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12: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素珍
研究生(外文):Suh-Jen WU
論文名稱:賦稅正義的失落與重建-以適用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Fall and Rise of Taxation Justice: the Privileged Rate of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for Land for Owner-occupied Residence in Taiwan
指導教授:陳暉淵陳暉淵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r.Huei-yua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開南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管理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一生一屋政策評估
外文關鍵詞:Land Value Increment TaxLand for Owner-occupied ResidenceOne House-in-a-lifetimePolicy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6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觀現行土地稅法,土地所有權人出售自用住宅用地,一生可適用一次10%的優惠稅率繳納土地增值稅,目的在減輕自用住宅用地所有權人之租稅負擔,彰顯政府對國人居住品質及房地產政策之重視。然此項優惠稅率政策,干擾了土地稅法土地增值稅課徵的機制、稅基與稅負之完整性,破壞土地增值資本利得應漲價歸公之理想。因此,本研究首先將分析其存在的問題與缺失,並對各主要先進國家,進行比較研究,此外,由於社會、經濟等客觀環境的變遷,政策條件與影響因素均已產生重大改變,對此本研究將進一步以William N. Dunn所提出之政策評估六大標準,探討現行土地增值稅中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實施之原有政策目標能否持續維持?功能能否持續彰顯?由於民國96年8月29日行政院通過修正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由「一生一次」改為「一生一屋」,對於此項政策所產生的影響,本文將嘗試進行政策可行性評估,期冀能充分發揮在土地及財政政策上的功能,並提供施政與立法方向之參考。本文採用的研究方法除文獻分析法以外並採質化深度訪談方式進行,研究發現分述如下:一、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違反租稅公平與社會正義。二、優惠稅率政策不能解決房地產市場供需問題,且造成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損失。三、優惠稅率政策影響土地資源有效使用,產生租稅非中立性,但對政府租稅效率影響有限。四、優惠稅率政策降低所得重分配的功能。五、優惠稅率政策雖能減輕換屋者的租稅負擔,未能增加購屋需求,提升國人住屋的品質。六、優惠稅率政策無法達成「住者有其屋」與「住者適其屋」目標。七、優惠稅率若由「一生一次」改為「一生一屋」的政策方案,增加土地稅制之課稅複雜性及稽徵成本;短期內可刺激房地產交易,產生租稅誘發效果,但不能滿足各階層國人換屋需求,悖離政策欲達成的目標。八、若廢除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較能符合世界國際潮流。九、將現行土地增值稅按漲價倍數累進稅率課徵改採單一比例稅,較能配合我國整體稅制改革輕稅簡政之目標。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land tax laws, land title owners who sell lands for owner-occupied residence would be suitable for using a 10% special tax rate to pay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The purpose here is to ease the taxation burden of land title owners and to show the concerns of the government’s real estate policy for people. How, this special tax rate policy not only increa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land tax system, but also breaks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taxation mechanism, damaging the ideal of “Land Value Increment to the Public.” Consequently, a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policy conditions have been changed, this paper first attempt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tax systems of the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Furthermore, based on William N. Dunn’s six policy evaluation criteria,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of land for owner-occupied residence policy, and raises some questions: whether this policy achieves its original objectives and shows its policy functions? This paper also explores into the policy feasibility evaluation, as the Executive Yuan passed through the land tax law on August 29, 2007, changing the current “once-in-a-lifetime” tax rate into an “one house-in-a-lifetime” tax rate. In addition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reviewed, in method, this paper adopts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for reconstructing latest events and for understanding some unwritten data. Finally, findings of this pragmatic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of land for owner-occupied residence policy violates taxation equity and social justice; (2) this policy can’t work out the supply and demand problem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and causes the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finance income loss; (3) this policy affects the effective use of land resource, and produces the non-neutralism of taxation; (4) this policy lowers the functions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5) this policy can lighten the tax burden for those who want to buy houses, but can’t increase the needs of housing; (6) this policy can’t reach the goals of “liver own his/her house” and “liver suit his/her house”; (7) if the policy changes the current “once-in-a-lifetime” tax rate into an “one house-in-a-lifetime” tax rate, this will boost the taxation complexity of the land tax system and tax administrative costs; result in the reduction of lock-in effect in the short run; and increase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overall land transactions; but this will not really meet people’s needs for house changes, infringing the purposes of the land policy; (8) abolishing the current special tax rate policy will match the international tide; (9) for the land value increment tax policy reform in the future, if the current tax rate policy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the progressive tax rate system into a single proportional tax rate system, the goals of the tax policy reforms will be simultaneously accomplished.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途徑、方法與流程……………………………………………………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13
第一節 政策評估理論……………………………………………………………… 13
第二節 賦稅課徵理論與原則……………………………………………………… 25
第三節 各主要國家土地交易所得之課徵及出售自用住宅用地租稅措施概況… 32
第三章 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之施行概況與相關文獻………………… 39
第一節 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立法之沿革………………………… 39
第二節 現行土地稅法有關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之規定……………………… 41
第三節 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問題之探討…………………… 48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3
第二節 研究實施的過程…………………………………………………………… 67
第三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74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 79
第一節 分析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之適當性…………… 80
第二節 分析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之效能性…………… 84
第三節 分析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之合適性…………… 88
第四節 分析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之公平性…………… 92
第五節 分析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之效率性…………… 97
第六節 分析現行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政策之回應性……………101
第七節 其他…………………………………………………………………………104
第六章 結論…………………………………………………………………………… 11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6
參考書目 …………………………………………………………………………………131
附錄 ………………………………………………………………………………………136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東華。
中國租稅研究會(2009),《租稅制度與法規》。臺北:中國租稅研究會。
石之瑜(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臺北:五南。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巨流。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臺北:三民書局。
朱柔若譯(2000),Willian Lawrence Neuman 原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吳定(2003),《公共政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定(2004),《公共政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怡慧 (1996),〈自用住宅相關租稅措施之檢討與改進研究〉,《財稅研究》,第28卷,第3期,頁96-155。
李美華 等譯,Earl Babbie 著 (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臺北:時英出版社。
李明寰譯(2002),William N. Dunn原著,《公共政策分析》。臺北:時英出版社。
李足能 (2006),〈我國土地增值稅政策變遷與改革之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旺根(1997),〈出售自用住宅用地適用課稅優惠之剖析〉,《稅務雜誌》,第1643期,頁23。
林秀雄 (1999),〈我國現行自用住宅土地增值稅問題之探討〉,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鍾沂(2003),〈政策評估理論的方法論思考〉,《法政學報》,第10期,頁55-88。
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第7卷,第2期,頁25-35。
胡幼慧 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胡婉玲(2001),〈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16期,頁90-93。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中正大 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高雄:麗文文化,頁 93-134。
徐偉初、歐俊男、謝文勝 (2005),《財政學》。臺北:華泰文化。
殷章甫 (2005),《土地稅》。臺北:五南。
翁國賢 (1998),〈土地增值稅減免範圍之研究〉,《財政部87年度研究發展專題研究》。
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9),《公共政策》。臺北:空中大學。
財政部 (2007a),《土地稅法令彙編》。臺北:財政部稅制委員會。
財政部 (2007b),〈適用土地增值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次數限制之研究〉,《財政部委託研究計畫》。
孫克難、徐政錦 (2005),〈台灣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對房地產景氣之影響〉,《財稅研究》,第37卷,第6期,頁70- 83。
許水旺 (1993),〈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之檢訂與改進研究〉,《財稅研究》,第25卷,第1期,頁61-77。
陳津美 (1994),〈自用住宅租稅措施之探討〉,《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43期,頁289¬-305。
陳金圍(2006),〈我國自用住宅用地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之研究-以適用要件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美珍(2009),〈換屋新增一生一屋低稅率優惠〉,《經濟日報》,D3版,4月27日。

梁崇偉 (2005),〈台灣土地稅賦公平性之研究-以約翰‧羅爾斯正義論為觀點〉,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黃淑惠(1994),〈各國土地增值稅之比較〉,《財稅研究》,第27卷,第4期,頁81-98。
黃朗文(1999),《標準化的調查訪問》。臺北:國立編譯館。
黃佩玲 (2006),〈土地增值稅減徵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之研究-以CGE模型分析〉,《土地經濟年刊》,第17期,頁1-18。
黃耀輝 (2002),〈土地增值稅減半問題重重〉,《經濟前瞻》,第79期,頁16-19。
游千慧 (2003),〈我國當前土地增值稅課徵政策及未來修法方向評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頁30-35。
李允傑、周信佑(2008),〈重分配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以負所得稅制為例〉,《國政研究報告》,財金(研)097-005號,10月17日。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7卷,第4期,頁17-13。
詹儒賢(1990),〈自用住宅相關財稅策略之研究〉,《財稅研究》,第22卷,第5期,頁191-204。
趙大可(2009),〈自宅用地迷思造成租稅不公〉,《稅務旬刊》,第2065期,頁7-15。
齊力、林本炫主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大林:南華大學教育社會所。
劉彩卿、陳怡綾 (2005),〈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對地方政府財政之影響〉,《財稅研究》,第39卷,第3期,頁66-83。
潘中道、黃瑋瑩、胡龍騰 合譯(2000),Ranjit Kumar著,《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潘明宏、陳志瑋 合譯(2003),Chava Frankfort-Nachmias and David Nachmias原著,《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韋伯文化國際。
盧淑芬 (2008),〈自用住宅用地土地增值稅政策改革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明瑞 (2001),〈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的探討〉,《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8期,頁27-40。
謝明瑞 (2002),〈論土地增值稅之修正與實施〉,《國政研究報告》,財金(研)091-008號,1月31日。
蕭慧瑜 (2003),〈土地增值稅問題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卷,第2期,頁108-115。
鐘光美 (2003),〈土地增值稅減半政策之評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Babbie, Earl R.(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 Co.
Cavalcant, R.de O. and Erosa, A.(2007). “A theory of capital gains taxation and business turnover,” Economic Theory. 32: 477-496.
Dunn, William. N.(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Hanekom, S. X.(1987). Public Policy,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 Macmillan South Africa.
House﹐E. R.(1980). Evaluating with Validity, C.A.: Sage.
Kvale, Steinar. (1996). 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Mishler, Elliot G.(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achmias, D. C.(1979).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Approaches and Method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Poister, T. H. (1978). Public Program Analysis: Applied Research Methods,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Quade, Edward S.(1982). Analysis for Public Decisions, NewYork: North-Holland.
Rossi, Peter H. and Freeman, Howard E.(1989). Evaluation: A Systematic Approach,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Suchman, E.A.(1967). Evaluation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Public Service An Social Action Program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Vedung, Evert.(1997).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Publisher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怡慧 (1996),〈自用住宅相關租稅措施之檢討與改進研究〉,《財稅研究》,第28卷,第3期,頁96-155。
2. 李怡慧 (1996),〈自用住宅相關租稅措施之檢討與改進研究〉,《財稅研究》,第28卷,第3期,頁96-155。
3.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第7卷,第2期,頁25-35。
4.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第7卷,第2期,頁25-35。
5. 許水旺 (1993),〈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之檢訂與改進研究〉,《財稅研究》,第25卷,第1期,頁61-77。
6. 許水旺 (1993),〈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之檢訂與改進研究〉,《財稅研究》,第25卷,第1期,頁61-77。
7. 黃淑惠(1994),〈各國土地增值稅之比較〉,《財稅研究》,第27卷,第4期,頁81-98。
8. 黃淑惠(1994),〈各國土地增值稅之比較〉,《財稅研究》,第27卷,第4期,頁81-98。
9. 黃佩玲 (2006),〈土地增值稅減徵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之研究-以CGE模型分析〉,《土地經濟年刊》,第17期,頁1-18。
10. 黃佩玲 (2006),〈土地增值稅減徵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之研究-以CGE模型分析〉,《土地經濟年刊》,第17期,頁1-18。
11. 游千慧 (2003),〈我國當前土地增值稅課徵政策及未來修法方向評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頁30-35。
12. 游千慧 (2003),〈我國當前土地增值稅課徵政策及未來修法方向評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卷,第4期,頁30-35。
13. 詹儒賢(1990),〈自用住宅相關財稅策略之研究〉,《財稅研究》,第22卷,第5期,頁191-204。
14. 詹儒賢(1990),〈自用住宅相關財稅策略之研究〉,《財稅研究》,第22卷,第5期,頁191-204。
15. 劉彩卿、陳怡綾 (2005),〈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對地方政府財政之影響〉,《財稅研究》,第39卷,第3期,頁6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