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17: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胡冰
研究生(外文):HU, BING
論文名稱:論近代中國憲政中的權力分立(1840-1949)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Regarding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the Modern Chinese Constitutionalism (1840-1949)
指導教授:黃源盛黃源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YUAN-SHENG
口試委員:廖元豪鍾芳樺
口試委員(外文):LIAO, YUAN-HAOCHUNG, FANG-HUA
口試日期:2016-12-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近代中國憲法權力分立五權分立
外文關鍵詞:Modern ChinaConstituionSeparation of PowersSeparation of the Five Pow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憲政」二字,在最近幾年的中國,逐漸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並且引發了不同程度的公共討論。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也多次提到,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需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目前中國的憲法,依然不是一部活的、能動的、可實際運作的憲法,也依然距離「憲政」有較長的距離,但這種變化在未來是可預期的。
然而,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憲政,對於中國社會而言,基本上也屬於一個舶來品的概念,這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一個憲政原則——權力分立原則。近代中國從清末開始,到中華民國的建立,也經歷過一系列的立憲運動與憲政活動,包括清末立憲、《臨時約法》的頒布、五權憲法思想的提出,以及《中華民國憲法》在1947年的公佈實施,中國在此一歷史階段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憲政探索。
本文即從近代中國在晚清民國的憲政發展歷程出發,概述民主憲政和中國社會的關係,探究民主憲政中最重要的權力分立原則,在這個發展歷程中產生、演變以及完善的過程,以及在當時中國社會存在的理論思路和實踐表現,以求通過對這段重要歷史的整理與分析,來為當下中國的憲政建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啟迪。

For the Chinese society, the democratic constituional system is a conception from the Western, including the most important constitutional concept,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Modern China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s also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constitutional movement and constitutional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late Qing constitution, "Provisional Constitution" promulgated, the five-power constitutional thought,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onstitution" in 1947.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 China has experienced nearly half a century of constitutional explor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summari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and Chinese society, and explores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the process of emergence, evolution and perfection in this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At that tim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society existed, so as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China at present,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is significant histor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問題意識…………………………………………………………………3
第三節 研究方法…………………………………………………………………5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取材範圍……………………………………………………6

第二章 權力分立與傳統中國社會……………………………………9
第一節 權力分立概述……………………………………………………………9
第一項 權力分立的歷史發展脈絡……………………………………………9
第二項 權力分立的表現形式…………………………………………………13
第二節 傳統中國有無權力分立的思辨…………………………………………16
第一項 否定說…………………………………………………………………16
第二項 肯定說…………………………………………………………………17
第三項 本文觀點………………………………………………………………25
第三節 立憲主義在傳統中國的思想根基………………………………………26
第一項 民本思想………………………………………………………………26
第二項 仁政思想………………………………………………………………29
第四節 本章小結…………………………………………………………………32

第三章 晚清時期對於立憲分權的探索………………………………33
第一節 清末巨變的歷史背景……………………………………………………34
第一項 洋務運動………………………………………………………………34
第二項 西學東漸………………………………………………………………37
第二節 維新思想與立憲主義……………………………………………………39
第一項 康有為相關學說………………………………………………………40
第二項 梁啟超相關思想………………………………………………………41
第三節 預備立憲與制度嘗試……………………………………………………42
第一項 資政院、內閣及其關係………………………………………………43
第二項 《欽定憲法大綱》和《十九信條》…………………………………46
第四節 本章小結…………………………………………………………………50

第四章 民初《臨時約法》中的權力分立……………………………51
第一節 《臨時約法》概論………………………………………………………52
第一項 制定與生效……………………………………………………………52
第二項 主要內容………………………………………………………………53
第三項 廢止、恢復與失效……………………………………………………55
第二節 參與權力分立的機關……………………………………………………56
第一項 國會……………………………………………………………………57
第二項 行政機關………………………………………………………………58
第三項 法院……………………………………………………………………60
第三節 權力機關間的制衡關係…………………………………………………61
第一項 國會對行政機關………………………………………………………62
第二項 行政機關對國會……………………………………………………64
第三項 總統與內閣…………………………………………………………65
第四項 法院的作用…………………………………………………………66
第四節 本章小結………………………………………………………………68

第五章「五權」思想與《中華民國憲法》…………………………71
第一節 五權分立理論與孫中山的主張………………………………………72
第一項 起源與理論…………………………………………………………73
第二項 制度確立的過程……………………………………………………78
第三項 國民大會、總統……………………………………………………81
第四項 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85
第五項 考試院、監察院……………………………………………………87
第二節 《中華民國憲法》對權力分立的抉擇………………………………88
第一項 制憲中關於權力分立的演變………………………………………89
第二項 張君勱憲政主張的影響……………………………………………93
第三項 國際秩序的外部因素影響…………………………………………96
第三節 《中華民國憲法》中的五權制衡關係………………………………97
第一項 行政院與其他各院…………………………………………………98
第二項 立法院與其他各院…………………………………………………100
第三項 司法院與其他各院…………………………………………………101
第四項 考、監兩院與其他各院……………………………………………101
第四節 衍生問題——「五權」是否存在分立?……………………………102
第五節 本章小結………………………………………………………………105

第六章 結論——不知來,視諸往……………………………………107
第一節 權力分立與中國社會的關係…………………………………………107
第二節 權力分立在近代中國的表現與評價…………………………………109
第三節 歷史經驗對當代中國憲政建設的參考意義…………………………111

附錄……………………………………………………………………115
一、《欽定憲法大綱》…………………………………………………………115
二、《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117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19
四、《中華民國憲法》(部分)………………………………………………125

參考文獻………………………………………………………………135

參考文獻

一、專書
1丁守和,《中國近代啟蒙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2卞修全,《立憲思潮與清末法制改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
3中國五權憲法學會,《五權憲法研究結論》,台北:帕米爾書店,1970年11月。
4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譯,《馬歇爾使華:美國特使馬歇爾出使中國報告書》,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5王德志,《憲法概念在中國的起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6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7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史上的關鍵詞》,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
8王人博,《憲政文化與近代中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
9朱諶,《憲政分權理論及其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10月。
10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出版,2009年9月。
11李建良,〈面對中華民國的憲法〉,收錄於湯德宗、廖福特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3月。
12李俊,《中國宰相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13李軍,《士權與君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14李守孔,《民初之國會》,台北:正中書局,1977年。
15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台北:月旦出版,1993年。
16李啟成,《資政院議場會議速記錄——晚清預備國會論辯實錄》,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4月。
17何本方、岳慶平,《中國宮廷知識詞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5年。
18余偉雄,《戊戌變法之原因及其影響》,香港:和記印刷,1978年。
19林清井,《五權憲法中央政制》,高雄:國父遺教研究會高雄分會,1986年5月。
20林紀東,〈論五權憲法的基本精神〉,收錄於《中國法學論著選集》,台北:漢林出版社,1976年。
21周建波,《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思想》,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22洛克著,李永久譯,《政府論》,台北:帕米爾書店,1969年2月。
23洛克著,葉啟芳等譯,《政府論次講》,第七章,台北:唐山出版社,1986年7月。
24荊知仁,《中國立憲史》,台北:聯經出版,1984年。
25祝總斌,《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26侯宜傑,《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
27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7月。
28馬起華,《政治學精義》,台北:帕米爾書店,1964年3月。
29陳曉楓,《中國憲法文化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30夏勇, 《中國民權哲學》,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版。
31桂宏誠,《中國立憲主義的思想根基:道德、民主與法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5月。
32桂宏誠,《中華民國立憲理論與1947年的憲政選擇》,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9月。
33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國父全集》,第三冊。
34徐矛,《中華民國政治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5殷嘯虎,《近代中國憲政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6陳弘毅,《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民主憲政》,香港:商務印書館,2013年11月。
37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二)》,台北:元照出版,2006年。
38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2006年。
39逯扶東,《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8月。
40湯志鈞,《戊戌變法史論業》,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0月。
41梁啟超,〈論自由〉,《梁啟超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2梁啟超,〈立憲法議〉,《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43張仁善,《近代中國的主權、法權與社會》,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5月。
44張仁善,《王寵惠法學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45張朋園,《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台北:聯經出版,2007年。
46張君勱著,中華民國張君勱學會編,《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台北:稻鄉出版,2015年6月。
47邱炳翰,《戰後中國憲政之路:以行憲前後的黨派協商為中心的探討(1946-1948)》,台北市:國史館,2014年7月。
48曾繁康,《比較憲法》,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9月。
49黃源盛,《中國法史導論》,台北:梨齋社,2016年。
50黃源盛,《民初大理院與裁判》,台北:元照出版,2011年3月。
51黃克武,《中國現代化論文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52楊鴻年,歐陽鑫,《中國政制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53漢密爾頓、麥迪遜等著,程逢如等譯,《聯邦黨人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54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2011年12月。
55 Giovonni Sartori著,雷飛龍譯,《比較憲政工程:結構、動機、後果之研究》,國立編譯館,1998年4月。
56雷震,《制憲述要:中華民國憲法制定經過》,香港:友聯出版社,1957年。
57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
58趙林鳳,《中國近代憲法第一人:汪榮寶》,台北:新銳文創,2014年4月。
59鄭大華,《張君勱傳》,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60劉國新,《中國政治制度辭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0年。
61錢實甫,《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62戴耀廷,《憲政•中國:從現代化及文化轉變看中國憲政發展》,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年。
63嚴泉,《失敗的遺產:中華首屆國會制憲:1913-1923》,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64嚴泉,《現代中國的首次民主轉型:民國初年的憲政試驗》,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年6月。
65顧不先,《五權憲法的政治制度》,台北:三民書局,1983年。
66繆全吉,《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憲法篇》,台北:國史館,1989年。

二、期刊論文
67王也揚,〈從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下限問題說開去〉,《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68艾永明,〈中國古代有無行政法之我見〉,《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
69池炫璋,〈北洋政府時期總統權力之研究(1912-1924)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70朱志昊,〈「白马之盟」与汉初政制——以政治正当性为线索〉,《政治學研究》,2014年第2期。
71李仁淼,〈臺灣中央政府體制中總統的職權與角色〉,《月旦法學雜誌》,第244期,2015年9月。
72林弘毅,〈從「制衡」觀點論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變遷與制度選擇—以行政、立法兩權為中心〉,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1月。
73張知本,〈中國立憲故事〉,《中國憲法學會年刊》,第11期,1962年。
74桂宏誠,〈科舉考試制度與文治政府的鞏固——兼論廢科舉與民初軍閥亂政的關係〉,《考銓季刊》,2003年4月,第34期。
75塗懷瑩,〈西方分權理論演變與缺失〉,《法學業刊》,第119期,1985年7月。
76蘇永欽,〈法治、法治國和依法治國〉,《中國法研究》,第3期,2016年6月。

三、網頁資料
7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4月10日。
78 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5310270.html,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4月25日。
79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kangyouwei/200905/0522_6499_1170487.shtml,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1月22日。
80 https://zh.wikisource.org/zh/%E4%BA%94%E6%AC%8A%E6%86%B2%E6%B3%95,孫中山演講,五權憲法,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5月25日。
81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ccd=V.dsqM/search,國父全集全文檢索系統,國父全集,第二冊,第639-640頁。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5月25日。
82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ccd=V.dsqM/search,國父全集全文檢索系統,國父全集,第一冊,第113頁。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5月25日。
83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ccd=V.dsqM/search,國父全集全文檢索系統,國父全集,第一冊,第3頁。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5月25日。
84 http://sunology.culture.tw/cgi-bin/gs32/s1gsweb.cgi/ccd=V.dsqM/search,國父全集全文檢索系統,國父全集,第三冊,第8頁。最後瀏覽時間2016年5月25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