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郭菀玲、游美惠、游常山(譯)(1999)。東方主義(原作者:Edward W. Said)。台北市:立緒。(原出版年:1978)。
任凱、王佳煌(譯)(2005)。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原作者:John Lofland ,Lyn H.Lofland)。台北:學富。
李維倫(2004)。作為倫理行動的心理治療。本土心理學研究,22,359-420。余德慧(1998)。生活受苦經驗的心理病理:本土文化的探討。本土心理學研究,10,69-115。余德慧(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理工坊。
余徳慧、李維倫、林耀盛、余安邦、陳淑惠、許敏桃、謝碧玲、石世明(2004)。倫理療癒作為建構臨床心理學本土化的起點。本土心理學研究,22,253-325。
何乏筆、楊凱麟、龔卓軍(譯)(2006)。傅柯考(原作者:Frederic Gros)。台北:麥田。(原出版年:2004)。
何金針(譯)(2007)。社區諮商:多元社會的賦能策略(原作者:Lewis, J. A., Lewis M. D., Daniel, J. A., & D' Andera,M. J.)。台北:心理。(原出版年:2003)。
呂元惟、鍾明勛(2012)。團契分析理論的實務運用─英國人格違常者的治療性社區。中華團契心理治療,18 (3),9-18 。
呂元惟、鍾明勛(2014)。治療性社區與人際互動團契治療之交織。中華團契心理治療,20 (1),13-21 。
林徐達(2011)。論地方知識的所有權與研究職權︰從詮釋人類學的觀點省思Lahuy 的「論文返鄉口試」。台灣人類學刊,9(1),147-185。
林春旭、邵亞婷、黃惠寬、邵文娟、李世凱(2014)。改善藥癮治療性社區居民外出外宿飲酒行為方案。精神衛生護理雜誌,9(1),20-29。東華大學觀光暨游憩管理研究所、瑞穗鄉公所 (2007)。瑞穗鄉志。花蓮 :瑞穗鄉公所。
張高賓(2004)。從社區諮商的觀點談目睹兒童的外展家庭服務。輔導季刊,40(3),55-60。洪瑞斌(2013)。職業倦怠研究在台灣之回顧與前瞻。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3(3),107-140。洪瑛蘭(2014)。諮商專業的社會正義責任。輔導與諮商,341,31-33。
徐苔玲、王志弘(譯)(2006)。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原作者: Cresswell )。台北市:群學。
許智傑(2006)。社區中的老人諮商-社區諮商模式。輔導與諮商,258,6-10。
連廷嘉、徐西森(譯)(2012)。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原作者:John McLeod)。台北:心理。(原出版年:2001)。
翁士恆(2012)。諮商/治療關係的反身思考:為誰而苦。哲學諮商研討會,台北。
翁士恆(2014)。學運的心理學教室: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的「社會正義」取向的形成。臨床心理通訊,61,45-50。
陳嘉鳳、周才忠(2011)。社區諮商典範在台灣的轉移與失落。輔導季刊,47(4),40-49。陳彥如(2012)。以華人心理學談社區諮商模式對自殺防治工作的助益。諮商與輔導,335,36-40。陳儀謙、鄧心怡(2012)。社區諮商模式在身心障礙學生上的應用。輔導與諮商,333,43-47。
廖祈幃、何柔萱(2012)。社區諮商模式在非行少年的應用。輔導與諮商,323,2-6。
賴阿勝(譯)(1995)。談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與痊癒之道(原作者:Arthur Kleinman) 台北市:桂冠。
賴文福(譯)(2000)。民族誌學(原作者:David M. Fetterman)。台北:弘智(原出版年:1989)。
魏光莒(2011)。由地方的構成反思現代空間 一種現象學地理學的解讀。環境與藝術學刊,10,107-129。蘇意喬、林書郁(2012)。社區諮商模式應用於獨居老人之探討。輔導與諮商,322,39-43。
英文部分:
David Seamon & Jacob Sowers (2008).Place and Placelessness, Edward Relph.Human Geography. London.(pp.43-51).
Lewis, J. A., Lewis M. D., Daniel, J. A., & D' Andera,M. J. (2011). Community Counseling: A Muticultural-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CA: Brooks/ Cole Gengage Learning.
Perkins, D. D. (2009). The death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research and a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sues of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ractical d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sychology: Shared agendas in diversity, 285-314.
Shyh-Heng Wong (2011). Suffering and Its Transaction: A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its Exploration. PhD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