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07: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恒毅
研究生(外文):Heng-I,Liao
論文名稱:台灣新上市公司股票評價-市場乘數法之實證研究
指導教授:崔可欣崔可欣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1
畢業學年度:8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新上市公司股票評價市場乘數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2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以民國86年至民國88年間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初次掛牌上市之新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在實務上廣為應用的評價方法──市場乘數法(market multiple approach),使用在國內新上市公司評價上的效果如何。我們採用本益比、市價淨值比、市價銷售比這三種最常被使用,且與價格相關的乘數,並慎選比較公司(comparable firms),透過迴歸分析,來檢視比較公司的乘數是否能有效解釋樣本公司的乘數,並將市場乘數法作後續的應用,提出一個在評價上更具意義的修正模型。
  本文以絕對預測誤差的平均值來代表預測的準確度,實証結果如下:
一、在原始的評價模型中,三種乘數都有不錯的預測能力,顯示市場乘數法在評價新上市公司上具有一定的評價效果。
二、在本益比模式中,預估盈餘並沒有比歷史盈餘提供更好的預測效力,推估是國內上市公司的預估盈餘品質參差不齊所致;而成立較久的公司其預估盈餘的品質較為可靠。
三、在市價銷售比模式中,加入成長性及獲利能力差異因子後,解釋能力及預測的準確度都比原來的模型要高,且結果顯示在評價新上市公司時,應該對成長較快及獲利較好的公司給與一定成數的溢價調整,以能反應其真實的價值。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
第四節 論文架構與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企業評價模式‧‧‧‧‧‧‧‧‧‧‧‧‧‧‧‧‧‧‧‧‧‧‧‧‧‧‧‧‧‧‧ 7
第二節 關於評價模式之文獻探討‧‧‧‧‧‧‧‧‧‧‧‧‧‧‧‧‧‧‧‧‧‧‧‧19
第三節 關於承銷價‧‧‧‧‧‧‧‧‧‧‧‧‧‧‧‧‧‧‧‧‧‧‧‧‧‧‧‧‧‧‧‧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範圍‧‧‧‧‧‧‧‧‧‧‧‧‧‧‧‧‧‧‧‧‧‧‧‧‧‧‧‧‧‧‧‧‧‧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8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原始假說之實証結果‧‧‧‧‧‧‧‧‧‧‧‧‧‧‧‧‧‧‧‧‧‧‧‧‧‧44
第二節 模型修正後之實証結果‧‧‧‧‧‧‧‧‧‧‧‧‧‧‧‧‧‧‧‧‧‧‧‧‧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60
第二節 研究建議‧‧‧‧‧‧‧‧‧‧‧‧‧‧‧‧‧‧‧‧‧‧‧‧‧‧‧‧‧‧‧‧‧‧61
參考文獻‧‧‧‧‧‧‧‧‧‧‧‧‧‧‧‧‧‧‧‧‧‧‧‧‧‧‧‧‧‧‧‧‧‧‧‧‧‧‧‧‧63
一、中文部分
1. 卜慶銘,台灣新上市股票承銷價格制定與超額報酬率相關性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2. 王鼎裕,公司購併案例評價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3. 江建政,新上市股票承銷價故意低估與期初異常報酬之研究,朝陽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4. 林純瓊,台灣地區新上市股票超額報酬與其成因之剖析,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民國80年6月。
5. 唐玉敏,新公開上市股票評價方法之研究---以台灣股市為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6. 許永聲,新上市股票異常價格績效之驗證與探討,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78年6月。
7. 許淑蕙,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盈餘、成長機會與股價變動關聯性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8. 陳奉珊,企業評估模型有效性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9. 陳秀亮,新上市股票價格行為探討,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76年6月。
10.陳惠鈴,經濟附加價值與股票報酬關聯性之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1.陳隆麒,現代財務管理,民國77年4版,華泰書局印行。
12.張健民,臺灣新上市公司企業價值與現金流量法之實証研究:以八十一年度新上市公司為例,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13.張凱智,新上市公司股票現金流量法評價模型實證研究,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14.游升志,以本益比法預測股價之實證分析,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
15.黃慈懿,影響我國承銷價格合理性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6.黃德舜,企業財務分析-企業價值的創造及評估,民國87年9月,初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17.鄔洪勇,企業評價關鍵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3年6月。
18.詹麗玲,企業價值之評估—股利評價模式之實證研究,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19.蔡本原,企業價值之研究,東海大學全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20.劉郁純,我國新上市股票承銷價格決定因素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21.賴柏堯,影響台灣新上市股票訂價與報酬因素之研究,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22.羅贊興,我國新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報酬率之研究,淡江大學金融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民國79年1月。
二、英文部分
1. Alford, A., “The effect of the set of comparable firm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price-earnings valuation method”,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30, 94-108, 1992.
2. Amir, E., B. Lev, “Value-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cas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Vol.22, 3-30, 1996.
3. Arzac, R. E., “Valuation of Highly Leveraged Firms”,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996.
4. Beaver, R. Lambert. and D. Mors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March, 3-28, 1980.
5. Boatsman, J., E. Baskin, “Asset valuation with incomplete marke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56, 38-53, 1981.
6. Chen, Shimin. and Dodd, James L., “Economic value added(EVA™):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a new corporate performance measure”,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 Vol.9, 318-333, 1997.
7. Gilson, S. C., E. S. Hotchkiss, R. S. Ruback, Valuation of bankrupt firms,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1998.
8. Kaplan, S. N., R. S. Ruback, “The valuation of cash flow forecas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e, Vol.50, 1059-1093, 1995.
9. Kim, M., Jay R. Ritter, “Valuing IPO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53, 409-437, 1999.
10.Liu, C., D. Ziebart, Explaining earnings quality—A market-based test of a simple measure of sustainable earnings,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Illinois, 1994.
11.Miller, M. H. and F. Modigliani, “Dividend Policy, Growth, 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 journal of Business, October, 1961.
12.Ohlson, J., “Earnings, book value, and dividends in secur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Vol.11, 661-687, 1995.
13.Reilly, R., “What Financial Advisors Need to Know About Business Valuation and Security Analysis Services”, The Corporate Growth Report, January, 1992.
14.Sloan R. G., “Using Earnings and Free Cash Flow to Evaluate Corporat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996.
15.Smith, G. V., Corporate Valuation: A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Guide, New York: John Wiely and Sons.
16.Solk, G. and R. Grant, “Valu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Closely-held Enterprise”, Commercial Law Journal, Fall, 1987.
17.Stewart, G. Bennett III, The Quest for Value: a guide for senior managers, New York, N.Y.: Harper Business, 1990.
18.Tully, Shawn, “The real key to create wealth” Fortune, Vol.128, September, 38-50, 1993.
19.Wises, R. F., Investing for True Value, Barron''s, September, 1930.
20.Zarowin, P., “What determines earnings-price ratios: revisite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Vol.5, 439-454, 19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