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7 05: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柏蒼
研究生(外文):CHEN, PO-TSANG
論文名稱:軍職人員對失能雙親家庭照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f Military Staffs Family Caregiving to Disable Parents
指導教授:朱美珍朱美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 MEI-CHEN
口試委員:林顯宗丁華
口試委員(外文):LIN, HSIEN-TSUNGTING, HUA
口試日期:2014-05-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碩士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軍職失能父親岳父家庭照顧
外文關鍵詞:militarydisabilityfatherfather-in-lawfamily care and att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4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係以質性研究方法,深入訪談六位現役軍官,主要探討「軍職人員對失能雙親家庭照顧之研究」,研究目的為(一)瞭解軍職人員對失能雙親家庭照顧之經驗(二)軍職人員與主要照顧者角色衝突與角色間衝突之探討(三)軍職人員面對主要照顧者之家庭支持系統及其個人感受等三項。以軍職人員進行接替雙親家庭照顧經驗,呈現真實之樣貌與意義。本研究發現:
(一)對受照顧對象為父親時,軍職人員接替照顧工作,態度為負面影響。
(二)受照顧者身分不同,軍職人員對配偶有補償心態與給予心理支持差異。
(三)軍職人員實際為家庭照顧工作之輔助者、協助者。
(四)軍職人員對失能雙親之家庭照顧工作,其實是家庭工作的延伸。
(五)解決照顧與家庭衝突,最佳方式為安撫、穩定配偶心緒。
This study is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ix military officers, focuses on military personnel on lost can parents family care of research, research purposes are 1. Understanding military personnel on lost can parents family care of experience. 2. Military personnel and main care who role conflict and role between conflict of discussion. 3.Military personnel face main care who of family support system and personal feel, three items. Replaced two-parent families to take care of military personnel experience, true appearance and meaning. This study found:
(A) To care for his father, military personnel take over from work to take care of, and attitude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B) Caregiver identity different from military personnel give psychological support to spouse have compensation and differences.
(C) Military personnel actually subsidiaries of family care work and a helper.
(D) Military family care work for disabled parents, in fact, is an extension of family work.
(E)Resolving care and family conflicts, the best way to calm, stable spouses moo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家庭照顧」相關文獻 8
第二節 軍人職場特質 13
第三節 角色衝突理論 15
第四節 相關研究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嚴謹性 33
第五節 倫理議題 34
第四章 研究資料分析 36
第一節 照顧工作之概況 36
第二節 軍人的愛與困 58
第三節 動力的來源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0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軍職人員對失能雙親的家庭照顧訪談大綱 116
附錄二、參與研究同意書 117
附錄三、篩選表 118

中文部分
王增勇(2011)。家庭照顧者做為一種改革長期照顧的社會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397-414。
王顏和譯(2012)。衛生署委託「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與青少年版推動計畫」。
立法院(2013)。第8屆第3會期第12次會議議事錄。
朱岑樓(1981)。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臺北:三民。
朱美珍(2000)。第三屆軍職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軍職已婚軍官夫妻關係與工作滿意相關性之研究」。台北市政戰學校。
朱美珍(2001)。「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之分析」。
朱美珍(2001)。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台北。
朱美珍(2003)。國軍志願役軍官婚姻態度、擇偶條件、擇偶動機與婚姻滿意之關係。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朱美珍(2012)。我軍職人家庭。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軍事專書。臺北:政戰學校。
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畫研究所(1999)。「愛與礙」國際老人年「關懷老人」徵文佳作選輯系列(二)。行政院衛生署家庭計劃研究所,台北。
何瓊芳(1999)。探討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正向經驗。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
何瓊芳(1999)。探討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的照顧正向經驗。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
吳味鄉(1992)。臺灣地區老人照顧與社會網絡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嘉義。
吳婉莉(2005)。失能老人代間照顧經驗之分析-照顧者之觀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高雄。
吳淑瓊(1996)。子女照顧失能父母之意願及其影響因子。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吳淑瓊,林惠生(1999)。台灣功能障礙老人家庭照護者的全國概況剖析。中華衛誌,18(1),44-53 。
吳慶元(2003)。軍人父職角色主觀經驗之探討。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臺北:五南。
李佩君(2008)。「愛的勞務」-以失能老人之家庭照顧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台北。
李佩君(2009)。愛的勞務─以失能老人之家庭照顧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李修德(2012)。軍人妻子之家庭生活與工作經驗探討。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台北。
李德芬(2008)。照顧家中失能老人中年女性生命經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班,台北。
林昀蓉(2006)。雙軍職家庭母職主觀經驗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林松齡(2000)。臺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臺北:五南。
林時萱(2005)。國軍志願役軍士官雙薪家庭婚姻品質相關研究。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林時萱(2006)。軍職志願役軍士官雙薪家庭婚姻品質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林慈航(1992)。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社會支持對其親職角色扮演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林碧珠(2002)。髖部骨折老人出院過渡期照顧者負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林顯宗(1985)。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
邱怡玟(2009)。外籍看護工參與失能老人家庭照顧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班,台中。
胡秀妁(2007)。八十三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從人類生態學的觀點看軍人家庭的生活品質」。舉辦地點
唐先梅(2001)。雙薪家庭夫妻在不同家務項目之分工情形及個人影響因素。生活科學學報,7,105-131。
徐慧娟(2001)。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之照顧信念:照顧信念的測量及其對照顧付出的影響(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徐慧娟(2011)。失能老人家庭照顧者之照顧信念:照顧信念的測量及其對照顧付出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
崔艾湄(2004)。金門地區女性軍人社會支持網絡之研究-女性觀點的省思(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台北。
張明正、林惠生、李美玲、Hermalin,Albert I.、Ofstedal,Mary Beth (1993)。「台灣地區老年支持類型及其政策意涵。頁6-1-6-14,收錄於李孟芬編《台灣地區老人保健與生活研究論文集》(第一輯)。台中:台灣省家庭計畫研究所。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國傑(2000)。國軍中上校軍官退伍後再就業型態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台北。
梁祐誠(2006)。男性軍官與姻親家庭互動關係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台北。
陳開景(2008)。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衝突、工作滿意度與離職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
陳燕禎(2007)。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
陳興華、淩文輇、方俐洛(2004)。「工作-家庭衝突及其平衡策略」。外國經濟與管理,26(4),16-19。
游宛璇(2012)。軍人家庭夫妻溝通模式初探。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台北。
賀為華(2009)。國軍高階軍官「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台北。
黃良志、蘇國楨、徐正屏、林昭秀(2004)。中華電信民營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知覺、工作滿足、角色認知衝突和組. 織承諾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3),29- 54。
黃得時註譯(1989)。孝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
黃靜儀(2001)。另類女人:駐防軍人妻子生活經驗之質性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嘉義。
楊純純(2010)。老年家庭照顧者的生活經驗與福利需求之探討─以照顧配偶的老年人為例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南投。
劉惠賢(2003)。家庭照顧與機構照顧「關係相融」之過程。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
蔡文輝(2007)。婚姻與家庭。台北:五南。
蕭金菊(1995)。家屬長期照顧慢性病老人對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台中。
謝坤鐘(1992)。職業婦女婚姻角色衡突、婚姻適應與婚姻滿足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
鍾宜芳(2011)。照顧慢性病老人的女性家庭照顧者角色經驗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台北。
鍾宜芳(2011)。照顧慢性病老人的女性家庭照顧者角色經驗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班,台北。
魏淑瓊(2005)。雙生涯家庭婦女照顧娘家父母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高雄。

英文部分
Brody, Elaine(1985). Parent care as a normative family stress.The Geron
Chatters, L., Taylor, R., Jackson, J. (1986). Aged blacks’choices for an informal helpernetwork.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1(1), 94-100.
Coward, R & Dwyer, J. (1990). The association of gender, sibling network composition and patterns of parent care of adult children. Research on Aging, 14, 331-350.
Ekwall, A. , B. Sivberg and 1. R. Ha llberg(2004). ‘Dimensions of Infollllal Car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Elderly Family Caregivers ', Nordic College oj' Cari 月'g Sciences, 18 (3), 239-248
Horowitz, Amy (1985). Sons and daughters as caregivers to older parents: differences in role performance and consequences.The Gerontologist, 25(6), 612-617.
Jegermalm, M. (2006). Informal care in Sweden: A typology of care and caregiv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15(4), 332-343.
Scharlach, Andrew E. & Boyd, Sandra L. (1989). Caregiving and employment: Results of an employee survey. The Gerontologist, 29 (3), 382-387.
tologist,25(1),19-29.

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參考網站:http://www.familycare.org.tw/index.php/2012-07-18-08-45-41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參考網站:http://www.stat.gov.tw/mp.asp?mp=4,10/17/2013。
內政部(2009)。民國九十八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頁14。參考網站: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內政部(兒童局)91年4月編印,全國社會福利會議議題六「如何健全家庭功能提昇生活品質」分組報告。參考網站:http://sowf.moi.gov.tw/23/91/item/dire-6.htm
內政部統計處102年1月18日。人口地理10年內台灣人口負成長,查閱時間:2008/9/5。參考網站:http://163.15.186.10/xms/content/list.php?courseID=1343、http://geo-popul001.blogspot.tw/2008/09/10.html、http://www.chinaqigong.net/zhihui/xiuxin.htm
王玉霞(2008)。照顧者壓力調適與溝通技巧,台南市立醫院。參考網站:http://www2.ntin.edu.tw/project/97%E7%89%B9%E8%89%B2%E6%A1%88/Subproject2/Handout/Y970809/%E7%85%A7%E9%A1%A7%E8%80%85%E5%A3%93%E5%8A%9B%E8%AA%BF%E9%81%A90809_3.pdf
全國法規資料庫。參考網站: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3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參考網站: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e12daf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參考網站: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101年至104年中程計畫。查閱日期:102/11/6。參考網站:http://www.mohw.gov.tw/cht/DONAHC/DM1_P.aspx?f_list_no=581&fod_list_no=1402&doc_no=3411
李純華(2012)。2012/11/19家庭照顧者的需求與資源運用- 學習暨知識管理平台。參考網站:163.15.186.10/xms/read_attach.php?id=1063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2. 林玫玫(2005)。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研究。經營管理論叢。第一屆管理與決策2005學術研討會特刊,287-294。
3. 林俊昇(2005)。不同類型遊客的遊憩動機與滿意度對重遊意願之關聯性分析-以渡假型休閒農場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2),25-47。
4. 宋玉麒(2006)。探索樂園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6(2),125-147。
5. 張孝銘、林永森(2007)。休閒農場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憩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飛牛牧場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1(4),59-71。
6. 李銘輝(1991)。遊憩需求與遊客特性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4(1),7-33。
7. 李宗鴻、鄭峰茂(2006)。遊憩涉入、遊憩動機、遊憩滿意度、及遊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溯溪遊客為例。休閒與遊憩研究,3(1),111-137。
8. 李力昌、林淑卿(2006)。動物園遊客對教育行銷策略認知之IPA分析-以台北市立動物園為例。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1(1),55-64。
9. 張孝銘、李豪(2008)。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大湖鄉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2),57-69。
10. 呂崇銘、呂適仲(2010)。后里馬場之遊客遊憩動機與滿意度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4(4),153-169。
11. 黃良志、蘇國楨、徐正屏、林昭秀(2004)。中華電信民營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知覺、工作滿足、角色認知衝突和組. 織承諾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4(3),29- 54。
12. 唐先梅(2001)。雙薪家庭夫妻在不同家務項目之分工情形及個人影響因素。生活科學學報,7,105-131。
13. 許玫琇、張富鈞、鄭秀貴(2012)。屏東墾丁小灣地區遊客之遊憩滿意度調查研究。美和學報,32(1),71-84。
14. 張憲庭(2005)。談青少年休閒教育的重要性與落實。北縣教育,52,20-23。
15. 張孝銘、張詠誠、徐靖玟(2008)。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意象環境知覺旅遊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清境農場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3),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