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的研究目的首在從「形像理論」探討國家形像的形成,再從「 國際資訊流通」觀點檢視我國報紙對外國通訊社的依賴情形,以對波斯灣 戰爭新聞報導作一深入的研討。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本文兼採質化、量 化的研究,計有內容分析法、語意區分法、深度訪問法三種。 就研究 結果而言,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立晚報三報在新聞來源上仍然相當仰賴 西方通訊社(約佔所有新聞之四分之三)。然可喜的是,中國時報、聯合 報之本國記者所作之新聞報導,其比例皆高於其他國外通訊社之通訊稿, 且兩報皆派遣特派記者前往中東地區採訪新聞,顯現國內報界對報社本身 國際新聞觀的培養較以往重視。而自立晚報則礙於經費,在國際新聞的採 訪上仍較不足。其次,就外國通訊社來說,在此新聞事件中運用最多的, 是英國路透社的新聞稿。由此可知, 在該事件的處理原則上,三報雖然 皆表示其致力於以臺灣觀點、和利益作為報導及篩選新聞的標準,並儘量 多採用不同立場之言論,以避免言論之偏頗,但是對西方媒體之強勢力量 ,卻也同時表示了國內因國際新聞採訪經驗缺乏及相關知識不足而無法與 之抗衡的無力感。 而以深度訪談結果而言,我國報紙在波灣戰爭中, 新聞報導的數量太多,確有浮濫之嫌,而國內新聞界對國外新聞媒體之依 賴(包括外國通訊社及國外報章雜誌之新聞評論),亦緣於國內國際新聞 報導在客觀條件上的缺乏,實無法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