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丁逢辰 譯,克里姆遼夫(Koeuu Ahatoebelar Kpeuecb)著。1994。《論析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台北:大呂出版社。
江靜玲 譯,奧加(Ates Orga)著。1993。《偉大作曲家群像蕭邦》。台北:智庫出版社。
邵義強 著。1984。《貝多芬鋼琴作品剖析》。台北:天同出版社。
邵義強 譯。1989。《鋼琴名曲的演奏詮釋》。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林勝儀 譯。2000。《名曲解說珍藏版4,12,14》。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 譯。2007。《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金滿 著。1999。《莫札特鋼琴奏鳴曲教學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美惠 著。1984。《莫札特鋼琴奏鳴曲之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楊沛仁 著。2001。《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
二、論文
吳窈毓(1999)。巴哈半音階幻想曲與賦革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 輔仁大學。
楊馨怡(2003)。蕭邦「即興幻想曲」、「幻想曲」與「幻想波蘭舞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張侑侑(2005)。巴赫D小調半音階幻想曲與賦革之研究。台南女子技術學院音樂研究所。
曾季嫻(2008)。三首幻想曲風鋼琴曲之詮釋與探討—以貝多芬、孟德爾頌、蕭邦作品為例。中國文化大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張惠婷(2005)。以巴赫、莫札特、蕭邦與斯克里亞賓之作品研究及探討。中國文化大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謝宜均(2009)。貝多芬最後三首奏鳴曲之研究分析與詮釋。中國文化大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三、外文書目
Eigeldinger, Jean-Jacques. Chopin: Pianist and Teacher.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Gordon, Stewart.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 Music for the Piano and its Forerunner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6.
Grout, Donald J.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6th.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 2001.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5 vol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
Schulenberg, David. The keyboard music of J.S. Bach. New York: Alfred publishers, 1992.
四、樂譜
漢斯‧范‧畢羅。《J.S. Bach Chromatic and Fugue》。台北:全音。
B. A. 華爾納。《Beethoven Piano Sonatas II》。原典版。台北:全音。
恩斯特‧赫特利熙。《Mozart Piano Sonatas Vol. II》。原典版。台北:全音。
C. de Souzzo。《Chopin Fantasia, Berceuse, Barcarolle》。巴德‧勒斯基版。台北:全音。
一、中文書目
邵義強 譯。1989。《鋼琴名曲的演奏詮釋》。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林勝儀 譯。2000。《名曲解說珍藏版4,12,14》。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 譯。2007。《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金滿 著。1999。《莫札特鋼琴奏鳴曲教學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美惠 著。1984。《莫札特鋼琴奏鳴曲之研究》。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楊沛仁 著。2001。《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
二、論文
林嘉怡(2008)。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為人聲與鋼琴的獨唱歌曲之研究。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
林欣樺(2010)。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之指揮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吳惠婷(2002)。帕格尼尼主題曲。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班。
陳斐如(2005)。變化形式之「帕格尼尼主題」鋼琴曲—以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與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為例。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音樂科教育碩士班。
謝馨瑩(2011)。莫札特《第一號鋼琴輪旋曲,D大調》作品四八五之探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碩士班。羅志瑜(2013)。莫札特交響曲第39號 K. 543指揮詮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三、外文書目
Gordon, Stewart.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 Music for the Piano and its Forerunner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6.
Poultney, David. Studying Music History: Learning, Reasoning, and Writing About Music History and Literatur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 1996.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3, 6, 14, 15, 18, 19 vol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
四、樂譜
Rachmaninoff, Sergei.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us 43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FL: Warner Bros. Publications Inc., 1934.
W. A. Mozart. Sonata for Two Pianos. FL: G. Henle Verlag. 1992.
一、中文書目
江靜玲 譯,奧加(Ates Orga)著。1993。《偉大作曲家群像蕭邦》。台北:智庫出版社。
林勝儀 譯。2000。《名曲解說珍藏版4,12,14》。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勝儀 譯。2007。《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出版社。
林慧珍 著。2007。《貝多芬、舒伯特、蕭邦及法雅的鋼琴幻想曲演奏詮釋與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焦元溥 著。2010。《聽見蕭邦》。台北:聯經出版社。
楊沛仁 著。2001。《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
二、論文
梁嘉珍(2009)。融合波蘭舞曲與抒情即興特質的幻想曲:蕭邦《幻想波蘭舞曲》之研究與詮釋。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演奏組碩士論文。張惠婷(2005)。以巴赫、莫札特、蕭邦與斯克里亞賓之作品研究及探討。
中國文化大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
曾季嫻(2008)。三首幻想曲風鋼琴曲之詮釋與探討—以貝多芬、孟德爾頌、蕭邦作品為例。中國文化大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楊馨怡(2003)。蕭邦「即興幻想曲」、「幻想曲」與「幻想波蘭舞曲」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劉秀春(2004)。幻想曲之風格流變與形式特質研究-以鍵盤幻想曲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雅雯(2005)。蕭邦波蘭舞曲,作品二十二與六十一之輪旋曲與幻想曲。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班鋼琴演奏組碩士論文。三、外文書目
Gordon, Stewart. A History of Keyboard Literature: Music for the Piano and its Forerunners.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96.
Sadie, Stanley.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5 vol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
四、樂譜
C. de Souzzo。《Chopin Fantasia, Berceuse, Barcarolle》。巴德‧勒斯基版。台北: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