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9 01: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勛楷
研究生(外文):HSUN-KAI HSIEH
論文名稱: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異分母分數加減之準實驗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game integrated into the mathematics – the different denominators of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胡豐榮胡豐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eng-Rung 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異分母分數遊戲融入
外文關鍵詞:Different denominatorsGame Into Mathematic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8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異分母加減之準實驗研究。本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兩班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組33人,控制組34人,經過前測、實驗教學、後測,採用SPSS 12.0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的學生,前測分數為43.64分,控制組為45.65分,經過實驗 教學後,實驗組得分為71.88分,控制組得分為59.76分。
二、實驗組在後測的表現相較於控制組,達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在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概念,在實驗教學前後,達顯著之差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game integrated into the mathematics – the different denominators of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is study was done on two classes of fifth-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composed of 30 stud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mposed of 34 students. After teaching and testing, the outcome was analyzed with Spss12.0 and T-te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concluded:
1.Afte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71.88, and th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9.76.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hieved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of the different denominators.

2.For the group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chieved extremely remarkable difference.

3.The thinking of the schoolchild toward the game integrated into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were 73% positive, 18% middle, and 9% negative.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分數的概念分析 5
第二節 遊戲教學的理論基礎 17
第三節 遊戲導入教學要點 25
第四節 數學遊戲的相關實證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3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發展 40
第五節 遊戲融入之教學設計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1
第一節 國小五年級在異分母分數加減的理解情形 51
第二節 實驗組與控制組差異情形 56
第三節 實驗組之實驗前後概念改變情形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結論 75
第二節 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一 、 中文部分 79
二、 西文部份 83
附錄 85
附錄一 後測複本試題 85
附錄二 活動卡 89
附錄三 活動記錄表 9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方永泉(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3),頁63-92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秀琲(2003)。實作評量在國小數學科之應用-以五年級學童分數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明慧(1996)。國一數學活潑化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習動機與班級學習氣氛知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啟章、易正明、李映勳、陳進春(2006)。國小學童分數概念的實驗教學。數學考卷編製暨評析研討會論文集(pp.500-525)。臺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王淑芬(2005)。兒童的分數概念研究:一個國小三年級的個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興蓉(2003)。數學遊戲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宏毅(2001)。臺灣北部地區國小低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玉琴(1991a)。分數概念文獻探討。臺北師院學報,4,537-606。
呂玉琴(1991b)。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1/2 vs. 1/4。國民教育,31(11,12),10-15。
李國賢(2003)。趣味數學-國中數學遊戲篇。台北:旭昇圖書有限公司
林風南(1985)。兒童遊戲指導-理論與實際。台南:供學出版社。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式教學之協同教學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2),166-196。
林碧珍(1985)。數學概念的形成與學習。國教世紀,21(1,2),1-4。
紀順雄(2007)。分析國小六年級學童的分數加法概念結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平東(1995)。國小數學教材教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康軒書局(2009)。國民小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手冊。臺北市:康軒出版社。
張新仁(1993)。奧斯貝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32,31-51。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莊大慶(2007)。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怡娟(2007)。因數與倍數的學習成效對於異分母加減法學習的影響-以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杭生(1993 )。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 34( 3 ),頁 1-10。
陳明宏、呂玉琴(200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1-3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陳瑞發(2003)。國小低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靜晃 譯(2000)(Fergus P. Hughes 等著)。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郭靜晃(1997)。遊戲與教育座談會記實。教育研究雙月刊,5 8期,頁7 - 2 4。
彭海燕(1998)。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瞭解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政雄(2002)。臺灣北部地區國小中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錦雲(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與運算錯誤類型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甯自強(1993)。國小數學科新課程的精神及改革動向-由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科學教育月刊,1(1),101-108。
甯自強(1993)。國小低年及兒童數概念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2-0111-S-023-001)
黃秀瑄、林瑞欽譯(1991)。認知心理學(John B. Best 原著,Cognitive Psychology)。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敏晃(1991)。文化與數學課程。科學教育月刊,144,10-12。
黃靖瑩(2003)。國小中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毅英(1993)。遊戲與數學教學。數學傳播,17(2),52-68。
黃毅英(1997 )。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台北:九章。
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7-0111-S-003-09A)。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淑朱(1995)。在教室內認真的遊戲之探討與分析。嘉義師院學報,9,697-708。
楊瑞智(2000)。探究師院生之分數基本概念及分數概念的課室教學。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357-382。
葉乃丰(2007)。探討教學前、後分數概念的知識結構—以三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盛昌(2003)。遊戲式數學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詹婉華(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馥茗(1992 )。經驗與教育 / 杜威( J ohn Dowey )原著。台北市:五南。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臺北市:五南。
劉素幸(1994)。寓教學為遊戲-談遊戲教學的價值。學校體育雙月刊,4(6),40-41。
潘慧玲(1992)。兒童遊戲之意涵及相關因素探討。科學啟蒙學報,81,100-119。
蔡文煥(2000 )。以日常生活活動為基礎促進兒童數學學習-以撲克牌為 例子。八十九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
蔡淑苓(1993)。兒童遊戲之意涵及相關因素探討。台南家專學報,12,151-174。
鄭肇楨(1980)。數學遊戲。商務印書館。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 117。
魏麗枝(2007)。國小三年級學童分數詞意義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羅鴻翔譯(1980)。分數的數之發展。國教之友,(454,455),36-41。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台北師院學報,5,619-688
蘇育仁(1993)。課程與教學-漫談遊戲教學導向的教學設計。
饒見維(198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二、西文部份
Allal, L.(1986).Competition and C oope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 ames Used f o r Mathematics Ins t ruction. 70 th Annual M 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 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Anderson, M . A.(1986). Protocal analysis: Amethodology ofr expl oring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gifte d students. Gifted Child Quarter ly,30,28-32.
Andrews, A. G.(1997).Doing what comes Natually:Talking about mathematics.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January, 236-239.
Aufshnaiter, V. S. , Prum, R. & Schwedes, H.(1984).Play and play orientation in physics education. Naturwissenschaften in Unterricht-P/C, 32, 258-263.
Brophy, J. , & Good, T. (1986).Teacher bchavior and stundent achivcment.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cd ., pp. 325-375 ). NY:MacMillan.
Brown, A . L(. 1987 ). Metacognition, e xecutive c ontrol, s elf- regu lation and o ther more mysterious mechanisms.In F. E. Weiner & R . H. Kluwe( E ds.) .
Driskell, J. E., Willis, R. P., & Cooper, C.(1992). Effect of overlearning on reten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7, 615-622.
Harver, J. G. & Bright, G. W.(1985).Mathematical Game:Antithesis or Assistance? Arithmetic Teacher.85(2),23-26.

Jones,E. & Nimmo, J. (1994). Emergent Curriculum. NAEYC.
Krulik, S. & Rudnick, J. A.(1983).Strategy game and problem solving an instructional pair whose time has come !. The Arithmetic Teacher,83(12),26-28.
McKernan, J.(1991).Principles of procedure for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Curriculnm,12(3),156-164.
NCTM (1991).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Reston,Virginia:NCTM
Raudsepp, E. (1987). Establishing a Creative Climat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1(4),50-53.
Reyes, L. H.(1984).A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5),558-581
Slavin, R. E.(1985). An instruction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In R. E. slavin, et al.(Eds),learning to cooperative,operating to learning. New York:Plenum Press.
Soble, M. A. & Maletsky, E. M.(1988). Teacher Mathematic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utton-Smith, B.(1983).One hundred of change in play research. TAASP Newsletter, 9(2), 13-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方永泉(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3),頁63-92
2. 方永泉(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3),頁63-92
3. 呂玉琴(1991a)。分數概念文獻探討。臺北師院學報,4,537-606。
4. 呂玉琴(1991a)。分數概念文獻探討。臺北師院學報,4,537-606。
5. 呂玉琴(1991b)。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1/2 vs. 1/4。國民教育,31(11,12),10-15。
6. 呂玉琴(1991b)。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1/2 vs. 1/4。國民教育,31(11,12),10-15。
7.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2),166-196。
8.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學教育學刊,4(2),166-196。
9. 林碧珍(1985)。數學概念的形成與學習。國教世紀,21(1,2),1-4。
10. 林碧珍(1985)。數學概念的形成與學習。國教世紀,21(1,2),1-4。
11. 張新仁(1993)。奧斯貝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32,31-51。
12. 張新仁(1993)。奧斯貝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32,31-51。
13. 陳杭生(1993 )。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 34( 3 ),頁 1-10。
14. 陳杭生(1993 )。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 34( 3 ),頁 1-10。
15. 楊淑朱(1995)。在教室內認真的遊戲之探討與分析。嘉義師院學報,9,69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