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2 06: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昕暐
論文名稱:釣魚台主權爭議之研究
指導教授:姜新立姜新立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與兩岸事務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99
中文關鍵詞:釣魚台爭端新現實主義美中共治民族主義中日海空霸權
外文關鍵詞: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ower Structure of Co-manag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NationalismContes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or the Air and Sea Pow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以釣魚台問題為研究主題,以新現實主義做為理論基礎,並以文獻分析法為研究方法,得到研究結論有三:
(a)釣魚台問題看似中日台之主權及領土爭議事件,事實上更多全面形成影響的是為美國,美國之影響力貫乎全面的,且釣魚台爭端,實質是為美中共治之可能性的拔河比賽,加上中日之間海空霸權爭奪戰的中間物。
(b)由層次分析論理來看,釣魚台爭端原屬中日台三方之主權甚或漁權之爭,但因著背後牽動美國,乃至於美中共治之美國獨一霸權不在之現實,致令此爭端已由區域躍升至一種全球性的爭端及和平穩定。
(c)釣魚台爭端既已躍升為國際性的爭端,宏觀角度由領土主權之爭議,可尋找國際仲裁。其次在戰爭盡管有一觸即發,但實際上仍被控制的情況下,唯有以區域和平為前提,進行尋求共同開發、共享資源之可能,此是為現階段所能做之必要之舉。

以本研究結果對於相關單位所提供的建議有三:
(a)為使本問題中台灣不致邊緣化,務需尋求中共之合作,致令中共由現實面承認釣魚台列嶼屬台灣附屬之島嶼的現實,使台灣至少可與中共共享周邊漁權及海域。
(b)沒有主權即沒有漁權,台灣不能為了「友日」而只提漁權,這是一種自我矮化的作法。
(c)以國家現實利益為考量,台灣在以小事大的現實之中,如何強化主權論述,透過國際仲裁,首要維護領土及主權,其次是為於共同開發中尋求台灣之利益之最大化。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isputes over Diaoyutai Island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concluded 3 arguments.

(a). The 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 appears to be a controversial event over sovereignty and land among China, Japan, and Taiwan. However, the actual and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behind the curtain is exer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The 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 is possibly a compet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power structure of co-manag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addition, the Diaoyutai Islands play an intermediate role in the contest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or the air and sea power. (b)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 was originally a competition among China, Japan, and Taiwan for the sovereignty and fishing right on the islands. However, the dispute involves the United States indirectly and signifies that the world power struc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only superpower is replaced by the co-managing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d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refore, this regional dispute is becoming a global dispute and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tability.
(c) Since the Diaoyutai Islands dispute was elevated to be an international dispute, the land sovereignty contest should resort to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from a macroscopic perspective. Although the situation is tense, it can be controlled. Seeking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ommon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sharing based on regional peace is a feasible and necessary step.

In this study, 3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units were proposed:

(a) To prevent Taiwan from being marginalized, Taiwan must cooperate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make the CPC admit that the Diaoyutai Islands are affiliated to Taiwan,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shared fishing right and sea area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near the Diaoyutai Islands.
(b) Without sovereignty, fishing right is not an issue. Taiwan cannot focus solely on the fishing right during the dispute from a Japan-friendly perspective, which sacrifices the Taiwan sovereignty.
(c) Considering the actual profits of the nation, Taiwan with its minorinternational influence must strengthen its sovereignty discourses, resort to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nd protect its land and sovereignty by siding the major power. Subsequently, Taiwan can maximize the profit through common development with China.
摘要...................................................................i Abstract..............................................................ii
致謝辭...............................................................iii
目錄..................................................................iv
圖目.................................................................vii
表目................................................................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理論 5
(一) 研究方法 5
(二) 理論依據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一) 研究範圍 10
(二) 研究限制 14
第二章 釣魚台歸屬的歷史考證 16
第一節 釣魚台的地緣環境 16
第二節 釣魚台主權的歷史考證 21
(一) 「琉球」與中國關係考證 21
(二) 釣魚台是否為無主之地 29
(三) 明清時期日琉關係的考證 32
(四) 日本吞併琉球與釣魚台的行動 37
第三節 各方對於釣魚台主權的論述 43
(一) 台灣方面 44
(二) 中共方面 50
(三) 日本方面 52
(四) 美國方面 55
(五) 釣魚台主權究竟何屬 59
第三章 影響中共處理釣魚台爭端的重要因素 64
第一節 內部因素 64
(一) 民族主義 64
(二) 政治合法性危機 66
(三) 歷史文化 70
第二節 外部因素 73
(一) 地緣戰略與國家安全 73
(二) 環境資源—海底石油 76
(三) 美國的亞洲政策 82
(四) 日本軍國主義復甦 86
(五) 台灣因素 89
第四章 影響日本處理釣魚台問題的重要因素 93
第一節 內部因素 93
(一) 難解的日華情節 93
(二) 日本右翼思想之續存與壯大 97
(三) 主政者之政治取向 101
(四) 釣漁台列嶼之戰略利益 108
第二節 外部因素 110
(一) 中共崛起之考量 110
(二) 美國因素之考量 114
(三) 港台民間社會的保釣運動 122
第五章 影響台灣處理釣魚台問題的重要因素 124
第一節 內部因素 124
(一) 複雜的反日、仇日、親日民族情緒 124
(二) 政黨傾向及立場之矛盾 127
第二節 外部因素 140
(一) 中共因素 140
(二) 日本因素 146
(三) 美國因素 148
第六章 釣魚台問題的可能解決途徑 153
第一節 戰爭 153
第二節 國際仲裁 161
第三節 共同開發 165
第四節 冷凍問題與擱置爭議 173
第七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17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7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9
參考文獻及附錄 185
一、 中文專書 185
二、 學位論文 190
三、 期刊 192
四、 英文期刊書籍 197
五、 網路資源 198
六、 附錄 208

圖目
圖 1-1以層次分析為基礎之建構主義理論模型 ............................ 8
圖 2-1釣魚台隆褶帶形成機制 ......................................... 17
圖 2-2釣魚台列嶼位置圖 ............................................. 18
圖 2-3台灣省颱風、洋流、季風........................................31
圖 3-1民族主義形成流程圖 ........................................... 64
圖 6-1我國五大海域石油礦保留區 ..................................... 167

表目
表 2-1釣漁臺列嶼資料 ................................................ 19
表 2-2明代琉球冊封使列表 ............................................ 25
表 2-3清代琉球冊封使列表 ............................................ 27
表 3-1中國大陸煤炭、石油與天然氣儲存量 .............................. 78
表 3-2中國大陸石油生產、消費與進口量(單位:億噸) .................. 78
表 4-1 賽局理論下的中美對釣魚台問題之博弈.............................121
一、 中文專書
《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的關係》,(臺北: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1966年)。
《日本問題文件彙編》,(北京:世界知識社,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文件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文件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1年)。
《台灣研究集刊:第1-4期》,(廈門:廈門大學研究所,1992年)。
《開羅會議政治問題會商經過》,《光復台灣之籌畫與受降接收》,(臺北:國民黨黨史會,1990)。
《國際條約集1945-1947》,(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
《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北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2005年)。
《釣魚台列嶼問題資料彙編》,(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11年)。
《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一兼質日本奧厚敏諸教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
台灣史料及成編輯委員會,《明清台灣檔案彙編:第1-2輯》,(臺北:遠流出版,2004 年)。
外交部新聞文化司編,《中共與各國建交聯合公報彙編》,(台北:外交部,1999 年1 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選1985.10-1994.9》,(北京:國際文化出版)。
亞洲世紀社編輯,《論對日和約問題》,(上海:亞東協會出版社,1947年11月)。
《大國崛起》系列叢書編輯委員會,《大國崛起:日本》,(臺北:青林出版,2007)。
故宮博物院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日本外務省編纂,《日本外交書》,第18卷(自明治十八年一月至十二月),(東京:日本國際連合協會發行,昭和25年)。
日本外務省中國課(處)監修,《日中關係基本資料集1970—1992》,(東京:財團法人霞山會發行,1993年)。
汪大淵著,《島夷誌略》,蘇繼廎校釋,(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李東陽等撰,《大明會典》(三),(臺北:新文豐出版,1976年)。
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臺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3年)。
魏徵等,《隋書》,(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李致忠點校,《籌海圖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鄭若曾,《鄭開陽雜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1年)。福沢諭吉《福沢諭吉全集》第10巻,(東京:岩波書店,1960年)。
Hans J Morgenthau 著,張自學譯,《國際政治學》,(臺北:幼獅文化,民國75年2月)。
Avery Goldstein,王軍、林民旺譯,《中國大戰略與國際安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David Easton 著,王浦劬等譯,《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臺北:桂冠書局,1992 年)。
Jeffery B.Goldman 著,林敏譯,〈西方眼中的中共馬漢—劉華清〉,《亞太安全譯文彙集Ⅱ》,(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5 年 )。
L.Altusser著,杜章智譯,《列寧與哲學》, (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
布裡辛斯基著,林添貴譯,《大棋盤》,(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葛蘭西著,毛音勻譯,《葛蘭西:政治家、囚徒和理論家》,(北京:求實出版社,1987年。)
國際能源署編,《世界能源展望2007》,2008年出版。
宋文明,《當代美國外交政策》,(臺北中和:宋氏照遠,2003年)。
丁學良,《共產主義後與中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中清水美和,《中國問題の核心》,(東京:筑摩書房,2009年)。五百旗頭真主編,《新版日本戰後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
田桓主編,《戰後中日關係文獻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5 月)。
米慶餘,《琉球歷史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向達校注,《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李廣民、歐斌主編,《國際法》,(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理,《日本各界人士對日本尖閣列島主張的反駁》,(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13年)。
李育慈譯,《日本安全議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年)。
李文志,《後冷戰時代美國的亞太戰略》,(臺北:憬藝,1997年)。
吳天穎,《甲午戰前釣魚列嶼歸屬考》,(北京:中國社會文獻出版社,1994年)。
吳幅員、楊亮功編,《琉球歷代寶案選錄》,(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75年)。
何慈毅,《明清時期琉球日本關係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林田富,《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之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 年)。
林呈蓉,《牡丹社事件的真相》,(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林田富,《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之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
林碧沼《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出版社,1997 年)。
邵宗海主編,《兩岸關係論叢,乙亥到己卯年》,(臺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 年)。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台列嶼之主權問題》,(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
浦野起央、劉甦朝、植栄辺吉編修,《釣魚台群島(尖閣諸島)問題研究資料匯編》,(東京:刀水書房,2001 年)。
高瀨武次郎,《陽明學新論》,(東京:榊原文盛堂,1919年5版)。
高素蘭編,《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2011年12月)。
陳建民,《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臺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07年)。
張幼文、黃仁偉等著,《2005中國國際地位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顧尚智主編,《2008年解放軍研究論壇彙編》,(臺北:國防大學編印,2008年)。
劉培華,《近代中外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
鄭秉哲編,《球陽紀事》,收錄於《沖繩文化史料集成5球陽》,(東京:角川書店, 1974年)。
蔡相輝,《台灣史重要文獻導讀》,(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6年)。
蔡璋,《琉球亡國史譯》,(臺北:正中書局,1951年)。
廖光生,《排外與中國政治》,(臺北:三民書局,1988年)。
葉至誠、葉立誠合著,《研究方法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
褚靜濤,《中日釣魚台爭端研究(上)(下)》,(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13年5月)。
楊軍,《東亞史:從史前至20世紀末》,(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年)。
楊仲揆,《中國、琉球、釣魚台》,(香港,友聯書報發行公司,1972年)。
黃自進,《亞太和平觀察》,(臺北:中央研究院,2009年)。
黃銘俊主編,《規復釣魚台-從漢疆突擊隊出發》,(臺北:菁典,2012年)。
戈斌,〈清代琉球國朝貢活動概述〉,《明清檔案與歷史研究論文選》,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1995年9月。
丘宏達,《關於中國領土的國際法問題論集》,(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二、 學位論文
田永彬,〈台日東海漁業糾紛解決之理論與實務〉,(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2012年)。
李毓萱,〈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之評析〉,(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04年)。
吳芳豪,《中國海權之發展──建構主義途徑分析》,(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林冠宏,《冷戰後「中」日安全戰略關係:認知、政策與影響》,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胡敏遠,〈國際關係理論中「文化霸權」與「溝通行動」的研究〉,(政大:東亞研究所,2005 年)。
張芳傑,〈中國與周邊國家漁業管轄衝突之處理模式〉,(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2005 年)。
張學信,〈對中國石油安全戰略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2004 年。
鞠德源,《日本國竊土源流釣魚列嶼主權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2001 年。
龐子朝編,《明實錄:人物傳記卷》,(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90 年)。
郭天勇,《權力平衡論台海安全問題-由同盟關係切入》,(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2004 年)。
楊永平,〈冷戰後中共對日外交政策的民族主義因素〉,(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2009 年)。
程加瑞編,《釣魚台之法律地位》,(臺北:東吳大學法學院,1998 年)。
鄭博祥,〈從國際法觀點看關於釣魚台列嶼的諸項問題〉,(長榮大學:日本研究所,2005 年)。
三、 期刊
王崑義,〈兩岸和平協議──理論、問題與思考〉,《全球政治評論》,26期,2009年。
王崑義,〈民進黨的保釣政策〉,《中國評論》,(香港,2012年10月號)。
王崑義,〈中共競逐中亞能源之戰略〉,刊於《青年日報》,2007年10月14 日,第3版。
王崑義,〈民進黨的保釣政策〉,《中國評論》,(香港,2012年10月號。)
王偉男,〈中國大陸發表涉釣白皮書正當其時〉,《中國評論》,(香港,2012 年 11 月號。)
王乃昂等,〈略論中日釣魚島之爭〉,《中國邊疆史研究》,1994年第4期。
丘宏達,〈釣魚台列嶼主權爭執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研究〉,東吳大學第一屆釣魚台列嶼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1997年5月。
田培良,〈日本的民族主義與中國的民族主義〉,《太平洋學報》,(北京,1996年,第4期)。
李中邦,〈安倍政府的右翼圖像及其作為〉,《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2月號)。
李先波、鄧婷婷,〈從國際法看中日釣魚台爭端〉,(時代法學,2004 年第 3 期, 2004 年)。
李欣芳,〈李登輝:釣魚台台灣有漁業權無主權〉,《自由時報》,民國91 年 10 月21 日。
李黎明,〈國際體系「G-2」新概念〉,《青年日報》全球戰略觀察專欄,2009.12.11, 7版。
吳輝,〈從國際法論中日釣魚島爭端及其解決前景〉,《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 10 卷第 1 期,2001 年。
吳靄華,〈一六0九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之研究〉,《教學與研究》,第7期,198 年6月。
吳懷民,〈清代中國對琉球的冊封〉,《福建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吳玉山,〈現代化理論vs.政權穩定論: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1998年6月。
宋學文,〈層次分析對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性及模型架構〉,《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4期,民國97年12月。呂烱昌,〈日本的中共焦慮症〉,2010年7月6日,《尖端科技》6月號。
林琳,〈從國際法論中國對釣魚台群島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9年第4期。
邵宗海,〈陳水扁『一邊一國』主張分析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發表於《亞太情勢發展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美國研究所所主辦,臺北:圓山大飯店,2002年11月。
姜新立,〈日本垂涎釣魚島,是一種政治機會主義〉,《僑報》,(洛杉磯,2013 年 6 月。)
姜新立,〈由習歐會到習吳會〉,《海峽評論》,(台北,2013年7月號。)
思想者論壇,〈兩岸保釣論述與作為的省思〉,《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6月號。)
翁明賢,〈釣魚台與區域安全意涵〉,《釣魚台爭議的和平解決》研討會,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2012年。
陳曦,〈權威危機與合法性危機〉,《中國論壇》第30卷第10期,1990年8月。
陳本善,〈關於釣魚島歸屬問題的初步意見〉,《現代日本經濟》,1995 年第1期, 1995 年。
馬俊平,〈釣魚島爭端中的維權與維穩〉,《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5月號。)
張亞中,〈建立兩岸共同保釣論述的制高點〉,《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4月號。)
張亞中、孫國祥,〈亞太綜合安全:台灣安身立命之所基〉,《亞太綜合安全年報》, 2002 年。張啟雄,〈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屬問題—日本領有主張的國際法驗證〉,《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2003年。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 卷第3 期,2000年。
郭永虎,〈關於中日釣魚台爭端中「美國因素」的歷史考察〉,《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 2005年10月第4期。
許育銘,〈戰後處理與地緣政治下的國民政府對琉政策:以40、50年代為中心〉,《中國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6期。
馮昭奎,〈釣魚島海域風緊雲急?〉,《世界知識》,第6期,2009。
黃升任,《黃遵憲評傳》,(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2006年)。
曾麗民,〈泉州與琉球的民俗關係〉,《海交史研究》,1994年第2期。
曾建民,〈戰後未死的右翼幽靈走上執政〉,《海峽評論》,(台北,2013年第266期。)
曾弘志,〈我國海域石油礦區之劃立即外資參與合作探油〉,(臺北: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會刊,2012年9月)。
曾昭明,《由國際法觀點探討釣魚台領有權爭議與台灣地位問題之研究─以台、日、中的論點為中心》〉,(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2006年)。
崔向升,〈島嶼爭端,日本爭國際仲裁與「實效統治」〉《 青年參考 》, 2012 年09月05日 05 版。 童振源,〈論釣魚台之爭〉,《台灣公論報》,2009年7月2。
鄒曉翔,〈釣魚島主權與劃界分離論─馬英九《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一書的內容及理論價值〉,《現代日本經濟》,1995 年第1 期,1995 年。
董國猷,〈釣魚台爭議的和平解決致詞〉,《釣魚台爭議的和平解決》研討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2012年。
熊玠,〈釣魚島爭執與中方戰略運用之推敲〉,《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2月號。)
閻學通,〈冷戰後中國的對外安全策略〉,《現代國際關係》。1995年8月。
蔡翼,〈中日對決釣魚台〉,《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2月號。)
鄭海麟,〈從歷史與國際法看釣魚台主權歸屬〉,(台北:海峽學術,2003 年)。
鄭竹園,〈兩岸經濟關係的互補與競爭〉,《中國時報》,民國85年7月22日,10 版。
鄭端耀,〈社會建構論與兩岸關係: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新型安全觀與兩岸關係》(臺北:當代思潮系列座談,政大國關中心主辦,2001 年)。
劉秋苓,〈從釣魚台爭議論日本的「動態嚇阻」防衛戰略〉,(臺北:空軍學術雙月刊),2013年4月第633期。
劉江永,〈論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日本學刊》,1996 年第 6 期,1996 年。
劉文宗,〈從歷史和法律依據論釣魚島主權屬性〉,《海洋開發與管理》,1997年 第1 期。
賴怡忠,〈美中競合格局下的台日關係發展策略如何評價美國因素與中國因素對台日關係的影響〉,《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網》第9卷第3期。
龍村倪,〈釣魚台主權屬於我國之歷史根據的修訂及補充〉,歷史月刊,第183期,2003年。
蕭源興,〈評「緬甸軍政府鎮壓示威與中共之態度」〉,《中共研究》,第 42 卷,第 1期, 2008 年 1 月。
龐中英,〈中國的亞洲戰略:靈活的多邊主義〉,(北京:《世界政治與經濟》,2001 年10期)。
三、 英文期刊書籍
Brad Glosserman, Carl Baker,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A Quarterly
E-Journal on East Asian Bilateral Relations. Pacific Forum CSIS,
Honolulu, Hawaii Vol.12, No.3,(October 2010).

Dawa Norbu, Culture and Politics of ThirdWorld?, Nationalism,
(Lordon:Roultledge,1992).

Douglas John Maclntyre, Emering from Behind the U.S. Shield: Japan's Strategy of
Dynamic. Joint Force Quartely, 2nd quarter (2012), p.81-89.

H. Lauterpacht, L. Oppenheim, International Law: A Treatise, 8th, Vol. 1, (London:
Longmans, Green, 1955).

Josef Joffe, Bismarck's Lesson for Bush,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9,2002).

John W. Garver, Sino-American Relation in 2001” International Journal 50:2(Spring
2001), p.283-310.

John G. Borger, The Pacific Bases, Clipper Pioneers Newsletter, Vol. 42,No.3, (March 2009)

Hungdah Chiu, China and the Question of Taiwan,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1973).

Robert S. Ross, 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East Asian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3, No.4,(Spring 1999)

Suganuma Unryu, Sovereign Rights and Territorial l Space in Sino -Japanese Relations:Irredentism and the Diaoyu/Senkaku Islands,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0). p.42-44.


四、 網路資源
張廷玉等,《明史》。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mingshi/lianshu.htm,國學網站。柯劭忞等編,《清史稿》。
http://www.njmuseum.com/rbbook/gb/25/qingshigao/qsg.htm(國學網站)

趙汝適,《明史.諸蕃志》。(毗舍耶:台灣大百科)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49

周憲文主編,《台灣文獻叢刊,第287種:〈使琉球錄三種〉》。
http://metadata.ntl.gov.tw/ttsweb/twn/main.htm(台灣文獻叢刊資料庫)

尚盛等編著,《中山世鑑》,田島利三郎抄寫本,藏於琉球大學圖書館伊波普猷文庫。
http://manwe.lib.u-ryukyu.ac.jp/cgi-bin/disp-img.cgi?file=iha0230

林子平,《三國通覽圖說》,(日本九州大學圖書館所藏)。
http://record.museum.kyushu-u.ac.jp/sangokutu/

中華民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中華民國對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的立場與主張》,
2012/4/3。
http://www.mofa.gov.tw/Offical/Home/ListC

中共國家統計局網站。
http://www.syats.gov.cn

外交部新聞文化司,《外交部聲明及公報彙編(99)》,外交部,2011 年 12 月 01 日,頁 3。 〈日本組建離島防禦部隊,借美日安保抗中國〉,《鳳凰網》,2009 年 3 月 15
日。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7NTdRwyP2NkJ:big5.ifeng. com/gate/big5/phtv.ifeng.com/program/jqgcs/200903/0306_1650_1048654.shtml+%E6%
97%A5%E6%9C%AC%E7%B5%84%E5%BB%BA%E9%9B%A2%E5%B3%B6%E9%
98%B2%E7%A6%A6%E9%83%A8%E9%9A%8A%EF%BC%8C%E5%80%9F%E7%
BE%8E%E6%97%A5%E5%AE%89%E4%BF%9D%E6%8A%97%E4%B8%AD%E5%
9C%8B&;cd=4&;hl=zh-TW&;ct=clnk&;gl=tw

〈外交部歷年來就釣魚台主權問題之聲明一覽表〉,《外交部新聞背景參考資
料》,2003 年 8 月 25 日。
http://www.mofa.gov.tw/official/Home/Detail/3f6930b7-2ca5-4632-8937-900ff251effe?ar fid=2b7802ba-d5e8-4538-9ec2-4eb818179015&;opno=027ffe58-09dd-4b7c-a554-99def06 b00a1

〈總統府游秘書長回應馬英九市長新聞稿〉,《總統府新聞稿》,2005 年 6 月 23 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0650&;rmid=
514&;word1=%e9%87%a3%e9%ad%9a&;sd=2000/05/18&;ed=2008/05/20

〈總統視察彭佳嶼〉,《總統府新聞稿》,2005 年 8 月 10 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0790&;rmid=514&;word1
=%e9%87%a3%e9%ad%9a&;sd=2000/05/18&;ed=2008/05/20

呂建良,〈東海油氣田〉,《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iiro.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2317.

〈丹尼爾.尤金訪談錄〉,《國際政治》第98期,2002-2003年冬季出版,頁331。 1http://tw.myblog.yahoo.com/jw!SWA_UbGdGRvNrjo4f0LO2snM/article?mid=6

石原忠浩,〈第二次安倍晉三政權的理念和對外政策的展望〉,《台灣新社會智庫》, 2013年4月1日。
http://www.taiwansig.tw/index2.php?option=com_content&;do_pdf=1&;id=4951

林秀芬,〈中日東海油氣爭議之競合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7年。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2%93%E9%B1%BC%E5%B2%9B#.E5.9C.B0.E7. 90.86

周嫚,〈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分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9年。
http://www.studa.net/jingji/090622/1647484-2.html

李貴發,〈「釣魚台」-美日中關係的政治籌碼〉。
http://140.119.184.164/taipeiforum/view_pdf/37.pdf

樊小菊,〈解讀日本新《防衛計畫大綱》〉,《國際資料信息》,第2期,2011年5月
11日。
http://www.cicir.ac.cn/UploadFile/files/20110511145645954.pdf

龔金雙,〈中國石油市場2011年回顧與2012年前瞻〉,《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 2012年第03期。
http://www.sinosure.com.cn/sinosure/xwzx/rdzt/ckyj/ckdt/xyzt/qcxy/dzspyj/150098.html

〈中日釣魚台爭端的未來: 海洋戰略觀點(上)〉,戰略雲-王崑義部落格-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641987

楊永明,〈日本防衛計畫大綱解析〉,《台灣法律網》,2005年1月。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 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4,&;job_id=68069&;article_category_id=16&; article_id=31823;

〈蔡英文要割讓釣魚台〉,《中國論壇》。
http://city.udn.com/64086/4722809#ixzz2nEVmmVBB。

〈未來中國原油哪裡來〉:中國石油網站,2012年。
http://www.cnpc.com.cn/News/zzxw/xwzx/sycj/201212/20121203_C1412.shtml?C
OLLCC=2550556887&;

蕭保祥,〈學者:2013是中共強軍元年〉《中央社》,2013年12月10日。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364869&;lang=eng_ne ws&;cate_rss=news_PD

美國之音,〈台灣軍方報告:2020年中共軍隊有能力全面攻臺〉《中央社》,2013 年12月11日。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content/chian-taiwa n-military-20131008/1765310.html

王鴻國,〈馬英九:釣魚台問題最好送國際法庭仲裁〉,《中央社》。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182095 鄭崇生,〈陸國家主席首談話 習訴中國夢〉,《中央社》,2013年3月17日。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317/9174918.html

〈日買釣魚台我方會反制〉,《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134337.shtml

政治中心,〈美環署長訪台曝光 不來了馬晤薄瑞光 「為飛安通報中國」,《蘋果日報》,2013年12月12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212/355026 10/%E7%BE%8E%E7%92%B0%E7%BD%B2%E9%95%B7%E8%A8%AA%E5%8F%B0%E6%9B%9D%E5%85
%89%E4%B8%8D%E4%BE%86%E4%BA%86。

徐子軒,〈戰爭邊緣〉,蘋果日報,2013年12月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203/18534294
《蘋果日報》,2012年9月21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921/345241
42/applesearch/中國2導彈艦進逼釣島

林巧雁、楊喻斐,〈中日關係若續惡化 台廠恐缺料斷鏈〉《蘋果日報》,2012年9 月22日。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20922/3452598
1/ 張凱勝,〈安倍強硬:釣魚台無交涉空間〉,《中時電子報》,2013年12月9日。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2/172013010100185.html

黃菁菁、鄭閔聲,〈李登輝:釣魚台一直是日本領土〉,《中時電子報》2012年9月 13日。
http://tw.news.yahoo.com/%E6%9D%8E%E7%99%BB%E8%BC%9D-%E9%87%A3%
E9%AD%9A%E5%8F%B0-%E7%9B%B4%E6%98%AF%E6%97%A5%E6%9C%AC
%E9%A0%98%E5%9C%9F-213000707.html

外交部新聞文化司編,〈如中國攻釣島 日本自衛隊難抵抗〉《自由時報》,2013 年9月22日。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872970

〈林泉忠﹕釣島爭端提交國際仲裁可行嗎?〉
http://newsabeta.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8769.html

〈日媒體專訪,李登輝:釣魚台是日本領土〉,《今日新聞網》,2002 年9月25 日。
http://www.nownews.com/2002/09/25/319-1355571.htm

大陸新聞中心,〈釣島危機再起/大陸監控美示威飛行 以戰略定力應挑釁〉。
nownews今日新聞網,2013年11月29日。
http://www.nownews.com/n/2013/11/29/1034204

〈日美軍事磋商涵蓋釣魚島〉,《萬維讀者》,2003 年 3 月 26 日。 http://bbs.creaders.net/military/bbsviewer.php?trd_id=43435&;language=big5

張永泰,〈陳水扁前往彭佳嶼宣示釣魚島主權〉,《大紀元》2006年8月10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5/8/10/n1014279.htm

黃瑞弘、林沂鋒,〈馬英九: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是台灣屬島〉,《大紀元》2008 年6月17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8/6/17/n2158101.htm

汪浩,〈釣魚台列嶼的戰略地位〉,《星島日報》,2009/9/25。
http://news.sina.com/

〈日本:沒必要國際仲裁〉〉《星島日報》,2012年9月28日。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2-09-28/headline1348823692d4113818.html

〈東海蘊藏石油 250 億噸﹐戰略意義重大成中日必爭〉﹐《新快報》2005 年 4 月 15 日。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415/12161521650.shtml

余永勝,〈社評:日本把防華提到國家戰略安全高度〉,《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年 12月28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137&;kin did=5291&;docid=101540736.

〈美從未承認日擁有釣魚台主權〉,《NOWnews》,2012年10月8日。 https://tw.news.yahoo.com/%E7%BE%8E%E5%9C%8B%E6%9C%83%E5%A0%B1%E 5%91%8A-%E7%BE%8E%E5%BE%9E%E6%9C%AA%E6%89%BF%E8%AA%8D%
E6%97%A5%E6%9C%AC%E6%93%81%E6%9C%89%E9%87%A3%E9%AD%9A%E
5%8F%B0%E4%B8%BB%E6%AC%8A-012834399.html

陳倩芝,〈歐巴馬:不會妖魔化中國〉,《世界日報》,2008年8月25日。
http://tw.myblog.yahoo.com/jw!8wrL4FSQHxPGUarg0JkwX2I-/article?mid=1230&;prev =1231&;l=f&;fid=24

孫曄飛,〈新聞分析:新《防衛計畫大綱》加速推動日本防衛政策轉向〉,《新華網》,
2010年12月17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10-12/17/c_
12889283.htm

NewTalk 新頭殼,〈捍衛釣魚台 馬英九:不排除採國際仲裁解決〉《yahoo》,2012
年9月7日。
http://tw.news.yahoo.com/%E6%8D%8D%E8%A1%9B%E9%87%A3%E9%AD%9A%E 5%8F%B0-%E9%A6%AC%E8%8B%B1%E4%B9%9D-%E4%B8%8D%E6%8E%92%
E9%99%A4%E6%8E%A1%E5%9C%8B%E9%9A%9B%E4%BB%B2%E8%A3%81%
E8%A7%A3%E6%B1%BA-120800603.html

〈蔡訪日:釣魚台問題 不會與日衝突〉《世界新聞網》2011年6月1日。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5871750/article-%E8%94%A1%E8
%A8%AA%E6%97%A5%EF%BC%9A%E9%87%A3%E9%AD%9A%E5%8F%B0%E5%95%8F%E9%A1%8C-%E
4%B8%8D%E6%9C%83%E8%88%87%E6%97%A5%E8%A1%9D%E7%AA%81?instance=hota (釣魚島地理實體標準名稱公佈最高峰命名為高華峰:訊騰新聞)
http://news.qq.com/a/20120922/000571.htm

黃菁菁、鄭閔聲,〈李登輝:釣魚台一直是日本領土〉,《中時電子報》2012年9 月13日。
http://tw.news.yahoo.com/%E6%9D%8E%E7%99%BB%E8%BC%9D-%E9%87%A3%E9%AD%9A% E5%8F%B0-%E7%9B%B4%E6%98%AF%E6%97%A5%E6%9C%AC%E9%A0%98%E5%9C%9F-21300070
7.html

劉運,〈日本學者:政府誤解釣魚台主權涵意〉,《台灣醒報》,2012年10月8日。
http://tw.news.yahoo.com/%E6%97%A5%E6%9C%AC%E5%AD%B8%E8%80%85-%E
6%94%BF%E5%BA%9C%E8%AA%A4%E8%A7%A3%E9%87%A3%E9%AD%9A%
E5%8F%B0%E4%B8%BB%E6%AC%8A%E6%B6%B5%E6%84%8F-081900300.html


〈安倍上任先訪美不料吃了閉門羹 撞車總統就職典禮遭婉拒〉,《半島網城市信報》,2013年1月9日。
http://csxb.bandao.cn/data/20130109/html/29/content_2.html

〈快評:馬英九拒絕兩岸保釣三大理由有大問題〉,《中國評論新聞》,2013年2 月21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雷光涵,〈美日防衛聲明 點名北韓暗指陸〉,《UND國際新聞報》,2013年10月4日。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6/245521/web/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崑義,〈兩岸和平協議──理論、問題與思考〉,《全球政治評論》,26期,2009年。
2. 王偉男,〈中國大陸發表涉釣白皮書正當其時〉,《中國評論》,(香港,2012 年 11 月號。)
3. 吳靄華,〈一六0九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之研究〉,《教學與研究》,第7期,198 年6月。
4. 吳玉山,〈現代化理論vs.政權穩定論:中國大陸民主發展的前景〉,《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1998年6月。
5. 宋學文,〈層次分析對國際關係研究的重要性及模型架構〉,《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4期,民國97年12月。呂烱昌,〈日本的中共焦慮症〉,2010年7月6日,《尖端科技》6月號。
6. 張亞中,〈建立兩岸共同保釣論述的制高點〉,《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4月號。)
7. 張雅君,〈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 卷第3 期,2000年。
8. 熊玠,〈釣魚島爭執與中方戰略運用之推敲〉,《中國評論》,(香港,2013年2月號。)
9. 劉秋苓,〈從釣魚台爭議論日本的「動態嚇阻」防衛戰略〉,(臺北:空軍學術雙月刊),2013年4月第633期。
10. 龍村倪,〈釣魚台主權屬於我國之歷史根據的修訂及補充〉,歷史月刊,第183期,2003年。
11. 蕭源興,〈評「緬甸軍政府鎮壓示威與中共之態度」〉,《中共研究》,第 42 卷,第 1期, 2008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