市植物名錄,都江堰市林業局出版,都江堰。
陳玉峰(1995),台灣植被誌第一卷:總論及植被帶概論,玉山社,台北。
陳宜鳳(2001),恆春半島的植物區系初步分析,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陳昌篤主編(2000),都江堰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成都。
陳應欽(2001),山林蕨響,人人出版公司,台北。
章樂民、楊遠波、林則桐、呂勝由(1988),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石灰岩壁植物群落生態之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彭仁傑、許再文、曾彥學、黃士元、文紀鑾、孫于卿(1993),台灣特有植物名錄,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南投集集。
貴州梵凊山科學考察集編輯委員會(1986),貴州梵凊山科學考察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北京。
黃威廉主編(1990),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貴州民族出版社,貴陽。
楊遠波、林則桐、呂勝由(1989),南湖大山圈谷及其附近植被之調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
楊遠波、劉和義(2002),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六卷,行政院農委會,台北。
路安民主編(1999),種子植物科屬地理,科學出版社,北京。
劉松柏、李建強、王映明、王恆昌、宋衛華(2003),湖北鱗毛蕨屬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區系特徵,武漢植物學研究21(2):103-108,武漢。
蔣鎮宇(2002),植物親緣地理學研究,全球變遷通訊,第35期p.12-24,台北。
鄭維列(1999),雅魯藏布江大拐灣地區蕨類植物科屬區系特徵分析,雲南植物研究,21(1):43-50,昆明。
賴明洲(1999),台灣地帶性植被之區劃與植物區系之分區,1999年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
錢崇澍、陳煥鏞主編(1959),中國植物誌 第二卷(瓶爾小草科、陰地蕨科、觀音座蓮科、紫萁科、瘤足蕨科、海金沙科、□白科、膜蕨科、蚌殼蕨科、姬蕨科、稀子蕨科、陵齒蕨科、骨碎補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閻傳海(2001),植物地理學,科學出版社,北京。
應俊生、徐國士(2002),中國台灣種子植物區系的性質、特點及其與大陸植物區系的關係,植物分類學報,40(1)1-51,北京。
謝寅堂、武素功、陸樹剛(2000),中國植物誌 第五卷第一分冊(鱗毛蕨科),科學出版社,北京。
謝長富(2002),台灣維管束植物的物種多樣性,2002年生物多樣性保育研討會論文集,p.15-30,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南投集集。
Huang, T. C.(ed.)(1994), Flora of Taiwan 2nd Vol.1.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he Flora of Taiwan,second Edition. Taipei.
Jones D. L. (1987) , Encyclopaedia of Ferns, Timber Press, Inc, London.
Kuo, C. M.(1985), Taxonomy and Phytogeography of Taiwanese Pteridophytes. Taiwania 30:5-100.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