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 Murray Bailey,信用評分─理論與實務─風險管理,金融研訓院,2009 年。
2. 丁正中,消費金融信用風險研究─信用評分概述,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季刊,2004 年11 月,1-5 頁。
3. 王明國,製作中小企業評分卡,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2005 年。4. 王信勝,整合分析層級程序與類神經網路之信用評分模型,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2000 年。
5. 吳達凱,銀行業建立企業信用評等以管理授信信用風險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所,2007 年。
6. 林思惟,從信用風險管理談信用評分之整合與應用,金融聯合徵信中心雙月刊,2009 年8 月,2-5 頁。
7. 林建文,商業銀行之信用評等、準備計提與資本配置,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企管所,2005 年。
8. 洪明欽、陳昱陵、張揖平、陳和貴,信用評分模型區別力之穩健性研究,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三卷第四期,2007 年,2-4 頁。
9. 洪雪媚,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對國內中小企業影響之實證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葉學研究所,2007 年。
10. 華銀信用風險IRB 小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信用風險內部評等法簡介,2004年。
11. 張大成,民92,違約機率與信用評分模型,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一期,19-37 頁。
1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白皮書,2009 年。
13. 萬智傑,台灣中小企業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信用評等與巴塞爾協定資本計提,東吳大學企業管理所,2007 年。
英文部分
1. Altman, E. (1968),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ion Bankruptc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13, pp.589-609.
2. Altman, E., Bharath, S. and Saunders A.(2002), “Credit Ratings and the BIS capital Adequency Reform Agenda,” The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 vol.26, pp. 909-921.
3. Ohlson, J. (1980), “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8, pp. 109-131.
4. Elizabeth, M. (2004), “Credit Scoring For Risk Managers:The Handbook For Len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